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雨  冷欣夫 《昆虫学报》1999,42(2):113-119
以敏感品系家蝇和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家蝇(Musca domestica L.)为材料,研究和比较了神经毒剂溴氰菊酯对其脑突触体蛋白磷酸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5 mol/L溴氰菊酯抑制了敏感品系家蝇脑突触体蛋白磷酸化作用,而对抗性品系家蝇脑突触体蛋白磷酸化作用无明显影响。若反应体系中加入2.5×10-6 mol/L的cAMP显著激活了敏感品系家蝇脑突触体蛋白磷酸化水平,但是当0.6 mmol/Lca2+或0.6 mmol/L Ca2+加10-5 mol/L钙调蛋白时明显增强了抗性品系家蝇脑突触体蛋白磷酸化水平,甚至超过了其对敏感品系的作用水平。此外,还发现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可抑制突触膜上的Na/K-ATP酶和Ca-ATP酶活力,浓度越高抑制作用也越大,并且敏感品系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要高于抗性品系。  相似文献   

2.
经苯巴比妥钠诱导的雄性大白鼠的肝微粒体纯化的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组份,经SDS-PAGE鉴定呈电泳纯,分子量为55kD。部分纯化的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含72和77kD两个蛋白质组分。上述细胞色素P-450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与卵磷脂制备的脂质体重组后的活性试验表明,对艾氏剂有环氧化作用,对环已烷有羟化作用,对溴氰菊酯的羟化作用微弱。当重组系统中缺少细胞色素P-450组份时,对环已烷不再起作用。同时还研究了纯化的细胞色素P-450的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3.
在用K+去极化条件下,研究了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分别对敏感、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Musca domestica 品系脑突触体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K+去极化后,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品系中比敏感品系分别下降47.0%和51.0%;当用10-5 mol/L溴氰菊酯预处理家蝇脑突触体,用K+去极化后对敏感、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品系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加强作用分别提高80.3%、26.5%和70.5%;用10-5 mol/L氯菊酯预处理3个家蝇品系的突触体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均无加强作用。由此表明,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是与Na+通道的亲和性降低有关,而氯菊酯的抗性与Na+通道的亲和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康巧华  陈年春 《昆虫知识》1998,35(2):120-122
较细致地介绍了近年来家蝇P-450基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已克隆的8个家蝇P-450基因在同源性、遗传多态性、基因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孙耘芹  袁家圭 《昆虫学报》1990,33(3):265-273
本文对二氯苯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分别选择的高抗性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品系2Cl-R及Dec-R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生物测定、增效剂,体内试验的表皮穿透作用、离体条件的解毒酶系活性的增加以及家蝇头部ATP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拟除虫菊酯高抗性家蝇品系的表皮穿透性均比正常品系NP为慢,特别是Dec-R品系极慢.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及其末端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在两个抗性品系中都比NP品系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2Cl-R品系以氧化酶为主,而Dec-R品系似以酯酶占优势.Dec-R品系的Na+—K+-ATP酶活力低于NP品系的46%,而2Cl-R品系与NP品系相等.Mg2+-ATP酶活性在两个抗性品系中均高于正常品系.Mg2+-ATP酶可能也是拟除虫菊酯的一个重要靶标部位.  相似文献   

6.
用低G/C%含量引物通过PCR扩增家蝇细胞色素P—450 cD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多型性和遗传多态性,以苯巴比妥钠诱导、室内饲养的杀虫剂敏感种群雌性家蝇Musca omestica vicina Macquart为材料,提取总RNA,以0ligo(dT)-纤维素亲和层析分离出总mRNA;以此为模板反转录合成总cDNA。再以总cDNA为模板,以P-450CYP6A1cDNA序列为参考设计一对低G/C%含量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1.5kb左右的预期目的片段。  相似文献   

7.
神经递质释放与家蝇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生物测定比较溴氰菊酯、氯菊酯和DDT对Dec-R,2C1-R,DDT-R和敏感(SP)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的毒力,表明三个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DDT均有很高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达120 912,6 032和112.2倍,并对上述三种杀虫剂有明显的交互抗性和抗击倒效应。杂交试验表明Dec-R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是一个隐性基因,电生理试验表明抗性家蝇中枢神经系统(CNS)对药剂敏感度的降低是其产生抗性和交互抗性的重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Dec-R和2CLR家蝇品系中存在有击倒抗性因子(Kdr)。当用1×10-7mol/L溴氰菊酯对SP家蝇脑突触体在提高K+浓度去极化后,可加强3H-胆碱的释放,而在Dec-R品系中,溴氰菊酯浓度提高到1×10-4m0l/L也未能加强3H-胆碱的释放,表明溴氰菊酯与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钠通道亲和性的降低是抗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经研究表明顺式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在正辛醇——水相中的分配系数(logP)分别为6.13,5.50,5.55和4.02。离体培养的大白鼠原代肝细胞对上述杀虫剂(除氟氰菊酯外)的吸收系数(q值)分别为322.6,281.1,201.9。上述杀虫剂在离体培养的原代肝细胞中降解很快,温育30分钟后降解速率分别为90.0%(顺式氯氰菊酯)、86.2%(甲氰菊酯)、69.5%(氰戊菊酯)。同时有明显的减少离体培养的鼠肝细胞中P-450含量的作用,其中以溴氰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作用较明显。在溴氰菊酯处理组中,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这种减少P-450含量的作用明显增强。检查温育反应90分种后的细胞悬浮反应液,对照组仍维持高的细胞存活率(74.4%和91.2%),而杀虫剂处理组,除甲氰菊酯处理组仍有42.4%的存活率外,其余各杀虫剂(溴氰菊酯各浓度组和顺式氯氰菊酯处理组)均未检出存活的细胞。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几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它们在鼠肝细胞中的降解代谢可能主要不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起作用。另外,杀虫剂的亲脂性与q值及在肝细胞中的降解速率三者间有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抗溴氰菊酯家蝇在不同用药方式下的敏感性变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立红  李学锋 《昆虫学报》1999,42(3):248-256
以具有极高抗水平的抗溴氰菊酯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 DR0品系为试虫,模拟田间几种常见的用药方式(混用、轮用、使用增效剂),在室内进行平行汰选,并以不用药和继续用原药汰选的为比较,研究试虫在这几种用药方式下的敏感性变化及其变化机制。抗性家蝇用辛溴混剂、辛硫磷以及溴氰菊酯+SV1汰选后,在F16(F17)代以前,对溴氰菊酯及汰选药剂的抗性发展相对都比较缓慢;F16(F17)代以后,用溴氰菊酯+SV1汰选的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迅速下降,抗性发展很快。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变化与药剂中溴氰菊酯的选择压有关。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用药方式汰选下,家蝇体内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或特性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土荆芥生物总碱对家蝇的毒杀作用及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土荆芥生物总碱对敌百虫抗性种群,溴氰菊酯抗性种群,敏感种群等3个家蝇(Musca domestica)种群成虫的毒杀效果,土荆芥生物总碱处理前后家蝇种群成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的药剂敏感性变化,以及对家蝇成虫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生物总碱不仅对家蝇有毒杀效果,处理后能提高家蝇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而且能抑制家蝇体内解毒酶系活性。土荆芥生物总碱对不同种群家蝇成虫的LD_(50)没有显著差异;土荆芥生物总碱处理前后,敌百虫对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LD_(50)比值分别为1.6277和1.2914,溴氰菊酯对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LD_(50)比值分别为2.0768和1.3871;土荆芥生物总碱处理前后,家蝇敌百虫抗性种群、溴氰菊酯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成虫的羧酸酯酶活性比值分别为1.1692、1.2947和1.2259,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比值分别为1.2476、1.6519和1.0570。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18.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