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以~(14)C-氯代乙酸钠制备~(14)C-增产灵;以 Na~(125)I制备~(125)I-增产灵。在孕穗期或湖浆初期,采取叶面涂布、喷施或淋浇根部方法,将标记物分别引进水稻体内。 涂布~(125)I-增产灵(1000 ppm,0.1毫升)于剑叶面3小时后,标记物在叶片中已达附着量的75.2%;一部分标记物并从叶片传递至叶鞘、茎、穗及其它叶片,其中以叶鞘的积累量较多。 叶面喷施~(125)I-增产灵(100 ppm),l小时内渗入量为附着量的26.5%,随时间延长,吸收量增加。标记物在叶片积累量最多,叶鞘次之,运入茎与穗很少,加入0.1%肥皂液可增加叶面药液附着最及渗入量,但不会使叶鞘、茎、穗中的积累量增多。 通过根系吸收的~(125)I-增产灵大部分留在根内,少部分向上运转,以叶鞘积累量较多,茎部次之,叶片及穗部运入量很少。 在水稻生育后期喷施增产灵,糙米中的标记物残留量在2ppm以下。 在显微放射自显影中,~(14)C-增产灵的轨迹首先在茎的维管束及其周围细胞中密集出现,其后分散在茎叶的薄壁组织中。标记物较多地积聚于叶、茎中,推论增产灵有调节韧皮部的运输和动员贮藏物向代谢中心运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花生花芽分化期、始花期,用~(14)C标记N,N-二甲基琥珀酰胺酸(B_9)涂布功能叶,显微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B_9进入花生各器官非常迅速,处理后1小时,在茎、叶中就发现~(14)C-B_9踪迹。始花期处理后发现:~(14)C-B_9通过叶、叶柄和茎的维管束运输,其后,主要积累在同化组织茎的皮层和叶的栅栏组织中。~(14)C-B_9在花器官中首先在花丝、花柱和花瓣的维管束中出现,三天后大部分转移到花粉粒表面和浓集在花粉囊内壁。花芽分化期处理后发现大部分~(14)C-B_9踪迹进入花粉粒内。 花生植株提取的放射性物质的纸谱分析表明;B_9在花生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这可能是药效持久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花生始花期、下针期,用~(14)C 标记 N,N-二甲基琥珀酰胺酸(B_9)涂布功能叶,放射性测量结果表明:B_9进入花生各器官非常迅速,处理后1小时在主茎的叶片中就有较多积累,4小时后花器官也有较多分布,3天后各器官积累达到高峰。下针期涂叶比始花期进入更快,第1天就达到积累高峰,输出率也较高。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14)C-B_9主要集中在嫩叶、花及小荚果中。显微放射自显影进一步表明:~(14)C-B_9通过维管束运输。其后,主要分布在茎的皮层和叶的栅栏组织。~(14)C-B_9在花器官中首先在花丝、花柱和花瓣的维管中出现,三天后就大部分转到花粉粒周围和浓集在花粉囊内壁,部分花粉粒也发现 B_9的进入。推论,花粉粒是 B_9的靶器官之一。花生植株提取的放射性物质的纸谱分析表明:B_9在花生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这可能是药效持久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用~(14)碳标记的核酸降解产物,~(14)碳-核苷酸、~(14)碳-尿嘧啶核苷和~(14)碳-腺嘌呤,研究了水稻秧苗对核酸降解产物的吸收和运转。水稻秧苗叶面和根部都能吸收这些~(14)碳标记的核酸降解产物,其中叶面对~(14)碳-核苷酸的吸收,在6小时后除去所涂叶片外其他部分吸收达70~80%左右,因此在实际应用核酸降解产物中,如喷施6小时内降雨,需要补喷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60)Co-γ辐照对同步的和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关系的影响的研究,用~3H-胸腺嘧啶核苷和~(14)C-丙氨酸双标记,未经辐照的和经4Gy~60Gy ~(60)Co-γ辐照的CHO细胞,通过~3H和~(14)C的参入来估价DNA和组蛋白的合成,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辐照前后组蛋白各组分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 1)、在4~60Gy剂量范内,无论是同步的还是非同步的CHO细胞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在辐照后1—3小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辐照后4小时,DNA合成被进一步抑制而组蛋白的合成却逐渐恢复正常,到辐照后48小时组蛋白的合成几乎接近对照水平。3)、16Gy ~(60)Co-γ辐照后8小时,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被抑制的情况比G_1期CHO细胞更为严重。4)、16Gy ~(60)Co-γ辐照S期细胞,在辐照后1—24小时中DNA合成被明显抑制的同时,组蛋白的合成也受到相应的抑制。5)、从未经辐照的和经6、16和60Gy~(60)Co-γ辐照的CHO细胞分别提取全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电泳图谱的变化清楚地看到组蛋白H_1和H_3受辐照影响大于组蛋白H_4和H_(2B)+H_(2A),因此我们推测DNA合成和组蛋白H_1和H_3的关系较之组蛋白H_4和H_(2A)+H_(2B)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14)C 追踪试验结果表明,白兰瓜幼果中输入的~(14)C-葡萄糖,50%以上转化为稀酸水解和稀酸不水解的结构物质;果实发育后期,输入后48小时,在果肉和种子中分别只有18%和32%的~(14)C 参入结构物质。根据醇溶性糖的纸层析鉴定,幼果薄片渗入的~(14)C-葡萄糖仅转化为果糖,而发育后期果实则更多转化为蔗糖。显然,幼果的代谢模式是使物质和能量导向结构物质的形成;而后期果实生长已基本停止,物质代谢的方向又转向蔗糖合成的轨道上来。蔗糖合成底物试验结果表明,供给幼果不同底物都只有很低的蔗糖合成活性;发育后期果实供给UDPG+F-6-P 底物时可测出较高的蔗糖合成活性,初步推测白兰瓜中蔗糖合成主要是通过蔗糖磷酸酯合成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T例人血在体外接受~(60)Coγ-_线照射后进行培养,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和~(14)C-尿嘧啶核苷(~(14)C-UR)作掺入实验,以反映DNA和RNA的合成能力。应用滤膜法收获细胞,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双标记样品,发现γ-线对DNA和RNA合成的影响有一定规律,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3H和~(14)C掺入的放射性呈指数下降。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照射剂量和~3H-TdR、~(14)C-UR掺入的放射性计数的对数值两变量间的直线迥归方程。10拉德的照射导致~3H—TdR和~(14)C-UR掺入的放射性计数显著性减少,RNA比DNA合成受抑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经拌土处理施入盆钵土壤中的~(14)C-辛硫磷经土壤微生物和光的作用会降解。土壤中的这些辛硫磷残留物能被春小麦根系吸收,经茎转运到植株地上部分。茎只起输导作用,滞留的残留物较少;而叶子,特别是旗叶中能保持较高的残留水平。不同层次叶片累积的~(14)C-辛硫磷残留物再通过蒸腾、代谢和光解等途径不断转移消解,或以~(14)CO_2,或以其他含~(14)C化合物的形式向周围环境中逸出。春小麦叶片中的~(14)C-辛硫磷总残留提取物中约有50%的非光敏性物质。农药在土壤—植物—空气三者之间具有连续性,是农药生态毒理研究中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烟草叶片中草酸形成及其向下运输(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培条件下烟草根、茎、叶中的草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光照条件下用14CO2饲喂烟草叶片后,叶中很快有大量14C-草酸形成,随后分别在茎、根中检测到14C-草酸,时间上相差约1h。这表明烟草叶片通过光合固定CO2,其光合产物可很快转化为草酸,部分草酸可通过茎向根部运输。  相似文献   

10.
烟草花叶病毒及其核酸侵染烟草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烟草的茎和叶片来源的愈伤组织对 TMV 侵染和繁殖的影响,发现 TMV 在单倍体植株茎的悬浮细胞中侵染和繁殖最好。TMV 在悬浮细胞中的繁殖曲线表明,接种后25℃保温6小时病毒滴度下降,24小时后对数增加,144—216小时病毒滴度达最高峰,其后病毒滴度下降。接种后经10℃低温预处理10小时、24小时和4天再转到25℃继续保温的细胞中,比接种后直接在25℃保温的大大增加了病毒复制的同步性,以低温处理10小时和24小时最佳。烟草悬浮细胞也适用于 TMV-RNA 接种。  相似文献   

11.
香稻(竹香粘)的分蘖数多,其分蘖期根系吸收~(32)P和~(32)P分布到分蘖,以高、中肥和高N,高K肥处理的为高;~(14)C-葡萄糖同化物分布在分蘖比黑米稻(黑优粘)和常规稻“双桂36”的高,但灌浆期和黄熟期~(14)C分布在稻穗较少.低肥处理的稻谷产量较高.而在高、中肥条件下结实率降低,实粒数减少,成穗率稍低,谷产量也比“黑优粘”和“双桂36”低. “黑优粘”在高肥、高N条件下的分蘖多,成穗率高、结实粒数也较多,稻谷产量比“竹香粘”高,在高、中肥、高 N高 P条件下,~(32)P分布于分蘖多,分蘖的~(14)C分布则以高 N,高 K肥条件下的多;开花和灌浆用稻穗的~(14)C分布皆以高 K肥水平的为高。“黑优粘”是耐肥和需钾肥品种,高肥、高K可提高其稻谷产量,但仍比“双桂36”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测定G_1期和中S期细胞内放射性变化的方法(RC)测出小鼠KHT肉瘤的细胞周期时相的时间及其变异系数(CV)。腹腔注射~3H-UdR后,8小时再注射~(125)I-UdR,按2小时间隔取肿瘤制成单个细胞悬液,DNA特异性染料色霉素A_3染色,根据细胞DNA含量用FACS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分离出纯的G_1期和中S期细胞,分别测定细胞中~(125)I和~3H的放射性,用多室数学模型根据每个细胞内~(125)I和~3H的放射性变化,计算出TG_1为6.7小时,Ts为9.0小时,TG2M为3小时,生长指数为1。  相似文献   

13.
S_(180)-V 系细胞,是通过悬浮静置培养过渡到单层静置培养而建成的。至今年6月已传至一百代。该系细胞形状不一,核大,常见单核或多核巨细胞。体外生长的细胞,约60%贴瓶生长,40%悬浮生长。悬浮生长的细胞,换瓶后仍能贴瓶生长。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14—20小时。分裂指数平均为35‰,分裂期的时长平均1.2小时。饱和密度约24×10~4/平方厘米。染色体众数值为88,具中双着丝点标记染色体。以10~6细胞/鼠的细胞数接种于小鼠,全部动物长成实体瘤或腹水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table isotope probing,SIP)是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环境中具有代谢活性微生物的有力工具。然而,在近期利用SIP技术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13)C-标记物对试验本身有一定程度影响。例如研究土壤秸秆降解微生物,需将~(13)C-标记作物秸秆添加到土壤,利用微域培养实验和DNA-SIP技术解析主导降解微生物物种。但是~(13)C秸秆的添加以及不同土壤肥力水平是否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待商榷。【方法】本研究采集江西鹰潭红壤试验站3种施肥处理(Control、NPK、OM)水稻土壤,分别添加自然丰度(12C)和~(13)C-标记的高丰度水稻秸秆,进行微域培养试验,研究两种秸秆添加下的响应物种以及不同丰度C对生物质气体的累积排放、细菌a-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3种施肥土壤下,2种丰度秸秆处理间C累计排放无差异。但是,寡营养条件(Control)下,~(13)C-标记秸秆处理的细菌a-多样性高,12C秸秆处理群落异质性高,稳定性较差,无差异性物种;与~(12)C秸秆处理相比,富营养条件(NPK和OM)下,~(13)C-标记秸秆处理的细菌a-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无差异,但存在差异物种,主要集中于变形菌门和稀有物种。【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3)C标记秸秆对微生物群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后续的SIP试验中,高丰度秸秆虽可被用来作为标记底物,但需慎用。  相似文献   

15.
缺硫培养6天的水稻幼苗,其叶片和根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明显下降。用1pPm 的6-苄氨基腺嘌呤(6-BA)处理培养了10天的水稻幼苗根系,24小时后缺硫培养的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的 NR 活性升高,加硫培养的水稻幼苗叶片和根中的 NR 活性下降。用~(35)S示踪发现,6-BA 可降低加硫幼苗对~(35)S 的吸收和转化,但促进缺硫幼苗对~(35)S 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小麦在灌浆期受干热风的影响,叶绿素遭受破坏,降低了同化~(14)CO_2的能力。~(14)C-同化产物在叶片、茎秆和籽粒中的含量也相应地下降了。这与叶片和籽粒内糖分含量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干热风还使~(14)C-同化产物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发生改变。在叶片和茎秆中降低了醇溶部分的含量而使石油醚溶部分含量增高。茎秆内的贮藏物质加速降解外运,而运入籽粒内的同化产物则加快了转化与贮藏。小麦受害后给以适宜的生长条件,其功能仍不能恢复。这是最终造成籽粒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ce)是重要的植物促生内生菌之一。用gfp基因标记固氮螺菌后接种无菌的水稻和烟草幼苗的根部,限菌培养一定时间后,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除了根内部有发荧光的螺菌定殖外,螺菌还分布在茎、叶的表皮细胞,皮层细胞和维管系统组织的细胞和细胞间隙。从根、茎、叶器官分离固氮螺菌,都存在有较高的螺菌群体密度。这一结果证明螺菌在植物内存在着从根部向茎、叶顶端的迁移现象。这一发现为研究巴西固氮螺菌在宿主植物体内的迁移运动的机制、与植物细胞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奠定了生态学和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血在体外受~(60)co γ-线照射后,用~3H-TdR、~(14)C-UR、~(14)C-缬氨酸和~3H-亮氨酸作掺入实验,分别反映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结果说明γ线对三种大分子合成的影响有一定规律性,即随剂量增加,掺入的放射性呈指数下降,10拉德导致~3H-TdR和~(14)C UR掺入放射性显著减少,四种标记化合物掺入下降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烟草茎薄层培养直接形成花芽及其极性现象(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的表皮薄层组织离体培养在IAA和KT的适当浓度下能直接形成花芽原基或营养芽原基。形成花原基的潜在能力,在花梗区到茎基部有明显的生理梯度。花原基细胞核的DNA含量高于营养芽及愈伤细胞。培养基中IAA和KT浓度相等(10~(-6)mol/L)时,花芽原基发生在外植体的形态学下端,有极性表现。KT浓度提高(10~(-5)mol/L)则两端均发生营养芽原基;KT浓度降低(10~(-7)或5×10~(-7)mol/L)则两端发生愈伤组织,极性消失。  相似文献   

20.
用~3H-CBD_1灌胃Wistar大鼠,研究其吸收、分布和转归。~3H-CBD_1迅速经胃肠道吸收,5分钟后血中即可测得放射性。血液时间-放射性曲线呈双峰,峰值分别为半小时和12小时。达峰值后血中放射性逐渐下降,生物半衰期6.33天。除胃肠道外,肝、肾、脑、睾丸放射性较高。肝、肾为其主要代谢和排泄器官。24小时内尿排出灌胃量的16.2%,粪排出7.5%。7天尿、粪共排出41.4%,14天排出43%。 CBD_1的吸收和排泄符合二室动力学模型。动力学参数如下:T_(1/2α)0.6858天,T_(1/2β)6.3330天,T_(1/2Ka)0.2342天,t_p 0.375天,Ka 2.9595天~(-1),V_1 1663ml,V_2 887ml,V_D(ss)2551ml。相关系数0.978。由此可见~3H-CBD_1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器官,没有特殊的蓄积器官;排泄较慢;与动力学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