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对山西省路域优势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及铅累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i YZ  Xie YH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1987-1992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铅(0、500、1000、1500mg.kg-1)对14种山西省路域优势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铅吸收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在14种草本植物中,随着铅浓度的增大,反枝苋和高丹草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其他12种植物的株高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降低,表现出对铅污染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藜和新麦草植株的地上部铅含量最低,各浓度铅处理下平均值分别为12.70和11.33mg.kg-1,地上部与根的铅含量比(S/R)最低,分别为0.12和0.10,表明二者为低积累植物,可用于铅污染土壤的植被恢复;红叶苋和绿叶苋植株地上部的铅迁移量最高,1500mg.kg-1铅处理下每百株铅迁移总量分别为53.37和45.29mg,可作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和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提取物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和六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虎杖提取物对根癌土壤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博落回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对供试真菌的半抑制浓度(IC50)在0.04~0.76mg/mL之间.  相似文献   

3.
旅游干扰对历山亚高山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桂萍  张峰  茹文明 《生态学报》2008,28(1):407-415
历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物种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方差分析研究了旅游干扰对历山舜王坪亚高山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距游径距离的增加,不同样带主要科、属、种的数量均有所上升,毛茛科所含种数增加幅度较大,菊科、蔷薇科、禾本科所含种数变化幅度较小.(2)不同样带植物主要优势种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距离游径越远,主要优势种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越大;伴人植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距离游径越远,伴人植物的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越小,个别物种甚至消失(如扁蓄).(3)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79.24%,1年生植物和灌木合占总种数的20.76%.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1年生植物的比例略有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略有下降,灌木所占比例较为稳定.(4)随着远离游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增加,而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增减幅度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P〉O.05).鉴于目前旅游活动对历山舜王坪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干扰程度,建议保护区应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高度越小,个别物种甚至消失(如扁蓄).(3)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79.24%,1年生植物和灌木合占总种数的20.76%.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1年生植物的比例略有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略有下降,灌木所占比例较为稳定.(4)随着远离游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增加,而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增减幅度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P》O.05).鉴于目前旅游活动对历山舜王坪草甸 物多样性的干扰程度,建议保护区应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高度越小,个别物种甚至消失(如扁蓄).(3)生活型功能群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79.24%,1年生植物和灌木合占总种数的20.76%.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1年生植物的比例略有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略有下降,灌木所占比例较为稳定.(4)随着远离游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增加,而物种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增减幅度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P》O.05).鉴于目前旅游活动对历山舜王坪草甸 物多样性的干  相似文献   

4.
李晶  郑彩霞 《植物生理学报》2012,(12):1135-1140
绒毡层是植物孢子体向配子体世代转换的"哺乳组织",其研究对于揭示植物配子体发育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花药绒毡层的发育过程已有一些研究,而对珠被绒毡层的研究积累相对较薄弱。对菊科(Compositae)、柴胡(Bupleu-rum)、大车前(Plantago major)、柱花草(Stylosanthes)等草本植物的研究表明,因珠被发育过程和结构复杂,珠被绒毡层结构也较花药绒毡层复杂,其发育模式因植物不同而异,有单珠被绒毡层和双珠被绒毡层两种类型;珠被绒毡层异常生长会导致胚珠败育。木本植物珠被绒毡层,特别是裸子植物的珠被绒毡层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5.
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其解剖性状能够相互协调以应对外界环境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反映出植物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适应策略。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地群落中常见115种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四种功能型植物)叶片进行取样,并运用石蜡制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技术获得叶片解剖性状(包括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肉厚度和叶片厚度),旨在研究不同植被带内草地植物叶片解剖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群落内物种相对优势度之间的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沿着干旱梯度,从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到荒漠草原带,除叶肉厚度外,植物各叶片解剖性状值均呈现增大趋势,表明干旱地区叶片的旱生结构特征明显。(2)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解剖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各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与降水和土壤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同时,木本植物的叶片厚度与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草本植物表皮厚度仅与土壤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马鹿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11月-2004年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鹿阿拉善亚种(Cervus elaphus alxaicus)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从7个沟系中一共收集了219堆马鹿粪便中捡拾粪粒,组成14个复合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灰榆(27.37%)、山杨(11.75%)、蒙古扁桃(9.83%)、金露梅(8.12%)、锦鸡儿(6.52%)等植物的当年枝和落叶以及禾本科草本植物(7.51%)是马鹿冬季主要食物,其中灰榆为大宗食物,针叶树种(杜松、油松、青海云杉)和其他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均较小.马鹿对灰榆、山杨、蒙占扁桃、金露梅、锦鸡儿和杜松有正选择性;而对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和青海云杉有负选择性.马鹿对它们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山杨>杜松>锦鸡儿>蒙古扁桃>金露梅>灰榆>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青海云杉.马鹿取食乔木36.8%、灌木44.7%、禾本科草本植物8.0%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10.5%,这4类植物的利用性与可利用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的利用性高于可利用性;禾本科草本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的利用性低于可利用性,说明马鹿的食物以木本植物镲为主,草本植物为辅.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马鹿对食物的选择性与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被啃食植物中粗蛋白含量较高,蛋白质不是越冬马鹿的限制因子,而能量可能是影响冬季马鹿采食较为关键的因子.马鹿冬季采食策略主要是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取最大的能量收益.  相似文献   

7.
陈美  石海燕  谭丽华  鲁厚根  孙毅 《菌物学报》2021,40(6):1380-1387
利用24孔板在骨科内植物表面构建骨科内植物念珠菌生物被膜模型,并使用荧光镜检和菌落计数法(colony forming unit,CFU)检测醋酸氯己定(以下简称氯己定)与氟康唑对骨科内植物念珠菌生物被膜的联合抗菌效应.本研究成功在体外构建出骨科内植物念珠菌生物被膜模型,并发现无论是白念珠菌(SC5314)、近平滑念珠...  相似文献   

8.
自植物界登陆以来,又经历了近四亿年的发展与演化,终于形成了今天气象万千、形态各异、生态类型多样并遍布全球的植被景观。在名目繁多的植物类群中,生存于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距今3.7—3.2亿年)的一个已经绝灭了的植物类群——原裸子植物纲,晚近才被确定下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我国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李星学和周志炎三教授,曾率先对这类植物作过简略介绍。原裸子植物在高等陆生植物的发展演化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本文拟对这一植物类群再作一些较为系统的介绍。原裸子植物概念的形成原裸子植物的概念,是由美国古植物学家C.B.Beck首先提出的。1960年,他在研究北美晚泥盆世植物化石时,意外地发现一种古羊齿(Archaeopteris)的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及其结构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包玉英  闫伟 《生物多样性》2004,12(5):501-508
2002年6-9月,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建群植物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28科125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104种(占83.2%);在过去认为不能侵染的莎草科植物中发现卯穗苔草(Carex duriuscula)和黄囊苔草( C. korshinskyi)有侵染现象。在所调查的植物中,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被调查该类植物总数的90.4%;而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被侵染的比例仅为47.6%。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65.38%,尤其在百合科(Liliaceae)、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中比例较高;而Paris类型仅有19.23%,多见于禾本科(Gramineae!)、唇形科(Labiatae)、桔梗科(Campanulaceae)和百合科。丛枝菌根的结构类型与植物的根系类型、生活型和菌根侵染率无关,而与植物所属的科属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0.
研究青海高寒区典型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有助于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的相互预测,对于阐明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高寒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生物量模型估算法、生物量收获法等对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进行定量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青海高寒区人工林植物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高于灌木层与乔木层,群落植物多样性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影响较大。(2)林龄为20年的人工林地上生物量介于921.9532—6314.9671 g/m~2之间,林龄为35年的人工林地上生物量介于9563.0731—15181.1201 g/m~2之间,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3)青海省高寒区人工林灌木层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较小,分别在0.77%—1.49%,0.004%—18.54%之间,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在群落地上总生物量中起主导地位。(4)青海高寒区人工林群落及草本植物丰富度与草本地上生物量之间呈三次函数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78种植物繁殖体重量和形状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闫巧玲  刘志民  骆永明  王红梅 《生态学报》2004,24(11):2423-2329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 78种植物的繁殖体 (2 3种为种子 ,5 5种为果实 )重量和形状 ,其重量差别很大 ,最小的单粒重不足 0 .1mg,最大的超过 130 mg;形状差异也很大 ,最小的方差不足 0 .0 3,最大的超过 0 .18。综合本研究和以前研究的全部 14 0种植物的研究结果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计有 2 4种植物繁殖体单粒重小于 1mg并接近圆球形 (方差小于 0 .0 9) ,它们可能具有持久种子库 ;2 1年生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0 70 )与 2年生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12 9)间的形状差异显著 (P<0 .0 5 ) ,2年生植物的繁殖体更加扁、长 ;1年生植物也与多年生草本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10 9)之间形状差异显著 (P<0 .0 5 ) ,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体更加扁、长 ;3有 5 5 %的豆科植物、70 %的藜科植物繁殖体接近圆球形 (方差 <0 .0 6 ) ,所有的菊科、萝摩科植物繁殖体都很扁、长 (方差 >0 .0 6 )。豆科植物显著比菊科、禾本科、藜科植物繁殖体的重量大 (P<0 .0 5 ) ;4繁殖体附属物在植物的传播和定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6种萝摩科植物和 3种杨柳科植物具有绢毛 ,6 0 %的菊科植物具有冠毛 ,6种植物有翅 ,8种植物有宿存花柱或宿存花萼 ,这些植物可能易于被风传播 ;5 4 %的禾本科植物具芒 ,减小了传播可能 ;苍耳、雾冰藜、鹤虱、蒺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化感作用,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全草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从牛至挥发油中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3.6%,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16.5%)、肉豆蔻醚(15.6%)、香芹酚(15.0%)、百里香酚(9.8%)、洋芹脑(9.4%)等。通过测定挥发油对小麦、绿豆和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评价挥发油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 牛至挥发油对3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的抑制作用最强,萝卜和绿豆次之,挥发油对供试植物地上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下部分。挥发油对3种供试植物幼茎及小麦和萝卜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对绿豆幼根长度则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本研究证实牛至挥发油中含有化感物质,其活性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乡土草本植物对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控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在太平洋岛屿和亚洲热带亚热带发现的一种入侵植物。目前防 治薇甘菊的方法并不完善,因此亟需寻找对环境友好的、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我们探究了4种草本植物对薇甘菊入侵的防御能力,以期为薇甘菊的生态可持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选取了4种来自中国本土的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藤竹草(Panicum incomtum)、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和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来构建草丛。将薇甘菊种子播种在上述草丛中,同时还将薇甘菊幼苗移栽到上述草丛中,观察草丛是否能阻止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此外,我们还将薇甘菊移植到现有的草丛中,观察草丛是否能够阻止薇甘菊的再次入侵。最后还在野外将薇甘菊分别与藤竹草和象草一同种植,探究这两种禾本科植物是否能在竞争中胜出。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种子在上述草丛中萌发困难,所有薇甘菊幼苗在3个月内死亡,说明薇甘菊很难在现有的草丛中生存。野外实验表明,薇甘菊盖度在第一年显著低于这些草本植物,两年后全部被这些草本植物取代。据我们所知,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高大草本植物,特别是藤竹草和象草,具有作为薇甘菊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常青  柳冬良 《生态学报》2014,34(22):6701-6710
植物物候对城市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2012年3月到6月,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对北京市西北向城市化梯度上7种早春草本植物开花物候期进行观测与研究,发现温度因子和早春草本植物开花物候期均随城市化梯度发生变化,即越靠近城市中心区,温度和积温累计值越高;早春草本植物开花物候期出现时间越早,平均提前2—4 d;但开花期持续时间与开花速率并不随城市化梯度发生明显变化。此外,研究发现北京市7种早春草本植物开花期对5℃积温变化响应最为敏感;开花期提前时间梯度变化显著性与生活型密切关联,多年生草本植物对城市化梯度变化的响应比一年生或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明显。未来城市植物物候期研究中,应更关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及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累积影响特征,以期进一步揭示植物物候期对城市化及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不同功能型原生荒漠植物对小降雨的光合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  郑新军  李彦 《生态学杂志》2013,(10):2591-2597
小降雨事件(≤5 mm)在干旱区年降雨频次中占很大比重,并且发生间隔较短。为揭示荒漠植物对小降雨的利用策略,在准噶尔盆地原始生境中研究了4种植物功能型(短生活史草本植物、长生活史草本植物、非潜水灌木和潜水灌木,共28物种)对1和6 mm人工降雨的光合响应。结果表明,1 mm降雨后,多数草本植物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上升,非潜水灌木的g_s和潜水灌木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响应的幅度接近于6mm降雨效应。为探讨植物利用小降雨的可能机制,选取单位面积叶片吸水量(LWUC)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增量(R_w)对叶片进行吸水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小降雨既可通过叶面毛被草本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也可通过增加微生境湿度,调节气孔导度,降低蒸腾而使灌木间接获益。  相似文献   

16.
遗传因子与性格表现孟德尔学说的发现,在20世纪初期,掀起了遗传学研究的高潮.在植物方面,狄夫瑞、考运思与切迈克等自然是占风气之先,工作最有成就.例如,狄夫瑞很快地从各种不同种子植物的研究中,发现了十一个具体的实例,一致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律是适用的.植物学家如丹麦的纠汉森,英国的达巴夏、毕芬(Biffen)和赫思提,德国的鲍尔(Bauer),美国的易思提(East)和爱莫森(Emerson)等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17.
Zn^2+对植物光系统Ⅱ的影响及与钙调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2.0mmol/L Zn~(2+)对白兰瓜幼苗离体叶绿体PS Ⅱ电子传递,如DCIP光还原和光合放氧及叶绿素a荧光有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能分别被外加的Ca~(2+)(10mmol/L)和CaM(10μg/ml)所逆转。同时还发现CaM拮抗剂CPZ对叶绿素a荧光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能被外源CaM所逆转。通过PDE法证实了CaM在PS Ⅱ中的存在。因此,我们认为Za~(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与CaM有关,而且Zn~(2+)对PS Ⅱ电子传递的抑制很可能是通过CaM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植物内生菌是有待深入开发的资源宝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向东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2):0282-0282
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者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者细菌,被感染的宿主植物(至少是暂时)不表现出外在症状。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大部分植物内生菌都与植物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在从宿主那里获得稳定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可增强或赋予宿主抗病、抗干旱、固氮等能力,或通过其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的生长;有些内生菌还被发现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因此对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从20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和茉莉酸是介导植物防御反应的两种重要信号分子.它们的生物合成途径迥然不同、对PRs以及防御反应的诱导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两者之间存在若干相互拮抗现象,但它们在介导植物防御反应中却又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本文综述了两者关系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并提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以期为了解、调控和利用植物防御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抗病性分子的遗传工程 美国Demeter Biotechnologies, Ltd.的J.M. Jaynes报告,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在对植物组织无毒性的浓度下可直接摧毁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和真菌植物病原体的分子。这些以肽为基础的膜相互作用分子(肽基MIMs)在与水解酶结合使用时可协同杀死微生物。当将一些有效的MIMs导入一些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