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草基因组学(Herbgenomics)是利用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基原物种的遗传信息及其调控网络,阐明中药遗传背景和人类疾病防治的分子机制,从基因组水平研究中药及其对人体作用的前沿学科。涉及结构基因组、转录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介了植物药在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及近年来在国外日益引起重视的原因,并介绍了中药品种的复杂性,这是当前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中药品种的混乱现状及原因,指出开展中药质量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当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已成为现代科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中药学科的涉及面很广,为要得到更快地发展,必然要利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植物化学、药理学、栽培学、炮制学、药剂学及临床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今后围绕植物药材的研究,应加强如下工作:澄清混乱品名;加快制定中草药的药品标准;加强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重视中药地道品种;加强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开展资源普查,合理开发利用等。“中药是造福人类的一门科学技术”,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应团结合作,群策群力,挑起发掘,整理、提高中药学科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制、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文就在中药学的教学中,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对中药学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为同行教学研究及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借鉴所用。  相似文献   

4.
蒋成英  胡盈  潘瑞  李紫微 《广西植物》2022,42(Z1):105-109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博物馆数字化的普遍应用,馆藏文物及标本的保护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将中药馆藏及展陈标本数字化成果应用到中医药科普实践中,激发了大众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该研究以重庆市中药博物馆运用数字化开展中药科普为例,阐述了中药博物馆如何利用数字化创新中药科普工作,探讨了中药博物馆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方向和数字化建设成果的科普应用方式以及中医药科普的后续方向,对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及扩大中药文化的普及力与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认为只有不断应用科技手段,逐步推动中药博物馆数字化、网络化,让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中药资源网络共享,才能促使中药博物馆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科普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化学成分与肠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中药发挥疗效的一个关键环节,相关研究对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至关重要,其中涉及中药化学成分、肠道菌群和肠道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随着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本草基因组学学科概念的提出,中药化学成分与肠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也由原来的化学成分生物转化研究、菌群结构和免疫调控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其内容涉及结构和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表观基因组、宏基因组等理论与实验技术.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从系统和整体水平研究中药的理论和方法均不成熟。方法:本文将综述当前系统药理学的最新进展,阐明如何整合药效学、药动学以及基因、蛋白、药物网络分析等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供中药药理学、药效学预测和验证的技术体系。结果:重点从中药基础理论、复方解析、注射液的研究、老方优化和新药开发方面介绍系统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结论:本文提出的系统药理学研究体系为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学,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从系统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中药和机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指导中药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7.
中医农业是利用中医药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是实现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4个中医农业探索案例.首先论述了从“清热解毒”类传统中药复方及其单味药材中挖掘苦参碱、小檗碱和大黄素甲醚等植物源农药,提出了传统“清热解毒”类中药复方及其单味中药是新型植物源农药创制的重要来源;接着对中药天仙子中挖掘具有新颖结构的天仙子新碱以创制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阐述,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对铁线莲属植物发挥“整体”药效以挖掘新颖结构农用活性分子的潜力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中的“治未病”策略、“两前两后”关键防控技术以及复方生物菌剂创制进行了阐述.以上中医农业实践探索为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理论和资源创制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南丁  李哲  张晓萍  王宗仁 《生物磁学》2013,(36):7157-7159,7185
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工作细胞及向损伤组织迁移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关传统中医药参与干细胞的研究已见诸多报道,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参与干细胞研究的诸多报道,总结了得出了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参与干细胞研究多以补肾、益气类中药为主,以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以及中药有效组分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可以影响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能参与完成干细胞动员、迁移、归巢、增殖、分化等各个环节,传统的中医理论可以拓宽干细胞研究的思路,有望解决干细胞研究中的诸多难题,提示中医药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潜能,中医药联合干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安全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相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还不够充分。中药的毒性是中药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参照国际惯例和西方植物药研究的标准规范,依据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研究规范,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可行思路。对近年来课题组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开展的有关中药毒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中药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原则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雷公藤等典型中毒中药的毒性研究提供研究示范,推动中药毒性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9,(3)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的历史渊源,以及目前中医药对毒蛇咬伤辨证分型,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方法,中药单药、复方治疗毒蛇咬伤现代药理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对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的治疗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中医药配合抗蛇毒血清等西医基础治疗,在毒蛇咬伤治疗中具有优势。强调了在新医疗环境下中西医的协同配合、互补长短的重要性。指出了中医药在治疗毒蛇咬伤中规范化问题、中药药理研究,以及对重危型患者的救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重点宣传和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及其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最新研究动态、技术与方法的学术期刊。由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香港)联合主办,中国药科大学资深教授、GAP首席专家周荣汉先生担任主编。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药材的使用过程中,利用植物分类学方法对药用植物进行鉴定、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研究,有助于中药资源的系统认知、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科学保护.本文参考国内外权威植物名录数据库、植物分类系统,以及最新的分子系统研究成果,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植物药材基源物种科属范畴变动进行了系统考证,并对相关物种的拉丁学名和中文名进行了梳理,旨在推动植物分类学与中药资源学进一步学科交叉,维持药典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促进中医药行业的科学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补血中药在我国中医药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药调控造血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因子网络直接相关。多维超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的建立和从分子水平系统说明中药作用的药理学机制,使传统的中药理论与国际通用的医学理论模式接轨,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要求。由于中药重整体、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方式,使得传统的研究技术难以完整地阐明其作用机制;而现今发展起来的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研究上千种基因的作用模式,进行平行基因分析,因此可以用来检测疾病状态下和中药作用后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使从整体和分子水平上阐明中药作用机制成为可能。基因芯片这种高通量、快速、平行的基因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实验手段。在药物领域对于药物靶标的发现、多靶位同步超高通量药物筛选、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药物活性及毒性评价等都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建立以基因芯片技术为核心的多靶点、多层次、多水平的中药多维超高通量筛选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沃特世公司(Waters~)近日宣布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建立中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合作中心。该中心将针对与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主要研究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合作中  相似文献   

15.
《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出发点,提出了《组合中药学》新理论体系,试图解答中药现代化中基础理论方面的关键问题。中药的本质就是“组合”。无论是主或复方都是一个庞大的分子库,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分子组合成一个群体。这些群体表现出特定的药效。“组合”有三层意思:生药的组合、分子群的组合与特定药效功能的组合。分子群是特定药效功能的物质基础。分子群的观念表明了东方医药不同于西方的本质之所在,西方医药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化合物。复方是特定药效的组合,分别具有不同或相同或相似药效的几类分子群的组合。即为中药的复方制剂。这些分子群体的组合或相辅相成,或减毒增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论文阐述了《组合中药学》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组合中药学》作为一大研究领域,可以建立一整套现代中药学的新理论体系,为中药的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以此作为中药现代化切入点,以解决中医药科学化的关键问题。遵循这一理论体系,可以使中医药研究系统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组合中药学》就是从《组合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及其药效的物质基础,阐明中药活性部位的相互作用与药效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组合中药学》的三个新概念:中药功效分子族:具有相似药效作用的一类分子的组合,其骨架及功能团相同或相似。中药表征性组合分子:单味中药药效的代表性功效分子族,即主要药效分子组合。中药非表征性组合分子:单味中药表征性分子以外的其他功效分子族,即辅助药效分子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菌物研究》2014,(4):F0002-F0002
包海鹰,蒙古族,女,1965年6月出生,内蒙古科左后旗人。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药材学院教学副院长,吉林农业大学药学学科负责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菌物药二级实验室和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产业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药产业已基本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装备工业为支撑、中药商业为枢纽的新型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模式逐渐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产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中药产业成为具有独特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中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缓解症状并改善预后,促血管新生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已证实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可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减少细胞坏死和凋亡,改善心功能等,但其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目前中医药在促进梗死心肌血管新生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发现,大量中药单体、方剂及中成药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随着对中药促血管新生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机制的研究亦愈趋广泛,已深入到细胞及分子水平:涉及骨髓干细胞,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血管抑素、内皮抑素)及Akt/NOS/NO等通路。本文就相关研究回顾中药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影响并对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芸  景铮  王华 《生命世界》2009,(10):30-31
2009年4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2009年第22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积累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件中指出,要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提高中药管理水平,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药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作用方式和作用过程的复杂性。传统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使得一系列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包括中药化学物质组表征、中药作用机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以及中药毒性机制等中药系统复杂性问题。代谢组学作为一门全新的组学技术,秉承了从机体全局系统出发来考量机体内源性小分子物质与外源性干预物质(如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理念,与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作用原理思路一致。近年来,人们尝试将整合代谢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策略用于解开上述中药关键问题,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在理论挖掘、策略设计、方法开发和实践拓展诸多方面都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对整合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策略在解析中药系统复杂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