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一化性品种“巴格达”的脑以 Susa液固定,制成5微米的连续切片,用 Mallory三重染色对脑神经分泌细胞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脑神经分泌细胞的分群除过去学者所记载的脑间部中央群及侧群外,还有后群及腹侧群(这是过去所未曾记载过的)。脑间部神经分泌细胞的类型,过去学者认为只有A、B两种细胞,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由于其大小及染色性的不同可分为 A、B、C、D、E五种类型,用 Mallory三重染色(改良法),除染成紫色的大型A细胞及染成深紫红色的B细胞外,还有染成淡蓝灰色的C细胞,染成蓝色的D细胞及染成淡蓝紫色的长型E细胞。无滞育多化性“越南”品种脑间部神经分泌细胞与一化性“巴格达”品种所存在的差异初步观察为“越南”品种脑间部缺乏嗜复红的“B”细胞。  相似文献   

2.
用非连续 Ficoll-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方法分离幼年、成年和老年大鼠大脑皮层的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观察到以幼年大鼠为材料分离得到的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纯度高;而以成年、老年大鼠为材料分离得到的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则有少量污染。用 Dans 反应-聚酰胺薄膜层析-荧光方法测定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中的 GABA、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牛磺酸含量。发现:(1)幼年与成年大鼠神经元胞体的递质氨基酸含量少于胶质细胞中的含量。老年大鼠的这种差异不显著。(2)由幼年到成年,胶质细胞中的牛磺酸含量显著下降,而神经元胞体中的牛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3)由幼年到成年,神经元胞体与胶质细胞中的“抑制性”与“兴奋性”递质氨基酸总量的比值皆下降50%左右。本文讨论了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度及这两类细胞的“抑制性”与“兴奋性”递质氨基酸含量比值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3.
胞间连丝为多细胞植物有机体提供了一个直接的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细胞质通道,把一个个独立的“细胞王国”转变成相互连接的共质体,它是当今细胞生物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日益增多的研究结果揭示,胞间连丝协调基因表达和许多的细胞生理生化过程,对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形态发生、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反应与适应等诸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胞间连丝结构的多样性;胞间通道的调节因子;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胞间运输;胞间连丝阻断和共质体分区的形成及其与形态发生、休眠和抗逆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新进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借此例证胞间连丝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2,(31):I0004-I0004
近期来自剑桥大学Wellcome Trust干细胞研究中心的Anton Wutz博士发表了题为”Epigenetic Alterations in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ATale of Two Cultures”的综述文章,总结了人类多能干细胞中表观遗传变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干细胞与表观遗传变化之间的关联。相关内容发表在《细胞一千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教材选用琼脂块(含酚酞)模拟细胞,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通过对实验的改进研究.提出以下改进方法:以“琼脂块-碘液”替代“酚酞-NaOH”;设计专门模具制作琼脂块;蒸发含碘的琼脂块以使琼脂块重复利用。通过改进,实验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胞间连丝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胞间连丝为多细胞植物有机体提供了一个直接的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细胞质通道,把一个个独立的“细胞王国”转变成相互连接的共质体,它是当今细胞生物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日益增多的研究结果揭示,胞间连丝协调基因表达和许多的细胞生理生化过程,对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形态发生、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反应与适应等诸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胞间连丝结构的多样性;胞间通道的调节因子;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胞间运输;胞间连丝阻断和共质体分区的形成及其与形态发生、休眠和抗逆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新进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借此例证胞间连丝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203-I0003
近日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细胞研究》(Cell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protein-coupledreceptorsastherapeutictargetsformultiplesclerosis”(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靶点)的综述文章。  相似文献   

8.
颜菁 《生物学通报》2011,46(5):31-33
1引言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1.4“细胞的增殖”主题下的一项具体内容标准。“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安排的涉及临时装片制作与显微镜观察类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stemtcell)因其神奇的全能分化能力而被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由此名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干细胞是非常有“潜质”的,很神奇的一种细胞,是生命中最受上帝眷顾的细胞。我们所以熟知的受精卯就是一个最初始的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全部的人体细胞——骨骼细胞、皮肤细胞、肝脏细胞、神经细胞,等等。受精卵分化成完整的人体后,人体中的一些细胞仍然具有分化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我们通常所说的骨髓)就能够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而生长成整个血液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一、膜片钳技术 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例如人体大约由50万亿个细胞所组成。直径约5~50微米的单个细胞依靠其极薄的外壳—细胞与其他细胞隔离。细胞间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则是通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称为“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分子进行的,德国埃尔温·内尔(Erwin Neher)和贝尔特·萨克曼(Bert Sakmann)两位细胞生物学家,所共同开创的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用一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为了说明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限制,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是用琼脂块(内含酚酞试液)模拟细胞,用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因NaOH溶液遇酚酞试液变粉红色,就可以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到NaOH扩散进入了“细胞”。再通过测量NaOH扩散进入了“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在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探究。  相似文献   

12.
大蒜不同品种蒜薹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比较了2个大蒜品种的蒜薹发育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陇县火蒜”比“改良蒜”蒜薹的表皮细胞形状规则,排列致密;角质层较薄;(2)“陇县火蒜”比“改良蒜”蒜薹表面的气孔数量少,但开张度大;分泌细胞出现早、体积大、数量多;维管束数量少、直径小;(3)“陇县火蒜”蒜薹髓细胞卫多边形,髓细胞间隙率小,而“改良蒜”蒜薹的髓细胞呈椭圆形,髓细胞间隙率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胸段(T8-T10)平面中少突胶质细胞在白质和灰质中分布和形态学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利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一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观察大鼠脊髓胸段平面白质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和形态学差异。结果:Nogo—A免疫阳性标记主要集中在少突胶质细胞的胞体、突起及其形成的髓鞘。在冠状切面中,白质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广泛分布,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的周围;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胞体较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的胞体大,且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突起及形成的髓鞘结构较灰质中明显。在矢状切面中,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多成”串珠状”排列,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则紧贴神经元。在脊髓近端背根结结构中,可以观察到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轴突呈”蜂窝状”结构。结论:应用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能够较好展示少突胶质细胞分布特点和形态学差异,与少突胶质细胞类别(束内细胞,卫星细胞)和功能特点相适应,为进一步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的机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细胞代谢”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细胞呼吸是细胞产能代谢的主要方式。“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本单元一个很重要的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借此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中利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日趋完善,已使细胞生物学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惊人进展,细胞生物学已经进入了所谓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发展阶段。在众多分子生物学方法中,植物基因转移技术格外引人注目,并对推动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有关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标记与分离、细胞分化与发育等重要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就土壤杆菌T-DNA区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分化及发育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在体外培养系统中,以维甲酸(R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拟胚体(EB)分化为“圆形细胞”和由这些“圆形细胞”组成的血管样结构。经光学和扫描电镜及免疫荧光等法分析检测,证明组成血管样结构的细胞具有专一性vWF荧光染色,表明是血管内皮样细胞。利用脂质体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诱导分化中的“圆形细胞”。应用Dot-blot,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观察和证明了诱导分化的组成血管样结构的园形细胞和被hTERT基因转染的“圆形”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携带hTERT基因的从ES细胞分化来的圆形细胞在体外可大量增殖,持续传代,95%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特有标志和管道化生长特性。因此,通过人端粒酶基因的转染途径可解决由ES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扩增和永生化问题,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及其它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糖蛋白是细胞表面的重要成份,在细胞识别、粘着性、药物和激素的反应、病毒结合和物质传递诸方面的作用已基本肯定。很可能还与细胞的分裂控制有关。近年来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建立了一些测定其组成、分布和生化特性的技术。从植物提取的某些蛋白质,能高度特异地、牢固地与细胞膜的受体结合并使细胞凝集,因而可作为膜的分子“探针”来研究膜结构和空间配置等情况。受体的性质是糖蛋白,可能还有  相似文献   

18.
L615白血病细胞经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L615白血病细胞是一种分化程度较差、增殖较旺盛的网织细胞。因此,本白血病株属于网织细胞型白血病。 在电子显微镜下,L615白血病细胞内可见病毒样颗粒出现,此种病毒样颗粒符合致瘤性RNA病毒分类中“池内A颗粒”(Intracisternal A Particles)的特点。实验证明此种病毒样颗粒并无生物学活性。它们在L615白血病细胞内大量出现的原因以及与“津638”C病毒颗粒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9.
刘林  陈永福 《动物学报》1996,42(1):15-21
对兔核移植胚胎起始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电镜观察,并与供体桑椹胚细胞,受体卵母细胞及同期正常受精胚胎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原核”期兔核移植胚胎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于供体桑椹胚细胞及受体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而与同期正常受精胚胎相似,但有些核移植胚胎中皮质反应,及核仁和线粒体中出电子致密的网眼结构,与正常受精卵存在差别,分裂至2-细胞期时,与正常2-细胞胚超微结构更相似,结果提示,兔胚胎细胞核移植后,供  相似文献   

20.
费俭 《生命科学》2005,17(4):286-287
“973”课题——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已于2004年结题,本文将对这一项目的子课题: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进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个子课题承担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负责人裴钢院士。主要研究进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