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种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基于二元数据的χ2检验、方差比率法和基于数量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方法,研究了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5′)森林群落(海拔1 600~2 430 m)21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较为松散(χ20.95N<W<χ20.05N),种的分布相对独立,森林群落总体处于稳定阶段;但局部地段优势种群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位于山体中下部的群丛组Ⅰ、群丛组Ⅱ的总体关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关联,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位于山体上部的群丛组Ⅲ的总体关联性为无关联,种间关系较为松散。随着海拔的升高,三个群丛组的联结指数(VR)呈上升趋势,χ2检验显著率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正负关联比有所增加,负显著率都明显下降,正显著率有升高的趋势,说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种间关系表现为无关联,森林群落也趋于稳定。应用方差比率法与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较为清晰地揭示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种间关系。这四种方法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支持随着群落演替进程的发展,群落结构及其种类组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群落种群总体种间关系也将向着无关联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山西牛奶子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牛奶子群落的25个优势种,共300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5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关联,种的分布相对独立。χ2检验结果有121个种对呈正相关,155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8;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11个种对呈正相关,189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9;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28个种对呈正相关,17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灵敏度更高。山西牛奶子群落总体上呈不显著负关联,表明其处于演替过程的初期。  相似文献   

3.
历山山地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王琳  张金屯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8):1435-1440
选取山西历山山地草甸中的22个优势种,运用χ^2检验、3个关联指数以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种间关联和种间相关分析.优势种对间大多呈正关联和正相关,但呈显着和极显着的种对不是很多,各种间相互依存,群落稳定发展。相关分析表明优势种对间大多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要优于Pearson相关。Pearson相关星座图将22个优势种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各种组间有互相转化和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种间关联性,该研究基于2×2联列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中25个优势种、300个种对间进行了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1)木贼麻黄群落优势种群间总体上呈正关联,表明该群落处于稳定的演替阶段。(2)χ2检验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数有141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32对,正负关联比为1.07;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中,正关联种对数有128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51对,正负关联比为0.85;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正关联种对数有129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34对,正负关联比为0.96。(3)根据研究区25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并结合PCA排序,可将25个优势种群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研究表明,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稳定且群落结构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木本植物种间数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的27个优势种,共35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方差分析表明,27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关联,种的分布相对独立。χ2检验结果有154个种对呈正相关,188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82;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24个种对呈正相关,226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5;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51个种对呈正相关,200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6;与χ2检验相比,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51个种对中,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根据这27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3种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6.
紫柏山亚高山草甸群落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方差比率法、x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秦岭紫柏山亚高山草甸群落20个主要物种的种间关联与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对间呈显著和极显著关联(相关)的种对较少,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正负关联(相关)比分别为0.85、0.61和1.02,群落总体上接近无关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Spearman秩相关星座图将20个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物种具有相似的生态要求和资源利用方式,不同生态种组间呈现明显的演替转化趋势;种对间呈正关联或者正相关,主要是由于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种对间呈负关联或者负相关,主要由于彼此间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相互分离的生态位所致.  相似文献   

7.
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8个灌木样方的重要值矩阵和2×2列联表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的20个优势种、190个种对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研究。方差比率法结果表明,20个优势种总体间关联为显著正相关,云丘山地区的灌木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个关系数结果表明,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未达到显著程度,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结构及其种类组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根据这20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两种生态种组。以上结果揭示了该地区主要优势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山西太岳山连翘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太岳山连翘群落中25个优势种、300个种对间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方差分析表明,25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关联,种的分布相对独立.x2检验有138个种对呈正相关,150对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92;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00个种对呈正相关,199对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例为0.5;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121个种对呈正相关,179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例为0.67.与x2检验相比,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根据这25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结合PCA排序,将25个优势种分为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9.
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间联结能够反映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和群落的稳定程度,对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解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基于2×2联列表,通过方差比率(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及PCA排序等,对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乔木层、灌木层以及乔木和灌木层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均呈不显著正联结,表明枫杨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阶段;(2)χ~2检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种对呈不显著关联,说明群落各种对间关联较弱,各物种间呈独立分布格局;(3)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各层次的显著率均较低,种间相关性不显著的种对占绝大部分,种间相关性不强;(4)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虽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更具灵敏性,结合3种方法使用效果更佳;(5)根据PCA排序和种间联结关系,将20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0.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木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原生的典型常绿阔叶林, 且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 目前尚不清楚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物种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2×2联列表, 通过方差分析, 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 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中重要值较高的28个优势种群、378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方差分析表明: 28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显著的正关联, 反映该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顶极阶段。不同检验结果表明: χ2检验结果有140个种对呈正相关, 238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588;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04个种对呈正相关, 274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380;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44个种对呈正相关, 234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615; 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方法相比,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78个种对中, 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 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可能与群落目前的发展阶段及物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 各群落正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根据28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 可将它们划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两大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烟田杂草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Pearson点相关系数和X2检验分析贵州烟田杂草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①贵州省烟田杂草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为显著的正联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②Pearson点相关系数有21个种对呈正相关,23个种对呈负相关,尼泊尔蓼与繁缕无联结关系;③牛膝菊与马唐、尼泊尔蓼之间正联结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牛膝菊与鸭趾草、马唐与尼泊尔蓼之间正联结关系为显著水平,其他种对之间均为不显著水平。本文旨在了解和掌握烟田杂草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烟田杂草群落的演替趋势及为烟田杂草的防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种群及主要伴生种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智叁  李凤日 《植物研究》2008,28(1):98-103
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χ2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以关联测度指标(OIDJJI)为参考,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Nitraria tangtorum)种群及其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白刺种群内8个主要物种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联。在全部的28个种对中,15个种对表现为正联结,13个种对间表现为负联结。种对中除白刺–沙蒿表现为显著负联结外,其他种对间联结性均不显著。主要物种白刺与草本,草本与草本之间趋向独立分布。通过对天然白刺种群总体以及种间的关联性研究,为构建稳定的沙漠植物群落、恢复重建沙漠地区的植被、改善沙漠地区生态格局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Rv)、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对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进行种间关联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划分生态种组。结果表明,21种主要树种总体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且江南油杉与其他物种多呈不显著相关。210个种对中,正相关的有110对,负相关的有81对,不相关的有19对,正负比1.36。绝大多数种对间呈不显著相关,显著率仅为0.48%,物种间相互独立。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具有一致性,负相关种对数大于正相关种对数,绝大多数种对不显著,显著率分别为6.19%和7.14%。与x2检验相比,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方式更加灵敏。运用PCA二维排序可将主要树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同一生态种组内物种的生态习性和资源需求相似,多呈正相关,种对间相互依赖共存;不同生态种组间物种多呈负...  相似文献   

14.
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种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平  张贵平  吴琼  连俊强  张峰 《植物研究》2010,30(6):731-736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Fisher精确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山西阳城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优势种总体呈正关联,但关联性较弱,种的分布具有相对独立性。(2)Fisher精确检验与Jaccard指数结合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3)Jaccard指数结果表明在乔、灌、草各层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的种群其种间联结程度较大。(4)根据研究结果把侧柏群落的优势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白皮松生态种组、侧柏生态种组和白莲蒿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中度退化的喀斯特天坑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天坑作为独特的宏大地表负地形,其坑底生境与外界环境相互独立,呈现出独特的植物群落格局及特征.本研究选取云南沾益天坑群中可进入性较强的中度退化天坑--巴家陷塘为对象,筛选出重要值大于1的优势种,结合总体关联性分析、χ2检验、AC联结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巴家陷塘退化天坑植物群落中11种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和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巴家陷塘退化天坑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指数VR=1.377>1,总体呈显著正关联,但正负关联差异较大,阳生型植物和阴生型植物呈极显著负关联,现阶段仍具有独立的分布格局,但呈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Spearman分析中种间正相关对数(26对)少于种间负相关对数(29对),结合天坑微环境的差异,将退化天坑的优势物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群落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圈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珙桐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利君  苏智先  胡进耀  苏瑞军  周良   《广西植物》2006,26(1):32-37,4
用方差比率法(VR)和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Jaccard指数、Dice指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珙桐群落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主要种群在总体上表现出正关联,群落中种间联结的显著度较低,仅有7对联结显著,珙桐与总状山矾呈显著负联结,与稠李呈极显著负联结。大多数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低,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较少,暗示目前珙桐群落处于较成熟阶段。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性测定指标结合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的结果较好,最后对珙桐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