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发现脊齿獏科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脊齿獏科(Lophialetidae)为 Radinsky 氏1965年所建立的一个科。目前,被归入这一科的有脊齿獏(Lophialetes)、施氏獏(Schlosseria)以及短齿獏(Breviodon)。此外,还有一红山獏属(Rhodopagus)也被暂时归入这个科内。  相似文献   

2.
记陕西西安简獏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最近,在整理标本时发现一獏类不完整头骨。经研究应为简獏属一新种。标本为1965年古脊椎所蓝田野外工作队在陕西省西安市红庆堡沟阴坡村“白鹿原组”地层内采得(野外号:65008)。现记述如下: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Owen,1848 獏超科 Tapiroidea Gill,1872 脊齿獏科 Lophialetidae Radinsky,1965 简獏属 Simplaletes Qi,1980 西安简獏 Simplaletes xi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
不久以前,我们曾发表过一个简报,提到在山东昌乐发现的獏形类(包括獏和犀类)的最早祖先——始祖獏(Homogalax)——的一种化石(Chow & Li,1963)。1964年夏,本文后一作者又与李玉清、张宏等同志赴昌乐五图发现始祖獏的地点从事采集,希获得更多的标本和对化石层的层位作进一步的确定。由于五图盆地老第三系的出露面积有限,化石极少,故收获不大。但在此次野外工作中,在邻接的临朐境内牛山附近,与五图层位相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29日,曲江、乐昌、始兴县的考古工作者在始兴县城南约3公里的玲珑岩小石山处,发现距今约10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挖掘出剑齿象、犀牛、鬣狗、鹿、野猪、豪猪、獏、和食虫类等。这批化石石化程度较高,对研究华南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新的实  相似文献   

5.
记云南路南晚始新世化石獏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省路南县路美邑地区发现的五种始新世化石獏类。这是西南地区该类动物最集中的一次发现。另外,本文对当时獏类在我国的分布以及它们与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化石獏类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把最近在山东山旺发现的獏类标本和谢万明在1979年记述的两颗上颊齿以及松本彦七郎1927年记述的一个獏类的下颌归并成一个种,并主要依据头骨上的一些独特性状为它们建立了一个新属——Plesiotapirus.根据命名法则,其种名应为 Plesiotapirus yagii(Matsumoto, 1921).Plesiotapirus 代表了獏科进化中的一个绝灭的旁支.本文指出了这一发现在中、日动物群对比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化石》2020,(3)
正长期以来,大多数古地理重建中泛大陆在二叠纪(2.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但是东亚的各个板块是在什么时候与泛大陆连成一体却众说纷纭。之前的古地理重建研究综合了古地磁、构造、沉积等方面的资料,而拼合时间则来自于对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研究,尤其没有考虑四足动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9.
滇东路南盆地的下第三系,一般统称为“路南群”,包括下渐新统和上始新统两组地层,是我国南方早第三纪地层对比的一个重要剖面。路南盆地过去发现的哺乳类化石,奇蹄类的种类最多。由于化石材料大都比较零散,或产地不肯定,因而引起对于该区早第三纪地层划分及动物群性质认识上的意见分歧。“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我们这里记述的化石,包括一些新的资料,多数有确实的地点记录,对过去的材料作了一些补充和修订。虽然材料还不十分丰富,但对了解地层时代,和某些奇蹄类性质,仍有一定帮助。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路南雷兽”的性质和时代的讨论;(2)摸类和原始犀类三个新种的记述;(3)几种獏和犀类形态方面的补充,包括原跑犀和特氏獏的下颊齿列,方齿始爪兽的前臼齿的性质,都是过去不知道的;(4)我国始新世几种奇蹄类的属、种的性质和分类位置的讨论。本文中记述的标本,全部是北京地质陈列馆胡承志同志在1957年采集的。标本照片是王哲夫同志摄制的。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古羊齿属(Archaeopteris)是 Dawson(1871)依据 Forbes(1854)的 Cyclopteris hibernica标本所建,模式种 Archaeopteris hibernica(For-bes)Dawson 采自爱尔兰晚泥盆世地层。马西伦达古羊齿(Archaeopteris macilenta Lesquereux)是 Lesquereux(1884)在北美发现的。其后,Carluccio 等(1966)做了修订。由于古羊齿植物化石叶片保存呈“羽状”,具有着生在叶子上的孢子囊和“间小羽片”,所以早期的古植物学家对于它的分类位置一直感到困惑不解,多数人认为其属于真蕨类。有意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昭通过山洞发现的一枚人类左下第二臼齿化石,其形态和尺寸与智人类型的下臼齿最为接近;同时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剑齿象、犀、獏等五种;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2.
1973年春,我馆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硅藻土矿采集到两枚珍贵的獏类牙齿化石,其基本构造清晰。这是我国中新世地层中獏类动物的首次发现。山东山旺的硅藻土,一般认为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沉积。因为大部分由细腻而薄层的硅藻土组成,所以有人称它为“万卷书”。岩层中含有极丰富的古生物化石。1936年以来,我国古生物学工作者曾对该地区中新世地层进行过大量调查,发现过不少新种属。在山旺中新世地层中曾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就有罗汉鱼、玄武蛙、中新蛇、蝙蝠、近无角犀、皇冠鹿等。獏类是一种奇蹄类动物,它们的身体比较笨重、肥胖,背弯曲,腿短。它们的鼻子很特殊,较长,能伸缩卷曲,可以用来抓树叶。原始獏类动物出现在五千多万  相似文献   

13.
<正> 这部论文集共收入提交讨论会的论文61篇,按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两卷:第一卷包括地质和古气候;第二卷则包括了古植物、古动物和古人类.无论从论文的内容,数量和篇幅,还是从作者的数目上,人们都可以看出,中国(大陆)是该论文集的重心.这也是该论文集的特点之一.论文中有29篇是完全只涉及中国的.在八十多名作者中,来自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奥陶纪晚期的孢型植物组合以隐孢子为主,不含真正三缝孢,称为Tetrahedraletes medinensis-Dy-adospora murusattenuata-Laevolancis chibrikovae(MMC)组合;中国志留纪早期孢型植物组合以隐孢子为主,包括四分体和单分体,缺失二分体,出现真正三缝孢,并产生不同的类型(光面、具纹饰、具弓形脊等类型),被称为Tet-rahedraletes medinensis-Laevolancis chibrikovae-Ambitisporites avitus/dilutus(MCA)组合。孢型植物化石的某些相似性表明:华南和塔里木板块可能分布于相近的低古纬度,气候特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代表近赤道的热带气候;至少在志留纪早期,华南和印支板块与冈瓦纳大陆距离较近,可能处于同一古气候带,代表相似的生物古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獏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这里记述了河南淅川核桃园组中五种獏化石:Breviodon minutus,Schlosseria hetaoyuanensissp.nov.,Deperetella sichuanensis,Teleolophus danjiangensis sp.nov.,Pachylophus xui gen.etsp.nov.,并认为其时代大体相当于伊尔丁曼哈阶。文中也对脊齿獏亚科的分化和Teleolophus与Deperetella两属系统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中国大陆新记录种——拟纤枝真藓(Bryum petelotii Thér.et Henr.)在贵州、云南的分布;描述了本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并讨论了本种与相近种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和纤枝短月藓[Brachymenium exile(Doz.et Molk.) Bosch et Lac.]的关系;基于文献和相关标本的研究,阐述并讨论了Ochi H.和B.C.Tan等关于该种分类地位的观点,并赞同将拟纤枝真藓置于真藓属(Bryum Hedw.)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第 19届“美国中部大陆地区古植物学术研讨会”(Mid ContinentPaleobotanicalColloquium) (简称“MPC”)于 2 0 0 2年3月 1日— 3日在佛罗里达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捷克、中国、罗马尼亚等国家的 5 5位古植物学同行、在美访问学者以及研究生等汇聚在佛罗里达大学 ,参加了这次一年一度的美国古植物学术年会。本次研讨会由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主办 ,DavidDilcher教授和StevenManchester教授分别担任会议主席和副主席。参加会议的古植物同行主要来自…  相似文献   

18.
土壤因子对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盐碱土中AM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盐碱土中AM真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2005年5月从甘肃、宁夏和内蒙古7个县(市)的盐碱土中采集主要植物的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在分离的4属28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20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2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其中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和薄壁原囊霉(Ar.leptotihum)的分离频度最高.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path analysis)结果表明,AM真菌种的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l-、CO2-3、HCO-3、Na+、Ca2+、有机质、速效P和速效K直接影响AM真菌种的丰度,而SO2-4、K+、水溶性全盐、Mg2+、pH和速效N则间接影响AM真菌种的丰度;土壤有机质对AM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直接负效应;Cl-、CO2-3、K+、Mg2+、有机质、速效P和速效K直接影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而HCO-3、Na+、Ca2+、SO2-4、水溶性全盐、pH和速效N则间接影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AM真菌种的相对多度与土壤因子间有显著相关性.可见,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盐碱土中AM真菌种类丰富,其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盐度以及离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华南古新世哺乳类一新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一个新科(丽(犭亚)科)的两个新属和四个新种。文中除对四新种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对比外,还初步讨论了丽(犭亚)科、(犭亚)科与假古猬科同Kennalestes和zalambdalestids之间的亲缘关系。从目前材料来看,在形态上,丽(犭亚)比Gypsonictops更接近于Kennalestes。丽(犭亚)科有可能是后者的古新世后裔,(犭亚)科和假古猬科的起源或许与达种白垩纪真兽类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Archaeoperisaccus属的地质历程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chaeoperisaccus是苏联孢粉学者纳乌莫娃(Naumova,1953)在俄罗斯陆台晚泥盆世早期Similuke和Petino层中发现并建立的属,该属的地质时代限于晚泥盆世早期弗拉斯阶(Frasnian),地理分布限于北欧、北美和安加拉古大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rchaeoperisaccus在中国也有广泛分布,该属的地质历程从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阶(Eifelian)至晚泥盆世晚期斯特连阶(Strunian)。因此,中国的Archaeoperisaccus孢子早于苏联、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的阿拉斯加。中国可能是该属的起源中心。 根据古地磁资料,西藏聂拉木、华南(包括西秦岭)在泥盆纪时都位于古赤道以南,因此该属可以出现在古赤道南、北两半球,南半球可能早于北半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