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角蟾属一新种(两栖纲:锄足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自贵州省水城县凤凰乡的一种大形角蟾,因其外部形态与角蟾属Megophrys已知种有一些特异之处,尤其是鼓膜显露;上颌内缘无栉齿状突;头后部有由痣粒组成的“V”形棕褐色斑;背部痣纹呈“*”形;有犁骨棱;雄性无声囊等特征与大花角蟾M.gigantica明显不同。据此认为该角蟾为一新种,定名水城角蟾Megophrys shuichengensis Tian,Gu et Sun,sp.nov.。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角蟾亚科短腿蟾属,拟角蟾属和角蟾属3属18种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并通过计算机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共同特征是:精子主要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头部呈螺旋状,尾部为波状或弯曲状,但精子的量度和头部形状在属间和种间存在明显差别,角蟾亚科的精子可分为3类,该亚科精子形态的差异与成体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精子形态的差异可为该亚科属,种的划分,亲缘关系研究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角蟾属和异角蟾属的研究历史;通过比较两属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骨骼细胞核型资料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证实异角蟾属为有效属;建议将我国的原角蟾属物种归入异角蟾属.  相似文献   

4.
对采集于湖南桑植县天平山的角蟾标本(CIB200078)与同域分布的相近种尾突角蟾(Megophrys caudoprocta Shen,1994)标本及其他相近种标本比较后发现,该角蟾标本在形态上明显不同于其他物种。其形态特征与尾突角蟾相比:体形小,体长54.7mm;上眼脸外缘三角形突起小;体腹面后部有斑点;犁骨棱弱,末端不膨大,也无犁骨齿;雄性第一、二指背面黑婚刺相对较大,有声囊。与棘指角蟾相比:肛孔上方有一个向后突出的尾突,腹面观可见;雄性第一、二指背面黑婚刺相对较小而密。故将其订为新种:桑植角蟾Megophrys sangzh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5.
1975年和1987年分别在湖南宜章和云南景东采到角蟾属Megophrys标本2种。经与角蟾属已知种对比,特别是与相近种白颌大角蟾M.lateralis(Anderson)在外部形态和头骨特征方面的深入研究,其差异明显,被确定为2新种,即莽山角螗M.mangshanensis和腺角蟾M.glandulosa。本文对2新种的形态和生态资料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6.
髭蟾属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渝池  曾晓茂 《四川动物》2003,22(4):268-271
本文回顾了髭蟾属动物的研究历史。这些研究集中在形态、核型和蛋白质层次的系统学,以及该属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方面。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费梁  叶昌媛 《动物学研究》1999,20(3):172-177
1980和1984年在四川省贡路山西侧九龙县采到Scutiger(Aelurophryne)标本1种,经与该属其他物种的形态学特征对比研究,表明九龙标本与Scutiger(Aelurophyryne)的其他物种均不相同,此外九龙标本与S.IA.)mammatusS.(A.)glandulatus.S.(A).tuberculatus的肌肉蛋白聚丙烯酰胺薄层凝胶等电聚焦电泳的谱带也不相同,其结果与形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角蟾亚科2属8种(亚种)和外群3种的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比对后序列长共949bp,其中变异位点数320,简约位点数206。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分析的系统关系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其中腺角蟾首先与其他物种分开;沙坪角蟾与宽头短腿蟾聚为一支;余下的5种(亚种)角蟾组成一支,其中小角蟾短肢亚种的广西种群和香港种群聚为一亚支,另一亚支包括峨眉角蟾、小角蟾指名亚种、尾凸角蟾和重庆武隆的角蟾种,后两种角蟾进化关系最近。本结果支持短肢角蟾为有效种,同时提示腺角蟾、沙坪角蟾与宽头短腿蟾可能隶属3个不同的亚属或属。  相似文献   

9.
基于16S rRNA序列的角蟾科部分属间系统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最大似然法(ML法)、最大简约法(MP法)、邻接法(NJ法)对来自角蟾科Megophryidae(Anura)8属17种及外群2种共25条400bp左右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用于分析的所有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第一支包括Megophrys,Brachytarsophrys和Atympanophrys,第二支包括Leptobrachium,Leptolalax,Scutiger,Oreolalax和Vibrissaphora。支持将角蟾科划分为两大类群,即第一支属于Megophryini族.第二支属于Leptobrachiini族。根据分子钟模型初步推测两类群问的分歧时间大致为14.2~18.7百万年前。在Megophryini族中,基因树的拓扑结构不支持Atympanophrys建立后的Megophrys为单系;而在Leptobrachiini族中,Leptolalax为一有效属,其系统发生较早。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法、最大简约法对来自角蟾科Megophryidae(Anura)9属20种及外群2种共30号标本的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所用片段为线粒体16S rRNA和cyt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表明,用于分析的所有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Ophryophryne、Brachycarsophrys、Atympanophrys同属第一支,前两者的系统关系较近。第二支5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为(Leptolalax,((Leptobrachium,Vibrissaphora),(Oreolalax,Scutiger)))。  相似文献   

12.
蒙古口蘑分类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冬  图力古尔 《菌物研究》2013,11(3):172-175
利用LSU序列分析技术研究蒙古口蘑分类地位,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形成一独立分支,与白蘑属Trciholoma亲缘关系较远,蒙古口蘑应从Trciholoma属中划分出来,放入新属———白丽蘑属(新拟)Leucocalocybe,并命名为蒙古白丽蘑(新拟)Leucocalocybe mongolicum(Imai)X.D.Yu&Y.J.Yao。  相似文献   

13.
14.
尾突角蟾(Megophrys caudoprocta Shen,1994)具有非常特殊的特征,它们的尾杆骨(urostyle)长,超过坐骨(ischium)后缘,支持着尾突(caudal projection);泄殖孔(cloacal pore)在股间后缘向腹面开口;上眼睑(upper eyelid)前部大,有一三角形突起向侧后突出.这些特征有别于角蟾属其他物种,有重要研究价值.近年来在模式标本产地又采到1雌2雄,先后共4号成体标本,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资料和分布作了进一步记述,并拍摄到原色生态照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嗜热真菌生境特点,从采集的600多份标本中分离鉴定到嗜热真菌15种,其中分离获得半知菌8种。对8种半知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综合描述。  相似文献   

16.
蓑藓属(Macromitrium Brid.)是藓类植物中分类最困难的类群之一。先后该属记录946个种,现接受351个种。目前中美洲、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蓑藓属植物基本完成了分类修订,而南美洲、非洲中部、马达加斯加等地区的蓑藓属植物尚未进行系统的分类修订。蓑藓属的属下分类系统问题众多,先后在该属下建立了10个亚属、20个组和2个亚组,目前接受的有4个亚属和8个组,但是这些类群之间的分类地位和关系仍然不清。鉴于蓑藓属种数多,种间分类问题多,分布广泛,需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才能够解决世界蓑藓属的分类修订和系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山东近海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凡  周兴  张岚  任中华  吕振波 《生态学报》2015,35(7):2322-2330
根据相关文献整理了山东近海鱼类名录,并根据1998—2009年山东近海鱼类调查名录,应用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研究了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山东近海鱼类名录包括2纲28目91科169属225种,1998年调查仅2纲11目41科58属62种,2006年调查为1纲13目41科71属78种,2009年调查为1纲9目32科55属62种。1998年—2009年调查鱼类种类远远低于鱼类名录记录的种数,分类阶元包含指数较低,平均每属包含1.1种。根据山东近海鱼类名录计算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为66.1,分类差异变异指数为141.7;1998—2009年历次调查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在60.9—62.7之间,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在65.4—92.3之间。将1998—2009年历次调查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计算值叠加到山东近海鱼类总名录的95%置信漏斗曲线图,结果表明大部分调查值在置信漏斗曲线之外,目前山东近海鱼类分类多样性已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昆虫学报》2014,(5):820-825
本文对节腹泥蜂族的分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该族目前世界已知2属911种。文中对该族的分类研究简史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简要概述,并对种类的地理分布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