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鸟类群落生态的研究,国外早在1957年已着手进行。我国自1980年以来亦先后见有报道,但对猛禽群落生态的研究甚少。我们于1982年~1984年的1~4月和9~12月,在太原市南郊区(东经112°28′~112°39′,北纬37°36′~37°51′),对越冬猛禽的群落结构特征、季节活动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等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工作区的自然概况详见刘焕金等(1982),本文不再赘述。一、工作方法沿汾河河漫滩(大马村~小店镇)5公里隔日观察候鸟季节迁徙。每次观察在春、秋季8~11时进行。依首次发现和最后遇见的时间确定其越冬居留期。根据本区牛…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鸦科(Corvidae)鸟类的记载,先后有清栖辛保(1943,1958~1959),郑作新(1951,1976)、唐蟾珠(1962,1965)、王福麟(1965)、刘作模(1982)、刘焕金等(1982,1984)、冯敬义等(1983,1984)作过报道,1980~1984年,我们在山西省的主要山脉(中条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及五台山)和较大的河流(汾河、沁河、滹沱河和桑干河)地区开展鸟类调查研究,并在太原耕作区和关帝山森林区,进行了定位生态观察,现将鸦科鸟类的生态和生物学资料报道如下:一、鸦科鸟类名录计有7属(国内分布11个属)、11种(国内分布27种)(郑作新,1976)。据观察均为本地留鸟,其名…  相似文献   

3.
雀科(Fringillidae)鸟类,主要由食植物性鸟类所组成,与农、林业有较密切的关系。研究其生态,了解其数量和地理分布,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而且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鸟类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国内雀科鸟类的专题研究,苏造文(1959)、贾相刚等(1963)、赵正阶(1983)等曾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4.
杜爱英 《四川动物》1996,15(4):168-168
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补遗杜爱英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宁武036007刘焕金、张俊等(1982)对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曾作过专项调查,共采录到鸟类12目32科116种。此后,刘焕金等(1986)对该地区鸟类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将本区鸟...  相似文献   

5.
上海郊区冬夏季鸟类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2000年冬季和2001年夏季对上海郊区三种典型生境(农田居民区、湿地滩涂和丘陵林地)鸟类分别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6种,隶属14目29科。本文重点探讨了冬夏两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生物量、重要值、种间相通机率、食性等群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冬季鸟类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都明显高于夏季,而优势度则夏季高于冬季。不同生境中,湿地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高,优势度农田居民区最高。密度冬季湿地最大,夏季农田居民区最大。改善环境的自然性、增加空间异质性、扩大保护区面积和减少人为干扰等可使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资源及其生境分布进行了调查,记录到鸟类13目38科12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留鸟90种,冬候鸟28种,夏候鸟4种.研究区冬季鸟类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3.875,Pielou指数为0.791,Simpson指数为0.964.对6种生境中鸟类群落的科数、种数、优势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和Sorenson相似性指数)等有关生物多样性指标的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珠海淇澳岛冬季的鸟类群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设置7条样带,分别于2005-2007年每年1月对该区冬季鸟类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共记录到鸟类63种,隶属12目23科,雀形目种类最丰富;其中留鸟、冬候鸟、夏候鸟分别占66.7%、31.7%和1.6%,水禽和陆禽分别占28.6%和71.4%.鸟类群落总体α多样性指数(H)为3.171,均匀度(J)为0.765;各个样带的H值为0.602~2.853,J值为0.336~0.919,其中滩涂与红树林生境的鸟类群落多样性与均匀度在7种生境中最低.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滩涂、红树林鱼塘湿地和村落之间的鸟类群落差异较大.根据等级聚类分析的结果,淇澳岛冬季鸟类群落可划分为滩涂水禽、红树林鱼塘湿地鸟类、农田森林鸟类3个群落.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线法与网捕法对黑龙江大沾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并计算其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及不同生境群落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沾河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39科203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6科92种,非雀形目鸟类111种,种类较多的科有鹟科、雀科、鸭科、鹬科等.保护区分布的鸟类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65.52%),广布种次之(30.54%),东洋界物种极少(3.94%).4种群落类型中,多样性指数排序:湿地>林地>农田>居民点;均匀性指数排序:湿地>林地>农田>居民点;相似性排序:居民点-农田(S=0.25),湿地-林地(S=0.23),农田-湿地(S=0.14)和居民点-林地(S=0.07).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群落特征与生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对上海市区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4种,隶属5目16科。研究发现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绿地面积、乔木盖度和栖息地类型多样性是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聚类结果表明,面积大、生境类型丰富及人为干扰相对较少的绿地,鸟类多样性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增加城市中植物种类,特别是乡土物种,适当提高冬季常绿乔木以及乔、灌、草的比例;(2)在绿地中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生境;(3)在城市绿地中适当开辟湿地生境,以吸引水鸟栖息。  相似文献   

10.
图们江流域林区居民点鸟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民点鸟类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在居民点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其生态学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杜恒勤(1958、1959)、周昌乔等(1959)、钱国桢(1964)、郑光美(1965、1982),赵正阶(1981)等,对麻雀、家燕、金腰燕等居民点鸟类进行过大量种群生态学研究。居民点鸟类群落研究和数量统计,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李强  张明庆 《生态科学》2015,34(4):64-70
近11 年来在北京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 共记录鸟类166 种, 隶属14 目47 科。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春、秋季高于夏、冬季; (2)公园鸟类群落相似度与植物种类关系密切, 植物多样, 鸟类丰富; (3)公园环境对鸟类的分布、群落组成及种群数量影响明显, 受游人活动的影响, 部分迁徙鸟分布范围缩小, 种群数量减少; 树木种类多样, 受游人影响较小的区域则记录到了公园内近7 成的鸟种。研究首次报道了11 年来长耳鸮的种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CoI基因序列对雀科鸟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线粒体DNA(mtDNA)中Col基因的部分序列(1300bp)对雀形目雀科(Fringillidae)36种鸟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数据集构建NJ树、Baycs树和ML树.对建树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铁爪鸦(Calcarius lapponicus)与鸦属(Emberiza)鸟类的亲缘关系比其他雀科的鸟类更近;支持蓝鹀(Latoucheornis siemsseni)隶属于鹀属的观点:证实了黄颈拟蜡嘴雀(Mycerobas affinis)与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us)之间紧密的亲缘关系;发现长尾雀(Uragus sibiricus)和朱鸦(Urocynchramus pylzowi)之间亲缘关系很远,而与朱雀属(Carpodacu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支持雀类与鸦类的亚科级分类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上海崇明东滩98海堤内200hm2次生人工湿地进行鸟类调查,在冬季统计到鸟类8目15科56种,以游、涉禽为主;在春季统计到鸟类10目19科55种,以涉禽为主。运用多元回归对鸟类种类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调查样点内水位、水面积、植被盖度、底栖动物密度、鱼类捕捞和人类干扰等环境因子进行鸟类生境选择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冬季鸟类种类数与植被盖度呈显著正相关,鸟类数量、物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与水位高低、水面积比例以及鱼类捕捞强度等有关,底栖动物密度影响鸟类均匀度和数量;春季鸟类数量与鱼塘的水面积呈正相关,而种类和数量与水位呈显著负相关,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明显受水位、水面积和植被盖度影响,鸟类科属多样性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相关,捕捞状况对春季鸟类群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围山和鸡足山常绿阔叶林林下鸟类群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的林下层鸟类以多物种、低密度为特征,而华南地区普遍以灰眶雀鹛单优势种为特征。为了探究云南其他地区林下层鸟类群落的特点是否类似于西双版纳以及云南的地形地势对林下层鸟类的影响,于2011年11月—2012年9月,采用雾网法研究了位于红河断裂带以东的滇东南大围山、滇西北鸡足山常绿阔叶林的林下鸟类群落。大围山张网5614网·h,捕获林下鸟类52种735只,隶属于13科3目;鸡足山共张网4731网·h,捕获林下鸟类45种413只,隶属于15科2目。大围山和鸡足山林下鸟类物种多样性低于西双版纳勐养林下鸟类物种多样性,大围山和鸡足山优势鸟种占的比例高于勐养优势种的比例、尤其是灰眶雀鹛占的比例高,大围山和鸡足山两地的留鸟物种组成相似性高、而与勐养相差较远,大围山和鸡足山两地的候鸟的比例也高于西双版纳勐养地区候鸟的比例。本文分析了大围山、鸡足山和勐养的自然地理格局及其林下鸟类群落组成特点,认为云南红河断裂带对林下鸟类群落组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2010年2月—2013年2月对其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弄岗森林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共记录到鸟类222种,隶属13目42科。其中留鸟148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39种,旅鸟4种。弄岗喀斯特森林鸟类群落的特点为留鸟所占比例远大于候鸟,雀形目构成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成分。弄岗喀斯特森林鸟类区系组成在华中、华南、西南这三区广泛分布的种类最多,鸟类的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华南、华中、西南三区区系特征,但总体上以华南区区系特征为主。(2)对弄岗喀斯特森林林缘、弃耕地、森林内部3种生境进行多样性研究。3种生境的夏季和冬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较高。鸟类群落结构组成在夏冬两季的波动并不明显,总体上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上海崇明东滩98海堤内200 hm2次生人工湿地进行鸟类调查,在冬季统计到鸟类8目15科56种,以游、涉禽为主;在春季统计到鸟类10目19科55种,以涉禽为主。运用多元回归对鸟类种类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调查样点内水位、水面积、植被盖度、底栖动物密度、鱼类捕捞和人类干扰等环境因子进行鸟类生境选择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冬季鸟类种类数与植被盖度呈显著正相关,鸟类数量、物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与水位高低、水面积比例以及鱼类捕捞强度等有关,底栖动物密度影响鸟类均匀度和数量;春季鸟类数量与鱼塘的水面积呈正相关,而种类和数量与水位呈显著负相关,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明显受水位、水面积和植被盖度影响,鸟类科属多样性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相关,捕捞状况对春季鸟类群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南京江心洲鸟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2006年,分冬夏两季对南京江心洲4种典型生境(居民区、农田区、林区及湿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7种,隶属10目25科。对冬夏两季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的密度、现存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的对比研究表明,冬季鸟类密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夏季,而优势度、现存生物量则夏季高于冬季。在不同生境中,林区鸟类密度、多样性指数最高;居民区优势度最高;均匀度指数冬季林区最高,夏季居民区最高。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采用样带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4种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16种,隶属于16目36科,其中,夏候鸟49种,冬候鸟9种,留鸟24种,旅鸟34种。多样性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相似性指数春季和夏季最高,夏季和冬季最低。各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明显,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与食物、水源、隐蔽条件、繁殖条件等因子共同作用有关。2013年4月12日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观察到遗鸥(Larus relictus)2340只,表明该湿地公园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春季的重要取食地。本文为该湿地鸟类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地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带法对该地区6种生境类型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目45科153种,其中夏候鸟76种,旅鸟38种,留鸟34种,冬候鸟5种。春、夏、秋季均以夏候鸟为主,冬季则留鸟占优势。非雀形目鸟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雀形目。鸟类多样性指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均匀性指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聚类分析表明,春季和秋季鸟类群落结构最为相似。不同季节各生境鸟类群落结构亦存在差异,春、夏、秋季的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均最高,而农田和居民区的鸟类群落较为相似。栖息地类型、食物资源及候鸟迁徙是该地区鸟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季节变化是鸟类群落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引起的环境变化决定着鸟类群落构建过程中不同驱动因子的作用力。因此,了解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对于全面认识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利用谱系多样性来探讨鸟类的季节性变化和推断群落聚集规律越来越受到关注。2018年1—12月,采用样线法对澳门生态一区和二区2块湿地进行逐月调查,记录水鸟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并分析水鸟谱系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结果显示,1)共记录水鸟37种,隶属于6目9科,目、科、种中数量最多的依次为:鸻形目Charadriiformes物种数为15种,鹭科Ardeidae物种数为11种,白鹭Egretta garzetta多度为540只。2)生态一区和二区水鸟的物种丰富度在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生态一区和二区的物种多度分别在秋季和冬季最高;谱系多样性和平均成对谱系距离的季节变化规律与物种丰富度的相似。3)生态一区和二区的鸟类群落分别在春、秋、冬季和秋季趋向于谱系发散,而在其他时间大多呈现出谱系聚集。谱系发散可能表明了种间竞争在群落构建中作用更大,而谱系聚集则表明了环境过滤对繁殖季水鸟群落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结果表明,湿地水鸟群落的驱动因子存在季节变化,考虑这些变化是全面认识群落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