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草鱼肾脏和脾脏血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鱼类肾脏、脾脏是机体造血的主要器官。印迹涂片显示:草鱼肾脏和脾脏内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本文着重描述了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井对草鱼血细胞的发育及命名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成年草鱼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林光华 《动物学报》1996,42(2):123-128
用透视电镜技术研究了成年草鱼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血检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无论在血涂片上或超薄切片上都没有发现。电镜图像显示,在红细胞中,仅能看到少数线粒体和液泡。淋巴细胞以短的伪足,较多的游离核糖体和滑面内质网为其特征。单核细胞的特征是具有较多的伪足和胞质液泡以及偏位核。在外周血液中发现了嗜中性白细胞生长、发育、功能成熟和衰退的全过程,描述了嗜中性白细胞的幼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成年草鱼外周血中,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颗粒细胞,它的特殊颗粒为大的六角形或棒状致密结晶颗粒,对上述特殊颗粒细胞的属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不断地进行着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变化,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已能够提供详细了解这种构造和代谢能力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可能性。由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细胞超微结构阐述得更加详细、精确。生物化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细胞功能代谢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逐渐知道了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是在细胞内部那些部位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卵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卵发生过程中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可将卵发育过程分为幼卵、中期卵和成熟卵3个阶段.幼卵阶段,卵细胞、腹沟细胞及颈沟细胞间有发达的胞间连丝,但卵与腹沟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很快退化,幼卵细胞内具大量透明的囊泡,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卵发育中期,突出特征是卵细胞质内产生嗜锇性的脂滴,位于囊泡中,与此同时,腹沟细胞退化,其细胞质内产生大型囊泡,囊泡内分泌物与卵细胞外的物质类似,呈PAS反应阳性,表明该物质应为多糖类;卵成熟时,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完全退化,卵细胞外包被大量粘性多糖类物质,卵细胞核表面不规则,产生明显的核外突,众多的小泡围绕着细胞核,脂滴聚集成簇,卵细胞内其他细胞器不易区分.卵发育过程中,质体不含淀粉粒,线粒体退化,高尔基体相对发达.地钱卵发育的这些特征显著区分于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5.
胭脂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与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Catostomidae)。该科鱼类全世界现知约有13属70种,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北美洲,仅胭脂鱼为我国也是亚洲的特有种,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闽江。胭脂鱼在鱼类系统演化和动物地理学研究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为国家二类水生野    相似文献   

6.
人工雌核发育草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人工雌核发育草鱼的外周血细胞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外周血液中可区分出七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这些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与已报道过的鲤鱼、鲫鱼、普通草鱼相应血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胡杨、银白杨、小叶杨、大叶杨和欧洲黑杨的柱头。扫描电镜显示:分泌物存在于胞间隙、多细胞乳突的缝隙和接受表面。用黄丹Ⅲ和金胺O染新鲜柱头可见分泌物的释放和运动。戊乙醛-锇酸固定柱头,石蜡和半薄切片显示分泌物的脂类性质。透射电镜显示柱头表面乳突细胞的腺质特征-丰富的粗糙和光滑内质网、多聚核糖体、发育良好的具分泌泡的高尔基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Eaton)O.Ktze.)的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征可将其孢子发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1)孢子母细胞及其减数分裂阶段:孢子母细胞壳在孢原细胞末期开始形成,位于孢子母细胞及其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外侧,PAS反应显示其为多糖性质,与胼胝质壁为同功结构;在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孢子之间产生孢子外壳,从功能、形成位置和时间上看与胼胝质壁相似,但苏丹黑B反应显示其可能含有脂类物质,与孢子母细胞壳和胼胝质壁不同。(2)孢子外壁形成阶段:外壁为乌毛蕨型(Blechnoidal-type),由薄的多糖性质的外壁内层和表面平滑的孢粉素外壁外层构成;小球参与外壁外层的形成,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小球的中央区域和外壁外层内侧部分由红色(多糖)变为黄色,小球的表面区域和外壁外层部分始终被染成黑色(脂类),可知小球与外壁同步发育。(3)孢子周壁形成阶段:周壁为凹陷型(Cavate-type),包括2层,内层薄,紧贴外壁,外层隆起形成孢子脊状褶皱纹饰的轮廓,以少见的向心方向发育;苏丹黑B和PAS反应观察周壁被染成橙色,推测其可能由多糖等成分构成;孢子囊壁细胞参与周壁的形成。本研究为揭示蕨类植物孢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外周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及细胞化学谱。方法 自泥鳅尾静脉取血,立即制作血涂片,进行瑞氏及7种细胞化学染色,包括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过碘酸-雪夫(PAS)、过氧化物酶(POX)和苏丹黑B(SBB)染色。结果 在泥鳅外周血中分辨出红细胞、4种白细胞和血栓细胞,4种白细胞分别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PAS染色呈阳性,ACP、AKP、AS-D、α-NAE、POX和SBB染色均为阴性;淋巴细胞AS-D、α-NAE和PAS染色呈阳性,ACP、AKP、POX和SBB染色为阴性;单核细胞AS-D染色呈阳性,ACP、α-NAE和PAS染色为弱阳性,AKP、POX和SBB染色为阴性;嗜中性粒细胞ACP和AS-D呈阳性染色,α-NAE、PAS和SBB染色为弱阳性,AKP和POX染色为阴性;嗜酸性粒细胞ACP和AS-D染色呈强阳性,α-NAE、PAS和SBB染色为阳性,AKP和POX染色为阴性;血栓细胞AS-D染色...  相似文献   

10.
鳖外周血细胞显微形态及细胞化学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中华鳖外周血细胞按形态分为,红细胞、嗜异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天青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八种,爬行类特有的嗜天青粒细胞具吞噬功能,四种细胞化学反均阳性,是一功能活跃细胞,表现了爬行类血细胞在系统演化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草鱼头肾免疫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草鱼头肾器官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其中粒细胞根据细胞质内的颗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又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粒细胞。    相似文献   

12.
革胡子鲇卵巢在第一次性周期内分化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革胡子鲇(Clariaslazera)原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卵巢在第1次性周期内的分化与发育以及各发育时期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原生殖细胞起源于内胚层,有固定的迁移路线,进入生殖嵴后,生殖嵴进一步分化,出现卵巢腔分化成卵巢,卵母细胞在第1次性周期内的发育可分成6个时相,描述了各时相卵母细胞的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同时,叙述了卵母细胞中卵黄发生的形态形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钙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探讨了Ca~(2 )在黄瓜幼苗细胞中超微结构定位分布及在低温逆境条件下Ca~(2 )水平的动态。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下生长的黄瓜幼苗,其细胞中Ca~(2 )主要定位于液泡及细胞间隙内,说明液泡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钙库;并显示质外体中存在大量的Ca~(2 )分布。当黄瓜幼苗在1℃下冷胁迫28h后,质膜内侧钙沉淀颗粒明显增加,同时观察到液泡内Ca~(2 )分布变得比较集中,并趋向于液泡膜内侧。当幼苗在1℃低温下胁迫40h后,胞内Ca~(2 )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质膜内侧及细胞核内出现较大的呈同心圆状的钙沉淀颗粒。作者认为,胞内Ca~(2 )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质膜内侧及细胞核内局部区域Ca~(2 )密集分布,势必会引发一系列代谢过程的紊乱,最终导致幼苗的伤害或死亡。  相似文献   

14.
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是一种传统草药,在欧洲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其重要的活性成分,金丝桃素类物质储存在茎、叶和花瓣的分泌细胞团中。本文应用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体外培养的贯叶连翘叶肉细胞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以及细胞发育过程中金丝桃素类物质的积累、运输的情况,进一步探讨细胞的生长发育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关系。发现金丝桃素类物质产生于愈伤组织培养后期,在愈伤组织表面所形成的分泌细胞群中,最初在细胞质中形成,之后运输至液泡中积累,内质网参与了金丝桃素类物质的合成过程。这些结果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提高金丝桃素类物质含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军曹鱼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测定军曹鱼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2.69±0.8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50±0.09×104个/mm3;血 红蛋白含量为7.42±0.22g/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3±0.07g%,红细胞沉降速率为1.18±0.46mm/h。观察军曹鱼 外周血液涂片,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但没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 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涂片观察中还发现了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正在分裂的红细胞。 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1.20±6.30%,16.60±3.28%,16.00± 3.61%和6.20±3.90%。对肝脏、脾脏、头肾和中肾等四种造血组织进行了涂片观察,军曹鱼的血细胞主要在头肾 和肾脏产生;脾脏是军曹鱼粒细胞发生的另一个场所,而肝脏也具有产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单个脾结节移植和性染色体追踪方法证明正常F_1小鼠骨髓脾结节生成细胞(CFCs)的造血重建能力是很不均一的,连续注射羟基脲(HU)可使具有造血重建能力的脾结节生成细胞的比例显著提高。由此提出,小鼠造血组织中同时存在着具有多向性造血干细胞特性的脾结节生成细胞(Ps-CFUs)和具有多向性造血祖细胞特性的脾结节生成细胞(Pg-CFUs)。注射HU可使Pg-CFUs被杀灭,Ps-CFUs 相对比例增加;或者由于大量 CFU-S被杀灭,脾结节生成细胞的前体细胞(Pre-CFUs)加速向 Ps-CFUs分化。因此血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以下细胞分化和成熟的阶段 Pre-CFUs→Ps-CFUs→Pg-GFUs→各系祖细胞→各系血细胞。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 Os-732细胞株的超微结构及酶的特性。在 SEM 下细胞形态呈多样性,细胞表面形成树枝状伪足;TEM 下胞质内含丰富的扩张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泡;大量碱性磷酸酶作用的沉积物出现于胞膜表面。这些特征均显示它与成骨细胞的相似性。为证明此株细胞是威骨系统的肿瘤提供可靠的依据。结合细胞株的动物接种,染色体和免疫学特性等研究,证明此细胞株是一新的成骨肉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8.
斑点热群新疆立克次体对宿主细胞感染过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立克次体(精河株,下同)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胚肾传代细胞(简写MERN)和体内鸡胚卵黄囊膜细胞的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立克次体以宿主细胞膜内翻形式进入宿主细胞,在胞浆和胞核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并能察见多个立克次体的链状结构;胞浆内的菌体以核膜内翻方式进入核内,以密集成丛或散在方式生长;在感染后第5—8天的MERN中,立克次体以出芽方式释放,在第8天后通过宿主细胞解体方式释放。文中讨论了新疆立克次体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有关机制。我们还发现在宿主细胞内立克次体的附近有直径为20—23nm的微管结构,其功能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中央细胞发育期间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受精前胚囊中央细胞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八核胚囊形成后很快就进行细胞化形成7个细胞,其中刚形成的中央细胞由1个大液泡、2个极核(珠孔端和合点端各1个)和一些含有丰富细胞器的胞质组成。中央细胞以后的发育主要是极核的发育和极核周围胞质的变化。极核发育经历以下过程:a.2个核都膨大呈“椭圆”形。核周围胞质呈不对称分布。b.2个核分别向胚囊中央移动并相互靠近。之后2个极核调整排列方式,由纵排(即与胚囊纵轴平行)变成横排。此时期有细胞质“桥”联结珠孔端卵器、2个极核和合点端反足细胞器。c.横排的极核移向卵器,并排列于卵细胞之上。此时胚囊未明显膨大,但极核相靠近的两边核膜有许多处已形成“融合桥”,核周围的胞质也起较大的变化,如质体内淀粉消失和光面内质网增加等。极核进一步发育直至胚囊成熟期间,极核排列方式及其周围胞质组成未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但胚囊体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