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在动物宿主体内发育各期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观察了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分别在幼犬和仓鼠体内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变化。两种钩虫在皮肤和肌肉内的形态与侵入宿主前的第3期幼虫相似。在肺内美洲钩虫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而十二指肠钩虫则否。十二指肠钩虫第4期幼虫口腔的长宽几乎相等,但美洲钩虫宽大于长。此时美洲钩虫雌虫阴门位于虫体中横线之后,但到第5期幼虫和成虫时已位于中横线之前。两种钩虫第5期幼虫真口腔腹侧面各有一对管状开口,尤以十二指肠钩虫的明显。另一对管状开口位于真口腔的背侧面,此则以美洲钩虫者明显。第4期幼虫的性别除雌虫的阴门外,还可从虫体的尾部加以区别。两种钩虫雄虫交合伞前面侧腹处各有一对螺旋形感觉器。同时在泄殖腔开口处各有二对乳突,但在形态上两种钩虫有明显区别。此外,还观察到美洲钩虫交合伞侧肋内缘有一对小乳突以及雌虫尾部末端具一棍棒状尾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用多样性指数公式对亚洲象的求偶交配进行分析,结果雄象的H值较高,表明雄象的求偶交配行为多样且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X射线处理过的减毒犬钩虫疫苗已在美国广泛地使用于犬。Miller(1976)认为,人采用犬钩虫疫苗也可能产生抗人体钩虫的免疫力。故探讨犬钩虫和人体钩虫的交叉免疫有一定意义。我们于1979年用幼犬作动物模型,研究了十二指肠钩虫和犬钩虫的交叉免疫,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和方法一、幼犬:自市场购回体重1000~1500克的健康幼犬,经噻嘧啶150mg(基质50mg)/kg/日×3合并噻苯咪唑75mg/kg/日×5驱虫后两周用方口圆底盒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钩虫卵及蛔虫卵阴性者方可供实验用。二、钩虫幼虫来源及处理:分别收集用人体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幼犬并传至第… 相似文献
4.
5.
寄生于人体的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和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幼虫、成虫的形态,致病力,在宿主体内的移行规律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均不相同,表明虫种间存在着差异。犬钩虫(Ancylostomacaninum)与十二指肠钩虫同属,一般说对犬钩虫有效的药物,对十二指肠钩虫也有效,而对美洲钩虫则不一定有效。因此,有必要将三种钩虫的某些生物化学上的差异作一比较。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三种钩虫虫体蛋白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了解其差异,以便为药物治疗、体外培养、生理、生化及免疫等研究提供有关资料。材料与方法一、样品制备从人… 相似文献
6.
7.
8.
近年来,国内外虽已有不少用电镜观察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犬钩虫及其幼虫、虫卵的形态生物学特征的报导,但扫描所用标本均系驱虫后检获的虫体,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利于观察虫体的组织结构。1986年我们应用体外培养技术,首次将活体的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及犬钩虫的成虫、幼虫、虫卵及十二指肠钩虫童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及处理:收集单一种钩虫感染者的粪便,按常规培养、分离感染期幼虫,分别感染幼犬。感染后14天,将犬肠中检获的十二指肠钩虫童虫,以50%犬血清的RPMl1640培养液培养1月,获得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982年2—11月我们在现场对钩虫第三期蚴的某些生态现象作了一些观察,现报道如下。方法以随机采样法每月在各种农作物地及易受粪便污染且人群经常到达的地区,采集土样,采用平血分离法分离钩蚴,鉴定并计数。结果1.共采土样537份,阳性率11%(61/537)。获钩蚴128条,其中十二指肠钩蚴98条,美洲钩坳30条。平均每100克阳性土含蚴0.82条。2—11月的含蚴率分别为0(0/20)、0(0/40)、4%(3/80)、20%(7/36)、24%(11/46)、16%(10/63)、7%(6/83)、14%(11/80)、18%(11/61)、7%(2/28);每100克土的幼虫数分别为0、0、0.40、0.66、3.22、0.68、1.49、1.82、1.46…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软X线接触显微术SXCM的技术原理及其特点,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较详细地描述了该技术的实验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犬首鮈卵子发生过程及成熟卵膜形态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通过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犬首鮈卵子发生过程及成熟卵膜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犬首鮈卵子发生过程可以分为Ⅰ-Ⅵ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主要有卵原细胞构成;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外层出现滤泡细胞;皮质液泡和卵黄颗粒分别发生在第Ⅲ、Ⅳ时相;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成熟的卵子,富含丰富的卵黄和少量皮质液泡;第Ⅵ时相卵母细胞退化进而被卵巢吸收。卵膜孔呈漏斗状,卵孔区域类型属于降旋混合系统。犬首鮈成熟卵膜表层具有特殊的柱状体结构,高度为18.3~30.6um,平均分布密度为0.15个/um2,分析可能为该物种或生态类型的卵膜结构特征,推测对产沉粘性卵鱼类受精卵孵化、胚胎发育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野象谷为基本监测点,通过定点摄像观察和跟踪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焦点动物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3 年8 月到2004 年7 月对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发现野生亚洲象的雌性成体和未成年个体选择集群采食,而成年雄象一般单独采食,亚洲象在昼夜间的采食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有多种采食方式;采食农作物主要在夜间进行。亚洲象对主要采食地点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这既提高了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又有利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化。 相似文献
16.
17.
伪指环虫、异钩虫和三钩虫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单个虫体PCR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对锚首虫科中后吸器形态较特殊的3个属:伪指环虫属、异钩虫属和三钩虫属的28S rRNA基因5'端序列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AUP软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异钩虫属、三钩虫属和伪指环虫属明显地嵌合于其他锚首虫属之间,进而明确了这3个属的分类地位,应归属锚首虫科.锚首虫科和指环虫科之间的关系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象虱属于虱目Phthiraptera,喙虱亚目Rhynchophthirina,喙虱科Haematomyzidae,喙虱属Haematomyzus。全世界共知有二种,象喙虱H. elephantis Piaget,1869和霍氏喙虱H. hopkinsi Clay,1963。象喙虱的描述标本采自荷兰鹿特丹动物园的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曾在苏旦、乌干达、肯尼亚和刚果的非洲野象体查见·并从法、德、美等国动物园的亚洲象体Elephas maximus Linne多次查见本种。已知产地为印度、锡兰和苏门答腊。霍氏喙虱的描述标本采自乌干达的疣猪Phacochoerus aethiopicus (Pallas),并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同一宿主体查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