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植物基因工程的兴起,使特定的外源基因引入植物细胞成为可能。水稻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几年来,水稻转基因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综述了水稻基因转化的方法、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植物基因工程的兴起,使特定的外源基因引入植物细胞成为可能。水稻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几年来,水稻转基因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综述了水稻基因转化的方法、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遗传》2007,29(2):234-234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 1 986年 ,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的基础研究 ,重点集中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理与遗传控制等。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 ,实验室在过去的 1 5年中热情向国内外开放 ,已经支持了多项合作研究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现继续面向全国接受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 1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稻等模式植物突变群体的构建与分析、植物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及表达调控元件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物物理学报》2006,22(6):I0001-I0001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与植物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与常规改良技术相比具有的明显优势,介绍了经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的转基因植物研究与应用状况,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潜在风险.阐述了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进行遗传改良与常规遗传改良的关系,并对今后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物学通报》2005,22(5):583-583
为促进我国拟南芥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届“拟南芥学术研讨会/WorkshoponArabidopsisResearch2005”定于2005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主办,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通报》2007,24(1):79-79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并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71-71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Generation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  相似文献   

10.
《遗传》2007,(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荣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因定位与克隆乃至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近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构建高饱和的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和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综述了我国在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发展动态,列举了我国利用DNA分子标记构建的34张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实例,且讨论了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品质优良、易于栽培的一种重要豆科牧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白三叶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综述了近20年来生物技术在白三叶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四大工程之一;是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工程。这项新技术自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ohen和Boyer共同开创以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仅就所了解到的国外基因工程研究1987、1988两个年度所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合介绍。 一、植物基因工程 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目标同常规的遗传育种的目标一致,即创造出具有丰产、优质、抗逆、抗旱、抗病虫害、耐盐碱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鸢尾属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中国鸢尾属现赏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的情况进行了总体概述。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该属现赏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的思考。加快现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优良的绿化地被类鸢尾的立接利用;系统收集和保存野生资源,建立野生活植物资源圃,并对其资源进行包括DNA分子标记研究手段在内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特性以及亲缘关系等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相关数据库和技术档案;充分有效地利用优良植物(基因)资源,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种质改良——遗传育种与基因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植物基因工程的要求,除外源DNA体外重组及重组DNA分子引入植物受体细胞,并使其正确表达外,受体细胞还应分化成植株,使外源基因遗传至植物的后代,使其获得外源基因的性状。  相似文献   

16.
PCR-RAPD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CR—RAPD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技术,能够在对生物细胞或组织中DNA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系统进化分子标记检测的同时进行基因定位与遗传作图。本综述了PCR—RAP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在植物抗感病品种(品系)间亲缘远近关系分析、植物抗病性遗传基因的DNA分子标记与检测、植物抗病基因的标记和定位、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植物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检测等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植物基因工程是近二十年来随着DNA的重组技术、基因的遗传转化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的检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家P。Berg首次实现了DNA分子的试管内重组,随后几年里。以细菌质粒(Plasmid)为载体与DNA片段的重组试验取得 了很大成功,于是目的墓因的克隆技术逐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遗传学行为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1984年,首次利用农杆菌Ti质粒将外源基因导人烟草获得成功[1」,随后,转基因禾本科作物在水稻上也获得了成功[2,3]。随着各种遗传转化技术的创立与改进,近十几年来,在许多作物上都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价值得到了很大体现。尤其是在应用研究上,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与常规的育种技术相比,它以超越种间隔离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分子育种家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许多有应用前景的基因已导入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并有少量转基因植物已释放到大田应用[4,5]。我们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科学时报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在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W2.并深入阐明了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显示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应用前景。相关论文已于2007年4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20.
叶际微生物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但植物与其定殖微生物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多集中于根际微生物组,对叶际微生物组的研究较少,且这些研究未能从微生物互作的角度探究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基于网络作图理论,将拟南芥基因组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分子标记数据与微生物组网络特征值相关联,挖掘影响叶际微生物组网络结构的枢纽基因,以探究拟南芥塑造叶际微生物组网络结构的遗传机制。通过对188株拟南芥及其叶际微生物组数据的分析,识别出四种关系下的中心节点微生物,筛选到622个显著SNP位点。进一步构建了贝叶斯遗传网络,获得26个枢纽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抗病、激素分泌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分子途径。本研究从全基因组角度探究植物调控自身微生物组的遗传机制,揭示植物与微生物组如何互作促进植物健康,将为精准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遗传资源,并为合成菌群用于创制新型菌剂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