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学动态及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60例纳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和140例纳入中耳胆脂瘤组,对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中耳分泌物的细菌学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间段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分析细菌生物膜形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进行排序。结果显示,300例患者中共检出240耳病原菌,占80.00%(240/300);160例纳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检出率与140例纳入中耳胆脂瘤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和中耳胆脂瘤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比总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检出率显著高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鸣、耳痛及流脓等。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微生物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使中耳黏膜发生化脓性病变,且不同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本文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和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慢性中耳炎细菌培养及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分析。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143例,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79例,中耳胆脂瘤64例,对患者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同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细菌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82.28%和71.8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43例标本中共有108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75.5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2.15%和79.69%,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细菌类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与细菌生物膜结果无相关性(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预测细菌生物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8%、28.13%、78.70%和25.71%;不同细菌生物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率较高,与细菌培养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999年~ 2 0 0 0年从我中心门诊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中 ,随机取样 12 6份中耳脓性分泌物标本 ,进行病原及耐药分析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我中心 1999年~ 2 0 0 0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初诊患者 ,随机采取中耳脓性化分泌物。1.2 试验材料 培养基和细菌微量培养管均购自浙江省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公司。1.3 方法 菌种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 ] 。细菌鉴定到种。药敏试剂用纸片扩散法 (K- B…  相似文献   

5.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做脓汁培养128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42例(占33.87%),居首位,其它依次为绿脓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通过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耳炎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中耳炎患者80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手术(对照组,n=40)与围术期取黏液促排剂应用(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恢复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恢复情况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恢复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中耳炎围术期采用黏液促排剂治疗,可促咽鼓管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本地区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状况.方法:对131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6.3%,从113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14种117株细菌,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45.2%),其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前列腺液分离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B等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是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微生物学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近两年治疗提出一个合理的抗菌素选择。方法: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做药敏试验,得出细菌分离率的排序,细菌的耐药特征及耐药率。结果:138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133耳,其中:细菌培养138耳(培养出142例菌株,混合感染8耳,均为两种致病菌,无细菌生长4耳);真菌培养8耳(培养出5株念株菌,无真菌生长3耳),细菌检出率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51株(占33.12%),铜绿假单胞杆菌33株(占21.43),其次,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秆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敏感药物(主要依据细菌检出率的前4种菌株的药敏试验)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结论:定期、系统监测当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耐药动态和流行动态(细菌分离率的排序,细菌的耐药特征及耐药率,MIC50,MIC90等)。对医生经验用药将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耳内镜组(81例)和显微镜组(7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鼓膜穿孔发生例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干耳时间>1个月例数、耳廓麻木发生例数少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效果与鼓室黏膜、鼓膜张肌腱、咽鼓管情况、是否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是否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鼓膜张肌腱缺损、咽鼓管不通、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受到鼓膜张肌腱、咽鼓管、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脓性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100例(116耳)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16耳中有97耳培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3.6%。共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3.4%(55/103),革兰阴性菌占41.7%(43/103),真菌占4.9%(5/10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唑/甲氧苄啶耐药性较高,对利福平和莫西沙星敏感性较高,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性均较高,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完全敏感。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均敏感,而对酮康唑和氟康唑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这4种病原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治疗时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报道应用微生态制剂整肠生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25例;干燥性鼻炎5例;慢性复发性鼻窦炎4例;慢性咽喉炎伴顽固性干咳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例;慢性外耳道炎4例;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咽部及腭部奇痒2例。主观治愈者16例,显效,有效者共9例,无一例无效。同时报告典型病例5例。  相似文献   

12.
报告7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总阳性率91.5%,需氧菌和厌氧菌阳性率各为69.0%和59.1%。其中纯需氧菌和纯厌氧菌各占32.4%和22.5%,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阴性36.6%。共检出细菌120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消化链球菌多见。表明厌氧菌感染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感染机理,细菌分布和药敏试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取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深部分泌物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80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8种110株:其中7例同时培养出3种细菌,15例同时培养出2种细菌,58例培养出1种细菌。110株细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55株,占50.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25.5%;革兰氏阴性(G-)菌52株,占47.3%,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25.0%。真菌3株,占2.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最敏感,耐药率为7.1%,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为92.9%;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头孢哌酮最敏感,耐药率为7.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92.3%。结论:化脓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的占比基本持平,大多数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韦懿 《蛇志》2010,22(1):45-47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名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胶耳等。其发生与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黏膜气体交换功能及乳突气化功能不良、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感染、免疫、  相似文献   

15.
慢性泪囊炎病原菌的初步调查大连市二院眼科邵彦,李桂香,吴萍大连市二院护理组吕秀玉,单华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为了更好地指导其治疗工作,本文运用微生态学方法,对本病病原菌分布做了初步调查,并做了病原菌对四种常用眼药水敏感试验。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三家不同企业生产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研究,建立合适的方法为该药品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中和剂法,通过无菌验证试验确定所用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该品种的无菌检查方法为薄膜过滤-中和剂法。结论:通过验证试验,确保该药品无菌检查方法的可行,并保证结果可靠,对其他厂家生产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采集健康人群口咽部分泌物,分析上呼吸道中α-溶血性链球菌的分布状况,并对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进行生物拮抗试验,为进一步研究上呼吸道益生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自愿原则,用无菌咽拭子采集沈阳市年龄在3~75岁的300名健康人群咽后壁分泌物,对α-溶血性链球菌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对致病菌的生物拮抗试验采用小缸杯法。结果定量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人群咽后壁的α-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均较高。在咽后壁菌群中α-溶血性链球菌构成比最多的是幼儿组,达到60.3%。其中唾液链球菌群在幼儿组所占比重最大;老年组人群格氏链球菌占比较大;儿童、青年、成人以缓症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为主。对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的生物拮抗试验显示,1株婴儿链球菌婴儿亚种能够拮抗8株致病菌;4株分离菌只能拮抗1株病原菌,提示不同的菌株拮抗病原菌的能力差异较大。结论α-溶血性链球菌在人群中分布广,数量多,不同年龄人群的菌群构成存在差异。并且某些菌株显示出对致病菌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推测这些菌株在呼吸道黏膜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上呼吸道益生菌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和卡那霉素在豚鼠化脓性中耳炎中的作用、耳毒性。方法 A、B、C组均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苗中耳腔注射法制备化脓性中耳炎模型。然后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头孢哌酮钠滴耳液和卡那霉素滴耳液中耳腔给药治疗,各0.2 ml/次,2次/天,连续给药7天。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豚鼠鼓室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后以及抗生素滴耳后ABR阈值。脓性分泌物评分和菌落计数。耳蜗基底膜铺片:毛细胞计数和形态学观察。结果 A组(生理盐水组)、B组(头孢哌酮钠组)、C组(卡那霉素组)实验后ABR听阈分别为(46.00±5.1)dB peSPL(peSPL:等效峰值声压级),(35.25±4.9)dB peSPL,(42.25±5.2)dB peSPL(差别主要是给药后,造模前后无差别)。脓性分泌物评分分别为A组(2.33±0.4)、B组(1.65±0.4)、C组(1.53±0.3)。细菌培养计数分别为A组(117±10.5)、B组(63±6.9)、C组(49±6.1)。A组和B组毛细胞未见缺失,纤毛和表皮板完好,结构正常,C组毛细胞大片缺失,相应部位的纤毛和表皮板也见缺失。结论头孢哌酮钠滴耳液的抗菌效应可以应用于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且无耳毒性。卡那霉素滴耳液虽然抗菌效应强,但耳毒性较强,所以不推荐作为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9.
胆汁中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汁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作指导.方法:对166例行胆道手术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培养出15种93株细菌,其中85例有细菌生长,27例为病原菌混合感染,所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球.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为94%,对庆大霉素及甲硝唑的敏感率高.结论:正常胆汁中无菌,胆道多为混合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广,耐药谱复杂,应定期做药敏分析,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连地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调查及药敏试验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大连116023刘敏,王敏营口市中心医院国素华大连医科大学检验系孙宏丹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是临床化脓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广泛应用,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