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虾头中的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OPA柱前衍生氨基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经多步洗脱,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分析虾头中各类氨基酸。用时短,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适用于分析大量样品  相似文献   

2.
柱前衍生氨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目前柱前衍生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现状,分别详细介绍了应用最广、技术最先进的几种柱前衍生氨基酸分析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5种蕨类植物(大羽贯众、美丽复叶耳蕨、黄山鳞毛蕨、狗脊蕨和紫萁)根状茎为研究材料,利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材料中的氨基酸成分.鉴于材料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测定方法中增加了样品的使用量并采用了梯度洗脱程序.结果表明,测试的5种蕨类植物所含总氨基酸含量较低,很少有超过5%,尤其在狗脊蕨中只有1.74%.在...  相似文献   

4.
温光对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研究水稻结实期的温、光条件对稻米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作为早季栽培时,稻米氨基酸含量比作晚季栽培时低,分期播种时,以结实期日平均气温为24℃时蛋白质含量为最高;不同海拔高度种植时,以800m处蛋白质含量为最高;结实期人工高温处理,稻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降低,低温(21/20℃)处理时,粳稻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而籼稻则有所降低,籼稻氨基酸形成的适温在24 ̄26℃之间,弱光下,糙米  相似文献   

5.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学者很少从评价的角度去研究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评价指标,不利于对农田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的判断.本研究汇总了当前可作为农田减排技术评价的指标,遵循代表性、客观性、完整性、主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对各项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依据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了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评价指标.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作为约束性指标,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单位产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作为综合指标,并将粮食产量、土壤有机碳变化、N2O直接排放、水田CH4排放与农田投入直接和间接排放作为后者的分项指标;依据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公式,能够科学、系统地评价农田减排技术的温室效应,可为我国农田减排技术的提出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LEAP的厦门市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情景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曹斌  林剑艺  崔胜辉  唐立娜 《生态学报》2010,30(12):3358-3367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聚集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城市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5%左右,因此在城市这个尺度上研究温室气体减排意义重大。从城市这个尺度出发,以厦门市为实际研究案例,应用LEAP模型进行节能减排政策情景分析,定量分析评价城市节能减排潜力,并详细分析各种控制情景和各部门的节能减排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控制情景下,厦门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都有所下降;清洁燃料替代措施节能减排效果最好,工业部门节能减排潜力最大;优化能源使用结构蕴藏巨大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两种国产色谱柱检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各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建立了分离检测方法,优化了梯度洗脱的条件。在waters和agilent的高效液相仪上,两个厂家的色谱柱均显示出较好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国产色谱柱能经济有效的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邻苯二甲醛/9-氯甲酸芴甲酯(OPA/FMOC)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江苏南通海区栽培的12个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样品游离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样品游离氨基酸总量在19.82~38.91 mg·g-1之间,共检出16种游离氨基酸,其中Ala、Arg、...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自动在线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γ-氨基丁酸(GABA)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以邻苯二甲醛-9-芴基甲基氯甲酸酯(OPA-FMOC)为衍生试剂进行衍生,Agilent Hypersil AA-ODS-C18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19min内分离测定了马尾松苗木针叶中GABA 和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该方法测定氨基酸的回收率高于90.1%,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21%~2.81%),经测定,发现马尾松被马尾松毛虫取食后,所测18种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从418.3μg · g-1降低到310.4μg · g-1鲜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加巴喷丁胶囊中的主药含量。方法:对加巴喷丁柱前衍生化后进行测定,选择Sinochrom-ODS(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0.33 mol.L-1乙酸水溶液-甲醇-乙腈(30∶70∶3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6 nm。结果:加巴喷丁在1.0~12.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n=9),RSD为0.84%;测得样品中加巴喷丁含量为标示量的99.82%。结论:该法便捷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加巴喷丁胶囊中主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东南区域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碳足迹的影响,对促进水稻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当前推广的常规稻‘佳辐占'和杂交中稻‘甬优2640'为材料,构建4种适合福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稻作模式: 1) 双季稻,早稻和晚稻均种植佳辐占(D-J);2) 早熟再生稻,头季稻和再生季稻均种植佳辐占(R-J);3) 中熟再生稻,头季稻和再生季稻均种植甬优2640(R-Y);4) 单季晚稻,与中熟再生季稻同期抽穗的单季晚稻,种植甬优2640(S-Y)。采用密闭静态暗箱观测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收集并检测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借用生命周期法对不同稻作方式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即碳足迹)进行数据采集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稻作方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均表现为生育前期排放量较低,到孕穗期前后达到高峰后又下降,即全生育期呈前高后低的双峰曲线,其中早稻或头季稻达到的第1个峰值较相应晚稻或再生季稻的第2个峰值高。不同稻作模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差异显著。各种植模式全球增温潜势(GWP)表现为:R-Y>D-J>S-Y>R-J,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表现为:D-J>S-Y>R-Y>R-J;与双季稻模式相比,佳辐占再生稻模式GWP和GHGI分别降低26.1%和14.1%;与同期抽穗的单季晚稻相比,甬优2640再生季稻稻田GWP和GHGI分别降低74.3%和56.7%。不同稻作模式下水稻单位产量碳足迹为0.38~1.08 kg CO2-eq.·kg-1,其中双季稻模式下最高,再生稻模式下甬优2640的单位产量碳足迹最低。不同稻作模式产生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CH4,其贡献率高达44.2%~71.5%。可见,再生稻种植模式能显著降低水稻全球增温潜势和碳排放强度。选用高产低碳排放的水稻优良品种并配套科学栽培技术,是有效降低稻田CH4排放量和碳足迹、促进再生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青杨脊虎天牛的危害与杨树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杨树上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的危害与树木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HPLC柱前AccQ·Tag衍生法,分析35 a小青杨、24 a 小青×黑杨、24 a 小黑杨、16 a 香杨、27 a和40 a小叶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氨基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在各杨树品系主干2.5 m高处,韧皮部共检测出15种氨基酸: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木质部氨基酸种类与韧皮部的相近,区别在于木质部缺少组氨酸,多了缬氨酸。各杨树品系韧皮部同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但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株率无紧密相关性;木质部中同种氨基酸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且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株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杨树木质部氨基酸相对含量越高,越利于天牛幼虫的生长发育。小青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均衡,其株被害率高达84%;小黑杨木质部氨基酸种类和相对含量都较贫乏,香杨的氨基酸种类不全,且相对含量不均衡,二者均不受青杨脊虎天牛危害。不同部位株被害率的差异与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无关,可能与青杨脊虎天牛只在老树皮裂缝处产卵的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晴  唐立娜  石龙宇 《生态学报》2013,33(2):367-373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目前最常用的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有助于在大尺度上了解城市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然而,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还不多,尚缺乏系统、规范的城市温室气体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概述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主要参考编制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情况,对目前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城市温室气体清单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在关键排放源、编制模式、方法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实际,对适合中国城市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进行了探索,并针对清单编制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未来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分析及等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西安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规律和排放水平,基于全球标杆的温室气体排放等级评价方法,并采用国际公认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基于IPCC的《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对西安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排放等级评估。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11年,西安市温室气体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16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207.16×104t上升为3934.17×104t,年均增高7.66%。增幅最高的是水泥温室气体(年均增高11.75%)、废弃物(8.77%)和能源(7.63%),农业年均降低1.74%,林业固碳年圴增加3.56%。从温室气体构成看,能源占80.13%—90.55%,水泥占1.75%—7.49%,农业占1.86%—8.01%,林业固碳占-2.58%—-5.22%,废物处理占7.52%—16.38%。可见能源消费的增加是导致西安市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林业碳汇能力有待提高。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不断降低,说明西安市碳减排方面的科技进步在不断提高。人均、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指数增速很快,年均增幅分别达5.84%、7.66%和6.84%。西安市温室气体排放等级持续增高,16年间从较低等级(Ⅰc)上升为中下等级(Ⅱa),目前距应对气候变暖目标(Ⅰb)已高出两个亚级,温室气体排放增高的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的日益认识,低碳农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低碳农业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改进氮肥管理可能有助于减缓作物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实现对作物稳产甚至高产的需求.本试验利用生命周期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150、225、300 kg N·hm-2)对春玉米-晚稻轮作系统碳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两季作物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和碳足迹增加.在春玉米生产过程中,氮肥生产和施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碳足迹贡献最大,占36.2%~50.2%;而在晚稻生产中,甲烷的排放贡献最大,占42.8%~48.0%,并且随氮肥用量增加甲烷排放增加.当氮肥施用量减少25%(225 kg N·hm-2)和50%(150 kg N·hm-2)时,春玉米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下降了21.9%和44.3%,碳足迹分别下降了20.3%和39.1%;晚稻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下降了12.3%和20.4%,碳足迹分别降低了13.7%和16.7%.氮肥减量对春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晚稻产量在225 kg N·hm-2施肥量下最高.因此,春玉米氮肥用量降低至150 kg N·hm-2和晚稻氮肥用量降低至225 kg N·hm-2不仅能够保持作物高产,而且还能大幅度降低作物系统的碳足迹.  相似文献   

17.
湿地是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在缔约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的温室气体国家清单报告中,湿地作为“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AFOLU)”的一部分,因其不确定性较高而备受关注。自2006年以来,IPCC先后发布了《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3 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增补:湿地》和《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精细化》,为缔约国提供了清单编制的参考方法学。然而,IPCC指南中对湿地的定义和分类与中国现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并不统一,其提供的缺省参数对中国的研究亦未充分整合。因此,亟需在IPCC框架下开发适合中国的湿地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及参数库,以降低清单编制的不确定性。综述了IPCC湿地清单编制的方法学与中国湿地清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比较了IPCC三部指南中的湿地清单的方法学,梳理了后两部对《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在湿地类型、评估方法和缺省参数的更新内容;(2)比较了中国湿地清单编制与其他湿地温室气体研究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原因;(3)梳理了IPCC三部清单指南中湿地...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氧气可获得性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土壤氧气可获得性(SOA)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多种管理措施影响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及田间淹水深度(H)等3种SOA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甲烷(CH4)排放最集中的Eh值、pH值和H范围分别为-100-0mV、5 < pH < 6和1-5cm,3个范围内分别观测到48.8%、61.1%和77.0%的CH4排放,其中H对CH4排放影响最明显,单独由其就可解释37.8%的CH4排放通量(P < 0.0001)。对于氧化亚氮(N2O),观测到较多的负通量,其纯排放最密集的3种SOA因子的范围分别是:0-100mV、5 < pH < 6和1-5cm,而200-300mV是其排放的临界Eh范围,高于此范围N2O排放极少。厌氧的反硝化过程是双季稻田N2O产生的主导过程。可为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