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遂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甘遂根在发生次生生长后,局部区域的木栓形成层向内产生多层栓内层细胞,这些细胞不断扩大,使这一区域的根发生膨大。以后维管形成层开始活路,产生薄壁组织化的次生维管组织,同时栓内层继续增加,从面形成了块根。由次生木质部中胶质纤维形成的薄壁组织细胞也参与了块根的后在。块根的这种形成方式应为一种异常生长。块根发育过程中,各种薄壁组织中淀粉粒的数目及体积不增加,甘遂根中的乳汁管为无节,分枝和多核的,不具淀粉粒  相似文献   

2.
甘薯块根生长及其淀粉体发育过程的解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甘薯块根的生长及其淀粉体的发育规律,该试验以甘薯品种‘徐薯22’为材料,采用树脂半薄切片等方法对甘薯块根的生长及其淀粉体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甘薯块根完成初生生长的时间短,块根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构成,块根横截面上皮层所占比例比中柱大。(2)甘薯移栽后10 d块根开始次生生长,次生生长形成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随着块根次生生长,位于次生木质部分散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脱分化,通过平周分裂产生副形成层;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副形成层的共同作用使块根快速膨大。(3)淀粉体在块根进入次生生长时首先在皮层细胞产生,随后大量出现在次生生长产生的薄壁细胞中,块根中淀粉体的发生及发育总体上表现出由外向内的顺序。(4)块根薄壁细胞中的淀粉粒有单粒和复粒两种类型;块根生长早期,薄壁细胞中主要以复粒淀粉为主,生长后期主要以单粒淀粉为主;块根生长过程中,包含复粒淀粉的淀粉体可通过分裂形成包含单粒淀粉的淀粉体。(5)淀粉可在块根生长的整个时期积累,其中以块根生长中期积累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3.
怀地黄块根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观察了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cv.Hueichingensis Hsiao.)块根的形态发生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怀地黄的传统栽培方法,即用上一年的块根作母根进行繁殖,分别从母根和不定芽的茎基部发生不定根。怀地黄不定根的初生结构和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但其次生生长却有两种方式,即正常次生生长和异常次生生长。一类不定根的形成层产生的次生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即次生木质部中主要是导管,而薄壁细胞较少。这类不定根其次生生长为正常次生生长(normal secondary growth),是担负吸收和固着作用的正常根。另一种类型的不定根,其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含有大量的薄壁细胞,少量的导管分散在薄壁细胞之间。这种次生生长为异常次生生长(anomalous secondary growth),从而使不定根膨大,形成块根。因此,怀地黄的药用部分在起源和结构上都属于根的性质,其药用部分应称为块根。  相似文献   

4.
何首乌块根中异常结构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首乌的块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块根内具有异常的次生结构。在块根的横切面上,自外至内依次为周皮、薄壁组织、排列成一圈大小不等的异常周韧维管束和中央维管柱。在块根形成以前,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都是正常的。以后,通常由围绕在初生韧皮纤维束周围的中柱鞘和次生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形成异常形成层,产生异常维管束。此外,还发现少数由中央维管柱分支而成。在块根膨大过程中,束内外以及维管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组织细胞也分裂并增大。从而使块根中薄壁组织占80%左右。上述变化过程在不定根的中部开始,向上、下两  相似文献   

5.
太子参微块根发育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解剖学及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太子参试管微块根发育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物质积累特征的结果表明:太子参微块根由组培苗膨大的腋芽基部长出的不定根发育而成,经历了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发育,其膨大加粗是由于不定根的次生生长。维管形成层向内形成大量的次生木质部构成微块根的主要部分。淀粉粒是太子参微块根的主要营养存储方式。随着微块根的次生生长,淀粉粒先在次生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形成,随后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中也大量积累。膨大的微块根可以合成太子参皂苷,成熟微块根中次生韧皮部的皂苷含量略高于次生木质部。离体太子参微块根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与块根中的相同。  相似文献   

6.
李金亭  胡正海  高鹏 《广西植物》2008,28(2):173-178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牛膝茎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牛膝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次生结构和三生生长5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在茎的发育过程中,初生生长和早期的次生生长是正常的,但在次生生长过程中,次生维管组织仅有束中形成层产生,而没有束间形成层的分化和活动。茎的三生生长是由维管柱外侧保留的原形成层细胞发生的额外形成层的活动产生的。额外形成层开始只向内交替产生三生木质部和其间的结合组织,后来向外产生三生韧皮部,形成一轮三生维管束。牛膝茎内的韧皮纤维来源于原形成层,应属于原生韧皮部性质。牛膝茎中的2个外韧型髓维管束也来源于原形成层,与正常维管束在位置上没有相关性。但其结构类型具有多样性,有时可形成不完全的周木型髓维管束。  相似文献   

7.
引起种子植物次生生长的维管形成层一般源自原形成层和经过脱分化的薄壁组织,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和向外产生韧皮部。这类形成层由于普遍存在而又被称为“正常形成层”;另有少数植物的形成层或是因其发生部位,或是因其活动产物异于正常形成层,...  相似文献   

8.
种子植物的生长主要由于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的作用,特别是木本植物(例如通常所说的树木)的长粗、长大,基本上是侧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结果。这些木本植物的维管形成层(简称形成层)向外分化出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这种分化形成,界线明显,容易看到它的衍生细胞。  相似文献   

9.
彭励  李亭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429-2437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乌拉尔甘草根和根状茎的结构及其发育进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乌拉尔甘草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层原始细胞组成,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初生分生组织由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中柱,初生木质部为4原型,偶见3原型,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次生生长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完成,维管形成层源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而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脱分化产生;次生结构由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共同组成,根中央不具髓.(2)根状茎发育过程与地上茎类似,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生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其衍生细胞分化成由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组成的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外韧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维管束呈环形排列;位于维管束中的原形成层细胞恢复活动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束间形成层产生射线细胞;靠近维管束内侧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脱分化产生木栓形成层,以后形成周皮.周皮、次生维管束、射线和髓共同构成根状茎的次生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对银州柴胡根的发育解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银州柴胡根顶端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的初生分生组织组成。原生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大而明显,具有典型的分生组织的特点;(2)初生分生组织由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在根发育过程中,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共同组成其初生结构。银州柴胡根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或三原型,外始式;同时在根表皮细胞的径向壁观察到径向壁的细胞壁加厚;(3)在根次生生长过程中,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原形成层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不断地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同时位于根内皮层内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在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分裂的过程中,在次生韧皮部和中柱鞘组织中产生形态大小不同的分泌道,均为次生的裂生型分泌道。研究认为,银州柴胡根的结构类似于药典收录的北柴胡和红柴胡根的结构特点,但其根表皮细胞径向壁加厚、木纤维的分布、分泌道的大小和数量等有别于柴胡属其它植物,可作为柴胡属植物重要的分类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黄种质资源形态及生物学性状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我国地黄种质资源30份,并对其叶片形态、株形、开花期、花色、块根形状、块根皮色、块根肉色等进行观察,对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鲜重、株高、叶片数等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黄品种之间在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鲜重、株高度、叶片数等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综合鉴定与评价,将地黄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类型。  相似文献   

12.
地黄中腺苷含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中腺苷含量的影响因素朱青罗燕燕王瑛龚韬郄春鹏(北京市临床药学研究所,北京100035)Theinfluencefactorsonadenosinecontentintheroottuberof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Z...  相似文献   

13.
怀地黄ISSR扩增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用CTAB法提取怀地黄嫩叶DNA,进行简单重复间序列标记(ISSR)分析.通过单因子实验分别研究了退火温度、Taq酶单位、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找出各自的合适条件,而且每一个合适条件确定以后都被作为后续研究的一个条件.通过各个因子的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宜于怀地黄ISSR分析的扩增体系25 μL PCR反应体积,1×Taq DNA酶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50 mmol/L KCl,0.1% Trion X-100,pH9.0 ),2.5 mmol/L MgCl2,1.5~1.0 U Taq酶,60 ng模板DNA,0.4 μmmol/L引物,各0.4 mmol/L的dATP、dGTP、dCTP和dTTP.合适的退火温度为53~55℃.为用ISSR技术分析鉴定怀地黄种质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PP333对怀地黄试管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军  徐鑫  张晓丽  杜琳   《广西植物》2007,27(2):250-254
研究PP333对怀地黄试管苗生长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单因子实验、比色法和愈创木酚法探讨PP333对试管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P333均促进试管苗芽的萌发,使根系粗壮,根数增加,低浓度PP333(0.01、0.05mg·L-1)促进试管苗茎的伸长生长,高浓度(0.1、2mg·L-1)抑制茎、叶生长,PP333浓度为2mg·L-1时壮苗效果最佳。PP333处理使试管苗生长中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力提高。适宜浓度的PP333可以改变试管苗的生理特性,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栽培太子参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栽培太子参纺锤状块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栽培太子参的块根是由其不定根发育而成。太子参不定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阶段,类似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根的发育。其特点是初生结构的皮层细胞大,仅3 ~4层,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初生木质部多为三原型,少数为二原型、四原型与五原型。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约占根面积80 %,主要为薄壁组织细胞,导管呈稀疏的放射状分布其中。由不定根发育成块根过程中,根据从根头至根尾不同距离的各组成部分的面积及细胞层数分析,从上向下其维管形成层活动强度不同,从而根的直径大小不同,使根发育成上粗下细的纺锤状肉质块根。高碘酸-Schiff反应显示,在成熟的块根中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和次生木质部射线间的木薄壁组织细胞内富含淀粉粒,在有些木薄壁组织细胞中还含有草酸钙簇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建立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苯乙醇苷定量分析模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内的128份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的含量,并将其作为基础值,结合地黄叶片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TQ8.0分析软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的定量分析模型。地黄叶片中总苯乙醇苷定量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98 2,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为0.089 9,预测均方决定差(RMSEP)为0.142,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为0.707 2;总环烯醚萜苷定量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72 1,校正均方差(RMSEC)为0.259,预测均方决定差(RMSEP)为0.095 4,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为0.869 4。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定量模型可用于怀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怀地黄块根内含梓醇结构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半薄切片、组织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梓醇在地黄块根中的贮存位置及其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地黄块根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是梓醇的贮存场所。  相似文献   

18.
地黄炮制过程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加工前后地黄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析、比较炮制前后地黄的氨基酸成分变化。炮制前后地黄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有明显变化,多数氨基酸的含量在炮制后明显下降甚至消失。结论:炮制前后的地黄中氨基酸质量分数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差别尤其显著,该差异可能是由于炮制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