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5项检测在妊娠期妇女中的应用价值,为制定妊娠期妇女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6例健康妊娠妇女(实验组)与794例非妊娠育龄妇女(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即三碘甲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并比较5项指标在妊娠早、中、晚期妇女与对照组中的差异。结果:(1)实验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39.10%)显著高于对照组(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FT4、TT4水平随着妊娠期的进展逐渐降低,TSH水平逐渐升高,且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妊娠期FT3、T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检测应作为妊娠期妇女的孕期必查项目之一,且制定早、中、晚期妊娠期妇女的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参考值范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750例妊娠期妇女及86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孕妇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随孕期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早、中、晚孕期妇女叶酸的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中、晚孕期妇女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地区中、晚孕期的孕妇体内存在铁蛋白和维生素B12缺乏,但并不缺乏叶酸。在重视补充叶酸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铁和维生素B12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张超  韩洁  苏妍  崔颖  高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4):2766-276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蛋白Z(PZ)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PZ、hs-CRP水平,分析比较不同血压、妊娠期下各组间血清PZ与hs-CRP的差别。结果:不同程度高血压组妊娠患者血清PZ、hs-CR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高血压程度加重,PZ水平下降、hs-CRP水平升高。实验组血清PZ水平随妊娠期发展逐渐下降,且不同妊娠期血清PZ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hs-CRP水平随妊娠期发展逐渐上升,且不同妊娠期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Z水平降低和hs-CRP水平升高会导致孕妇血压升高,检测孕妇血清PZ与hs-CRP对预防和治疗妊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 年8 月至2013年1 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750 例妊娠期妇女及86 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孕妇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随孕期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早、中、晚孕期妇女叶酸的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中、晚孕期妇女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地区中、晚孕期的孕妇体内存在铁蛋白和维生素B12缺乏,但并不缺乏叶酸。在重视补充叶酸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铁和维生素B12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妇女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产科门诊建立产检完整档案的妊娠妇女,其中确诊为GDM妊娠妇女78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妊娠妇女99例作为对照组;定性、定量分析2组妊娠妇女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数量,分析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并比较肠道失衡组、非肠道失衡组临床资料,分析肠道失衡发生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关性。结果研究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FBG(空腹血糖)、HbA_(1c)(糖化血红蛋白)、IL-2、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梭杆菌数量大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发生肠道微生态失衡例数23例(29.49%),对照组发生肠道微生态失衡例数10例(10.10%),研究组肠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IL-2≥34.10 pg/mL、CRP≥19.33 mg/L、TNF-α≥89.96 ng/L、肠杆菌≥8.42 logN/g、肠球菌≥7.46 logN/g、双歧杆菌8.49 logN/g、乳杆菌6.32 logN/g、拟杆菌≥8.87 logN/g、梭杆菌≥3.13 logN/g是GDM妊娠妇女妊娠期发生肠道微生态失衡危险因素(均P0.05)。GDM妊娠妇女IL-2、CRP、TNF-α水平均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均P0.05),与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梭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高炎性应激状态下的GDM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可导致或加剧GDM发生或发展;妊娠期注意益生菌补充对防治GD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产检并于妊娠期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12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诊断为高血压的孕妇各4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产检的健康孕妇12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健康孕妇各43例。比较两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孕期的孕妇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期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中期和孕后期的血清IL-6水平高于孕前期(P0.05)。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与孕周并无明显的相关性(r=0.339,P=0.307;r=0.448,P=0.167);血清IL-6水平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02)。结论: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可为妊娠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为防止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需严格监控孕前期之后孕妇的IL-6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意义,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3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CysC,以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组CysC平均水平为(1.18±0.37)mg/mL,健康对照组为(0.79±0.15)mg/mL,组间均数有显著性差异(t=6.663,P=0.000<0.05)。诊断PD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0,面积下95%可信区间为(0.782±0.938)。在ROC曲线上确定诊断界点,当界点为0.938时,灵敏度为0.755,特异度为0.888;当界点为1.030时,灵敏度为0.528,特异度为0.970。当CysC水平>0.938 mg/mL时,PD组阳性率为75.47%;当CysC水平>1.03 mg/mL时,PD组阳性率为52.83%。结论:血清CysC对PD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CysC水平越高,确诊为PD的可能性越大;CysC水平>0.938 mg/mL时,能很好地区别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6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与之匹配的66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分别对患者的CysC以及mALB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ys C含量分别为(2.68±1.19)mg/L、(0.83±1.04)mg/L,观察组明显高与对照组;mALB的含量观察组为(38.16±4.25)mg/L,相比于对照组的(6.87±3.93)mg/L明显升高;Cys C及mALB阳性指标的检出率分别为75.58%、76.74%,而Cys C与mALB进行联合检测,检出率为91.86%,相比于单指标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两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Cys C和尿mALB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941,P0.05)。结论:将CysC与mALB相结合检测用以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进行评估,检出率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单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血脂及雌激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孕妇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乙型肝炎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HDL-C、TC、TG、LDL-C及雌激素水平,对比两组不同妊娠结局血脂和血清雌激素水平,并以妊娠不良结局作为因变量,以收集的资料、血脂及雌激素水平作为自变量,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LDL-C、TC、T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雌激素含量分别为154.20±10.82 pmol/L和88.14±8.98pmol/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妊娠不良结局患者的血清TC、TG和LDL-C含量都明显高于妊娠正常结局患者,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妊娠正常结局患者。LDL-C、雌激素、年龄、乙肝发病年限为导致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且伴随有血脂异常与雌激素高表达,二者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心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检的20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P70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D(Ig D)和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两组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指数(SVI),计算左心室质量(LV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的比值(E/Em)、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E/A)。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HSP70水平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组的血清HSP70水平明显升高,而Ig G和Ig M水平明显下降,并且LVESD、LVEF、E/A也明显下降(P0.05)。血清HSP70水平与Ig G、Ig M、LVESD、LVEF、E/A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P70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清HSP70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和心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清抑制素A水平及其与孕酮和雌二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00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另选择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三组血清抑制素A、孕酮和雌二醇水平,及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孕酮和雌二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和重度组的血清抑制素A均明显升高(P0.05),且重度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轻度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和重度组的孕酮水平阳性率和雌二醇水平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对照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孕酮(r=0.15,P0.05)和雌二醇(r=0.21,P0.05)水平不具有明显相关性,轻度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孕酮(r=0.36,P0.05)和雌二醇(r=0.38,P0.05)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重度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与孕酮(r=0.57,P0.05)和雌二醇(r=0.59,P0.05)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抑制素A、孕酮和雌二醇可能参与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血清抑制素A、孕酮和雌二醇有可能成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分级的新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预治疗对不同TSH水平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合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Ab)阴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分娩孕妇诊断为亚临床甲减且TPOAb阴性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根据2011年(S1标准)及2017年(S2标准)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对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推荐诊断的TSH水平不同分组,A组(4 m IU/LTSH10.0 m IU/L)131例,B组(TSH4 m IU/L,在T1期TSH2.5 m IU/L,T2、T3期TSH3.0 m IU/L)326例,根据是否接受左甲状腺素钠片(商品名:优甲乐)治疗,分为治疗组(295例)、未治疗组(194例),同时选取TPOAb阴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30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依据S1、S2诊断标准,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的发生率分别为13.57%、3.6%,治疗率分别为39.67%、51.34%,不同诊断标准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孕妇中,未治疗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流产、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畸形、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虽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组孕妇未治疗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流产、早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畸形、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虽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三组及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岛地区TPOAb阴性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孕妇,4.0 m IU/LTSH10.0 m IU/L时,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能明显改善其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维生素E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E治疗,每次50 mg,每天3次;观察组联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每次30 mg,每天2次。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肽素、皮质醇、一氧化氮及内皮素、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12(Interleukin-12, 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水平的变化,记录患者的妊娠结局: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剖宫产、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vs. 73%,P0.05);两组的血清肽素、皮质醇及内皮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RP、IL-12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E联合尼莫地平能明显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妊娠结局,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RP、IL-12、TNF-α、皮质醇及和肽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护骨素(OPG)、胱抑素C(CysC)、血管紧张素(AngⅡ)用于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建档并定期规律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300例,其中104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196例设为对照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FABP4、OPG、CysC、AngⅡ的表达及其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并分析以上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FABP4、OPG、CysC、AngⅡ、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FABP4、OPG、CysC、AngⅡ、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以上指标水平显著低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血清FABP4、OPG、CysC、AngⅡ和空腹血糖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FABP4、OPG、CysC、AngⅡ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AUC分别为0.648、0.654、0.898、0.913,95%CI分别为0.576~0.719、0.586~0.722、0.854~0.943、0.886~0.941,以上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AUC为0.996,95%CI为0.992~1.000,单独检测分别和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Z=9.569、9.669、4.115、6.310,P0.05);联合检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7%、94.28%。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FABP4、OPG、CysC、AngⅡ的表达均与空腹血糖存在显著正相关,以上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血清CRP与血脂水平关系。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选择健康中老年人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RP与血脂的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CRP、LDL-C与HDL-C是导致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的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3 mg/L患者(n=80)的TC、TG与LDL-C含量也明显高于血清CRP3 mg/L患者(n=40),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表现为血清CRP、TG、LDL-C和TC的升高,它们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CRP水平可以预测相关血脂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的血脂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幼保健科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检查正常的345例妊娠妇女,将其分为早孕组103例、中孕组116例、晚孕组126例,并选取100正常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和61例产后3~6个月正常妇女作为产后组。观察各组妇女血脂水平情况。结果:早孕组的TG、TC、APOA1均高于对照组,中孕组、晚孕组的TG、TC、APOA1、LDL-C、HDL-C、APOB均高于对照组,但产后组各项血脂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当加强对孕妇血脂水平监测的重视度,做好妊娠期间的饮食结构调整,保证孕妇及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1(mi R-2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5月我院就诊的169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N分期早期组95例,中晚期组74例。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mi R-21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分析患者血清mi R-21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血清mi R-2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DN组及早期DN组血清mi R-2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晚期DN组又明显低于早期D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氧化应激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DN组及早期DN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及NADPH氧化酶4(NOX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晚期DN组又明显高于早期DN组;而血红素氧合酶1(HO-1)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晚期DN组又明显低于早期D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血清miR-21水平与MDA、SOD、AOPP及NOX4均呈负相关(P0.05),与HO-1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 R-21水平与DN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上可尝试将miR-21纳入到DN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体系中,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治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胱抑素C(Cys C)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90例(妊娠高血压组),另选同期正常妊娠者90例(正常妊娠组),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90例(对照组),测量三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越严重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越高;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Cys C和β-HCG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Cys C与β-HCG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瘦素、Cys C和β-HCG水平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体检时发现上述物质异常升高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指标的变化及其正常参考区间,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14例妊娠晚期妇女和234例健康未孕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妊娠晚期妇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符合正态分布,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其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血小板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血常规各项指标与正常人的参考值相比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临床医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本上加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17、TNF-α、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 L)、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移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瘙痒评分的变化、有效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7、TNF-α、TGF-β、VEGF、TBA、DBi L、TBi L、AST、ALT水平及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IL-17、TNF-α、TGF-β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