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家蚕和莱粉蝶》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家蚕和菜粉蝶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眠和完全变态的概念;鳞翅目的主要特征,蛾类和蝶类的主要区别。 2.使学生懂得人类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规律,目的在于发展有益昆虫和防治有害昆虫。 3.培养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家蚕和菜粉蝶成虫的形  相似文献   

2.
课题家蚕和菜粉蝶(一课时) 课型传授新知识课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家蚕和菜粉蝶的形态结构的介绍,掌握它们的共同特性。 2.培养学生应用昆虫完全变态和蛾、蝶类主要区别的知识进行识别的能力。 3.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和爱国主义的观点教育。  相似文献   

3.
1 教学设计形式师生共同维持网站——“昆虫的世界”。2 教学设计依据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要求学生通过协作化学习、主动学习 ,掌握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组织者、管理者 ,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也就是要从以前“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3 教学设计意图3.1 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初一动物学中“节肢动物”一章里“蝗虫”和“蜜蜂”两节内容而设计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蝗虫、蜜蜂的知识 ,了解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的发育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马璐瑶  尹梦竹  马睿  朱璧如  胡仪 《生命科学》2023,(10):1306-1321
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在幼虫和成虫阶段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明显不同,这一现象被称为适应性解耦,使幼虫和成虫能够更独立地完成不同的任务,各自获得更高的效率,这对完全变态昆虫有巨大的生态和进化意义。然而这种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昆虫与微生物建立稳定的共生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们在变态过程中身体结构的重塑、饮食习惯的改变等使微生物居住的栖息地发生彻底转变,微生物在昆虫宿主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个体代际之间的垂直传递也受到了限制。为了高保真地维持稳定的共生关系,部分完全变态昆虫和共生微生物进化出多样的严格垂直传递或者规避完全变态发育的传递方式。也有部分完全变态昆虫趁此机会实现与共生微生物的关系解绑,与新的微生物建立联系,呈现出在不同生命阶段共生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此外,昆虫变态发育还直接受到共生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能保护宿主在变态发育中最脆弱的阶段免受病原体感染,为变态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促进变态发育的因子。因此,本综述将总结和深入探究昆虫完全变态发育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蝴蝶"抑春素"诱引寄生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新成 《昆虫知识》2005,42(3):307-307
寄生蜂可以通过感受寄主昆虫的种内化学通讯信号来定位寄主。德国自由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发现,在交配过程中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雄性会给雌性涂抹一种“抑春素”(anti-aphrodisiac)的气味物质——苄基氰化物(benzyl cyanide),以降低雌性菜粉蝶对其它雄性菜粉蝶的吸引能力。但是,寄生此种菜粉蝶卵的一种赤眼蜂Trichogramma brassicae可以探测到这种气味,  相似文献   

6.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小分子RNA,参与昆虫变态、生殖发育、细胞分化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在转录水平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完全变态昆虫中,大量调控其变态及生殖的miRNA被广泛报道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miRNA调控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变态及生殖发育的研究仍比较少,对其具体的调控机制也需要进一步阐明.为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NA在调控不完全变态昆虫(以直翅目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半翅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蚜虫以及部分蜚蠊目昆虫为代表)的变态及生殖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深化理解miRNA对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和生殖发育方面的机制,为害虫生态治理和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磊  夏昊  钱强  徐圆  李凯 《环境昆虫学报》2017,(6):1319-1325
osiris基因家族是昆虫特异性基因,迄今尚未在昆虫纲以外的物种中发现同源基因。本研究利用菜粉蝶转录组数据,鉴定了菜粉蝶16个osiris基因家族成员,分属11个亚家族。通过与菜粉蝶基因组比对,发现菜粉蝶osiris基因均为断裂基因,外显子数量为3-15个;通过结构域分析,发现菜粉蝶Osiris完整编码蛋白含有信号肽和一个未知功能结构域DUF1676,且多数Osiris蛋白含跨膜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osiris基因家族成员与其他昆虫种类相应成员更似直系同源,而非种内基因扩张,再次验证了osiris基因是在昆虫物种分化之前就已形成的多基因家族。发育转录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osiris家族不同成员表达量在不同发育阶段趋势几乎完全一致,多在菜粉蝶1龄幼虫和5龄幼虫高表达,卵期、蛹期与成虫期低表达,预示着osiris基因家族不同成员转录调控机制的相似性与发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大生物教师都在致力于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落实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感知、思维、记忆及技能四种心理因素构成 ,对应于知识的摄取、理解、巩固及应用等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的各环节加以指导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是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由之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我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主要学法的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指导预习、鼓励自学在学生中 ,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课而…  相似文献   

9.
张凯 《生命世界》2023,(8):68-77
<正>作为昆虫类第二大类群,鳞翅目昆虫的一生充满着奇幻色彩,它们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该过程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即它们的幼虫和成虫个体在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截然不同。于鳞翅目昆虫而言,幼虫期持续时间最长,我们一般称鳞翅目幼虫为毛毛虫,也是疯狂取食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幼虫阶段的活动能力有限,容易受其主要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的攻击。然而,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具备有利于其生存的“看家本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不同毛毛虫如何练就各自“本领”。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中师生物课本中,“节肢动物”一章篇幅多,内容丰富,比初中动物课本增加了昆虫纲分目及检索表等知识。“节肢动物”是动物学的重点章节,教学大纲规定要用15节课的时间完成这章的教学任务。为了使学生通过“节肢动物”一章的学习,能对整章知识加以整理、提高和系统化,归纳出节肢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一般昆虫分类知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懂得消灭害虫的方法,我在教学计划中特地安排了一节“节肢动物门”的小结课。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新增加的栏目“课外读”,为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条件。我们应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这一栏目的作用。1明确课外读的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外读涉及内容包括生物科学与技术的方方面面,学生阅读后可对本学科有更深更广更新的了解,从而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内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外知识则是无限的,特别是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科技发展前沿的内容,学生只有通过课外读等过程才能了解。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视野。(3…  相似文献   

12.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我们在“昆虫纲的特征和分类”一堂教改试验课中进行了尝试,现就这堂试验课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课前准备 1.将学生编成实验组,每组六人。 2.昆虫标本蝗虫、蝼蛄、蜻蜒、菜粉蝶、金龟子、蚕蛾、蜜蜂、家蝇、螳螂、椿象等。每个小组每种标本各三只,分别用大头针插上标签,注明昆虫名称插于蜡盘中。昆虫标本来源于学生采  相似文献   

13.
周新生  严福顺 《昆虫知识》2005,42(5):570-572
观察了用金莲花(TropaeolummajusL.)饲养的菜粉蝶PierisrapaeL.的发育情况,表明金莲花能使菜粉蝶完成世代发育,是其理想的寄主植物。国外有研究表明:将金莲花上取食的幼虫人为地转移到十字花科或其它寄主植物上,幼虫可正常取食,并最后发育为成虫;反之,将十字花科植物上取食的2龄至5龄的幼虫转移到金莲花上,则拒食外迁,最后全都饿死。然而,若将小麦胚芽人工饲料上饲养的幼虫转移到金莲花上,则幼虫正常取食。这是由于菜粉蝶幼虫在十字花科植物上取食的1龄阶段发展了对金莲花植株内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的敏感性,而在小麦胚芽人工饲料上取食的幼虫因一直接触取食抑制化合物而不对金莲花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产生敏感性之故。化学提取和昆虫行为实验证明,在金莲花中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相似文献   

14.
今日的师范生是未来科技启蒙教育的导师,将担负着用人类创造的先进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对儿童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重任。如何使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和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1开展讲座、读书等活动,使中师生获得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科学的生物学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中师生,仅靠课堂教学获得的生物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课外获得更多、更广的生物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丰富他们的知识系统,具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1…  相似文献   

15.
昆虫变态发育类型与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变态发育使得昆虫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种群。它特指末龄幼虫化蛹,或者蛹向成虫的转变过程。根据变态剧烈程度,可将昆虫变态发育简单分为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及全变态5种类型。此外,昆虫变态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激素、基因、营养等多种因素的精密调控。本文简要介绍了昆虫变态发育的类型和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贾凤龙  张群玲 《昆虫知识》1999,36(6):363-370
昆虫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在昆虫学界讨论颇多,许多问题已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如昆虫纲起源于多足纲;昆虫的增节变态是最原始的变态类型;表变态是由增节变态演化而来;有翅亚纲中的无翅类是属于后生无翅等。但仍有许多问题处于争论之中,其中之一是有翅亚纲的几种变态类型:原变态(Prometabola),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a),完全变态(Holometabola)的起源的问题。作者认为:有翅亚纲中的三种变态类型中,不完全变态是最原始的变态形式,原变态类和完全变态类昆虫是起源于祖先的不完全变态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核受体Methoprene tolerant(Met)被鉴定,JH对昆虫变态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本文在介绍Met的鉴定以及分子伴侣Hsp83和核孔蛋白Nup358对Met亚细胞定位调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JH-Met-Kr-h1-Br信号通路在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至蛹变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JH-Met-Kr-h1-E93信号通路在不完全变态昆虫和完全变态昆虫成虫羽化过程中的作用。此外,Met与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20E)受体复合物EcR/USP的结合、Tai/SRC/FISC分别与Met和EcR/USP结合形成JH功能受体和20E功能受体复合物、JH对20E下游基因E75A的诱导以及USP与JH的结合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JH与20E的互作中所产生的影响也将逐一进行论述。本文还对JH通过膜受体激活PKC和PLC等下游信号通路而发挥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昆虫变态的激素与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变态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有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昆虫通过变态获得飞翔与生殖能力,扩大了生活范围,增强了适应能力。昆虫变态主要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和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协同调控,众多基因参与。本文综合近几年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昆虫变态过程中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通过级联反应基因和microRNA调控的机制,以及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合成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研究》2016,(1):89-94
鳞翅目(Lepidoptera)是昆虫纲的第二大目,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在此目昆虫的进化过程中独立进化出一种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即Hemolin蛋白。前人在Hemolin蛋白的研究上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存在着矛盾。Hemolin蛋白在鳞翅目昆虫免疫与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Hemolin蛋白对理解昆虫的免疫和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对Hemolin蛋白、Hemolin蛋白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的信号通路等方面做了一些梳理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一)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课堂教学是目前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而准确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除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外,按照学生的志趣爱好,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巩固课堂知识,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智能,同时又培养学生的情操、品德,锻炼他们的意志、毅力。因此,对于生物学这一门实验科学来说,开展课外活动,能使课内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课外活动对搞好生物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