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孜然种子提取物枯茗醛和枯茗酸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早疫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等为供试菌种,采用离体与活体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枯茗醛和枯茗酸的抑菌活性。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枯茗醛和枯茗酸对多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高于其它供试病原菌,有效中浓(EC50)分别为2.1和7.3 mg/L;枯茗醛和枯茗酸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为1000 mg/L时,两种药剂的保护防效均高于50%;相同处理浓度下,枯茗酸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防效与速克灵处理相当,达到57.52%。  相似文献   

2.
健脑食品     
印度著名自然疗法学者巴克鲁博士最近在印刊中论述了某些具有健脑作用的植物性食品。现简介于下。一、扁桃(甜杏仁)能维护脑活力,缓解神经系统障碍。可将扁桃在水中浸渍约2小时去皮,再在石板上摩擦成糊后,适量食用。二、苹果富含微量元素硼,可防止神经细胞受损和记忆力减退。根据美国农业部大福克斯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的詹姆斯.彭兰特博士最近的实验研究,硼可影响脑的电活动。缺硼可降低神经的警觉性。三、枯茗(小茴香)枯茗籽是一种常用的辛香调味料。有健脑作用,能防止记忆力减退。可将3克枯茗籽粉与12克纯蜂蜜混合并调匀后适量舔食。四、迷…  相似文献   

3.
选用孜然(Cuminum cyminum L.)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孜然进行整粒、粉碎、冷冻破碎、酶处理、溶剂均质5种预处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5种预处理的孜然样品中提取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5份精油的成分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孜然成分及提取率有较大影响,孜然整粒精油中枯茗醛为主要成分,4种预处理方式虽然会提高孜然精油提取得率,但枯茗醛在精油中的占比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狭叶杜香挥发油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和样品叠加法三种定性方法,从狭叶杜香油中,鉴定27个成分,并作了定量测定。主要成分有桃金娘烯醛,枯茗醛,β-(艹守)烯,ρ-伞花烃,γ-松油烯等。  相似文献   

5.
营造樟子松人工林是沙地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造林后林分的生长一般会引起土壤pH值的变化,但营造樟子松固沙林后引起的土壤pH变化却并没有引起关注。以辽宁省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为对象,研究了营造樟子松林后不同发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pH值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沙地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后,pH值的变化范围由对照草地的两个层次(0~10或0~20、20~100 cm)扩大为3个层次(0~10或0~20、20~40、40~100 cm)。(2)随人工林林龄的增加,0~20 cm层pH值显著降低,20~40 cm层保持不变,40~100 cm层幼龄林、成熟林显著高于过熟林,而过熟林与草地无显著差异。(3)樟子松人工林中,0~10 cm层,pH值与土壤全钾(TK)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AP)呈显著负相关,10~20 cm层,与土壤有效钾(AK)和土壤有机碳(SOC)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含水率(SW)呈显著正相关,20~40、40~60、60~80 cm层,分别与土壤碱解氮(AN)、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呈显著正相关。樟子松林处于幼龄林时,pH值在20~40和60~80 cm层分别与C/P和AN、土壤容重(BD)呈显著正相关,而在80~100 cm层与N/P呈负相关;中龄林时,pH值在10~20 cm层与C/P呈显著负相关,20~40和40~60 cm层分别与粒径0.05 mm的黏粉粒含量(FS)和TN呈显著正相关;成熟林时,pH值在0~10 cm层与BD、A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W、AK、FS呈显著正相关,20~40 cm层与TN呈正相关,在60~100 cm层与C/N呈负相关;过熟林时,pH值在0~10 cm层与AN呈显著正相关,与TK呈显著负相关,10~20 cm层与TN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前,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添加剂的安全性愈来愈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合成物的安全性高。例如,从枯茗(Cuminum cyminum L.)和百里香(Thymus vulgarius L.)的果实和叶子中,用蒸馏法提取的香料油便可充当奶油食品防腐剂。它可以抑制细菌、酵母和真菌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孜然精油对产毒黄曲霉的抑制效果,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提取孜然精油,通过GC-MS分析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并从黄曲霉生长、胞内氧化还原状态、产毒能力、菌体超微结构等方面综合研究孜然精油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孜然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基-1,2-乙二醇(34. 76%)、γ-松油烯(8. 68%)、枯茗醛(8. 15%)、β-蒎烯(4. 49%);该精油使黄曲霉生长、黄曲霉毒素B_1(AFB_1)合成量、胞内总过氧化物含量分别下降了81. 90%、83. 01%、33. 75%,且黄曲霉菌丝体和孢子的超微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说明孜然精油能有效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毒,可用于食品与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大西洋金枪鱼渔业平均营养级的长期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际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委员会(ICCAT)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该文分析了1950~2007年期间大西洋金枪鱼渔业的平均营养级(TLi)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大西洋金枪鱼渔业TLi明显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1961年,TLi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即TLi与年份呈现明显的负相关;1962~1992年,大部分TLi(75%)处于营养级平均水平(4.21)之下;1993~2007年,TLi均高于营养级平均水平(4.21).1950~1960年,金枪鱼渔业产量与TLi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随着渔业产量的增加,TLi呈下降趋势;1961~1980年,金枪鱼渔业产量与TLi之间呈负相关,但趋势不明显;1981~1990年及1990年代以后,TLi并没有明显地变化趋势.1994年以前,FiB指数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1994年以后,FiB指数出现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半干旱地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了解其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半干旱地区C、N、P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半干旱区的马衔山为对象,选择5个海拔的7个样地,采集0~15、15~30 cm层的土壤,测定其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pH、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分析其SOC、TN、TP化学计量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0~15 cm土壤SOC、TN、TP含量高于15~30 cm土壤。表层土壤SOC、TN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TP含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2) C∶N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P、N∶P随海拔升高均呈增加趋势。(3)在0~15 cm土壤中,pH与SOC、TN含量及C∶P呈显著负相关,在15~30 cm土层中,pH与SOC、TN、T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关系不显著;土壤含水率与0~15、15~30 cm层土壤中SOC、T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显示,在半干旱区的马衔山地区,土壤含水率随海拔增加而增加,而SOC、TN含量及C∶P、N∶P也呈增加趋势,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均受土壤含水率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南北疆8个不同生境林龄群体的胡杨叶片为材料,测定幼树和成熟胡杨叶片的天然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值(δ~(13)C、δ~(15)N)以及碳含量、氮含量和比叶面积,分析叶片δ~(13)C、δ~(15)N值与海拔、经纬度、叶片碳氮含量、比叶面积以及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胡杨幼树和成熟林叶片δ~(13)C平均值分别为-27.863‰(-28.776‰~-26.695‰)和-28.230‰(-29.717‰~-26.033‰),不同生境胡杨叶片间的δ~(13)C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幼树林叶片δ~(13)C均大于对应成熟林;幼树和成熟林叶片δ~(15)N平均值分别为3.259‰(-1.842‰~9.082‰)和3.651‰(0.798‰~5.779‰)。(2)胡杨幼树和成熟林叶片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6.225‰(44.573‰~49.056‰)和45.720‰(43.226‰~47.349‰),它们叶片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08‰(1.327‰~2.116‰)和1.823‰(1.164‰~2.450‰);成熟林叶片碳含量与其δ~(13)C和δ~(15)N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其氮含量与δ~(13)C值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δ~(15)N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胡杨幼树林叶片的比叶面积平均值(91.565 cm~2/g)小于成熟林叶片(103.141 cm~2/g)。(4)幼树和成熟林胡杨叶片δ~(13)C、δ~(15)N值均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幼树林叶片δ~(13)C、δ~(15)N值与海拔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幼树林叶片δ~(15)N值与经度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幼树和成熟胡杨林水分利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7.618μmol/mol(68.070~91.069μmol/mol)和72.463μmol/mol(62.809~97.111μmol/mol),不同林龄的胡杨水分利用率均与其叶片δ~(13)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各生境中于田县(阿日系马扎)的幼树和成熟林叶片具有较高的δ~(13)C值(-26.695‰和-26.033‰)和水分利用效率(91.069和97.111μmol/mol)。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其防治药剂。采用常规组织法分离培养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归根腐病菌菌落毛毡状,在三种培养基上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大小为(27.5~47.5)μm×(3.8~7.5)μm(n=50),隔膜数1~5;小型分生孢子在PDA和SNA培养基上呈椭圆形、肾型、纺锤形,在CLA培养基上肾型,(3.8~15.0)μm×(2.5~7.5)μm(n=50),隔膜数0~3;厚垣孢子在CLA培养基上呈串生,PDA培养基上呈不规则形,SNA培养基上厚垣孢子着生方式多样,串生、圆形、不规则形,大小为(2.5~3.8)μm×(2.5~5.0)μm(n=50)。EF-1α、RPB1和RPB2联合序列系统发育树表明,该菌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初始pH为9,光照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毒力测定显示10%苯醚甲环唑(WG)对其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贵州阿哈湖和百花湖细菌和病毒丰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温度、pH、溶解氧(DO)、电导率和溶解有机碳(DOC)之间的关系.两湖DOC的浓度范围为1.48~2.96 mg·L-1,细菌丰度为(3.32~16.6)×106个·ml-1,病毒丰度为(1.87~12.5)×107个·ml-1,病毒丰度与细菌丰度的比值(VBR)变化范围为4.09~12.77,平均值均为百花湖(BH)>阿哈湖入湖区(AHB)>阿哈湖湖心区(AHA).细菌和病毒丰度由湖水表层至底层呈减少趋势.两湖细菌丰度均与温度、pH、DO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病毒丰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阿哈湖细菌丰度与DOC显著正相关.在阿哈湖湖心区,病毒丰度与DOC呈显著正相关.在阿哈湖入湖区,病毒丰度与DOC无相关性.百花湖中,细菌、病毒丰度均与DOC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孜然芹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 GC/MS 联用技术,从孜然芹(Cuminum cyminum L.)种子挥发油中鉴定出: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异松油烯、芳樟醇、胡薄荷酮、枯茗醛和桃金娘醛11个组分。又用硅胶柱层析,并经 IR、MS 和 NMR 等波谱法解析,确证了已知化合物的结构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植物种群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是揭示植物种群与环境间关系、自身特性以及种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为对象,沿海拔梯度(2900、3500、3800 m)设置3个样地,采用Ripley K函数对不同海拔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与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上升,矮嵩草种群的重要值、盖度、株数等呈递增趋势,火绒草种群的重要值、盖度、株数等则呈递减趋势。(2)矮嵩草种群在不同海拔的研究尺度内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其聚集的程度有所不同;火绒草种群在海拔2900 m处呈聚集分布状态;海拔3500 m处,火绒草种群在0~2.8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但其聚集强度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最终转变为随机分布; 3800 m处,火绒草种群在0~2 m尺度内呈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2~5 m)上呈随机分布。(3)海拔2900 m处,矮嵩草与火绒草种群在小尺度(0~1.1 m)内表现为正相关,较大尺度上表现为无相关;海拔3500 m处,在整个研究尺度内表现为负相关;海拔3800 m处,在小尺度范围(0~1.4 m)内表现为无相关,较大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且随研究尺度的增大,其关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一、密花石斛的植物学特性兰科(Orchidaclao)石斛属(Dcndrobium)密花石斛(D.densiflorum Lindl.ex wall.)植物。根:具有多数气生根、圆柱形、肉质,长30~40厘米,粗0.2~0.25厘米,灰白色。茎:丛生,粗壮,中上部3~7节呈四棱形,基部2~3节常收窄为近圆柱形成纺锤形,有的为棒状。高5~30厘米,一般为20~30厘米,少有65厘米的,共3~8节,稀有11节,节长5~6厘米,少有8厘米,顶端2~3节短共约0.8~1厘,呈扁平状,中部粗为1.2~1.5厘米,表面光滑呈绿色,干后常为深褐色或黄色,表面光滑并有皱缩成不规则的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保护、心肌保护的作用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80例,上述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麻醉诱导后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术毕,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停机后6h(T2)、停机后24h(T3)的肺功能[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心肌功能[心肌肌钙蛋白I(cTnI)、缺铁修饰白蛋白(IMA)]、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应激反应[皮质醇(Cor)、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情况。结果:两组T2~T3时间点RI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时间点OI、CL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时间点cTnI、IMA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时间点Cor、Glu、NE、E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时间点IL-6、TNF-α、IL-1β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术中予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保护其肺功能、心肌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炎性刺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2个高淀粉和2个低淀粉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分析了玉米籽粒淀粉的动态积累规律,同时对高低淀粉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淀粉积累动态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浆过程中4个自交系淀粉含量变化趋势均呈sigmoid型曲线。灌浆过程中ADPG-PPase(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GB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都出现在20~30DAP(授粉后天数)。2个高淀粉自交系的Q酶(淀粉分支酶)活性也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也出现在20DAP,而2个低淀粉自交系的Q酶活性则呈双峰曲线变化,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5~20DAP和30~35DAP。4个自交系籽粒淀粉的积累速率与各自交系ADPG-PPase、SSS和GBSS的活性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自交系关键酶活性之间,ADPG-PPase、SSS和GBSS三者间活性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这3种酶活性变化与Q酶活性变化也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激素对锦绣杜鹃的催花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加温、补光条件下,研究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处理对锦绣杜鹃花蕾发育、开花期及开花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锦绣杜鹃花蕾经0~3000mg.L-1GA3涂抹后,其催花效果随处理浓度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并于2000mg.L-1浓度下达到最佳,表现在花蕾发育快、开花期提前及开花质量高等;而0~3000mg.L-1NAA和IAA对锦绣杜鹃催花效果均不明显。锦绣杜鹃花蕾大小(包括长度和宽度)与开花期提前时间和花径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蕾期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花蕾期与开花期提前时间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6年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动态连续的通量、气象及生物因子观测数据对玉米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LAI)、粗糙度(Z0)、表层土壤湿度(SWC)、反照率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立玉米农田下垫面动态参数方案提供参考。动态LAI和株高采用相对积温方法求得,Z0通过中性条件下风速廓线方程求得。研究表明:玉米株高增长速度以拔节期为转折点先慢后快,到乳熟期达到最大;LAI呈不对称n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抽雄至乳熟期,约为4;SWC冬季最小,为12%~20%,夏季最大,为30%~36%。反照率在冷季(11-翌年3月)最大,为0.2~0.3,积雪覆盖时为0.5~0.7;暖季(6-9月)最小,为0.1~0.2。生长季内反照率与LAI呈显著正相关,其月均值日变化呈U型分布,受LAI、冠层颜色及粗糙度等因素影响,白天反照率6月<9月<8月<7月。在非结冻期反照率与SWC呈极显著负相关,但随着LAI增大,该关系逐渐减弱。Z0与株高和LAI呈指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小兴安岭地区针叶树种红松、阔叶树种五角槭和灌木毛榛3种植物为对象,测定了1~5级细根的形态和解剖性状,研究根序及物种间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 3种植物除根直径和根长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红松的维管束直径(117.91~2392.05 μm)和维根比(0.31~1.87)均显著大于五角槭和毛榛,红松的比根长(0.72~18.26 m·g-1)显著小于五角槭和毛榛,而五角槭的组织密度显著大于红松和毛榛.随根序增加,3种植物的根直径、根长度、组织密度、维管束直径和维根比整体呈增加趋势,而比根长呈下降趋势.形态和解剖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如根直径与维管束直径呈显著相关,但其回归斜率在吸收根(1~3级)和运输根(4~5级)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植物的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斜率在不同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