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河断陷东部凸起北部一直缺乏完整的早古生代钻探资料,制约了对该区地层、储层、构造以及烃源岩发育等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乐古2井的钻探首次在中、新生代地层之下完整揭露了晚古生代及其下伏的早古生代大套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并在井底钻遇新元古界。其中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是潜山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经过系统选样,在其中发现了较为丰富的牙形石化石。通过横向对比,表明这套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地层属于中寒武统的张夏组、上寒武统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早奥陶统的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的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这一地层划分对比结论,进一步表明辽东太子河早古生代大套碳酸盐岩地层在辽河断陷东部凸起北部仍然非常发育,累计视厚度达一千余米。由于这套碳酸盐岩地层具有一定的生油和储集性能,对于在东部凸起北部进一步寻找"古生古储"和"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河断陷东部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牙形石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王参1井和界3井所产的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讨论了辽河断陷东部存在晚寒武世长山组;早奥陶世下马家沟组和冶里组的地层,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区进行了对比,同时,以实例说明了仅仅根据岩性和电性划分出的晚寒武世凤山组、崮山组,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及早奥陶世上马家沟组、亮甲山组层尚需进一步的系统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工作来核实或修正。  相似文献   

3.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牙形石生物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古潜山顶部地层的时代 ,自 70年代末期以来 ,一直被认为属于中、上元古代。本文通过在总面积为 60 0 km2 的西部凹陷中段系统、详尽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并结合疑源类、小壳化石以及岩石地层学资料 ,确认研究区内古潜山顶部地层的时代主要为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中、上元古代地层在研究区内虽然存在 ,但分布极其局限。从而 ,彻底改变了2 0年以来对该地区古潜山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钦州地区小董镇大虫岭深海硅质岩剖面中,首次处理出了层序连续的牙形石化石,并由老至新划分了二个牙形石带,即Jinogondolella granti带和Clarkina dukouensis带。通过这二个牙形石带与斜坡相和盆地相碳酸盐岩硅质岩系中的牙形石带进行对比,划分了本剖面中乐平统生物地层底界。本文对深海硅质岩系中这一界线地层牙形石动物群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牙形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地层发育,厚度大,一般为2000-40000m,最厚达5000m以上,化石丰富,门类众多。主要有腕足类、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头足类、竹节石和层孔虫等。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牙形石。作者对桂溪、雁门坝和硫铁矿三条剖面中的牙形石做了系统工作,在雁门坝和硫铁矿剖面中,发现了丰富的Palmatolepis(蹼刺)。经分析研究,将该区泥盆系划分出13个牙形石带和组合。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上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该区泥盆纪的古生物地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河南登封关口剖面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下部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的核形石和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野外和显微镜下对核形石和遗迹化石进行观察,并统计它们在地层中所占比例,表明核形石和遗迹化石存在着耦合关系。下部地层以发育凝块石和形状不规则、纹层不连续、代表一种低能弱搅动水体的Ⅰ型核形石为主,不含遗迹化石,表明此时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中部地层则以发育浑圆形、纹层连续的Ⅱ型核形石和遗迹化石Planolites为特征;而且随水体能量的增强,Planolites丰度逐渐升高,核形石丰度逐渐降低;二者的丰度变化说明后生动物的存在对核形石的数量有一定影响,但未破坏核形石的生长条件。上部地层发育大量Thalassinoides和生物扰动构造,缺乏核形石;后生动物对沉积基底进行反复扰动,彻底破坏了原始层理以及微生物造岩的环境,核形石消失。可见,在张夏组沉积时期,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关岭组二段,该段大凹子精细剖面细致的沉积学描述记录显示,剖面岩性变化趋势为:从生物扰动灰岩到含硅质结核的条带泥晶灰岩(钙屑浊积岩)向白云岩演化.剖面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表明,牙形石带属于Nicoraella kockeli带,同时该带可分两个亚带,即Nicoraella kockeli type 1亚带和Nicoraella kocke-li type 2亚带.牙形石生物地层年代确定在Anisian期的Pelsonian亚期.通过大凹子剖面含牙形石段产出环境分析表明:深灰色具脉状层理含泥质灰岩的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牙形石产出较少且保存一般,而深黑色纹层状泥晶灰岩段台间盆地相沉积环境中牙形石产出丰富且保持完好.大凹子剖面沉积构造研究表明: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台间盆地相钙屑浊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根据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和石臼坨凸起等重点潜山带所见的牙形类化石,对比国内外相关地区,将渤海海域寒武纪—奥陶纪的牙形类化石划分为5个带,分别为:(1)寒武系长山组—凤山组中下部Prooneotodus rotundatus-Furnishina furnishi带;(2)奥陶系冶里组Teridontus gracilis-Rossodus manitouensis带;(3)奥陶系下马家沟组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带;(4)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下部Eoplacognathus suecicus-Acontiodus linxiensis带;(5)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中部Eoplacognathus pseudoplanus-Plectodina onychodonta带。  相似文献   

9.
何炎  蔡连铨 《古生物学报》1991,30(2):212-230
广西百色盆地边缘出露三叠纪地层,盆地中间沉积早第三纪陆相沉积物。田东凹陷位于盆地的东端,在其部分边缘及凹陷的许多钻孔中发现三叠纪地层。在三叠系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本文首次正式报道此区三叠纪有孔虫动物群。本文材料是广西石油局勘探研究院提供的,后一作者在工作中制作了大量三叠系石灰岩岩芯和岩屑薄片,经我们对其中所含的有孔虫鉴定后,认识到这些有孔虫动物群大部分属于中三叠世晚期,部分属于中三叠世早期。其后在这些地层中又发现了牙形石、六射珊瑚、海相双壳类,其分布时代与有孔虫是一致的。陈周庆、张富田同志摄影,臧晓泉同志清绘图件,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对采自湘西、辽东和鲁西的寒武纪牙形石进行组织学和比较组织学研究成果中尚未发表的内容。以前认为是原牙形石的属Huyuanodontus的组织学构造与原牙形石、副牙形石以及真牙形石均不相同,而且与任何已知化石类群的组织学构造亦不相同。副牙形石Prooneotodus rotendatus和Prooneotodus gallatini中的一些分子具有厚薄不同的齿冠,应属于真牙形石。在已采集到的副牙形石属Laiwugnathus的所有标本中,既未发现副牙形石生长层构造,也未发现牙本质。在具有典型的副牙形石生长层构造的标本中发现了令人信服的牙本质。在最早的真牙形石Proconodontus muelleri中发现了较复杂的管状牙本质。组织学研究证实Coelocerodontus bicostatus为真牙形石。上述成果以及我国寒武纪牙形石组织学和比较组织学已经发表的成果(如:Dong,2004;Dongetal.,2005等)说明研究寒武纪牙形石必需研究牙形石组织学。目前,正在进行的寒武纪牙形石研究的两项主要工作《厘定寒武纪牙形石的分类》以及《副牙形石和早期真牙形石的谱系分析》,均是以组织学的研究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登楼库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登楼库组孢子花粉化石,计39属60种,描述10属16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对包括被子植物花粉在内的主要孢粉类型地质地理分布的分析,认为登楼库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Albian期,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对于登楼库组地质时代的地一步确定及我国东北地区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的建立、完善与地层划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先后共选取采自渤海湾盆地垦利构造带的221块样品进行系统古生物分析,其中孢粉藻类样品130块(岩屑),介形类、轮藻、腹足类样品90块(岩屑),钙质超微样品1块,揭示了不同时期沉积序列的生物演化规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深入剖析这些生储油层位的微体古生物群组合,进而揭示了区域古环境特征,对于开展区域地层对比,指导油气勘探和生烃潜力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含油气盆地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寻找古环境研究的多种途径,探索用孢粉信息函数半定量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孢粉是气候变化敏感的信息载体,气候适宜,孢粉信息函数值越高,而且在沉积过程中,从岸边到湖盆中心,随着水体加深,孢粉信息函数值逐渐降低。利用孢粉信息函数的这种变化规律,按<2.0、2.0—2.1、>2.1三个参数值,将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的湖盆划分为半深湖、浅湖和滨浅湖环境。并依据沙河街组孢粉信息函数值从沙四段到沙一段呈现低(1.97)—高(2.12)—低(1.88)—高(2.28)的韵律性变化,判断古气候呈干热—潮湿—干热—潮湿的旋回性演变。西部凹陷沙河街组孢粉信息函数的变化规律与古气候演变有很好的响应,同时与盆地不同发育阶段的古地貌、古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孢粉信息函数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弥补缺少大化石给含油气盆地沉积环境研究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包尔汉图剖面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志留纪、泥盆纪碳酸岩相地层发育,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等底栖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但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在时代确定和对比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用主导化石门类牙形刺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包尔汉图剖面的顶部属泥盆系无疑,应归入阿鲁共组,而不是西别河组;巴特敖包地区的海侵,始于罗德洛统卢德福德阶(Ludfordian)早期。本剖面没有发现文洛克世和罗德洛世早期的海相沉积。本文描写了一个志留纪牙形刺新种:Ozarkodina uncrispa sp.nov.。  相似文献   

15.
Early Permian 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of the Southeastern Russian crat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 deep-water basins exis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Russian craton. North and west of the Cis-Ural foredeep and the Precaspian depression (micro-ocean)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formed on a shallow-marine shelf during the Asselian, Sakmarian and Early Artinskian. Reefs developed on the margin of these platforms along the slopes of the Cis-Ural foredeep and the Precaspian depression. The reefs shifted platform ward in the eastern areas, due to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of the platform margin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graded basinward in the south. Movements of continental blocks from the south during the Late Artinskian and Kungurian caused the separation of the Early Permian basin of the Russian craton from the Palaeo-Tethys, followed by evaporite sedimentation in the restricted basins. The existence of source rocks (bituminous deep-water sediments), thick reservoir rocks (limestones and dolostones), evaporitic seals and structural as well as stratigraphic traps are responsible for large productive gas and oil fields (e.g., Orenburg field), some of which are distinctly associated with reef carbonates.  相似文献   

16.
作者描述了产自塔里木盆地的HistiodellaHass的四个种,并探讨了它们与中国北方和北美中大陆暖水型牙形石及中国南方和北大西洋冷水型牙形石的对比关系。认为Histiodellasinuosa带对比北美中大陆牙形石动物群3的下部、中国南方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下部和中国北方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带下部。Histiodellaholodentata带下部相当于中国北方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带中部或中国南方的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至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的下部。Histiodellakristinae带对比北大西洋区的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中上部和中国北方的Tangshanodustangshanensis带。Histiodellabellburnensis带对比北大西洋区的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的上部到Eoplacognathusfoliaceus带下部。HistiodellaHass与北大西洋区和中国北方区典型牙形石的共同出现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建立起北美中大陆、北大西洋、塔里木盆地及华北地区牙形石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牙形刺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四川盆地24条以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为主的下三叠统剖面作了系统的研究,在取得了丰富的牙形刺资料的基础,对下三叠统牙形刺进行了区域对比,划分了7个牙形刺带。并对牙形刺色变与油气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编制了CAI、古地温等值线图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图,并提出了该盆地最有利的油气远景区CAI=2-3;有利的产油气区CAI=2.5-3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多年来积累的江苏下扬子区寒武系-三叠系牙形刺CAI材料进行了系统收集和整理,并采用Anita Harris建立的统一标准,编制了本区寒武系-三叠系的5幅牙形刺CAI图;进而结合牙形刺CAI与镜质组反射率(Ro)的对应关系,对上述各系的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评价,对本区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