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岁末至次年初,刘祖尧和金根桃二位同志,自海南岛的五指山、尖峰岭和吊罗山等地,采集到原尾虫标本400多只,经鉴定共计有24种,其中肯蚖属的种类较为丰富,共有8种。除日本肯蚖〔Kenyentulus japonicus(Imadate 1961)〕河南肯蚖(K.henanensis Yin 1983),景洪肯蚖(K.jinghongensis Yin 1983)和小肯蚖(K.  相似文献   

2.
尹文英 《昆虫学报》1980,(4):408-412
自1973年以来,先后五次在杭州玉泉附近的山坡上,采集到一批原尾虫标本,其中一种甚为奇特。经观察后发现这种标本的颚腺为三分枝,这是迄今已知原尾虫中尚未记载过的特征。同时它还兼具蚖科两大类型(Acerentulus型和Acerella型)的许多特征,成为一个奇特的混合种,我们拟将此种定为一新属,其主要特征描述如后:  相似文献   

3.
尹文英 《昆虫学报》1984,(4):418-425
原蚖属(Proturentomon)(始蚖科)过去共记载9种,其中6种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2种在非洲,1种在美洲和澳洲,唯独在亚洲各国从未见这一属的出现。1982年从山西和河北等地采到一批原尾虫,经鉴定其中一部分标本系原蚖属的一新种,这不汉是我国的首次记录,也是亚洲地区的第一次发现。在上述地区和云南西双版纳还分别找到了夕蚖属(夕蚖科)的两个新种,现一并记述如下。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余山拟异蚖和3种古蚖的精子均为扁圆形,未见顶体,线粒体集中在一侧;核呈环形、边位、中部由膜状体分布其间.领结古蚖的早期精细胞为球形,染色质凝集成团,继而核中裂并沿细胞赤道逐渐围绕成环,染色质呈细沙状,胞间有“桥”相通.核膜一端开始内陷,出现黑点.待发育到中期精细胞,这些黑点逐渐形成奇特的管状核膜陷体;染色质变成短线形,随后排成4—5行.线粒体颗粒状,细胞间仍有“桥”连通.晚期精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粗带,最后形成光滑质密的核,而多余的核物质,一段一段从精子一端脱离,形成一串孢囊状体夹在精子之间,待精子成熟游离时,这些孢状体分散开来.从观察结果表明拟异蚖精子与古蚖的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采自陕西省翠华山的新异蚖属1新种,即陕新异蚖Neanisentomonshaanicum sp.nov.。新种主要特征为:前足跗节感器b′-1和c′缺失,感器d极长大;腹部第Ⅴ~Ⅵ节背板缺少前排刚毛A3,毛序为8/16,第Ⅶ节背板缺少前排刚毛A1和A3,毛序为6/16;雌性外生殖器具有明显的鸭头状的头片。该新种可以通过前足跗节感器d的长度和雌性外生殖器等特征与已知种类区分。文中同时列出了新异蚖属的世界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采自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长春市原尾虫1新种,长春巴蚖 Baculentulus changchunensis sp.nov..新种与采自朝鲜的 B.weinerae Szeptycki and Imadaté,1987以及采自日本的B.densus Imadaté,1960毛序相似,均为腹部Ⅰ~Ⅵ节背板Pla毛缺失.其与前者差别主要在于前跗感觉毛d位置、f和g长度、颚腺形状、栉梳形状和齿数,与后者差别主要体现在前跗感觉毛t-3大小、f和g末端位置、下唇须感觉毛形状和雌性生殖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1973年冬采自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一批原尾虫标本,经近年来陆续鉴定发表的23种外,尚有檗蚖科的5个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现记述于后。 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扇饰格蚖 Gracilentulus flabelli,新种(图1—10) 全长1032微米。头长112微米,宽88微米,下唇须具3刚毛和1根长形感器。假眼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采自青海省的夕蚖属2新种,即西宁夕蚖Hesperentomon ciningense sp.nov.和南山夕蚖Hesperentomon nanshanensis sp.nov.,两新种腹部第Ⅱ~Ⅵ节背板后排具有6对刚毛,毛序为8/12,第Ⅳ~Ⅵ节腹板缺失后排中刚毛Pc,毛序为4/8.西宁夕蚖和南山夕蚖相似,二者可以通过颚腺、雌性外生殖器、前足跗节的长度、感器形状以及腹部第Ⅹ节的毛序加以区分.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上海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应用HENNIG86系统发生分析程序,选择出成虫的有代表性的16个共同衍征,分析了与康蚖属相关各属的各个种类,得出了该类群的相关系统树。同时对特征的演化以及其扩散途径等也进行了讨论。文中还应用Page 1993的COMPONENT程序进行了生物地理学的分析;得到种类—地区支序图。其中康蚖属表现为典型的印度—太平洋分布型,而其姐妹群新康蚖属则兼有东洋区和全北区的分布型。至于分布地区的相互关系和在这些地区的分衍替代事件的发生等问题也作了初步的假想。  相似文献   

10.
肯蚖属(Kenyentulus)是Tuxen1981年新分立出来的一个属,原归格蚖属(Gracilentulus),现已知共有7种,K.kenyanus(Conde1948)分布于东非、塞舌尔、印度南部和巴西等地;K.condei(Prabhoo 1975)在印度南部;K.japonicus(Imadate1961)和K.sakimori(Imad.1977)均分布于日本;而其余三种K.malaysiensis(Imad.1965),K.ohyamai(Imad.1965)和K.sanjianus(Imad.1965)则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11.
1980年夏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哈拉斯湖南端山坡,在落叶松林中的苔藓植物内,烘取到23只原尾虫标本。经鉴定都是一个种类,从其特征与囊腺蚖科的已知种均不相同,应是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自1963年以来从华东各地采集了一批原尾虫,经观察了部分标本后,发现种类非常丰富,而且与国外已报道过的类型颇多不同,现将其中一新属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采自我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兴城市原尾虫1新属辽宁妧属Liaoxientulus gen.nov.及新种兴城辽宁妧Liaoxientulus xingchengensis sp.nov.和该属的1个未定名种Liaoxientulus sp.,新属属于蚖科屠妧亚科.新属与采自东北黑龙江省的屠妧亚科伊春蚖属Yichunentulus Yin,1980形态最为相近,其与后者主要差别在于下唇须和前跗内侧感觉器b′不同,伊春妧属下唇须有1根膨大的感觉器和4根刚毛,前跗内侧感觉器b′缺如;新属下唇须退化,其上感觉器缺如,刚毛只有3根,但是前跗内侧感觉器b′存在.新属现有2个种,均为此次新发现,其中1个种为新种Liaoxientulus xingchengensis sp.nov.,另外1个种为未定名种Liaoxientulus sp..新种正模1只和副模1只以及该属另1未定名种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新种另2只副模保存在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原尾虫一新种记述(原尾纲,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自辽宁省鞍山市千山的原尾虫1新种,千山线毛蚖Filientomon qianshanense sp. nov.,新种第Ⅱ、Ⅲ对腹足上各仅具1根刚毛,前足跗节末端的爪上具有内外悬片各1个.文中给出了线毛蚖属世界种类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上海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褶爪沪蚖(Huhentomon plicatunguis Yin)假眼为梨形隆起,表面具纵向条纹和沟缝;内、外表皮之间形成假眼腔,腔的后半部有一条由内表皮突出形成的龙骨;假眼下有3个感觉细胞,各伸出一条纤毛树突,经假眼后端的通道进入假眼腔,逐渐伸展成片层状,其末端与沟缝相通。观察结果表明其假眼结构与华山夕蚖假眼甚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新发现的 4种古蚖:热海古蚖Eosentomonrehaiense、腾冲古蚖E tengchongense、大孔古蚖E megastigma和古永古蚖E guyongense。它们的腹板Ⅳ~Ⅶ节毛序都是 6 /9型的。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采自云南的 6个古新种 :高黎贡古Eosentomongaoligongense、怒江古E nujiangense、紫溪古E zixiensis、禄劝古E luquanense、盈江古E yingjiangense和瑞丽古E ruiliense。  相似文献   

18.
褶爪沪蚖假眼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鲁征 《昆虫学报》1991,34(2):151-154
褶爪沪蚖(Huhentomon plicatunguis Yin)假眼为梨形隆起,表面具纵向条纹和沟缝;内、外表皮之间形成假眼腔,腔的后半部有一条由内表皮突出形成的龙骨;假眼下有3个感觉细胞,各伸出一条纤毛树突,经假眼后端的通道进入假眼腔,逐渐伸展成片层状,其末端与沟缝相通.观察结果表明其假眼结构与华山夕蚖假眼甚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原尾虫的研究:夕蚖属的二新种及其幼虫期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5年在青海省囊谦附近和1978年自陕西华山地区,各采到一批原尾虫标本,经过整理鉴定,发现其中有2种隶属于夕蚖属,且与欧洲和美洲产者均不相同,系两个新种,现分别描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从广西桂林、南宁和武鸣等地采得的原尾虫,其中隶属于古蚖属(Eosentomon)的,共有九个新种,分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中于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1.巨形古蚖Eosentomon magnum,新种(图1~8) 体长1480~1670微米,体壁骨化较强,前跗和腹部末端均呈黄褐色,头长156~169微米,宽110~121微米,具上唇刚毛,唇基内骨呈马蹄形。假眼较大,16~17×16微米,具五条纵行线纹,其中双数线纹(2.4位)较粗,单数线纹(1、3、5位)的前半段纤细,后半段较粗;在前后两段线纹交界处,各生一小圆球,如图2所示,这一特征过去尚未见有报导。头眼比=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