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季南海南部微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2日调查了南海南部113°E断面(5—13°N)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原绿球藻,聚球藻和微微真核生物所有站位水柱丰度的均值分别为(1.71±0.47)×104、(1.50±0.72)×103和(1.30±0.50)×102个/m L,原绿球藻比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生物分别高1和2个数量级。原绿球藻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聚球藻主要分布在75m以浅且在25m丰度最高,而微微型真核生物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在25—75m内丰度最高,与叶绿素a浓度次表层最大值层相吻合。在9—11°N之间,原绿球藻和聚球藻最大值层上移且其最大值显著低于周围水体最大值;而在11—13°N之间,微微型真核生物出现次表层最大值,丰度明显高于周围水体最大值,这可能分别与调查期间采样区域中尺度冷涡上升流和中尺度暖涡下降流引起的水体运动有关。结果还显示,在深海寡营养站位,原绿球藻、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生物的碳生物量分别占微微型生物总碳生物量的(59.16±13.74)%、(23.86±10.83)%和(16.97±5.51)%,表明原绿球藻在光合微微型生物中占绝对优势。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聚球藻丰度与水体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微微型真核生物与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肌动蛋白与真核生物的进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松年  阎隆飞 《动物学报》1999,45(4):440-447
以肌动蛋白氨基酸取代与真核生物进化年代呈线性关系为依据,收集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等四界74种生物的128个肌动蛋白序列,通过对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制作出肌动蛋白的分子进化树,并依此进化树从分子水平对真核生物的进化进行一些探讨,从总体上看,肌动蛋白分子进化树较地地反映了真核生物间的进化关系,为确定某些生物的进化位置及进化关系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3.
李靖炎 《动物学研究》1996,17(3):287-289
根据本实验室对贾第虫(Giardia)细胞核的观察、研究,并参阅有关文献及电镜照片报道,发现双滴虫类的细胞核有两个极原始的特征:1)还没有进化出核仁;2)核被膜尚不完整。它们在核分裂方面也是极原始的。据此,作者建议把Cavalier—Smith(1989)提出的源真核生物(Archezoa)超界中的源真核生物界划分为两个界,即以双滴虫门为代表的前源真核生物(Proarchezoa)界和包含目前所知的其他源真核生物的后源真核生物(Metarchezoa)界。  相似文献   

4.
实时定量RT—PCR是一种高效检测低丰度mRNA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易操作、高通量、敏感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本文对实时定量RT—PCR在真核生物中的原生动物和真菌、细菌以及非细胞类病毒三大微生物类群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简要综述,同时对实时定量IKT—PCtK在微生物分子特性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18SrRNA基因作为真核生物分子标记,应用PCR-DGGE、定量PCR和测序方法,分析福建省漳平市奇和洞遗址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又有所重叠,现代层与其它历史时期形成的堆积层的相似度仅44%,Shannon-Weaver(H)指数随着堆积层形成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与pH、铬(Cr)呈负相关,与总氮正相关;均匀度指数(E)与pH、铬(Cr)和铜(Cu)皆呈负相关;现代层以原生动物三足虫、丝足虫、鞭毛虫、台湾簇虫和真菌接合菌、毛孢子菌、轮枝菌等为主;清代到明代堆积层,以薄囊藓、梨蒴藓、壶藓、丛藓及蚌壳蕨类生物为主;7 500—14 000年前堆积层,也含有与清代和明代层相似的壶藓和薄囊藓类生物;7 500—17 000年前堆积层,皆含有三角褐藻、羽纹藻层和蚌壳蕨类生物。清代层中的18SrRNA基因含量最高,其次是明代层,而15 000—17 000年前形成的堆积层含量最低。18SrRNA基因含量与Cr、Cu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真核生物对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堆积层的适应性不同,为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为生物考古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18SrRNA基因作为真核生物分子标记,应用PCR-DGGE、定量PCR和测序方法,分析福建省漳平市奇和洞遗址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又有所重叠,现代层与其它历史时期形成的堆积层的相似度仅44%,Shannon-Weaver(H)指数随着堆积层形成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与pH、铬(Cr)呈负相关,与总氮正相关;均匀度指数(E)与pH、铬(Cr)和铜(Cu)皆呈负相关;现代层以原生动物三足虫、丝足虫、鞭毛虫、台湾簇虫和真菌接合菌、毛孢子菌、轮枝菌等为主;清代到明代堆积层,以薄囊藓、梨蒴藓、壶藓、丛藓及蚌壳蕨类生物为主;7 500—14 000年前堆积层,也含有与清代和明代层相似的壶藓和薄囊藓类生物;7 500—17 000年前堆积层,皆含有三角褐藻、羽纹藻层和蚌壳蕨类生物。清代层中的18SrRNA基因含量最高,其次是明代层,而15 000—17 000年前形成的堆积层含量最低。18SrRNA基因含量与Cr、Cu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真核生物对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堆积层的适应性不同,为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堆积层真核生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为生物考古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金城 《生命科学》2011,(6):541-554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是一种保守的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的所有真核生物中,赋予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目前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对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但单细胞真核生物或动物细胞水平的研究,很难反映糖基化修饰在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复杂功能。由于丝状真菌是多细胞真核生物,有相对简单的发育分化过程,因而是研究多细胞真核生物糖基化功能的理想模型之一,在过去10年中,丝状真菌的糖生物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基化修饰与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微RNA--Science杂志2002年十大科技突破第一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两年来,在许多真核生物中发现了一类内源性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长度的小分子RNA——microRNA,研究发现其在生物体的发育时序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croRNA与在RNAi中发现的siRNA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可能对基因功能研究、人类疾病防治及生物进化探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杰·科恩伯格通过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相关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第1次阐明了真核生物转录的基本机制,从而独享了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通过对真核生物转录研究的回顾、罗杰·科恩伯格在该领域的贡献及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本年度的诺贝尔奖,从而能对真核生物的转录机制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遗传》2020,(10)
作为重大进化谜题,真核生物起源的研究对于解码真核基因组、阐释真核细胞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有重要启示作用。在197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Carl Woese发现古细菌并提出三域生命之树之后,大量研究显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进化上存在着密切联系。21世纪以来,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不断改进,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之外与真核生物更加相似的新古细菌门类也相继被发现,这些证据更加支持将真核生物与古细菌合并为一域,形成二域生命之树。目前,通过宏基因组技术发现的Asgard古细菌是与真核生物进化距离最近的原核生物。然而,真核生物祖先的身份以及线粒体起源的时间等核心问题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生命之树的形态变化与真核生物演变的具体机制两个角度梳理了目前对真核生物起源的认知过程、现有水平和研究前景,以期为揭示真核生物起源进程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引。  相似文献   

11.
真核生物DNA复制起始受多种协同机制的严格调控,以保证DNA复制起始在每个细胞周期内仅发生一次。其中,孪蛋白(Geminin)介导的一系列对DNA复制起始抑制的机制为高等真核生物所特有,对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忠实、稳定的传递至关重要。该文以孪蛋白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起始的关系为核心,简要介绍了真核生物DNA复制起始的过程以及孪蛋白的结构、时空调控,详细论述了目前发现的孪蛋白参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起始调控的途径及其机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孪蛋白研究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机制,以8种纤毛虫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14个减数分裂基因进行了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纤毛虫种类存在一些特异性的减数分裂基因的丢失与复制现象;(2)减数分裂相关基因在纤毛虫中很保守;(3)纤毛虫减数分裂重要的同源重组过程是在真核生物中不常见的Ⅱ型。本研究表明,纤毛虫减数分裂可能代表了真核生物较原始的减数分裂方式,在进化的过程中很保守,为研究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植物杂志》2010,(7):5-5
为了更好地了解内含子的早期历史,科学家对细长聚球藻(增殖原理与高等生物十分相似)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推断内含子在真核生物中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续1998年第33卷第3期第43页)49.在A、B两玻管内盛有稀葡萄糖液20ml。在A管内加入一定数目的某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在B管内加入数目相同的另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再向两玻管液体内充入空气后,迅速将玻管密封,放置在光照明亮处。实验员每隔一定时间从...  相似文献   

15.
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一直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真核生物启动子的计算机预测及相关软件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将主要对真核生物启动子Ⅱ的预测研究进展和软件资源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俞民澎  薛京伦 《遗传》1989,11(2):45-48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性疾病,这是由于基因突 变后,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或失去控制,从而产生了 一系列临床症状。因此,在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分子病 理机制之前,必须对正常人体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 制有很好的了解。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 对人体基因的结构特征、表达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只能 根据从原核生物中获得的研究结果进行推测。1977 年,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揭示和mRNA剪接加工现 象的发现,使人们对人体基因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向前 迈进了一大步。近十年来,随着真核生物基因的分子 遗传学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和 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及翻译后修饰等过程有了较为 详细的了解,使得医学遗传学工作者有可能从基因表 达乌调控角度分析和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分子病理机 制。  相似文献   

17.
人工染色体和高等真核生物的新型通用载体 应用自发复制的环状质粒(用于构建遗传操作载体)可促进细菌和酵母的遗传操作。但在天然的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未发现这种环状质粒分子,且人们在构建真核生物的人工环状DNA载体的尝试上也未获成功。事实上,迄今为止也尚未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有利于高等真核生物细胞遗传操作的自发性复制载体。因此,人们假定,理想的真核生物载体也许是呈线型的,可模拟一条染色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真核生物的miRNA系统及其进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miRNA 系统在高等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人们在单细胞真核生物上的miRNA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不仅丰富了人们对miRNA在整个生物界中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于揭示miRNA这一表达调节系统是如何在生物界中起源进化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作者在最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贾第虫上的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并对有关miRNA这一系统的起源进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源真核生物蓝氏贾第虫核分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贾第虫属于源真核生物(Archezoa)中的双滴虫门,是目前所知的最低等的真核生物。本工作首次对蓝氏贾第虫(Giardlialambla)的核分裂作了初步的电镜观察,未能在分裂着的核中见到纺锤体或纺锤体微管。以0.1—20μg/ml浓度的秋水仙素作实验,其核分裂也不受阻抑。以抗微管蛋白的多抗作免疫荧光检查,也未见分裂着的核中有微管蛋白。这似乎意味着其核分裂方式乃是前有丝分裂性质的。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所见的原核生物基因是在一个原核细胞器的内共生之后到达那里的。但最近的研究证据表明,在真核生物之间以及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也存在实质性的横向基因转移。对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组所做的这项分析,没有发现连续横向基因转移对真核基因内容的演化具有可以检测得到的累积影响的证据。相反,真核生物是在广泛的差异基因(differential gene)丢失之后、在相对于线粒体和质体起源的两次"演化涌入"事件中获得其原核生物基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