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microPET(18F-FDG microPET)影像学技术观察正常对照组小鼠,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的脑葡萄糖代谢情况。方法随机挑选6月龄正常对照组C57BL/6J小鼠3只,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各3只,通过2%异氟烷吸入麻醉后,从尾静脉弹丸式注射放射性示踪剂18F-FDG每例约14.8~16.5 MBq,摄取45 min后进行10 min microPET图像采集。计算并比较各组小鼠每克脑组织(除小脑)18F-FDG的摄取率。结果姜黄素治疗组小鼠每克脑组织18F-FDG的摄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结论姜黄素能明显提高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脑18 F-FDG的摄取及每克脑组织的摄取率,并可能通过影响脑葡萄糖代谢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小鼠尿液中AD7C-NTP的浓度变化,了解姜黄素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另选用同月龄同背景的C57BL/6J小鼠7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以上6组连续灌胃3个月,分别于灌胃前、灌胃30d、灌胃60d和灌胃90d收集小鼠尿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AD7C-NTP浓度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尿AD7C-NTP浓度的动态存在波动,各治疗组治疗2个月与治疗1个月相比,AD7C-NTP浓度均有所下降(P0.05,P0.01);同一时间点小鼠尿AD7C-NTP浓度组间比较:治疗2个月后,西药组,姜黄素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AD7C-NTP浓度有所下降(P0.05,P0.01)。结论姜黄素可降低AD模型小鼠尿液内AD7C-NTP浓度,延缓AD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n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罗格列酮对照组(每日10ms/kg)、姜黄素大(每日400mg/kg)、中(每日200mg/kg)、小剂量组(100mg/kg),正常组为相同背景非转基因小鼠。灌胃3个月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InR和IGF1R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1区较正常对照组InR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1),姜黄素干预组有所恢复;而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1区较正常对照组IGF1R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姜黄素干预组有所恢复。Western blot检测海马InR和IGF1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姜黄素可以使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增加的InR和减少的IGF1R得以恢复,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胰岛素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AD模型APPswe/PSldE9双转基因小鼠定位航行及空间搜索等学习记忆和记忆保持能力,评价姜黄素对APPswe/PSldE9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swe/PSl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10ms/kg·d)、姜黄素高(400Ing/kg·d)、中(200ing/kg·d)、低剂量组(100mg,,kg·d),每组6只;并以同月龄遗传背景相同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灌胃6个月。应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姜黄素对APPswe/PSldE9双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有改善作用,尤以姜黄素大剂量和中剂量组效果比较明显。结论姜黄素能改善APPswe/PSldE9双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和记忆保持能力,判断鸟嘌呤核苷、姜黄素对4月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0.92 mg/(kg·d)、鸟嘌呤核苷组20 mg/(kg·d)、姜黄素组200 mg/(kg·d)、姜黄素200 mg/(kg·d)和鸟嘌呤核苷组20 mg/(kg·d),每组12只;并以同月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对照。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个月。应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鸟嘌呤核苷、姜黄素对空间探索、定位航行障碍有改善作用,尤其以姜黄素组明显。结论鸟嘌呤核苷、姜黄素能改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的早期出现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探讨游泳运动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选择11月龄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游泳组,对照组常规饲养而游泳组进行1个月的游泳运动训练。分别采用刚果红染色、Tunel检测、Western Blot和Morris水迷宫等实验方法观察小鼠大脑皮层Aβ斑形成、神经元凋亡、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表达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可以减少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Aβ斑的形成、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线粒体生成、增强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由此可见,游泳运动可作为一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治疗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 AD)是一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老年斑、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退变及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过量的Aβ的产生和聚集与AD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参皂甙Rg1是人参促智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对Aβ诱导的神经元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人参皂苷Rg1对APP/PS转基因AD模型小鼠脑组织内APP代谢过程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实验发现人参皂甙Rg1处理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定位航行实验游泳路程逐日明显递减,且游泳路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皮质区老年斑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且Aβ沉积面积相比对照组更小;海马齿状回区与皮质区MAP-2着色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皮质区可见呈束状排列的神经纤维着色。结果提示人参皂苷Rg1能够显著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Aβ产生或抑制Aβ沉积、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以及修复,从而减轻AD引起的脑组织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姜黄素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Aβ生成和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酶早老素2(presenilin2,PS2)和Aβ降解酶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 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组,0.92mg/(kg·d)]、姜黄素大[400mg/(kg·d)]、中[200mg/(kg·d)]、小[100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并以同月龄遗传背景相同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灌胃。灌胃3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Aβ生成酶PS2和降解酶IDE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模型组小鼠的游泳轨迹多为边缘型,而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各组小鼠的游泳轨迹多为趋向型和直线型。Aβ生成酶PS2和降解酶IDE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各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姜黄素小剂量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姜黄素各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能通过减少Aβ生成酶和增加Aβ降解酶的表达,降低Aβ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肉苁蓉苯乙醇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选用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65mg/kg)、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剂量组(250,125,62.5mg/kg)、肉苁蓉毛蕊花糖苷组(125mg/kg),正常组为同窝非转基因小鼠10只,分别给予药物和蒸馏水灌胃3个月,于9月龄时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行为学改变,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脑部海马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考察海马Aβ1-42和Aβ1-40蛋白表达。实验结果发现肉苁蓉苯乙醇苷明显改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和脑部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减少Aβ1-42、Aβ1-40阳性细胞数,并下调蛋白表达。肉苁蓉苯乙醇苷通过下调小鼠海马脑区Aβ1-42、Aβ1-40蛋白表达,从而影响Aβ级联反应以保护神经元,发挥拮抗AD作用。本研究明确了苯乙醇苷是肉苁蓉发挥抗AD活性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为后续将其开发为抗AD新药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模型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APP/PS-1雄性小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0.5% CMC-Na)、阳性组(多奈哌齐组,0.7 mg?kg-1)、齐墩果酸组(10 mg?kg-1)每组7只,6月龄同背景SPF级C57BL/6小鼠7只为对照组。灌胃8周之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HE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ELISA检测血清中Aβ1-4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Aβ1-42、APP、Iba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PP、Ib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齐墩果酸组进入有效区域次数分别为7.00±2.09,1.00±0.89,3.67±1.97,4.33±2.50,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Aβ1-42含量按上述顺序依次为4.98±0.25,2.50±0.66,4.63±0.73,4.36±0.97,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β1-42、APP、Iba1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4)WB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P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7,1.38±0.35,0.89±0.25,0.93±0.27;这四组的IBA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34,1.79±0.74,1.06±0.61,0.88±0.49,与模型组相比,野生对照组,阳性组,齐墩果酸组APP、IBA1蛋白相对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墩果酸组可以改善APP/PS-1模型小鼠记忆力及认知功能,降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并通过下调Aβ1-42、APP、Iba1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发挥保护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非靶向的高通量尿液代谢组学技术对钩藤散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蛋白1基因,即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5月龄APP/PSI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双转基因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在确定出现空间记忆能力功能损伤地条件下采用基于非靶向的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研究APP/PSI小鼠的代谢网络,聚焦关键通路,同时观察钩藤散在水迷宫和代谢水平上的治疗作用。结果:Morris水迷宫对比发现APP/PSI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明显长于同窝野生小鼠,给予钩藤散后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调趋势,经非靶向的代谢轮廓分析和核心代谢通路聚焦后,成功发现正常小鼠(同窝野生小鼠)和APP/PSI双转基因小鼠代谢轮廓间差异最大的信号,经质谱解析和权威数据库检索后鉴定6个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分别是牛磺酸(taurine)、叶酸(pteroylglutamic acid)、新蝶呤(neopterin)、磺乙谷酰胺(glutaurine)、戊邻酮二酸盐(2-oxoglutarate)、二氢新蝶呤(dihydroneopterin),他们主要涉及牛磺酸代谢及叶酸代谢等,经钩藤散治疗后能有效回调。结论:钩藤散对APP/PSI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治疗作用,本次发现的6个生物标记物可能是APP/PSI双转基因小鼠发病的潜在靶点,为钩藤散的相关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ZnT3与Aβ在APP/PS1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内的定位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转运体-3(zinc transporter 3,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内的表达,探讨ZnT3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ld,Aβ)在老年斑内的定位分布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表达及其与Aβ在老年斑内的位置关系。结果ZnT3主要分布于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老年斑中,海马苔藓纤维也可见ZnT3的阳性反应产物;ZnT3和Aβ双标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几乎所有Aβ老年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ZnT3表达,且主要定位在老年斑周围的变性的神经元及其突起内,围绕老年斑的Aβ核心分布。结论ZnT3与Aβ共同表达于APP/PS1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内,提示ZnT3可能在老年斑内的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参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Aβ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APP/PS1转基因小鼠小脑突触素及BDNF/Trk-B蛋白表达变化。方法:选用9月龄APP/PS1雄鼠(n1)和同窝对照野生型WT雄鼠(n2)。采用Western blot (n1=6;n2=6)、免疫组化(n1=4;n2=4)两种方式定量、定位测定小脑组织功能活性依赖蛋白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小脑皮质突触超微结构变化(n1=2;n2=2)。结果:与WT组相比,APP/PS1组小脑皮质内突触素、BDNF/Trk-B表达明显减少;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后致密区变薄,密度降低。结论:APP/PS1小鼠小脑皮质中突触素、BDNF/Trk-B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突触超微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提示AD小脑突触数量及形态变化可能与BDNF合成及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丁芳  周红林 《动物学研究》2007,28(5):501-506
通过在CZB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及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加入葡萄糖,对小鼠胚胎进行体外培养,以探讨葡萄糖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其结果表明,小鼠胚胎在含糖CZB与在无糖CZB中培养比较,4-细胞发育率无差异;各浓度葡萄糖组囊胚率显著高于无糖组,其中3.0mmol/L浓度组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余组;实验二: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囊胚率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证明,在小鼠胚胎体外培养中加入葡萄糖不会导致2-细胞阻滞;葡萄糖浓度增加至10mmol/L对小鼠胚胎无毒性作用,其最适浓度为3.0mmol/L;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是必要的。关键词 葡萄糖;小鼠;2-细胞阻滞;胚胎;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锌转运体ZNT7的分布和表达,探讨ZNT7参与Aβ老年斑形成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ZNT7在脑内分布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ZNT7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表达。结果ZNT7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纹状体和海马的老年斑内,强阳性的ZNT7免疫产物定位于老年斑的核心。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ZNT7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ZNT7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高表达以及在Aβ老年斑的定位,提示ZNT7可能参与了锌离子在老年斑内的聚集,进而参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PET)成像检测一天的不同时间点C57BL/6小鼠大脑和心脏组织对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使用同窝出生的成年C57BL/6小鼠,给予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周期。注射FDG后,进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正电子发射(PET)扫描。结果:C57BL/6小鼠整个大脑摄取FDG在黑暗的中期阶段(ZT18)显著增加,与其他时期相比平均达150%;而不同个体的心脏对FDG的摄取变化大,但所测量的四个时期的平均值则相近。结论:C57BL/6小鼠大脑摄取葡萄糖具较强的昼夜节律性,而心脏对葡萄糖的摄取没有明显的节律性,且在一天的各个时间均有较大变动。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对ICR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芳  周红林  刘洋  马兰  苏莹  杜玲 《动物学研究》2007,28(5):501-506
研究葡萄糖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实验1将6—8周龄的ICR雌鼠超数排卵后与公鼠交配,收集1-细胞放入含0(对照组)、0.5、1、3、5、10mmol/L葡萄糖的CZB中培养;实验2将从超排的ICR雌鼠输卵管内收集的1-细胞放入无糖CZB中培养,分别于1细胞、2细胞、4细胞、桑椹胚阶段移入含3.0mmol/L葡萄糖(最适浓度)的CZB中,培养24h后又移回到无糖CZB中(桑椹胚阶段除外)继续培养以及整个胚胎培养过程均在含糖CZB中,对照组胚胎培养全程均在无糖CZB中。每组胚胎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0h,每2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分别计算2-细胞率、4-细胞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率,并进行囊胚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小鼠胚胎在含糖CZB中与在无糖CZB中4-细胞发育率无差异;含糖CZB中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mmol/L浓度组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余组;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细胞至2-细胞、桑椹胚及其以后阶段添加葡萄糖囊胚率与对照组无差异。实验证实,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中加入葡萄糖不会导致2-细胞阻滞;葡萄糖浓度增至10mmol/L对ICR小鼠胚胎无毒性作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的最适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Tau/APP/PS1三转基因小鼠模型,从分子生物学、行为学及病理学角度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将自行建立的Tau转基因小鼠与Jackson实验室引种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杂交、传代;PCR鉴定小鼠基因型;RT-PCR检测外源基因的转录;Western blot测定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Bielschowsky氏染色法和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大脑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等病理改变;Morris水迷宫观测学习记忆的改变。结果:Tau/APP/PS1三转基因小鼠的大脑可转录和表达Tau、APP和PS1三种外源基因,6~8月龄时大脑皮层和海马可见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其学习记忆获得能力在6月龄开始受损。结论:建立的Tau/APP/PS1三转基因小鼠具有Tau和Aβ两种病理改变和学习记忆障碍,为深入探究Tau与Aβ的关系、阐明AD的发病机制以及研发靶点治疗药物提供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胆管结扎所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42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n=6)处理组、假手术+姜黄素(n=6)处理组、胆管结扎(BDL)处理组(n=10)、BDL+姜黄素处理组(n=10),BDL+姜黄素+锌原卟啉(ZnPP)处理组(n=10)。BDL手术7 d后,假手术+姜黄素组、BDL+姜黄素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腹腔注射;BDL+姜黄素+ZnPP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以及nPP(50 μmol/ kg)腹腔注射;对于假手术组和BDL组,小鼠每天一次腹膜内注射等体积的盐水。整个给药过程持续7 d。小鼠BDL14 d后,取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肝纤维化情况、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小鼠肝脏胆囊肿大,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天狼星红染色及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qRT-PCR结果显示肝脏出现胶原蛋白沉积,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BDL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胶原蛋白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有所改善,同时,补充姜黄素后HO-1表达升高(P<0.05);对姜黄素治疗组给予HO-1活性抑制剂ZnPP发现,姜黄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BDL所致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姜黄素调节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