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余传霖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4):14-14,34
本文简要综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T细胞衰竭的形成机制,提出在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T细胞衰竭的事实,并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的T细胞功能与其他持续性病毒感染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T细胞衰竭的机制,解释病毒持续性形成的原因,在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和设计有效疫苗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谭文杰  阮力 《病毒学报》2006,22(6):484-487
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约为一亿七千万人,我国感染阳性率约为3·2%,HCV感染可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外淋巴增生性疾病(包括巨球血症及B细胞淋巴瘤等)。成年HCV感染者超过70%的人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1-3]。目前常用的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不足50%,且费用昂贵[4]。由于HCV免疫应答及逃逸机制尚不十分清楚[5],使HCV疫苗的研制也举步维艰,已有的HCV感染给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据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因HC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仍将继续增长,因此必须加速研究HCV感染过程及宿主应答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靶标,研制…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亲肝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除甲型、乙型外,还有一些病例既非甲,也非乙,统称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但NANB过去因尚未查明病原体,所以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所谓NANB未免给人以模糊不清和难以捉摸的感觉。 现已基本查明,所谓NANB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非经肠传播,主要经输血传播的叫输血后非  相似文献   

5.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观察其感染细胞的HCV抗原表达,用抗HCV抗体和HCVRNA阳性及阴性血清感染MOLT-4细胞,制备细胞片进行免疫酶染色。结果显示HCV感染MOLT-4细胞4天和阴性对照HCV抗原均为阴性;感染后7天胞浆内可见HCV抗原阳性免疫反应产物;15天阳性细胞达到高峰,43天仍可见少量阳性细胞。结果表明HCV体外感染MOLT-4细胞胞浆内观察到HCV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年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确证和血清不分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每年全世界有50万人罹患原发性肝癌,约11万人死亡,而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中国.肝癌的年发生率为14.58万~46/10万人.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全球流行、危害严重,合适的小动物模型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该文介绍丙型肝炎危害与病毒复制特点,以HCV入胞受体为重点,通过比较现有丙型肝炎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树鼩作为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复杂,病毒感染在其发病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支持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分子模拟、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调、表位扩展、旁路激活、超抗原激活和直接细胞损伤等是病毒感染导致多发性硬化发病的主要机理。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淑梅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3):102-104,112
随着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相继建立了多种HCV感染标志的检测方法。本文就IgG抗-HCV,HCVRNA和IgM抗-HCV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预后估计及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的意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其建立感染的第1步是病毒颗粒通过宿主细胞表面的分子黏多糖分子(glycosaminoglycans,GAG)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等黏附在细胞表面,然后依次与细胞表面的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Ⅰ,SR-B Ⅰ)、CD8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等受体分子结合,再经网格蛋白、脂筏等介导的细胞内吞、融合,完成病毒的细胞入侵过程.  相似文献   

13.
Wang X  Cen S 《病毒学报》2011,27(5):481-49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包膜病毒,始于1975年见诸报道,最终于1989年被确定为一种新病毒[1]。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种类间差异,HCV可划分为至少7个基因型及几十个亚型,据WHO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3%(超过1.5亿)受  相似文献   

14.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的TT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 ,了解延边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合并TTV感染状况。采用ELISA检测抗TTVIgG和巢式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患者血清中TTVD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 (AST)。 4 5例丙型肝炎患者抗TTVIgG阳性率为 37.8% (17/45 ) ,巢式PCR阳性率为 4 2 .2 % (19/45 )。延边地区HC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包膜病毒,始于1975年见诸报道,最终于1989年被确定为一种新病毒[1]。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种类间差异,HCV可划分为至少7个基因型及几十个亚型,据WHO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3%(超过1.5亿)受  相似文献   

16.
病毒挟持宿主细胞代谢以实现自身的复制和增殖,糖类作为宿主细胞最主要能量来源及大分子物质合成重要碳源,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其代谢受到严密调控。本文从病毒感染影响葡萄糖转运、糖代谢(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等3个方面概述病毒感染影响宿主细胞葡萄糖代谢研究进展,以期为病毒影响细胞葡萄糖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固有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φ)在机体中分布广泛并具有十分活跃的生物学功能,在宿主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集中于Mφ的吞噬功能及抗原提呈作用,而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活化模式的Mφ对病毒感染后机体的炎症反应具有双重调控作用,Mφ的极化状态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关系密切。病毒感染急性期,Mφ向M1方向极化,M1型Mφ可促进炎症反应,辅助机体清除病原体,但其过度活化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加重组织的免疫病理损伤;随着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Mφ向M2方向极化,M2型Mφ可通过分泌多种抑炎因子发挥免疫调控作用,参与组织修复,亦与感染慢性化密切相关。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诱导Mφ向不同方向极化,但其具体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就Mφ极化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作一概述,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治疗策略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曼  冯德云 《生物磁学》2011,(9):1797-1800
世界上有数亿的人口患有丙型肝炎,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易转为慢性,引起肝细胞炎性坏死及再生,导致肝纤维化、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HCV的感染可导致HCC的发生,但HCV相关性HCC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免疫逃避机制是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可能是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有数亿的人口患有丙型肝炎,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易转为慢性,引起肝细胞炎性坏死及再生,导致肝纤维化、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HCV的感染可导致HCC的发生,但HCV相关性HCC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免疫逃避机制是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可能是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