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210例糖尿病患者皮纹的11个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各型男患者的足底(足母)趾球区纹型中,三角斗形纹均显著增多;NIDDM型男女患者atd角显著变小;NIDDM型女患者通贯手出现率显著增高;NIDDM型女患者主线C走向I_3的百分率显著增高;各型女患者的指纹中斗形纹出现率显著增高,而尺箕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60例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指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0例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指纹纹型分布。结果表明该人群指纹分布频率为:L占50%,W占46%,A占4%。双手十指同纹型的频率为11.67%。一手五指纹型组合频率为OLW(64.20%)〉同型组合(20.83%)〉ALO(10.83%)〉ALW(4.17%)。对应手指纹型组合频率为:L/L(50.33%)〉W/W(24.33%)〉L/W(19.67%)〉A/L(3.33%)〉A/A(2.33%)。  相似文献   

3.
冀南地区汉族人群皮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冀南地区健康汉族医学生1020例(男性510人, 女性510人)的皮纹, 探讨了冀南地区正常汉族群体皮纹特点。结果发现: 冀南地区群体指纹频率顺序: 尺箕纹>斗形纹>弓形纹>桡箕纹; 十指指纹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性斗形纹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手弓形纹分布有差异但不显著; 指纹纹型分布有极高对称性; 同名指指纹组合频率排序为L/L>W/W>L/W>A/L>A/A>A/W; 五指的FRC有显著差别、两性的TFRC有差异, 但不显著; 两性T/I、III、IV的真实花样出现率有差异。因此, 本文认为指纹分布具有同型组合极高亲和性、异型组合不相容性; 皮纹发育形成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 也受性别影响; 冀南地区人群可能与山东省、辽宁省同属中国汉族北方群同一亚群。  相似文献   

4.
青海土族肤纹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土族人群的肤纹参数,在知情同意手续下捺印对象的手纹和足纹,样本包括106名男性和108名女性,研究的项目有TFRC、a-b RC,atd,tPD、指纹、指间纹、手大小鱼际,猿线,大拇趾球纹,趾间纹,足小鱼际纹和足跟纹等。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提供了较完整的数据集。  相似文献   

5.
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获取被检者拇指关节活动度资料。用无油墨法采集研究对象的指纹.放大镜下鉴定。通过对120名河北汉族拇指超伸展者的指纹组合及频率进行了分析,并与120名拇指直型者的指纹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人类指纹纹型及组合与拇指关节活动度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发现超伸展组中小指出现的Lr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指出现的Lr频率(p〈0.05),而超伸展组ALO纹型组合中的230组合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是河北汉族指纹的分布与拇指关节活动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疆柯尔克孜族肤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  王燕 《人类学学报》1990,9(1):41-44
本文报道新疆柯尔克孜族肤纹参数的正常值,样本中有男女各500例,本文的研究包括13类,它们是:指纹总嵴数,a-b间嵴数,指纹,指间花纹,大鱼际纹,小鱼际纹,猿线,掌指c三叉缺失,多个t三叉点,(足母)趾球部纹,足小鱼际纹,趾间纹,足跟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甲基 - 苯基四氢吡啶 (MPTP) 注射后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降低程度,及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C57BL/6J 小鼠经过伸爪取食试验,筛选为反映脑不对称的左利鼠和右利鼠,并接受 25 mg/kg MPTP 腹腔注射连续 5 天,检测注射后的第 1 天,第 3 天和第 14 天纹状体内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和细胞因子 IL-1 β、 IL-6 的动态水平 . 结果表明,无论在左利鼠还是右利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在 MPTP 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都显著降低,纹状体内 IL-1 β水平在第 1 天显著降低,纹状体内 IL-6 水平在 MPTP 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也显著降低 . 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左利鼠和右利鼠 IL-1 β和 IL-6 的基础水平有显著不同 . MPTP 注射后,与右利小鼠相比,左利小鼠有较高的多巴胺翻转降低和较低的细胞因子表达,而且,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与纹状体内 IL-6 水平呈正相关 . 这些结果提示, MPTP 诱导多巴胺丢失伴随着黑质纹状体系统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而且,脑不对称有可能通过影响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而进一步影响 MPTP 诱导的多巴胺降低的程度 .  相似文献   

8.
汉族人群有耳垂者与无耳垂者之间,其指纹分布是否存在着规律性变化,对在校汉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获取被检者耳垂资料,记录在调查表中,用油墨拓印法获取被检者指纹图样,并置于放大镜下确认,耳垂组与对照组指纹中的弓形纹、箕形纹、和斗型纹三种基本纹理图形,经X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耳垂的显性基因与决定指纹形成的多基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湖南侗族的手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湖南通道侗族337例正常人的指纹型、总指纹嵴数(TFRC)、a-b纹嵴线(a-bRC)、atd角、轴三角百分距(tPD)、大鱼际纹、小鱼际纹、指间区纹、掌褶纹、掌纹主线横向指数(MLIT)等手纹参数正常值,并与侗族不同人群和湖南周边不同民族进行了比较,发现湖南侗族手掌真实花纹和掌褶纹分布频率与湖南周边其他已研究过的民族和侗族群体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深圳卫生学校卫生的指纹分析,了解护士指纹的特点及其与父母的遗传相关性,为探讨职业与指纹的关系提供遗传学依据,结果:调查人群中的指纹以螺纹和箕纹为主,箕纹所占比较最高,螺纹次之,弓形纹最低;调查者双手无名指指纹均以螺纹为主,箕纹次之,弓形纹指纹最低,在性状传递过程中,弓形纹在女性中有递减趋势;左手拇指指纹的遗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而右手无名指指纹的遗传稳定性低,指纹的遗传,女生左手趋向于父亲,而右手趋向于母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河南省永城县一遗传性共济失调症家系(汉族)的手纹,收集到手纹样本70人,与汉族正常人比较,该家系尺箕偏低,弓型纹较高(P<0.01);掌褶普通型少,而通贯型和过渡I型多(P<0.01);atd角偏大;指三叉c主线至7、9区者出现率高(P<0.01)。  相似文献   

12.
指间区纹在灵长类动物中的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种灵长类动物的指间区纹有很大差异。树Qu到原猴是由原始多垫指间区纹变为各区发育均匀的单垫纹,新大陆猴发展出两侧发达中部退化的类型。旧大陆猴的指间区纹最发达,疣猴多为箕纹但各区不均匀,猴类为各区均匀的斗纹。类人猿的指间区纹极退化,长臂猿丧失了指间区纹。对照各种灵长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现树栖类型指间各区发育不均匀,地栖类型则均匀,使用多则指间区纹发达,反之则退化。人类因为握持工具而次生出了环指侧花纹。各种灵长动物的各区指间区纹并不同源,这暗示着它们的祖先分化得很早。  相似文献   

13.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13,自引:10,他引:203  
利用遥感,GIS手段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格局与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与主体,破碎化程度较低,基本呈聚集型分布,构成景观主体的是稻田景观,苇田景观和滩涂景观,尤以稻田景观为最,聚集度指数人工湿地为0.924,自然湿地次之为0.897,半自然湿地为0.870,整个研究区共有斑块1213个,最大斑块为1401.38km^2,最小斑块只有0.394km^2,其间相差3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微量(1—3微克蛋白)等电点聚焦和SDS双向电泳对鸡胚视网膜发育的第4天(E_4)到第16天(E_(16))总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并结合印迹的PNA免疫酶标反应,分析了总蛋白中与PNA结合的糖蛋白图谱的变化。E_4时没有看到PNA结合糖蛋白的任何阳性反应的斑点,E_6时这种糖蛋白的种数突然增加,约占总蛋白数的20%。新的糖蛋白增加的速率在E_6时最快,存其后的发育阶段(E_8—E_(16))慢于总蛋白增加的速率。这种糖蛋白大都是等电点在中性pH范围内,中等大小分子量的糖肽。视神经的总蛋白中含PNA结合糖蛋白数的比例高于同一发育年龄视网膜中的比例,这说明糖蛋白可能主要存在于质膜上。视网膜的总蛋白图谱相似于前脑的,但与视顶盖的更相近。本文对这种能与PNA结合,即含有D-半乳糖残基的糖蛋白在视网膜发育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半夏属若干变异式样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数量统计和栽培观察,发现半夏属具有子块茎Tn^m,子块茎根状茎Tn^mRb^n,子块茎根状茎珠芽Ta^mTnz^nBc^r和子块茎株芽Ta^mBc^r4种组合形式的无性繁殖式样。属内经历了从根状茎(R)揶块茎(T)到珠芽(B)和盾形叶到其它叶形的经及其它变化。还讨论了该属的种间进化。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区已知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28种。西藏东南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该属种类的繁殖生长,约有90%以上的种集中分布在这里,同时反映了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对高山的适应特征。绝大多数种分布在海拔2500~3500m的森林带。另外该属全部种均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本文还将鹅膏菌属的菌托初步划分为袋状型(Saccate type)、浅杯型(Vadosocupulatetype)、领口型(Collared type)、颗粒型(易碎型Granulate type)、小托型(Microvolvate type)、粉托型(Pulverulent type)等六种类型,并简要讨论了各种菌托类型与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种内的变异式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比较形态解剖学的方法对肉苁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进行比较,研究了名贵中药肉苁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变异式样。发现肉苁蓉种内具有不同形态特点的类型,造成中药肉苁蓉中在其药理、药效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石炭纪以来双气囊花粉富集规律与古气候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双气囊花粉首次出现于早石炭世末期,迄今已有近3亿年的历史。晚石炭世以来,包括松科、罗汉松科、古老松柏粉类、具缝双囊粉类、原始无肋双囊粉类及具肋双囊粉类在内的双气囊花粉,在地质发展历史上不仅仅展现为随时间的新老交替过程,而且呈现出明显周期性富集现象。3亿年来,双气囊花粉至少存在三个层次的周期性盛衰过程。一级周期时限约45-50Ma,双气囊花粉往往在其早期阶段富集出现,晚期阶段明显衰退。中国东部重要的双气囊花粉富集期包括:晚石炭世晚期一早二叠世早期、晚二叠世末期一早三叠世早期、晚三叠世末期一早侏罗世早中期、晚侏罗世晚期一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末期一晚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末期古近纪早期、新近纪中期至更新世。双气囊花粉盛衰过程的二级周期时限约15-17Ma,该级周期叠加在一级周期之上,并使其复杂化。一般情况下,在任意一个一级周期之内,前两个二级周期之早、中期阶段,双气囊花粉可达到较高的富集程度,而第三个二级周期内,双气囊花粉往往不甚发育,这是由一级周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双气囊花粉类盛衰过程还存在着超级周期性,这种超级周期由两个一级周期组成,时限约为100Ma。地史上,此级别周期有4期,其地质时限如下:石炭纪一中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早期一晚侏罗世初期、晚侏罗世早期晚白垩世晚期(马斯特里赫特早期)、晚白垩世末期至今。在同一超级周期之内,两个一级周期转折处双气囊花粉仍占据较突出地位,为弱转折所在。不同超级周期之间,一级周期转折处双气囊花粉含量急剧衰减,且喜热耐干孢粉类型富集出现,特化类型分布普遍,为强转折所在。双气囊花粉类盛衰过程还明显地与古气候演化、全球构造变动、海平面升降、缺氧沉积发育、以及盆地演化过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这些规律表明,全球自然背景演化过程有着统一的机制,而双气囊花粉类盛衰历史为发现这些自然背景演化过程基本规律,以及探索其演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明介绍了现代分支系统学的分支格局原理和组份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李朝銮(1990,表2)的中国白粉藤属14种植物数据的分支分析。得出13个可能的最简约的二歧分支图,图长41步。这些分支图与李(1990)图2:13的比较表明,中值淘汰法不如组份分析方法有效,而且中值淘汰法有表相学和(或)进化系统学的疑问。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过氧化物酶特异表达模式与生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不同类型品种的普通小麦、杂交品系F1代等,对过氧化物酶的特异表达与遗传转换模式及转录间的关系进行屯研究。有关生化性质研究也显示了其AA组成、含量特征的生化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