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小英 《生物学通报》2005,40(11):50-51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在对学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既有在国家规定的一定的课时范围内进行的开发,也有对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全部或部分地进行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开发。根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课程开发理念和我国的农业生产实际,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了《在希望的田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韩竹 《生物学通报》2004,39(9):46-48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是通向人格完美的必经途径。学校的审美教育应贯穿于包括生物学在内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在达到认识、技能领域里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美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科学不仅具有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我们在提高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科学教育价值的同时,还应提升其人文教育价值。生物学课程中人文教育的重点是人文关切和科学理性,具体落实为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的关键是增强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凝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中人类行为的系统研究,是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启生命伦理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开展教育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置专门的生命伦理学课程:二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德国环境教育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雅滨 《生物学通报》2000,35(10):30-30
1998年秋 ,我作为“自然之友”教师小组成员之一 ,应德国汉堡市“拯救我们的未来”(SAVEOURFU TURE)环保基金会的邀请 ,到德国汉堡市参观中小学环境教育。在那 1 2天中接触到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一切 ,给我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1 学校环境教育德国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环境课 ,但在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语言、艺术等课程中都有可能渗透环境教育 ,这并不是教育部门的规定 ,而是依任课教师的个人兴趣。在我听的几节生物课中 ,就有关于水的讨论和修建河堤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讨论。德国是世界绿色运动的发祥地之一 ,教师的环境素质…  相似文献   

7.
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拒绝饮酒”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计划重要组成的背景下,根据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及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初中生开展酗酒危害和拒绝饮酒教育的要求.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了校本课程中“拒绝饮酒”这一课,并结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学习各种拒绝饮酒的策略和方法,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各种拒绝饮酒方法的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认识酒精:生物学与行为学研究”课程为例,从课程主题的选择、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评价4个方面,对美国BSCS健康系列补充课程的构建思路与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为我国今后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健康教育课程构建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校是上海市第1所已经国家教育部验收合格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第2期课改试点单位。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生物学教学贯穿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氛围。过去,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也曾经面临过两个难题的困扰:1)科技教育游离于学科教育之外,随意性大,连贯性少,因人设课,缺乏规范;2)高水平的课题研究难以普及,似乎是少数精英学生的专利。  相似文献   

10.
马千里 《生物学通报》2006,41(12):38-39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理念在我国的中学生物学教育中正在得到大力的推广,并成为指导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被列为课程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绿色生命和绿色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又是地球上最清洁的生产过程,因此,国际上将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种有利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事业前面冠以“绿色”,“绿色学校”通常是指有“绿色观念”的学校,“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生态意识,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培育学生树立崭新的自然观,发展观,伦理道德观和科技进步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类通识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生物钟与健康”科学类通识课程的建设情况,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出发,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评价标准,分析课程开课情况,并对未来课程规划进行讨论。课程已开设3个学期,选课学生已覆盖了全校27个院系,学生评教成绩优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自述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对生物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解有显著提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关键创新点。本门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对高校科学类通识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学校可建立医院或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及教职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以促进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护师生的身心健康,为教育教学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钟全法 《生物学通报》2002,37(12):38-38
目前 ,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向创新教育发展 ,向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 ,已成为中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关注的话题 ,开设好活动课程不失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因为它与课程教育一样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 ,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沃土 ,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1 开设生物学活动课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入 ,活动课程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 ,学校开设生物学活动课程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实验课改革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金男  吴友良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4):255-256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全课程中,实验课的教学约占总学时的40%。根据教育大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二年制生物教育专业的微生物学课程中开设了12个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l)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形态特征观察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教学,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教育领域研究成果不断积累的推动下,美国启动了新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发工作,并于2012年完成了第1阶段的任务,正式出版了《K-12科学教育框架》。该框架强调概念理解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核心概念的选定上,与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模块主题划分不谋而合,这样的认识和改进对我国生物学课程发展及课堂教学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在核心概念及其子概念的呈现上,以问题的形式引入,并展示了学习进阶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对教师设计和实施“为了理解的教学(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如何健康、幸福地度过非常关键。把青春期性卫生知识教给少男少女 ,使他们能用健康的性知识来保护自己 ,促进他们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是青春期人群的迫切需要 ,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我校领导和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面对学生的需要 ,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具体做法是 :利用生物学课分两部分进行。第 1部分 :性知识的传播 ;第 2部分 :情感教育 ,异性交往的指导。实施过程又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观看《青春期的奥秘》、《成长中的女孩》的科教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的参考资料 (如…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市教委的直接领导下 ,我市从 1993年起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课程改革中 ,引入了环境教育内容 ,在部分实验学校的生物学教学与课外实践中 ,进行了环境教育的渗透 ,取得较好的效果。1 在课题研究中 ,重视环境知识的渗透我市教科院承担的国家“八五”重点课题“生物 S·T· S”教育实验与研究中 ,在编写生物学延伸教材时 ,结合初中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 ,分别对植物、动物、人体生理部分增加了有关的环境教育知识 ,并在烟台市 6个县市区 8所初中学校进行了试点教学工作。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编入“珍稀植…  相似文献   

20.
说真的。在中学教了数十年的生物科学课程,一直都没有关注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年参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渐渐地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生物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科学教育自然应揭示并使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中就有提及,例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叙述中,就有“理解科学的本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