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雄麝的自然泌香期外,应用外源性丙酸辛丸酮可以诱导雄麝产生第2次泌香反应,这种生理诱导技术的正确合理运用,可以显著地提高麝香年产量,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应用雄激素诱导泌香曾有过报道,但诱导产香量较低,且限于1年的实验观察,对于连续两年以上诱导泌香实验尚未见报道。我们经多次实验筛选,采用丙酸睾丸酮诱导,初始量50mg,间日递增25mg诱导技术,连续3年诱导产生第2次泌香,并观察了产香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自然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泌香活动是雄麝体内固有的年周期的内分泌生理性改变的结果。泌香活动的始动因素是雄性激素。雄麝体内的香腺是麝香某些成分的分泌器官,香囊是香液贮存和形成固体麝香的器官。外源性雄激素可以诱导雄麝在自然泌香期外产生生理诱导性的第二次泌香,证明了雄激素是使香腺进入分泌活动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雄麝年龄与其泌香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四川米亚罗养麝场1986—1989年212头已知年龄雄性林麝为研究样本,采用生物统计方法,探讨了雄麝年龄与其泌香量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雄性林麝1岁开始发生初次自然泌香反应,2—6岁为其泌香高峰盛期,其雄麝有效取香率达95%以上,平均麝香产量范围为14.66—16.13克/头;以后随年龄增大,雄麝有效取香率及泌香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麝鼠香腺发育与活体取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麝鼠香腺的形态发育,将其划分为非泌香期、香腺发育期、泌香盛期和泌香持续期4个时期.通过对192只成年雄性麝鼠分另进行5次活体取香,每只取香量累计达2.65±0.32g。非泌香期肌注丙酸睾丸素5mg/kg。可诱导雄麝鼠香腺的发育和泌香。通过饲养繁殖观察,证明雄体取香对配偶雌体繁殖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小灵猫体重对其泌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体重对小灵猫的泌香量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但接近野生小灵猫体重的个体组泌香量稍高,随着体重的增加,小灵猫的泌香量有所减少。因此,控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小灵猫体重对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香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2016年和2017年的5—8月,我们对川西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麝香分泌进行了行为与生理监测,对麝香分泌的各阶段进行了准确判定,记录了泌香启动、泌香盛期开始、泌香盛期终止及泌香结束的时间阶段及持续时间长,分析了林麝麝香分泌的时间阶段与体重和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的雄性林麝平均泌香启动日在6月16日[(167.06±7.75)d,n=141],于6月17日进入泌香盛期[(168.52±7.67)d,n=141],6月21日[(172.17±7.26)d, n=138]泌香活动减弱,至6月25日[(176.27±8.11)d, n=131]泌香结束;雄麝体重与其泌香启动、泌香盛期停止及泌香结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PS = -0.234,PPS =0.028;r VSF = -0.215,PVSF = 0.047;r SE = -0.229,PSE = 0.043),即雄麝的体重越大,其泌香越早;各年龄组间的平均泌香时长差异显著(F 17, 113 = 3.482, P = 0.003),其中2岁雄麝平均泌香时长最长[(13.07±2.08)d, n=20],显著高于3岁[(9.38±0.76)d, n=12, P = 0.042]和4岁[(7.80±1.60)d, n=5, P = 0.013]个体;马尔康林麝平均泌香量为(11.85g±0.96)g, (n=114),随泌香时长延长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 = 0.854)。基于上述林麝雄体的泌香时间、泌香量与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间的关联,可对圈养的林麝个体间的泌香力、泌香量等进行区分和预判,作为圈养林麝驯养生产力优化的依据,并可为圈养林麝优质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名称:扁豆(Dolichos lablab),品种紫花扁豆。材料类别:花粉发育处于四分体至双核初期的花药。培养条件: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是B_5培养基,每升附加2,4-D2毫克,BA 0.5毫克,蔗糖为6%。分化培养基为MS,每升附加IAA 0.2—0.5毫克,BA1—2毫克,蔗糖为3%。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MS,每升附加IAA 0.2—0.5毫克,蔗糖浓度降低为2%。培养室温度为26—28℃,诱导愈伤组织时为暗培养,分化和诱导生根时,荧光灯人工光照,每天10小时,光强为1000lux左右。  相似文献   

8.
王永奇  李斐然 《生态学报》2023,43(10):4260-4269
以3处不同地域驯养林麝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四川某麝场61只林麝(离散型年龄分布群)、陕西安康某麝场23只和凤县某麝场5只成体麝(>2岁)泌香期不同生理阶段持续时间、主要气候因子及产香状况等进行观测、记录、统计分析。研究显示陕西、四川驯养种群泌香生理反应均存在2个泌香高峰期,安康驯养种群泌香高峰期集中于5月初和5月底,以5月底频发,四川则出现在6月初和6月下旬,以6月初频发,且5岁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泌香反应集中且明显,此后随年龄增长而趋于平缓,四川驯养种群泌香启动时间较陕西晚1个月左右,两者泌香高频发期接近且两地麝群泌香生理反应主要在40d内完成;四川麝群不同年龄林麝泌香生理反应初期、盛期、后期及总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育成组和成年组仅麝群在泌香后期组间有显著差异;安康、四川两地麝群仅泌香后期持续时间差异显著(P<0.05);麝群中存在11.48%的个体在泌香季节出现2次泌香生理反应现象,但其麝香产量相对较低、且集中于8—9岁以上雄麝,麝群空香率9.8%左右,主要集中于9岁以上雄麝个体;麝群低产麝(产香量≤10g)占18.93%,中产...  相似文献   

9.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花粉植株的诱导及其后代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B_5培养基,添加激动素2毫克/升、吲哚乙酸8毫克/升、水解乳蛋白1000毫克/升、酵母核糖核酸300毫克/升,成功地诱导出亚麻花粉植株。细胞学观察证明,染色体数为2n=16,证明是单倍体。微量元素对根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诱导花粉愈伤组织的蔗糖浓度以4%为宜;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蔗糖浓度以2%较好。同一组合的花粉植株当代表现出多样性;花粉二代植株同一株系内表现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0.
大叶相思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丛生小苗用ER培养基,每升附加BA3毫克和IAA0.5毫克,诱导生根用1/2ER培养基并附加ZT2毫克和NAA0.5毫克,培养温度为25±1℃,湿度为75—80%,光照强度为2000—2500勒克斯,每天人工照光14小时。  相似文献   

11.
康发功  盛岩  马泠桃  孟秀祥 《生态学报》2015,35(15):4993-4999
马麝(Moschus sifanicus)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雄麝可分泌麝香。因历史上的过度利用及生境丧失等原因,马麝已极度濒危。马麝驯养是保育野生马麝资源及可持续生产麝香的有效方式。我国于1990年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开始马麝驯养,并于1996年实现了可持续的活体取香。分析了兴隆山麝场1996—2006年间的麝香生产及与泌香雄麝种群增长和种群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兴隆山麝场11a间共取香430头次,麝香总产量达3846.6 g,年均麝香产量为(349.69±84.69)g(n=11)。泌香雄麝的种群数与麝香年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R=0.638,P0.01),增长模型y=e(6.4285-3.6578/t)(R2=0.735,df=9,F=24.94,P=0.0010.01)和y=e(4.2049-3.4523/t)(R2=0.700,df=9,F=21.02,P=0.0010.01)可分别模拟该麝场的麝香年产量及泌香雄麝种群的增长。泌香雄麝的平均泌香量为(8.93±0.56)g/头(n=68),各年度的雄麝平均泌香量与麝香年产量相关极显著(R=0.442,P0.01),其增长模式呈指数式增长(y=7.5126e0.0244t)(R2=0.373,df=9,F=5.36,P=0.0460.05)。各年龄组雄麝间的平均泌香量差异显著(ANOVA,F7,59=2.522,P=0.0240.05),1.5岁马麝的泌香(2.00±1.82)g,(n=10)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马麝(P0.05),其余年龄组间的平均泌香量无显著差异(P0.05)。雄麝的年龄组与麝香年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36,P=0.0010.01),1.5—6.5岁雄麝占种群比例91.16%,生产麝香(3560.1g)占总产量的92.55%。以麝香生产为主的麝场,其驯养雄麝种群配置应以6.5岁龄以下雄麝为主。  相似文献   

12.
对6个籼稻(oryza sativa Subsp.Shien)品种和39个籼×籼杂种的花药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有5个品种及35个杂种得到了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为2.18%。在3个品种及11个籼×籼杂种中得到了绿苗或绿芽。本文着重报道基本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在诱导籼稻花药产生愈伤组织及根芽分化中的作用。 1.试验了几种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以Miller培养基 2,4—D2毫克/升 酵母浸出液1,000毫克/升 激动素1毫克/升 吲哚乙酸2毫克/升 椰乳15%为最好。诱导率高者可达11—15%,平均诱导率在3%以上。 2.Ms、Nitsch及Miller培养基均可诱导籼稻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的花粉植株。 3.籼稻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随着激动素/生长素比值的增高,绿苗分化率及总分化率均有提高的趋势。而粳稻的这种关系不甚明显。 4.Miller培养基附加2毫克/升的吲哚乙酸对促进具茎、叶而无根的籼稻花粉小植株产生根有很好的作用。在这种培养基上,不仅可以诱导根的发生,而且根系发达,生长较弱的苗转移到这种培养基后,因根系健壮,生势好,转入盆栽,基本可以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激素对调节单倍体幼穗组织去分化与分化的方向以及器官形成的影响。发现在试验浓度内(2毫克/升),2,4-D诱导组织去分化,NAA诱导根的大量形成,KT抑制愈伤组织形成和器官分化。KT2毫克/升 NAA2毫克/升使外植体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就直接分化大量的苗。当KT/NAA=2:2时,直接分化苗的频率较高,达76%,不同浓度的2,4-D试验表明,2,4-D2毫克/升或4毫克/升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4%以上。固体和液体继代培养中,低浓度的2,4-D(0.5—0.1毫克/升)加0.1毫克/升的KT,对愈伤组织保持旺盛的生长和后来的分化有良好的作用。发现单倍体体细胞组织再生的植株,白苗很少。讨论了单倍体体细胞愈伤组织无性系用于诱发突变和体细胞遗传研究的可能性。对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不仅需要细胞分裂素,而且诱导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小灵猫的泌香规律与增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野生小灵猫经笼养驯化,使其自动定点泌香,已获初步成功(王培潮、陆厚基,1975年)。为了提高灵猫香的产量,还要搞清楚小灵猫泌香规律,运用泌香规律,创造条件,提出措施,才能达到增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小黑麦花药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小黑麦花粉植株的诱导早已成功,但对其培养条件的研究还很不够。我们在1978年对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培养条件进行了一些实验,现简报如下: 1.基本培养基:用MS、B_5、N_6做基本培养基,附加2,4-D2毫克/升、激动素0.5毫克/升和8%蔗糖,三种培养基的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MS 1.37%,B_53.39%,N_63.47%。变量分析表明MS和B_5,MS和N_6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诱导玉米花粉植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玉米花药培养试验表明,以培养基MS为基础,补加2,4-D2.0毫克/升和激动素1.0—2.0毫克/升,将蔗糖浓度作适当提高,即从6%提高到12—24%范围,诱导花粉愈伤组织的频率可从0.52%提高到1.03—1.09%。夏季7—8月形成的愈伤组织没有分化出绿芽,只分  相似文献   

17.
川芎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sp.nov.) 材料类别:栽种当年9月下旬采集的基出叶叶柄和第二年4月中旬采集的茎生叶叶柄,切成长5毫米左右的小段,每试管接种3枚。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蔗糖3%,琼脂0.7—0.8%,pH5.8。每升培养基里的激素成份为:诱导愈伤组织加2,4-D 2毫克和激动素1毫克或NAA1毫克和激动素0.5毫克;分化丛生小  相似文献   

18.
川芎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材料类别:长有1—2片真叶的幼嫩茎段和叶片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采用MS。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每升补加2,4-D2.0毫克,6BA0.4毫克;诱导芽分化培养基为MS,每升补加6BA0.4毫克、IAA0.5毫克;诱导根分化培养基为1/2MS,每升补加6BA0.2毫克,IAA1.0毫克。培养温度  相似文献   

19.
谷子和狗尾草的幼穗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名称:谷子(Setaria italica)和金狗尾草(S.lutescens)。材料类别:幼穗。待幼穗长到长度约为2厘米长时,连同外包的旗叶叶鞘一起切下,用70%乙醇擦叶鞘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幼穗,切成0.5厘米长的幼穗切段接种。培养条件:MS琼脂培养基,诱导芽形成附加2毫克/升 6-苄基嘌呤(BA),或2毫克/升BA和0.2毫克/升吲哚乙酸(IAA);诱导愈伤组织形成附加2毫克/升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0.2毫克/升激动素(KT)。材料培养在28℃恒温室中,荧光灯人工光照,光强1000lux左右,每天光照10小时。  相似文献   

20.
银杏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银杏(Ginkgo biloba Linn.)种子胚剪成2—3段,培养在White+2,4-D5毫克/升+NH_4Cl5.34—53.49毫克/升+LH200—40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在培养10—25天后在胚轴的伤口上形成芽,再转移到加有0.05%活性碳的上述培养基上,6—10天后生根长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