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匡廷云  李明  康乐  郝宁 《生物物理学报》2010,(12):1075-1077
汤佩松先生出生于1903年,他是中国现代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也许你会对他的一些学术成就有所耳闻:他是第一个在植物中发现呼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人;他证明了水稻中呼吸代谢途径和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他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中碳酸酐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汤佩松先生出生于1903年,他是中国现代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也许你会对他的一些学术成就有所耳闻:他是第一个在植物中发现呼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人;他证明了水稻中呼吸代谢途径和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他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中碳酸酐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1.3GM植物的基因可在蜜蜂的消化道中进行 水平的转移吗? 德国的蜜蜂专家Kaatz教授在2000年的一次电视谈话中,曾提到他的一些未发表的研究结果。他发现用耐除草剂的GM油菜的花粉喂饲蜜蜂,可使这种来自GM油菜的pat基因越过物种的鸿沟,水平转移至年幼的蜜蜂成虫肠道内的微生物体中,诸如细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4.
ISAAA信息     
<正>研究人员发现水稻不能与其它植物共存的机制博伊斯汤森植物研究所(BTI)詹德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特定的水稻品种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它可以使附近植物的生长变得缓慢。中国科学院、日本山形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确定了该化合物,称为b酪氨酸。实验  相似文献   

5.
德国联邦农林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野生蓼属灌木叶和常青藤叶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具有生物激发剂的作用,能激发植物内在的抗菌能力。植物和人一样也存在自然免疫系统。人注射了抗病毒疫苗,就可以增强体内的抗体,抵抗病毒的入侵,而植物也可以通过外部施加的激发剂,增强对病菌的抗性。联邦农林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试验,发现从蓼属灌木和常青藤中,可以提取两种生物激发剂。用蓼属灌木叶提取的激发剂能有效的防治植物真菌病害。试验证明,用该激发剂喷洒黄瓜藤上的枝叶,3周后,枝叶鲜绿,而未喷者已感染了霉菌。将常青藤…  相似文献   

6.
ISAAA信息     
<正>研究人员发现水稻不能与其它植物共存的机制博伊斯汤森植物研究所(BTI)詹德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特定的水稻品种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它可以使附近植物的生长变得缓慢。中国科学院、日本山形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确定了该化合物,称为b酪氨酸。实验  相似文献   

7.
美国Maryland Medical Ctr.大学的Avinoam Kowarski发现了一种遗传突变,他认为这种突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身材矮小。他发现一些儿童体内生长激素的量正常值却身材矮小。因其生长激素基因(GH-1)发生了突变。被称为Kowarski综合症的这种突变造成生长激素分子异常,功能降低。 日本Kob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一些研究人员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支持Kowarski的观点,他  相似文献   

8.
《昆虫知识》2009,(2):173-174
当提到昆虫的智慧,蜜蜂和蚂蚁通常攫取了全部的荣誉,如今,人们意识到,群居的蚜虫也应该分一杯羹。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蚜虫有一项最新的绝活儿,那就是通过先让植物结疤,再刺激植物组织自我修复的治愈宿主植物创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十四种种子植物环剥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从发现一些植物环剥后可以成活,再生出新皮以来,几年来已经陆续对有些树木进行了试验。但是,对于环剥后的形态结构变化,除了少数几种树木外,一般都未有系统报道。我们对14种种子植物进行了剥皮试验,发现不同的植物剥皮后的形态结构变化差别很大,再生作用也不尽相同。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于1984年6—7月在北大校园中进行,选取银杏(Ginkgo biloba L.)、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苹果(Malus pumila Mill.)、桑树(Morus alba L.)、洋槐  相似文献   

10.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植物内生细菌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已从植物中分离得到许多不同种属的植物内生细菌,其中有的具有促生与防治病害等对宿主植物有利的作用,而一些则具有潜在的致病性。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方法对植物内生细菌的内生定殖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了有意义的定殖规律,例如,某种植物内生细菌对其宿主的侵染能力明显强于另一种内生细菌。目前,尽管植物内生细菌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它在农业上的巨大应用潜力业已彰显。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9,(8):6-6
一项新研究显示,有性生殖的月见草比无性生殖的植株更能抵御食草昆虫的侵害。这一发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是如何演化,并进一步抵御食草昆虫的。研究人员分别在室内和野外对月见草进行试验,该植物包含259个品种,其中85%是有性生殖,其余为无性生殖。在实验中发现,广食性昆虫青睐无性植株,  相似文献   

12.
植物的眼泪     
植物会“哭泣”求援。科研人员发现,植物(作物)在遇到虫害时会予以反击,方法之一是分泌一些化学毒素来杀灭害虫。但是,仅有植物自身分泌的化学毒素也不一定能有效或完全阻止害虫的蚕食。后来,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植物在打不赢敌人(害虫)时,会像人类一样或大声疾呼或拼命哭泣,以此来呼唤救兵,让害虫的天敌火速赶来吃掉害虫。当然,这种“呼唤”和“哭泣”都是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正是吸引害虫天敌的易挥发诱导素。它们传递给害虫的天敌一种信号:这里有你们最喜欢的美味,赶快来美餐一顿吧!例如烟草容易受到五色斑点蛾毛虫的侵袭,但毛…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科学家在开发利用植物基因催长法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该法可将树木等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50%,可用以拯救世界范围内惨遭毁坏的大面积雨林资源。研究者把80年代由以、美两国科学家共同发现的纤维素捆绑基因CBD嵌入植物细胞中,结果发现植物的纤维素生物合成率和生长率匀大幅度提高,其生物量提高了50%。这项技术90年代曾用于纺织材料和制药工业。最近已在白杨树上试验成功,而且对其它植物也同样有效。番茄、马铃薯和部分谷物等的试验正在实验室阶段。CBD生物技术公司希望这项成果能在5年内进入市场。以…  相似文献   

14.
前沿     
<正>感染人类的植物病毒?通常认为植物病毒并不会感染动物,但是一些科学家却在人类粪便中发现大量的植物病毒,并且体内带有这种病毒的人要比不带有这种病毒的人更容易发烧、腹痛和瘙痒。尽管该研究受到许多质疑,因为植物病毒基本不能识别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但研究人员认为,植物病毒可能并不是直接感染人体细胞,其裸露的RNA很可能利用类似于RNA干涉(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  相似文献   

15.
ISAAA信息     
<正>研究发现植物如何定位时间动植物都有24小时的"生物钟",即昼夜节律。这种生物计时器让植物能够丈量时间,这对它们的各种生物过程比如开花、释放香气和叶片运动等至关重要。剑桥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植物如何设置并保持其生物钟,发现光合作用中生成的糖在昼夜节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人员一方面把植株置于没有CO2的环境中,抑制其光合作用;另一方面种植遗传改良的植物,通过监测它们的生物学反应来研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葡萄皮中含有一种天然高效的抗癌物质。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约翰·佩兹特博士及其研究小组为寻找一种天然有效的抗癌物质,对世界各国的600多种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一种对防止血栓有效的叫作白菜芦醇的物质具有高效的抗癌作用。在被调查的600多种植物中,约有70种植物含有这种物质,其中尤以葡萄皮中所含的这种物质为最多。研究人员以老鼠为对象进行了试验。他们用人工方法使老鼠罹患皮肤癌,2周后让其服用葡萄皮中的这种物质。在18周后发现,癌细胞最多可减少98%,最…  相似文献   

17.
傅沛云  王薇 《植物研究》1995,15(3):330-334
笔者在进行即将问世的《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的调研编写过程中,陆续地发现了一些新的分类群,谨在本文发表。  相似文献   

18.
研发动态     
新加坡发现植物开花的"按钮"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开花的基因"按钮",有望在未来"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加快作物在不同环境下开花结果的速度,以增加作物产量。以往的研究显示,植物会通过叶子接受光信号,并传递一种叫"开花素"的信号至茎端,从而使植物开花。  相似文献   

19.
蔡伟明 《生命世界》2008,(10):42-45
牢牢地扎根于肥厚的土壤,盎然地展开自信的叶片,几乎所有的植物,一辈子都这样生长着。传说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不希望万物(包括植物)轻易上天,于是他采用一种吸引力将万物固定在地球上。虽然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是这种吸引力却确实存在,那就是地心引力(主要是重力)。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发现重力不仅仅是将植物固定在地球上那么简单,同时,它和植物生长之间还存在着种种玄机。  相似文献   

20.
甲醇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体内产生的最简单的一碳化合物之一,与植物的很多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C1-四氢叶酸和某些植物激素生物合成以及植物耐逆性等)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中甲醇的产生与释放途径、体内代谢、外施甲醇对植物的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