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竹各器官和根际土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毛竹杉木混交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它们之间既会产生促进作用,又会产生抑制作用。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浓度毛竹各器官(鲜叶、干叶、枝条、竹杆、竹鞭和鞭根)的浸提液及枯落物、根际土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探讨了毛竹各器官浸提液及枯落物、根际土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处理前期,毛竹各器官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当浸提液浓度为1∶25和1∶50的高浓度时,相对于低浓度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为持久;(2)处理后期,低浓度的毛竹各器官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促进作用较快,而高浓度的浸提液仍呈现抑制作用,促进作用出现较为缓慢;(3)枯落叶浸提液总体上对杉木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低于对照组的发芽率,仅在1∶50浓度时略高对照组实验;而根际土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自始至终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低浓度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故在实际的毛竹杉木混交林生产营林过程中可选用毛竹根际土制备浸提液,促进杉木种子萌发,为毛竹杉木混交林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葡萄根系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Li K  Guo XW  Guo YS  Li CX  Xie HG  Hu XX  Zhang LH  Sun YN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79-1784
以晚红(Red Globe)葡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葡萄根系浸提液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LC-MS技术对其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0.02g.ml-1(风干根质量/浸提液体积,下同)、0.1g.ml-1、0.2g.ml-1的葡萄根系浸提液显著抑制了葡萄幼苗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葡萄根系浸提液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苯丙酸和香豆酸4种酚酸类物质.盆栽模拟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0.1、1、10mmol.L-1)水杨酸和苯丙酸显著抑制了葡萄植株的生长,随着作用浓度的升高,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和地下鲜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可溶性糖、MDA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而叶片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顶菊茎叶浸提液显著地抑制了白菜和水稻幼苗的根长和苗高,降低了白菜和水稻的根系活力,提高了丙二醛含量,并且增大了受体细胞膜透性,使细胞内含物外渗,导致电导率值增高;同时,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导致受体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降低.由此可见黄顶菊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理过程,降低植物对环境的抗胁迫能力,使受体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化感作用.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看出,白菜较水稻对黄顶菊化感作用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柳树叶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蛋白核小球藻进行细胞密度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浓度的柳树(Salix babylonica)叶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树叶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具有化感作用,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化感作用强度不同;作用96 h的半效应浓度(EC50,96 h值)为11.82 g·L-1,较低浓度(10和20 g·L-1)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特性,而较高浓度(30 g·L-1)浸提液则始终表现出抑制效果;10、20和30 g·L-1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7.5%、39.3%和56.5%;柳树叶浸提液作用下,部分蛋白核小球藻细胞平均颗粒体积增大,颜色变透明,膨胀后溶解;低浓度浸提液处理组少数细胞聚集在一起,高浓度浸提液处理组细胞大量聚集,形成多细胞群体,多数沉于瓶底,沉降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杨树根系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浓度(3、10和30mg/mL)的南林95杨〔PopulusdeltoidsBartr.cv.Lux×P.euramericana(Dode)Guineircv.I 45/51〕和NL 80351杨(P.deltoidsBartr.cv.Lux×P.deltoidsBartr.cv.Harvard)根系浸提液,处理杨树 牧草复合经营系统中3种主要牧草种子,探讨杨树根系浸提液对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林95杨和NL 80351杨根系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这2个无性系根系浸提液对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白三叶(TrifoliumrepensL.)和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L.×P.americanumL.)的种子发芽率、幼苗高生长、根长生长及种子活力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在浓度较高时影响尤为明显;但2个无性系根系浸提液对白三叶的高生长(南林95杨30mg/mL除外)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在3mg/mL浓度时,2个无性系根系浸提液对白三叶的种子活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菊芋块茎、烘干菊芋块茎全粉和菊粉的水浸液作为化感物质,以发芽率、芽长、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作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指标,探讨不同菊芋块茎浸提液对生菜种子萌发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当菊粉溶液浓度为40 mg·mL-1(T4)时,发芽率最高,比对照高20.1%;当干样浸提液浓度为5 mg·mL-1(T1)时,发芽率比对照高9.6%;当干样浸提液浓度为40 mg·mL-1(T4)时,对生菜种苗芽长促进作用最明显,比对照高9.2%,在干样浸提液浓度为5 mg·mL-1(T1)时,根长最长,比对照高28.3%;当菊芋块茎鲜样浸提液浓度为20 mg·mL-1(T3)时,SOD的活性达到最高,而MDA含量低于对照,说明菊芋鲜样浸提液可以有效提高生菜的抗逆性;当菊粉溶液浓度为5 mg·mL-1(T1)和10 mg·mL-1(T2)时,MDA含量和蛋白含量极低,显著低于对照。采用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分析菊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是否有化感作用及其化感作用强度的大小,采用蒸馏水、乙醇、丙酮作为浸提剂,获得西芹种子的浸提液.用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西芹种子的水、乙醇、丙酮浸提液都对黄瓜枯萎病菌有化感作用,浓度越大化感作用越强;50 mg·ml-1浓度的3种浸提液处理后144 h时与对照相比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蒸馏水浸提液为31.1%,乙醇浸提液为49.6%,丙酮浸提液为57.5%;乙醇、丙酮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大于蒸馏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8.
毛祥忠  唐绍荣  杨斌  赵宁 《广西植物》2021,41(9):1516-1523
为了筛选营建云南松抗虫混交林的树种,该研究观察了云南切梢小蠹非寄主植物川滇桤木、缅桂、滇朴、樟树、麻栎和山茶六种阔叶树种叶片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川滇桤木、滇朴、麻栎和山茶四种阔叶树种叶片的水浸提液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2)在测试...  相似文献   

9.
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为供体,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受体,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提液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其终萌发率,也明显抑制了黑麦草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喜旱莲子草组织水浸提液处理使黑麦草幼苗叶片的电导率显著增加,但其叶绿素含量却明显降低;喜旱莲子草不同组织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弱不同,表现为地下部分水浸提液化感作用明显强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孙庆花  张超  刘国彬  薛萐 《生态学报》2016,36(8):2233-2242
为探索自然演替中植被群落结构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演替中先锋种群茵陈蒿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分析演替初期优势种群茵陈蒿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对自身以及伴生种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演替初期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茵陈蒿浸提液对3种伴生种(铁杆蒿、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种子萌发均有显著化感作用,低浓度(0.002g/m L)时表现为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高浓度(0.2g/m L)时为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部位茵陈蒿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不同,相比之下,地上部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其浸提液均抑制铁杆蒿、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种子萌发,尤其在浓度为0.2 g/m L时,达到完全抑制;根系甲醇浸提液对铁杆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同浓度下的水浸提液,而地上部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根芽的作用大于甲醇浸提液。茵陈蒿对于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高浓度(0.2和0.02 g/m L)的水和甲醇浸提液抑制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研究结果说明化感作用可能是该地区在演替前期形成以茵陈蒿为优势种植被群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创新点: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解释了黄土丘陵区植被演替初期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为认识自然恢复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PCR技术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中克隆到1个PsbS基因,命名为PePsbS (GenBank No. FJ600727),其编码区为810 bp,编码26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ePsbS编码的蛋白与其它单子叶植物的PsbS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蛋白结构分析表明,PePsbS基因编码蛋白包含导肽部分和成熟蛋白,其中成熟蛋白包含4个跨膜结构域。将PePsbS基因编码成熟蛋白的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3a中,并转入大肠杆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 41℃下诱导4 h的表达效果最好,目的蛋白含量约占总蛋白的21.5%,分子量约为22.0 kD。这说明温度和诱导时间明显影响PePsb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大气CO2浓度逐渐升高背景下的毛竹林适应性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500、700 μmol/mol)情景,以目前环境背景大气为对照,研究了Na+、Fe2+-Fe3+、Ca2+、Mg2+等矿质离子在毛竹器官中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除CO2浓度700 μmoL/mol对Ca2+浓度在毛竹器官中大小排序会产生影响外,CO2浓度500、700 μmol/mol并未改变毛竹器官中Na+、Fe2+,Fe3+、Mg2+、Ca2+浓度的大小排序.CO2浓度升高对竹叶Fe2+-Fe3+和竹枝Fe2+-Fe3+、Mg2+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对器官的其它矿质离子浓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竹叶Ca2+和Mg2+、竹枝Na+和Ca2+、竹秆Na+和Ca2+及Mg2+、竹根Na+和Mg2+浓度明显提高,竹叶Na+、竹秆Fe2+-Fe3+、竹根Fe2+-Fe3+和Ca2+浓度明显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竹叶Fe2+-Fe3+/Na+、Mg2+/Na+和Ca2+/Na+,竹枝Ca2+/Mg2+及各器官Mg2+/Fe2+-Fe3+、Ca2+/Fe2+-Fe3+均逐渐增大,而竹枝、竹秆、竹根Fe2+-Fe3+/Na+、Mg2+/Na+、Ca2+/Na+和竹叶、竹秆、竹根Ca2+/Mg2+均逐渐减小;CO2浓度升高后除竹根-竹秆Sca.Na、竹秆-竹枝SMg,Fe和竹枝-竹叶Sca,Mg明显下降外,其余的毛竹器官矿质离子向上运输系数变化平缓或明显提高.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增强了毛竹立竹根部积累Na+能力和Fe2+-Fe3+、Ca2+和Mg2+的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提高了光合器官竹叶中矿质养分元素浓度,可维持体内矿质养分元素平衡,有利于提高毛竹对高浓度CO2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邓文红  赵欣蕊  张俊琦  郭惠红 《生态学报》2019,39(15):5670-5678
以生长在我国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特有植物沙蒿为供体植物,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狗尾草为受体植物,研究了沙蒿根、茎、叶、种子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以及根对NH~+_4和K~+吸收的化感效应的差异,为沙区植被恢复中伴生杂草种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沙蒿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的化感效应,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表现为抑制作用,狗尾草表现为促进作用。不同部位沙蒿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不同,根浸提液对沙米、虫实、狗尾草的化感效应最强,茎浸提液对草木樨状黄芪的抑制最强。不同植物种及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对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在4种受体植物中,沙米受抑制最强,其次为虫实、草木樨状黄芪,且随浸提液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而狗尾草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表现为促进作用。沙蒿浸提液对受体植物根长的影响最强,其次是种子发芽、苗高和幼苗干质量。浸提液显著降低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根对NH~+_4和K~+的吸收,增加狗尾草根对NH~+_4和K~+的吸收。研究结果表明雨水淋溶是沙蒿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之一,化感作用在增强沙蒿生存竞争力,扩大种群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能是沙蒿单优势种群落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选取中亚热带米槠人促更新林(CCF)和杉木人工林(CLP)内的鲜叶、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其淋溶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和溶解性有机磷(DOP)含量,紫外吸收值(SUVA),腐殖化指标(HIX)和红外光谱(FTIR)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揭示其淋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数量和光谱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溶时间的增加,不同样品的DOM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或者有波动的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DOM的释放和反吸附共同控制着DOM的含量。两林分中,F层凋落物DOM的SUVA值显著高于鲜叶和L层凋落物(P0.05);从鲜叶到L层到F层凋落物,其HIX逐渐变大并且三者荧光强度最大值对应的波长由短波向长波移动,这是腐殖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共轭体系逐渐增大的体现。两个林分6种样品的红外光谱显示了5个相似的吸收谱带,但不同样品各吸收带的相对比例不同,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于H键键合的—OH的伸缩振动;同一林分内3种样品之间红外吸收的差异证明了鲜叶到L层再到F层凋落物,其DOM的芳香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化学键力常数变小。总体上,与杉木人工林相比,米槠人促更新林的DOM养分含量更高,结构更复杂,因而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王辉  谢永生  杨亚利  揣峻峰 《生态学报》2011,31(20):6013-6021
为了揭示铁杆蒿群落在植被演替中的作用,通过研究铁杆蒿茎叶浸提液对铁杆蒿草地4种优势植物(百里香、大针茅、本氏针茅和赖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干扰,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铁杆蒿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使得百里香、大针茅、本氏针茅和赖草的种子发芽指数降低,发芽率、芽长和根长低于对照,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延长达1.13-2.16 d。而低浓度浸提液(0.005 g/mL)使得百里香的发芽要高于对照11.63%(水浸提液)、15.12%(甲醇浸提液)。在幼苗生长期,铁杆蒿浸提液对4种受试植物幼苗芽和根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强,0.1 g/mL相对其他浓度有显著性差异;其中0.005 g/mL浸提液对本氏针茅和赖草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幼根生长高出对照19.00%、16.06%,水浸提液对幼芽促进了2.33%、9.06%,在0.1 g/mL浓度下,本氏针茅或大针茅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芽长和根长抑制率为100%;同一浓度下的不同浸提液对植物的抑制作用也不同,其中百里香对铁杆蒿浸提液的敏感度是最低的;甲醇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要强于水浸提液。在封育过程中,百里香群落向铁杆蒿群落的过渡,铁杆蒿的化感作用是该草地演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work M. galloprovincialis and O. edulis specimens were surveyed for a pathological study in the Gulf of Naples (Mediterranean sea, Campania Region, southern Italy). Clusters of Nocardia sp.-like cells were observed in histological slides. PCR amplification, sequencing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corroborate Nocardia species identification for both hosts. Blast results showed a 99% of maximum identity with Nocardia crassostreae sequences in Genbank.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 crassostreae in the new host M. galloprovincialis and, in a new area, the Mediterranean Sea.  相似文献   

18.
长期集约种植对雷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荧光定量PCR以及PCR-DGGE技术研究了雷竹林长期集约种植过程中土壤氨氧化古菌种群数量及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影响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田改种雷竹后,土壤氨氧化古菌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在4 a时达到最高,但在集约种植后快速下降,9 a雷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数量最低,随后逐渐稳定。雷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种群主要为不可培养泉古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集约种植前后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长期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以适应较低pH值的物种为主要优势种群。CCA分析表明,集约种植时间较长的11 a和15 a林地群落结构较为类似,与7 a和9 a样地明显区分。土壤NO-3-N与氨氧化古菌群落变化的相关性最强,说明氨氧化古菌在雷竹林土壤硝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pH值及速效养分对土氨氧化古菌群落也具有较大影响,它们与NO-3-N合计解释了59.7%的样本总变异,表明土壤酸化以及过量养分的积累对氨氧化古菌群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特性间的相互关系,测定了毛竹茎秆在快速生长期内的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参数,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内,随着茎秆不断生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之增加,在60 d时含量最高.(2)反射光谱参数GNDVI、PSDNa、PSSDa、PSSDb、PSDNb、mND705、mSR705、CRI1、ARI1和PRI等均随着茎秆生长而增加,NPCI、SIPI和RGI则随生长而降低;Sred随着茎秆生长基本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各参数在20 d到30 d时的变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GNDVI、PSSRa、PSSRb、PSSRc、PSNDa、PSNDb、PSNDc、NPCI、mSR705、mND705、CRI2、PRI、Dλred和λred等反射光谱参数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PSSRb、mSR705、CRI2、PRI、ARI1和ARI2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或接近0.9,说明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参数可用来估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并为利用反射光谱监测其生长趋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雷竹林土壤和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林地覆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子武  陈双林  杨清平  李迎春 《生态学报》2012,32(20):6361-6368
为摸清林地覆盖集约经营对雷竹林土壤和叶片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雷竹林退化机理,为退化雷竹林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林地覆盖年限(CK,3 a和6 a)雷竹林土壤和立竹叶片的N、P含量和N∶P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覆盖年限雷竹林土壤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林地覆盖年限的增加,各土层土壤N、P含量均提高。林地覆盖雷竹林0—20 cm土层土壤N、P累积现象明显,N∶P显著提高;林地覆盖雷竹林不同年龄立竹叶片N、P含量均较不覆盖雷竹林有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叶片N∶P随林地覆盖年限的增加总体上呈显著升高趋势;立竹叶片N∶P与土壤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立竹叶片P含量和土壤N∶P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和立竹叶片N含量相关性不显著。随林地覆盖年限的增加,雷竹林土壤和立竹叶片N、P间相关性均减弱;研究表明林地覆盖会明显改变雷竹林土壤和立竹叶片的N、P化学计量特征,引起N、P养分失衡,P素对雷竹林生长的限制性作用增强,会导致雷竹林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