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系统》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年报, 是报导关于地衣型与非地衣型真菌系统与演化研究论文的定期出版物.  相似文献   

2.
地衣是一种独特的菌藻共生体,能够在荒漠、高山、冻土等恶劣环境生存,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独特的生存环境.地衣及其内生真菌能够产生结构新颖、活性广泛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地衣及其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新型药用资源开发以及利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关注了近年来地衣及其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相关研究,并对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3.
1 引  言在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中,地衣是植物群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衣是真菌和具有光合功能的藻类的共生体,共生光合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共生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共生真菌为共生光合生物提供物理保护、水和矿物元素[9] .地衣芽枝可通过截获风蚀物质而增加土壤表面粗糙度,有利于积蓄降水和养分[1] ,地衣的共生真菌菌丝可以通过分泌粘质物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3 ] .另外,地衣还可有效地分解矿物元素,同时还有较强的固氮功能[9,17] ,地衣不仅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而且对维管植物也有潜在的影响.因此,地衣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可促进…  相似文献   

4.
从沙漠地区地衣石果衣中分离得到的地衣型真菌(Endocarpon pusillum)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为了研究石果衣真菌的抗旱机制,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和荧光定量的方法分别对纯培养和共生状态的真菌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转录组分析是针对纯培养的石果衣真菌,比较其在正常培养和胁迫培养条件下的2个样品,得到1781个差异表达基因.以抗旱植物和非地衣型真菌的抗旱机制作为参照,一些普遍存在机制中所涉及的基因在石果衣真菌中也是差异表达的.然而不同的是,石果衣真菌的抗旱机制中不涉及有关渗透压调节基因的差异表达,这一特点为揭示石果衣真菌为干旱适应物种提供了证据.此外,石果衣真菌不同于其他生物,还有一系列差异基因被归类于其特有的干旱适应机制.为了确定共生与纯培养状态下的石果衣真菌的抗旱机制是否一致,本研究挑选了23个候选基因,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在脱水地衣体中进行验证.本研究为下一步地衣型真菌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同时也会有助于抗旱基因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5.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13,32(3):316-320
讨论了菌物、真菌和地衣的概念,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地衣型真菌的系统生物学及其三大存取系统。同时,对地衣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大团囊虫草是一类寄生型真菌,绝大多数以大团囊菌为宿主,只有3个种寄生在甲虫和蝉的幼虫体内。我们从采集自中国五个省份和南极长城站的42份地衣标本中分离得到了64株大团囊虫草属真菌菌株,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这些真菌可能不是相同的种类,显示有多个种类的大团囊虫草属真菌广泛定植于地衣体中。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内生真菌通常对宿主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地衣内生真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来源于地衣共生真菌或光合共生物,因此地衣内生真菌与共生真菌之间很有可能是寄生关系或竞争关系。本研究发现大团囊虫草广泛伴生在地衣体内,部分证实了这一假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景区的地衣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乙酸乙酯萃取菌株液体发酵物,通过打孔法筛选地衣内生真菌提取物并对9株临床致病菌株及耐药菌株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一株分离自星点梅衣属地衣Puncteliasp.的内生真菌DPS-165-9对其中的6株显示抑制活性.此6株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相似文献   

8.
赵能  原晓龙  华梅  李苏雨  王娟  王毅 《广西植物》2017,37(2):242-247
地衣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药物,能产生多种具有活性的物质。该研究对地衣型真菌(Xanthoria elegans,Myelochroa indica,Ramalina peruviana,Cladonia macilenta,Nephromopsis pallescens,Cladonia coccifera)进行液体培养,2个月后,培养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后获得初提物。该研究采用抑菌圈法评价地衣型真菌初提物对7种致病细菌(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Vibrio parahaemolyticus,Str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Pseudomonas aeruginosa,Staphylococcus aureus,Micrococcus luteus)的抗菌活性,并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6种地衣型真菌的初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不同培养基对地衣型真菌产生抗菌物质有显著影响。其中,R.peruviana在MY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铜尿假单胞菌具有抑制效果,但在YMG培养基中所得初提物对供试7种致病细菌不具有抑菌效果。X.elegans在YMG培养基中所得初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可达17.77 mm。该研究证实不同地衣型真菌液体培养初提物具有抗菌活性,不同的培养基也直接影响地衣型真菌抗菌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地衣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及民族药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菌物系统》2008,27(2):I0001
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是198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开放实验室之一,是我国唯一对真菌地衣进行全面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实验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真菌地衣重要类群的分类、系统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揭示真菌地衣的物种起源与演化的基本规律,真菌与其它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机制;同时开展真菌地衣资源储备和建立资源评价体系,为人口与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地衣之歌     
地衣,是生物多样性及其资源的重要组成,它几乎遍布地球陆地的各个角落。世界已知地衣约14000种,中国已知地衣约2000种。那么,究竟什么是地衣呢?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分类学奠基人林奈,将地衣看成单一的植物,与苔藓、藻类归在一起。1867年德国一位科学家首先揭示了地衣的二元性,即地衣不是单一的绿色植物,而是由真菌与藻类组成的复合体。1890年芬兰的Vainio首次认识到地衣是属于真菌。因此,从一般生态学观点出发,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联合组成的结构特殊、形态稳定的复合体。从分类学概念出发,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硫对地衣中共生藻菌营养关系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地衣对大气污染特别敏感的原因 ,分离淡腹黄梅衣 (Xanthoparmelliamexicana)的共生藻和共生真菌 ,并重新合成地衣 .研究了地衣及纯化培养的藻和菌在SO2 污染短期胁迫下的生理反应 .结果表明 ,叶绿素a比叶绿素b易受伤害 ;叶绿素对 0 .5mg·L-1的熏气最敏感 ,水溶液暴露时叶绿素PQa值的下降与SO2 的吸收量有相关性 .地衣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主要由共生藻所决定 .丙二醇含量在共生藻和菌以及地衣样品中无显著差异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共生菌中明显高于共生藻 ,并与SO2 胁迫强度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地衣过氧化状态和受损的生物标志物 .共生真菌承担了地衣主要的抗氧化任务 ,由于物质与能量的消耗 ,共生藻比共生菌更容易受到伤害 .  相似文献   

12.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18,37(7):811-811
正地衣曾被认为是低等植物或孢子植物。实际上,它并非植物,而是地球生物圈内生态系统中地衣型真菌与相应的藻类或蓝细菌结成稳定的胞外共生的生态群落。每一个共生的生态群落都是由一种地衣型真菌作为建群种和一种相应的藻类或蓝细菌作为伴生种所组成。所谓地衣型真菌,是指这些真菌只能在和相应的藻类或蓝细菌处于稳定共生状态下才能存活于自然界。除此而外,该共生群落中有时还伴有生长在地衣体外表的外生真菌;生  相似文献   

13.
以蜈蚣衣属、黑蜈蚣衣属地衣样品为材料,结合GenBank中相关数据,对地衣型真菌核糖体小亚基 DNA上的I型内含子分布模式进行归纳,并探讨了其在地衣型真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地衣型真菌核糖体小亚基 DNA上存在多个I型内含子插入位点,通过二级结构分析给出了天然状态下I型内含子发生转座的证据。分析显示,I型内含子作为分子标记,只适合用于种下单位的系统发育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地衣二元性及其概念的双重理解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斌 《生物多样性》1994,2(4):228-230
本文简短回顾人类对地衣的认识过程之后,认为从地衣二元性(地衣的菌藻共生联合)和从地衣一元性(地衣的真菌本质)不同角度理解地衣都是正确的,被你之为“地衣概念的双重理解”。但作为地衣的定义似乎只能主要从地衣的二元性概念去表达,并分析其原因。对现在使用的地衣定义提出了某些看法与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地衣是由共生菌与共生藻互惠共生形成的一类特异化真菌,也叫地衣型真菌。全球已知约 1.3万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子囊地衣,仅约 1%是由担子菌与共生藻结合形成担子地衣。担子地衣的有性繁殖是通过担子果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在适合的环境中与共生藻结合,形成担子地衣体。2012 年我们在滇西北野外考察中,发现了目前全球已知担子地衣中最大的子实体 ( 标本号: 王立松等 12 -34740) 。该地衣生长在海拔 3 678 m 的湿冷环境中,腐木生,地衣体群落面积 60 cm × 50 cm; 地衣体呈鳞片状,直径1 ~ 7 mm; 上表面平坦或微凹陷,暗绿色至淡黄绿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星果衣属地衣型真菌进行研究,发现该属一新种即Astrothelium sinense和一中国新记录种A.macrocarpum.新种的主要特征为地衣体具有突起,子囊器除顶端呈黑色外边缘部分形成白色环状区域且地衣体和假子座均为UV+黄色,含有地衣黄等.分别与其相似种进...  相似文献   

17.
《菌物学报》1990,9(Z1):101-104
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一届室主任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任期已满。1990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聘任魏江春为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实攀室第二届室主任。  相似文献   

18.
《菌物学报》1988,7(Z1):290-30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创建于1985年8月12日,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9个实验室(所)之一.该实验室是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室为基础建立的.  相似文献   

19.
地衣,真菌和菌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有关地衣,真菌和菌物的基础知识,生物共生的基本概念,菌物分子系统学的最新进展,基于最新进展,对于地衣,真菌及菌物在生物系统中的地位做了简述,提出了菌物基因资源产业概念,展望了它的兴起,发展及其与菌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之间的关系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衣内生真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正成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因此获得大量合适的地衣内生真菌菌株尤为关键。以东北大兴安岭和云南丽江地区地卷属Peltigera地衣为试验材料,采用皮层剥离法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分析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和定殖率;根据内生真菌菌落、菌丝及孢子特征,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DNA提取,nrDNA-ITS测序并通过GenBank数据库搜索同源序列,Mafft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从大兴安岭地区采集的8种地卷属地衣中分离283株内生真菌,平均分离率为25.82%,定殖率为22.17%;从丽江地区采集的2种地卷属地衣中分离81株内生真菌,平均分离率为54.36%,定殖率为42.28%。从62个测序菌株中确定了53个种级分类单元,隶属于10纲、19目、32科的38属。其中41种属于子囊菌门,11种属于担子菌门,1种属于毛霉菌门。地卷属地衣内生真菌物种组成成分的优势科为炭角菌科Xylariaceae和炭团菌科Hypoxylaceae,二者相对频率皆达16.21%;优势属为炭团菌属Hypoxylon,其相对频率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