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对大鼠肝脏和血浆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P<0.01、P<0.001和P<0.01),(血清HDL-C)/(血清TC)和(血清HDL-C)/(血清TC-(HDL-C))无变化,离体灌流肝脏分泌TC和TG显著增加(P<0.001,P<0.05)。这些结果提示:(1)胰岛素使血清HDL-C和较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同等比例下降。(2)胰岛素促进正常大鼠肝脏合成分泌TG(VLDL-TG)增加和血浆TG(VLDL-TG)清除增加,可能以后一作用为主。(3)胰岛素促进正常大鼠肝脏合成分泌胆固醇增加和血浆胆固醇清除增加,可能以后一作用为主。(4)胰岛素使正常大鼠血清HDL-C下降,可能是由于激活LDL受体促进大鼠HDL通过LDL受体途径的分解代谢和/或激活肝内皮脂酶(HEL)促进HDL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高脂饲料喂养的SD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健康SD大鼠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益生菌干预组[即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给予培菲康210 mg/(只·d)灌胃].14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测量大鼠体重,检测血清及肝匀浆液中脂质和葡萄糖的变化,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升高(P<0.05);益生菌治疗后肝指数无明显降低(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存在脂质代谢紊乱(P<0.05),益生菌治疗后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5),存在胰岛素抵抗,益生菌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改善(P<0.05).(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存在内毒素血症,益生菌治疗后内毒素血症减轻(P<0.05).结论 益生菌可减轻内毒素血症,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PPARs及脂联素受体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5)、高脂对照组(FC,n=15)、高脂+替米沙坦干预组(FT,n=10)。NC组给予普通饲料,FC和FT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时随机取NC组和FC组各5只做正葡萄糖高胰岛素嵌夹实验和肝组织HE染色,确定造模成功后,FT组给予替米沙坦5 mg/(kg·d)灌胃,NC和F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16周时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嵌夹实验技术稳态葡萄糖输注速率测定胰岛素敏感性,检测血清转氨酶、血脂及空腹血糖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肝组织中过氧化物本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s)、脂联素受体2(AdipoR2)和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FC组肝组织PPARα、PPARγ、AdipoR2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AT1R mRNA表达较NC组升高(P0.01);FT组PPARα、PPARγ、AdipoR2 mRNA表达较FC组升高(P0.01);FT组血清转氨酶、血脂及空腹血糖水平较FC组改善。结论替米沙坦能降低NASH大鼠的体重和肝指数,调节糖脂代谢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NASH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高脂饲料配合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研究酸味中药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对T2DM大鼠血糖、氧化应激、脂代谢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五味子组显著降低T2DM大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升高肝糖原;调节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代谢平衡,能降低T2DM大鼠肝脏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含量,升高T2DM大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糖原,从而改善肝脏糖脂代谢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酸味中药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均有改善T2DM高糖高脂状态的功效,以五味子对T2DM高糖高脂状态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高脂饲料配合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研究酸味中药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对T2DM大鼠血糖、氧化应激、脂代谢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五味子组显著降低T2DM大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升高肝糖原;调节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代谢平衡,能降低T2DM大鼠肝脏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含量,升高T2DM大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糖原,从而改善肝脏糖脂代谢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酸味中药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均有改善T2DM高糖高脂状态的功效,以五味子对T2DM高糖高脂状态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瘦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瘦素受体的表达,探讨NAFLD瘦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及瘦素抵抗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Wistar大鼠NAFLD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瘦素(leptin,LP)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比色法测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放射免疫法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计算空腹状态下胰岛素抵抗指数;对肝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苏丹Ⅳ染色、瘦素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利用SAS 8.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瘦素受体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减弱,且与血清瘦素浓度、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敏感指数、肝细胞脂变、炎症活动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83,-0.71, -0.65,-0.83, -0.8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受体表达减弱是肝脂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组织瘦素受体表达减弱是NAFLD瘦素抵抗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增加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灌服阿司匹林前后采用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试验 (IITT)观察大鼠胰岛素的敏感性 ,并测定空服胰岛素、血糖和血脂等。结果 高脂饮食 4月、阿司匹林治疗 4周后 ,IITT发现高脂组腹腔注射胰岛素后 1h、1 5h和 2h的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而阿司匹林治疗组腹腔注射胰岛素后 1h、1 5h和 2h的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 (P <0 0 5或P <0 0 1 )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阿司匹林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DGLL)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白细胞浸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高脂乳剂灌胃诱导大鼠NAFLD模型并给予DGLL干预,6周后观察肝脏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酶标仪法测定肝脏组织MPO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组织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DGLL能明显降低NAFLD大鼠肝脏组织中白细胞MPO的表达和活化,下调大鼠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同时显著地抑制肝脏组织中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结论 DGLL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组织中白细胞的活化和浸润,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肥胖大鼠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炎症通路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NC)和高脂饮食组(HFD)。喂养16周后,将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HFD组与EGCG组继续喂养16周,检测相关代谢指标,测定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并进行油红染色评估肝脂质聚集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肝脏中TLR4和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mRNA水平;蛋白质印记检测其肝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EGCG明显降低大鼠肝脏甘油三酯浓度及脂质聚集、TLR4和TRAF6 mRNA水平,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论EGCG抑制肥胖大鼠肝组织中TLR4通路以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狗肝菜多糖(DCP)对高脂饮食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CP剂量组(100、200 mg/kg),每组10只;从第9周开始,DCP剂量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6周,处死,收集血样和肝脏。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及肝脏中TG和肝糖原含量;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沉积状况;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SREBP-1 mRNA、AMPK mRNA水平。结果显示,DCP(100和200 mg/kg)剂量组能显著下调TC、TG、LDL-C、FBG、FINS、AGE-P和HbA1c含量和HOMA-IR,上调HDL-C和肝糖原含量,减少脂肪沉积物,同时明显上调p-AMPK水平,抑制肝组织SREBP-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DCP调节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SREBP-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组织中PPARα基因的表达,并用PPARct激动剂进行干预,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高脂模型组、③PPARα激动剂干预组,利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12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肝功能、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RT-PCR法分析PPARα基因的表达;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PPARa激动剂可降低NAFLD大鼠转氨酶、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可促进NAFLD大鼠中PPARa基因的表达;肝脏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PPARα激动剂能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具有适度的胰岛素增敏作用。PPARα及其配体在NAFLD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波动性高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波动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的影响,从而探究波动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研究波动性高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含胰岛素)、正常浓度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 nmol/L)、恒定性高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00nmol/L)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 nmol/L及含胰岛素100 nmol/L两种条件培养液,每8小时轮换一次),每间隔8小时更换新鲜条件培养液一次,一共作用72小时.应用AO-EB染色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结果:1、胰岛素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1.1经不同浓度的胰岛素作用72小时后,AO-EB检测结果显示:正常浓度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下降,为对照组的81%(p<0.001),而恒定性高胰岛素组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上升,分别为对照组的1.53倍(p<0.001)与1.75倍(p<0.001),正常浓度胰岛素组的1.88倍(p<0.001)与2.15倍(p<0.001);且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恒定性高胰岛素组(p<0.001).1.2经不同浓度的胰岛素作用7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浓度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为对照组的81%(p<0.001),而恒定性高胰岛素组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率出现明显上升,分别为对照组的1.11倍(p<0.01)与1.39倍(p<0.001),正常浓度胰岛素组的1.37倍(p<0.001)与1.72倍(p<0.001);且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恒定性高胰岛素组(p<0.001).结论:1、波动性高胰岛素相对于恒定性高胰岛素更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中药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探讨小檗碱成为天然胰岛素增敏剂的可能性。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连续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诱导大鼠NASH,以预防给药的方式灌胃给予小檗碱(100 mg/kg体重)和罗格列酮(20 mg/kg体重),持续8周后取材。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评估NASH的病理程度,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组织中PPAR-γ的表达。结果:小檗碱和罗格列酮均能较好的干预高脂饲料诱导大鼠NASH的病理过程。此外,二者均能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上调肝组织中PPAR-γ的水平。结论:小檗碱和罗格列酮均能较好的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NASH病理过程,二者共同的药理机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上调肝组织中PPAR-γ的表达。该实验结果提示:小檗碱有望开发为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明日叶查尔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亲和力的影响.方法:将高脂喂养加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发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喂饲高脂饲料分别经口灌胃明日叶查尔酮0、30、10、5mg (kg·bw)-1,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大鼠喂饲普通饲料,连续4周.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与MDA、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常数与结合容量等指标.结果:高剂量组的高亲和力与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结合常数高于糖尿病对照组,血糖、胰岛素和MDA含量则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明日叶查尔酮能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亲和力,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血清胰岛素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非运动组(DM0组)、糖尿病小强度运动组(DM1组)、糖尿病中等强度运动组(DM2组)和糖尿病大强度运动组(DM3组),每组6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饲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6周跑台运动前后检测大鼠尾静脉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脂联素(ADIPO)水平。结果 :小强度FINS和APIDO无明显变化,中强度FINS和APIDO明显升高,大强度运动组FINS和APIDO明显升高。脂联素与胰岛素水平相关性分析:DM1组无明显相关性,DM2组和DM3组有正相关性。结论:不同运动强度下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不一致,而且胰岛素水平与脂联素水平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近交系HFJ大鼠和封闭群Wistar大鼠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及比较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雄性HFJ大鼠和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喂养高脂饮食,正常组喂养普通饮食,两组脂肪分别占摄入能量的44.2%和19.2%,共饲养12周。每周称体质量,测定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ALT、AST、HDLC、LDLC和血胰岛素水平。实验期末处死动物摘取肝脏并称质量,计算肝指数;鼠肝脏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情况。结果镜下可见,HFJ和Wistar大鼠模型组肝细胞均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小叶内可见炎症细胞浸润,HFJ比Wistar脂肪变性较重,对照组肝脏均未见异常。两种动物的模型组ALT、AST、肝指数、HOMA-IR指数均显著高于其正常组,HFJ和Wistar种系间各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HFJ大鼠模型组体重和正常组体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Wistar大鼠模型组体重与正常组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HFJ大鼠TG和TC含量均显著高于Wistar大鼠。结论通过高脂饮食喂养成功建立了HFJ大鼠和Wistar大鼠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疾病动物模型,与Wistar大鼠比较,HFJ大鼠具有自发性高血脂特征,造模更易成功,可为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研究、防治高血脂药物筛选提供一种新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脂可平对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氧自由基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应用高脂饲料复制SD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给以脂可平、辛伐他汀片混悬液灌胃,实验10周后,酶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主动脉壁ICAM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两治疗组血清MDA含量均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ICAM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脂可平优于辛伐他汀。本实验说明脂可平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粘附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脂酶 (hepaticlipase,HL)对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起重要作用 ,它影响着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的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种类 ,因此肝脂酶的活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肝脂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酶的活性相关 ,并影响血浆脂蛋白水平以及冠心病的发生。为研究肝脂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冠心病的相关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及DNA测序等技术对 10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 84例正常对照的肝脂酶基因 (包括启动子区以及所有外显子 )的SNP进行了研究 ,结果在肝脂酶基因启动子区发现了一未见文献报道的多态位点 ,即- 2T→C转换。经检验 ,对照组和病例组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冠心病患者组中 - 2C等位基因的携带者 (基因型为TC或CC)显著高于对照组 (5 7.9%versus 4 2 .7% ,χ2 =4 .181,df=2 ,P =0 .0 4 1) ,且冠心病组中 - 2C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3.988,df =1,P =0 .0 4 6 ,OR =1.5 8,95 %CI =1.0 1~ 2 .4 7) ;在冠心病组中进一步发现 -2C等位基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相关 (P <0 .0 5 )。这提示肝脂酶基因的 - 2T→C多态性可能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探讨单纯高脂对肾脏的损伤机制以及胰岛素传导通路中的关键酶PKB/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高脂所致肾脏损害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高脂高胆固醇喂养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在4周、8周、12周测定大鼠的肾功,包括血尿素蛋(BUN),肌酐(CREA);16周时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以及血糖(FBS)和胰岛素(FINS)。8周时行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3mg/kg)灌胃干预四周,并行肾脏病理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法监测PKB/Akt在肾脏的表达。结果:高脂喂饲大鼠4周后,进食量开始减少,体重增加减慢;血BUN、血CREA在4周时已升高,至8周时增加更明显(p<0.001)。文迪雅灌胃四周后肾功改善,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血TG和血TC较正常组升高显著,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血胰岛素升高,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显著,提示胰岛素抵抗形成。肾脏免疫组化PKB/Akt的表达呈现为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分布不均,出现PKB/Akt在损伤较重的肾小球不表达,而在损伤较轻的肾小管表达减弱的现象。结论: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可导致健康大鼠产生脂质肾毒性损害以及肾功的降低,并可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传导通路的损害在肾小球和肾小管表达不同,说明其可能是产生肾脏损伤及胰岛素抵抗的又一原因。胰岛素增敏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肾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波动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从而探究波动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研究波动性高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eNOS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含胰岛素)、正常浓度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 nmol/L)、恒定性高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00 nmol/L)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 nmol/L及含胰岛素100nmol/L两种条件培养液,每8小时轮换一次),每间隔8小时更换新鲜条件培养液一次,一共作用72小时.应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细胞eNOS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胰岛素作用72小时后,正常浓度组、恒定性高胰岛素组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eNOS mRNA转录水平均不同程度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2.25倍(p<0.001)、6.00倍(p<0.001)和6.88倍(p<0.001),其中以波动性高胰岛素组上调尤为明显,且明显高于恒定性高胰岛素组(p<0.05).结论:波动性高胰岛素相对于恒定性高胰岛素能增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 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