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37年,陈氏(1937)用切片方法观察过克氏并殖吸虫(P.kellicotti)的染色体,认为其数目为2n=16,n=8。四十多年后,LoVerde(1979)更正为2n=22,n=8。七十年代以来,Sakaguchi和Tada(1976、1980),以及Terasaki(1977、1978、1980)相继报道了日本所产的几种并殖吸虫,即大平(P.ohirai)、宫崎(P.miyazakii)、佐渡(P.sadoensis)、怡乐村(P.iloktsuenensis)、秘鲁(P.peruvianus)、卫氏(P.wester-mani)及肺并殖(P.pulmonalis)等并殖吸虫的染色体核型。其中除肺并殖为三倍体外,其余均为2n=22,n=11。在国内,仅在内部资料上曾刊出过郑增淳和李树华…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对并殖吸虫进行观察研究的报道多见于成虫期。至目前为止,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殖吸虫卵的,国外有:Ishii,Y.et al.(1970)对克氏并殖(Paragongmus kellicotti)、墨西哥并殖(P.mexicanus)及秘鲁并殖吸虫(P.pruvianus)卵的观察;国内有何毅勋(1980)对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t);樊培芳(1985)对卫氏并殖(P.w)斯氏狸殖(Pagumogonimus skrjabini)和四川并殖吸虫(P.szechuanensis)虫卵的比较观察。本文也对卫氏并殖吸虫(P.w)斯氏狸殖吸虫(P.s)以及异睾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heterorchis)的虫卵进行了初步观察,并与已报道的各虫卵进行比较。这样,除能了解卵壳的表面结构外并将有助于并殖吸虫分类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并殖病(肺吸虫病)的病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并殖病(亦称肺吸虫病)虽早于1880年在台湾发现(Manson,1880),但关于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一直至1931年大陆的流行区被发现后(应元岳,1930,Maxwell,1931)才开始进行。在1931—1940年之间,各方面均以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的生物学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当时除肯定了威氏并殖(Paragonimus westermani)为肺吸虫病的病原外,  相似文献   

4.
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结构特征排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9种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并殖吸虫成虫的6项主要特征中,体形因素及卵巢类型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在被分析的9个种中,怡乐村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巨睾狸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异盘并殖吸虫、陈氏并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7个种具有种的独立地位,而泡囊狸殖吸虫和扁囊并殖吸虫未能分别从斯氏狸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中分开。  相似文献   

5.
汪少平 《四川动物》1993,12(1):39-40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和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Richardson)是我国常见的二种小鱼,栖息于河川支流和湖泊中,除西南、西北和少数地区外,均普遍存在。它们寄生有多种寄生虫,并传播寄生虫病。我们近年来在福建许多县市进行黄颡鱼复殖  相似文献   

6.
曼谷并殖吸虫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谷并殖(Paragonimus bangkokensis Miyazaki)是1967年在泰国发现。1975年我们在广东的一种石蟹(Potamon denticulatum)体内找到一些与曼谷并殖吸虫相似的囊蚴,感染三个大白鼠,其中一个鼠45天死亡,检获未成熟虫体一条,另二个大白鼠80天后解剖检查找到虫体6条(其中一条不成熟)。现将该虫的囊蚴、成虫及虫卵形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巨睾并殖(吸虫)成虫的形态研究和并殖科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巨睾并殖的形态,尤其是体棘与生殖器官方面的特征,作了详细的观察。 体棘的形状有多种多样的,但以宽阔形、凿形及尖刀形为最常见。棘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常呈纵裂状态,但很多又不完全分裂,特别是在口吸盘与腹吸盘间的。在这个部位上体棘多以单生分散排列为主,在腹吸盘两侧群生型最多,在睾丸中间 2—3个一簇的群生型最为常见。 对雌生殖器官的卵巢、受精囊、劳氏管等及雄生殖器官的睾丸及贮精囊等也进行了描述与讨论。 对巨睾并殖及福建并殖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初步肯定了这两种的独立地位。 我们建议一个简单公式来表示各种并殖属吸虫的体棘特征。巨睾并殖的体棘公式为: 2—3(2.4)(1(1.05)/2—3(2.3)) 最后,我们再次提出对并殖科分类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卫氏并殖成虫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殖科(Paragonimidae)吸虫的种类国内外报告的至少有30多种,我国占有17种以上。并殖吸虫分类的根据除成虫形态外,还有生活史、病理及免疫等方面的特征,但成虫的形态在种别的鉴定上仍占很重要的位置。并殖吸虫种类中,卫氏并殖Paragonimus westermani(Kerbert,1878)Braun,1899在世界范围内是分布最广和危害人体健康最严重的虫种之一,而国内有关卫氏并殖成虫形态全面详细描述的资料甚少,多数是作一般鉴别特  相似文献   

9.
前殖属(Prosthogonimus L(?)he,1899)吸虫是家禽常见的寄生虫,寄生于家禽和鸟类的腔上囊与输卵管内,常引起家禽产软壳蛋、无壳蛋或产蛋停滞,重者多继发输卵管炎或腹膜炎而死亡。家禽前殖吸虫病呈地方性流行,对农村家禽饲养业有较大危害。 前殖吸虫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陆均有发现,迄今报告的虫种已达48种,其中大部分发现于欧、亚地区。但Boddeke(1960)认为在欧洲与亚洲只有卵圆前殖吸虫(P. ovatus)一种,而Krasnolobova(1970)则认为存在卵圆前殖吸虫与楔形前殖吸虫(P. cuneatus)两种。总之,各学者对前殖属吸虫的分类地位意见颇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北方两省农牧交错带沙棘根围AM真菌与球囊霉素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学礼  陈程 《生态学报》2011,31(6):1653-1661
2009年7月在内蒙古和河北两省农牧交错带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集中分布区选取3个典型样地,分别从0-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cm土层采集沙棘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沙棘根围AM真菌与球囊霉素空间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棘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疆南星型(Arum-type)丛枝菌根。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大梁底村和多伦东样地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及孢子密度无明显差别,但均显著高于黄柳条村样地,只在大梁底村发现丛枝定殖;孢子密度在3个样地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不同结构定殖率在大梁底村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他2个样地无明显变化规律;AM真菌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0-30cm浅土层。根围土壤总球囊霉素(TEG)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含量在3个样地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与菌丝定殖率、泡囊定殖率和总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AM真菌菌丝、泡囊和总定殖率与土壤pH值、有机C、碱解N和速效P含量、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碱解N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AM真菌不同定殖结构和土壤因子对TEG和EEG含量贡献不同,对于TEG:菌丝>孢子>泡囊;有机C>速效P>酸性磷酸酶>pH值,对于EEG:泡囊>孢子>菌丝;有机C>速效P。结果建议,AM真菌孢子密度、菌丝定殖程度和土壤球囊霉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综合反应土壤AM真菌群落、有机C动态和养分循环进程,可以作为土壤质量及功能评价的新指标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63年在四川省石渠县家畜寄生虫病调查中,为查清家畜与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相互传播关系,曾解剖多种野生动物。其中鼠兔16只。在10只鼠免胃内,发现一种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曲殖属(Graphidiella)线虫。1966年又在四川省色达县的鼠兔标本中见到本种线虫。经过鉴定认为与在美国科罗拉多发现的鼠兔曲殖线虫(G.ochotona Olsen,1948)有显著不同,确定为新种,定名为四川曲殖线虫Graphidiella szechuanensis sp.nov.。 新种描述 依据9♂、10♀,并对活体标本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对人致病的并殖吸虫(肺吸虫)在亚洲有3种,即卫氏并殖、斯氏并殖和异盘并殖吸虫。异盘并殖吸虫对人致病的特点是:童虫可在人体皮下游走,形成包块,并且可以在人体肺部组织发育成熟,形成虫囊,与人类疾病有密切关系。 关于异盘并殖吸虫(Paragonimus heterotremus Chen and Hsia,1964)囊蚴的记述先后有  相似文献   

13.
一、地理分布 曾在甘孜、阿坝两州的10余县近20个考察点上,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均未发现蟹类的踪迹(戴爱云等,1986)。数十年来也从未发现来自这些地区有并殖吸虫病患者。东部盆地,淡水蟹类孳生繁荣,各地时有并殖吸虫病发生。 近年来,我们在盆地各部51县、市的考祭,先后发现携带有并殖吸虫囊蚴的淡水蟹,分隶于2科3属共 15种。其中有 4个新种及 1个新亚种,系国内新记录,并首次发现系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4.
从北京门头沟收集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的种子,在北京顺义区休耕地上进行为期2年的田间实验。通过引入不同数量的豚草种子:5、10、20和40粒·m~(-2),研究不同繁殖体压力对入侵初期豚草出苗、定殖和种群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繁殖体压力大小对豚草成功定殖样方比例有显著影响,其中繁殖体压力达到20粒·m-2后所有样方均成功定殖且第二年种群继续扩大;种子引入第二年样方内豚草幼苗数和定殖植株数均显著高于第一年(P0.05);第一年有1~3株豚草成功定殖的样方即可基本满足第二年豚草种群的维持,第二年成功出苗5~237株,定殖4~97株。以上结果表明,小批量豚草种子的传入即具有较大的入侵风险,且传入种子数量越多,风险越大;豚草在只有少数几株成功定殖的情况下就有极大可能产生足够多的种子以满足种群的维持和扩张。因此,在豚草的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豚草种子的检疫,并且重视豚草新分布区零星植株的及时清除。  相似文献   

15.
并殖吸虫虫种繁多,我国已发现26种。一般皆以形态学分类为主。由于寄生的宿主及分布地域、孳生环境的不同,致使形态上也有差异。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探讨虫种间差异是研究分类问题的另一途径。本文在同等条件下比较研究湖北两种并殖吸虫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同时与王芄芄(1982)报道的卫氏、李树华(1983)报道的斯氏进行了同一虫种间的染色体组型比较。材料和方法自通山及神农架并殖吸虫流行区溪蟹中分离出并殖吸虫囊蚴,经喂食或腹腔注射法感染家犬,于120—136天剖杀,从肺囊肿取出成虫。刘囊蚴及成虫进行了测量和形态学观察、鉴定。从成虫体内取…  相似文献   

16.
沙坡头地区沙冬青AM真菌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宁夏沙坡头地区豆科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分0-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cm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在分离的3属12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3属12种AM真菌在3个时期均有分布。AM真菌定殖率与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与土壤因子关系密切。孢子密度和泡囊定殖率在8月份最高,丛枝、菌丝和总定殖率10月份最高。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AM真菌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0-30cm浅土层。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碱解N极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正相关;菌丝、总定殖率与pH、碱解N和速效P极显著正相关。在评估荒漠生态系统和沙冬青形成菌根的能力时,AM真菌孢子密度、菌根不同结构的定殖程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e(Hom)是我国1996年引进的粉虱重要捕食性天敌.引进后我们对其进行保种定殖,并研究了其对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的捕食选择性和种内干扰反应.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沙打旺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毛乌素沙地5个不同生态条件下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根围土壤0~50 cm土层 AM真菌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和采样深度下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存在显著差异,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10~30 cm土层; 定边样地孢子密度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样地;塔湾样地菌丝和总定殖率最高,宁条梁和塔湾样地泡囊定殖率高于其他样地.总球囊霉素(TG)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含量均在塔湾样地最高,分别为1.18 mg·g-1和0.65 mg·g-1.土壤pH对孢子密度、泡囊和丛枝定殖率、TG和EEG均有极显著正效应,TG和EEG分别与孢子密度、土壤有机C、碱解N和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沙漠土壤球囊霉素占有机C的比例高于农田土壤,可能是沙漠土壤有机C的主要来源之一.球囊霉素可作为评估沙漠土壤AM真菌活动和土壤生态状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并殖属为吸虫纲中较复杂的一个属。全世界已报道四十多种,在我国有二十多种。仅依赖传统的分类方法对并殖吸虫分类似有一定困难。近年来,人们对并殖吸虫的染色体进行较广泛的研究。本文仅对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及其在分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述于后。一、卫氏并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按卫氏并殖吸虫的染色体数目可分二倍体型2n=22(n=11)和三倍体型3n=33(n=11)。按Levan等的方法进行染色体分类,二倍体型由一对(第一对大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四对(第2—5对)中等大的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六对(第6—11对)小的中部、亚中部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有24种海雀。我国有三种。其中扁嘴海雀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Gmelin)据1931—1980年的有关资料记载,只在中国青岛附近的一些海岛上繁殖。我们于1979—1990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外的前三岛,山东省庙岛群岛、青岛和荣成等地区,对中国扁嘴海雀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在前三岛地区(包括车牛山岛,平山岛、达埝山岛和附近的几个小荒岛) 进行了连续百余天的昼夜观察。对扁嘴海雀的200多个巢,186枚卵、88只成鸟、30只雏鸟(1—2日龄)进行量度、拍照和分析,发现了中国扁嘴海雀的第二蟹殖基地。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