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Ghrelin对高糖诱导的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血管内皮细胞(HVECs)分为5mmol/L d-葡萄糖组、30mmol/L d-葡萄糖组、30mmol/Ld-葡萄糖+4mmol/L ghrelin组、30mmol/Ld-葡萄糖+20mmol/L ghrelin组和30mmol/L d-葡萄糖+100mmol/L ghrelin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过氧化物敏感性荧光探针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胞浆中p65、HO-1、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 9水平。结果与5mmol/L d-葡萄糖组比较,30mmol/L d-葡萄糖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活性降低,ROS生成增加和cytosolic p65和Bax水平均显著降低,HO-1、Bcl-2和cleaved caspase 9水平显著升高;与30mmol/L d-葡萄糖组比较,ghrelin治疗组的细胞活性明显增加,凋亡率明显降低,ROS产生减少,胞浆p65和Bax水平均显著升高,HO-...  相似文献   

2.
ICU病房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并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细胞是脓毒症致ALI的重要靶细胞和效应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损伤在脓毒症致ALI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脓毒症致肺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Wang YQ  Sun FY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3):202-20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发育调节因子,最早发现于肿瘤细胞。上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VEGF在神经细胞上也有广泛表达,并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此外,VEGF显著促进成年哺乳动物结构性神经元再生区(constitutive neurogenic regions)和非神经元再生区(non-neurogenic regions)的神经元再生/更新(neurogenesis/regenera-tion),显示了VEGF在神经损伤性及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在意义。本文着重讨论VEGF在脑缺血损伤中的神经保护(neuroprotection)和神经修复(neural repair)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而高糖/高脂所致内皮细胞急性功能障碍与慢性结构损伤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重要始动因素。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内源性蛋白,大量研究表明,脂联素对高糖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效应。本文就脂联素减轻糖尿病血管内皮急性功能障碍和慢性结构损伤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酸酯类(OPs)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杀虫剂之一.其除了抑制胆碱酯酶(AChE)活性外, 也抑制对氧磷酶(PON1)的活性.其急性中毒主要与抑制AChE有关.最近,OPs 对PON1的影响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因为PON1除了有水解OPs的功能外,也有抗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和降解LDL中的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因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起始步骤.将探讨OPs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作为研究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每天给兔灌胃敌百虫(18 mg/kg)70天,可导致其离体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R)反应和eNOS活性显著性降低,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一氧化氮水平、PON1 和AChE 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水平增加.OPs的活性成分——对氧磷在体外与兔胸主动脉环直接孵育也能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显著抑制EDR.研究结果提示,亚慢性-亚毒性剂量的敌百虫灌胃或对氧磷与离体血管环直接孵育,均可导致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OPs抑制氧化酶和诱发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普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所致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离体血管环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实验模型,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内皮细胞活力以及生化参数为指标,用LPC作为损伤因子,用普伐他汀作为保护药,观察LPC对内皮的损伤作用及普伐他汀的保护作用.结果:LPC与血管环共孵或内皮细胞显著性地抑制了血管EDR反应,增加了血管MDA含量,并导致培养的内皮细胞的活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性降低;普伐他汀与血管环或内皮细胞共孵,浓度依赖性地减轻了LPC对血管EDR的抑制作用(P<0.05),保护了内皮细胞的活力(P<0.05).恢复了细胞eNOS活性及NO含量(P<0.05),抑制了内皮细胞活性氧(ROS)的生成(P<0.05).结论:LPC能直接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普伐他汀对LPC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显著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C触发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抑制血管内皮血管内皮细胞NO的合成有关,普伐他汀通过抗氧化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8.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ao ZL  Sun GY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3):215-220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调节机制相当复杂。α-凝血酶等炎性介质引起内皮通透生增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G蛋白激活磷脂酶,介导三磷酸肌醇等二信使产生,并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最终引起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从而导致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骨架重排,中心张力增加,细胞间裂隙形成,内皮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美皂异黄酮舒张血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结果:美皂异黄酮(10-9~10-4mol/L)对苯肾上腺素(PE,10-5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血管环均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美皂异黄酮对高浓度氯化钾(KCl,6×10-2mol/L)预收缩的血管环也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四乙胺(TEA,5×10-3mol/L)或格列苯脲(3×10-6mol/L)预处理对美皂异黄酮诱导的去内皮动脉环舒张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在无钙液中,美皂异黄酮抑制PE引起的去内皮主动脉环的短暂收缩。结论:美皂异黄酮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的机制可能涉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激活K+通道和ATP敏感性K+通道的激活,以及肌浆网内钙离子释放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与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类糖蛋白,以同源二聚体的形成存在,具有强烈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作用,促进新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再狭窄,冠脉缺血和肢体缺血等疾病中,通过加强VEGF的正性治疗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在视网膜新血管形成,类风湿关节炎和肿瘤等疾病时,则通过抑制VEGF的负性治疗作用,减少新血管形成,抑制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CTX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烷化作用,可引起DNA链内和链间的交叉连接,干扰转录和复制,造成DNA的损伤。CTX导致DNA损伤的机制与环磷酰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过量以及代谢产物产生的烷化作用有关,目前减轻CTX造成的DNA损伤的措施主要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促进机体修复损伤的DNA。DNA损伤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导致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衰老和遗传易感综合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CTX导致DNA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以其为CTX的临床安全用药和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感染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调小鼠肺组织中弗里德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LI-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FLI-1在感染性ALI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调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SPF级雄性ICR小鼠6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7.5 mg/kg)复制ALI模型,在给予LPS 0 h、12 h、24 h、48 h后,检测小鼠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和肺湿干重比,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FLI-1和Src酪氨酸激酶(SR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分别升高74.3%和162.4%,而48 h组较24 h组降低27.0%(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湿干重比分别升高50.1%和122.9%,而48 h组较24 h组降低10.7%(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24 h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而48 h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较24 h分别下降28.3%和21.6%(P均< 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组织FLI-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20.4%和56.9%,而48 h组较24 h组上调18.2%(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组织SR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上调76.8%和176.7%,而48 h组较24 h组下调33.4%(P均<0.05);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与FLI-1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8992,P<0.01),而与SRC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18,P<0.01),肺组织FLI-1与SRC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087,P=0.0014)。结论: FLI-1可能参与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常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而内皮损伤则是其始动环节。糖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它的异常表达一方面可以作为内皮损伤的标志物,为临床检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又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靶点。本文就内皮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时糖蛋白的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慢性肾脏病大鼠(n=48)随机平分为四组-模型组、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虫草素160 mg/kg、80 mg/kg、40 mg/kg,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治疗2周。结果: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治疗1周、治疗2周的24 h尿量、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体重都高于模型组(P<0.05),不同剂量组别之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治疗2周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损伤评分都低于模型组(P<0.05),不同剂量组别之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素在慢性肾脏病大鼠的应用能发挥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促进改善大鼠的肾功能,提高大鼠的体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Liu L  Hu BC  Zhang YJ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3):269-27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的膜受体介导实现的。迄今发现VEGF有三种受体 ,受体的结构、功能 ,及VEGF的信号转导途径各不相同 ,也一直是VEGF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内皮抑素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目前广泛关注的血管生成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该分子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金属蛋白酶活性、信号通路分子、整合素、原肌球蛋白及黏附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介导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的跨膜受体.研究较多的有两种VEGF特异受体:Flt和KDR.Flt和KDR的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已基本确定,这二者均属RTK Ⅲ型受体,结构相似.细胞外区均有7个类似免疫球蛋白结构,细胞内区催化域均有酪氨酸激酶插入区.当VEGF与受体结合时,引起受体自身的磷酸化,发生细胞内反应.在血管发生与生长、创伤修复、炎症、肿瘤和某些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臭氧(O3)急性暴露对雄性Wistar大鼠血管的损伤效应和可能的机制。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实验动物置于气体染毒柜中,对照组暴露于过滤后空气,处理组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12ppm,0.5ppm,1.0ppm,2.0ppm和4.0ppm的臭氧,持续暴露4h。利用PC-lab医学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获得动脉血压数据;血流变指标和血生化指标由天津迪安诊断实验室检测;血清中内皮素(ET-1)、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酶联免疫(ELISA)微孔板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采用微孔板比色法;取胸主动脉组织制备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血管结构改变。结果:0.12ppm臭氧急性暴露可导致动脉收缩血压(SBP)显著升高;不同浓度臭氧暴露均可导致血浆粘度显著升高,1.0ppm臭氧暴露组血沉(ESR)方程K值显著升高,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和还原粘度均在臭氧浓度为0.5ppm和4.0ppm时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在臭氧浓度为0.12ppm、0.5ppm、1.0ppm和2.0ppm时显著升高;急性臭氧暴露可导致总胆固醇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0.12ppm臭氧暴露组显著降低;当臭氧浓度高于1.0ppm时还可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TNF-α升高)和氧化应激反应(MDA升高、GSH降低);臭氧急性暴露可导致血液中ET-1含量升高,在4.0ppm浓度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而HCY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0ppm浓度组达到最高值,胸主动脉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臭氧急性暴露可影响大鼠的动脉血压、血流变及胆固醇代谢,可能的机制是臭氧暴露导致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并且随着臭氧暴露浓度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