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反刍兽疫(PPR)是羊、骆驼等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A类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目前,PPR在全球仍呈现区域性流行和多地散发势态.为探讨PPRV及N蛋白体外诱导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不同时间对PBMCs免疫应答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将PPRVNigeria75/1疫苗毒(1 MOI)、重组N蛋白(10μg/mL)和RPMI 1640(阴性对照)体外刺激PBMCs 48h、72h、96h.采用CCK-8法检测PBMCs细胞增殖情况;qRT-PCR及ELISA检测炎症因子包括IL-1β、IL-6、IL-10、TNF-a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CD4+和CD8+的表达、及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表面分子CD40、CD86、CD80的表达、以及检测PPRV感染PBMCs引起的细胞凋亡.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PPRV能够抑制PBMCs的体外增殖,显著促进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IFN-γ的表达(P<0.05).并且PPRV感染PBMCs产生细胞凋亡,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另外PPRV体外刺激DCs,CD40、CD86、CD80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提示PPRV具有刺激DCs细胞成熟与分化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PPRV N蛋白体外刺激PBMCs能引起与PPRV作用相同的免疫效应.本研究表明PPRV Nigeria75/1疫苗毒体外感染PBMCs主要引起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促进单核来源DCs成熟与分化,并且N蛋白参与PPRV引起的各项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由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感染引起的牛副流感病已成为各国牛场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每年都会给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关于该病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Bpiv3感染对MDBK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KK3)及其下游分子p38丝裂酶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对p38 MAPK通路在Bpiv3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Bpiv3感染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KK3,p38 MAPK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并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L-8,IL-13和TNF-α的水平变化,采用SPSS 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Bpiv3在感染后能够诱导MKK3的激活以及p38的磷酸化,激活了p38 MAPK信号通路。而且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Bpiv3的复制过程。ELISA检测Bpiv3感染后以及使用抑制剂SB202190处理后的细胞上清中IL-6、IL-8、IL-13和TNF-α的水平发现,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Bpiv3诱导的炎症反应。研究证实Bpiv3感染能够激活p38 MAPK通路,显著上调MKK3的表达并诱导p38发生磷酸化,进一步激活下游分子发挥生物学活性,促进Bpiv3的复制及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Bpiv3感染诱发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Caspases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根据功能差异,这些Caspases分别属于凋亡Caspase或炎性Caspase.炎性Caspase包括人类(Homo sapiens)的Caspase-1,Caspase-4,Caspase-5和小鼠(Mus musculus)的Caspase-1,Caspase-11[1].高等动物的炎性Caspases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和部分组织细胞中,对病原感染或危险信号分子刺激产生应答,引起细胞的炎症坏死(pyroptosis)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 beta(interleukin-1 beta,IL-1b)和白介素18的分泌等炎症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旨在探究小鼠微小RNA-125b(microRNA-125b,miR-125b)调控心肌梗死后,内源性危险因子即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释放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在3种心脏主要组成细胞中调控作用的比较。首先建立小鼠心梗模型,检测心梗早期miR-125b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a)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心梗后miR-125b过表达对心功能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心肌梗死后内源性HMGB1的释放,并合成重组小鼠HMGB1(recombinant mouse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rm HMGB1)蛋白进行体外实验研究。选择心梗后参与疾病病程调控的3种主要心脏组成细胞类型心肌细胞系H9C2、成纤维细胞系10T1/2以及原代巨噬细胞进行研究。构建miR-125b过表达腺病毒及对照腺病毒载体体外感染H9C2和10T1/2细胞及体内感染心梗后心脏组织;合成miR-125b模拟物miR-125b mimic或对照模拟物control mimic转染小鼠原代巨噬细胞;心梗后感染腺病毒的心脏组织予CD11b阳性细胞磁珠分选出巨噬细胞。通过qPCR和ELISA技术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炎症反应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中P65、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小鼠心梗早期心肌组织中miR-125b表达增加,同一时期心肌组织检测到,内源性HMGB1释放以及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产生;miR-125b过表达促进心梗后巨噬细胞中生成炎性细胞因子;rm HMGB1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心肌H9C2细胞、成纤维细胞10T1/2以及原代巨噬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变化,但是过表达miR-125b仅对rm HMGB1刺激原代巨噬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有选择性正向调控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巨噬细胞中P65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有关。该研究结果表明,miR-125b正调控心肌梗死后巨噬细胞中内源性HMGB1诱导的炎症反应,对rm HMGB1诱导心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无显著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炎症损伤模型,观察聚合度7-15的壳寡糖对炎性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对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的影响。采用p38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验证抑制p38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单核细胞表达IL-8和TNF-α的作用,从而探索壳寡糖抑制单核细胞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壳寡糖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单核细胞表达IL-8和TNF-α,并且抑制p38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因此,初步认为壳寡糖可能通过抑制炎性U937细胞中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IL-8和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可感染多种动物宿主并引发败血症和呼吸道疾病,危害动物健康,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为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期间对宿主肺脏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羊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Mus musculus)进行攻毒实验,攻毒后72 h采集小鼠肺脏组织并提取总RNA。基于转录组测序,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获得2 44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 437个基因上调,1 006个基因下调。对2 44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的GO terms主要有B细胞稳态、T细胞迁移的正调控、整合素复合物和胶原蛋白结合;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11条免疫炎症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免疫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中,差异基因经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分析,结果显示,C3、C3ar1、C5ar1、Cxcl10、Cxcr2和Gng11基因处于网络中心,说明这些基因在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1条免疫炎症通路的基因中挑选10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有8个基因...  相似文献   

7.
【背景】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多种炎性反应和较高死亡率,其致炎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究副猪嗜血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诱导RAW264.7细胞caspase-11及NLRP3炎性体活化的功能,以及caspase-11在OMVs活化炎性体诱导炎性因子表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方法】副猪嗜血杆菌OMVs感染RAW264.7细胞,收集6、12和24h细胞,RT-PCR检测caspase-11、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收集感染后48 h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11、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收集感染后6、12、24、48和72h细胞上清,ELISA检测interleukin(IL)-1β和IL-18表达水平;不同浓度OMVs(0、2.5、10、25、50和100μg/mL)感染RAW264.7细胞24h,ELISA检测上清中IL-1β和IL-18水平。构建caspase-11沉默RAW264.7细胞株,收集OMVs感染后12、24和48h细胞培养上清检测IL-1β和IL-18水平。【结果】Caspase-11 mRNA转录水平在OMVs感染6、12和24h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LRP3 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6、2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SC 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12、24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spase-1 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6、12和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MVs组caspase-11、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OMVs感染RAW264.7细胞后12、24、48和72h,IL-1β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呈现时间依赖性升高,IL-18表达水平在感染后6、12、24、48和72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OMVs感染细胞时,OMVs对细胞的致炎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强。Caspase-11沉默后,IL-1β水平在感染后12、24和48h显著低于未沉默组;Caspase-11沉默组IL-18表达量在感染后24、48h均显著低于未沉默组(P<0.05)。【结论】副猪嗜血杆菌OMVs在副猪嗜血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OMVs可诱导RAW264.7细胞caspase-11介导的非经典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活化。  相似文献   

8.
天然辅助细胞(natural helper cell,NHC)是近期发现的二型固有淋巴细胞的一种,因其在病毒感染后分泌大量Th2型细胞因子,故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也是一个反复感染的过程。NHC在RSV感染过程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再次感染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故本研究建立初次及再次感染模型,通过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炎症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及NHC内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mRNA的表达,膜表面染色检测肺组织内CD45+Lin-ST2+标记的NHC数量,细胞膜内染色检测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的NHC数量,探讨NHC在初次及再次RSV感染所诱发导致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引起的肺炎症反应明显加重,且肺组织内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多,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Th2型细胞因子,进而导致较重的气道炎症。流式细胞分析术发现初次RSV感染鼠肺组织内NHC总数及IL-5+NHC,IL-13+NHC数量明显多于再次RSV感染组,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诱导更多的Th2型NHC进入肺组织,参与气道炎症。研究证实NHC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尤其是IL-5和IL-13,介导RSV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炎症因子的表达调控是炎症反应的关键步骤,与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等密切相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炎症因子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已有的研究多关注于NO合成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而对NO代谢的作用知之甚少.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GSNOR)是体内NO信号通路代谢调控的关键蛋白.本研究发现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RAW264.7细胞中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同时下调GSNOR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该下调作用依赖MEK1/2、p38和PI3K信号通路.抑制GSNOR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而过表达GSNOR作用相反.抗炎症药物曲古抑菌素A (trichostatin A,TSA)能够挽回LPS对GSNOR的下调作用,并且GSNOR抑制剂削弱了TSA对炎症因子IL-6和TNF-α转录的抑制效应.这些结果表明:GSNOR是一个新的重要炎症调控分子,它可能成为调控NO介导的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新的潜在靶点,上调GSNOR可能是抑制炎症的新思路.本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通过上调iNOS和下调GSNOR共同增强免疫炎症反应的新机制,拓展了对NO代谢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研究布鲁氏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缺失株和PGM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的损伤作用及其引起炎症反应时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布鲁氏菌pgm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本文分别用布鲁氏菌pgm基因缺失株和纯化的PGM蛋白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本实验获得了纯化的PGM蛋白,成功构建了pgm基因缺失株,采用该基因缺失株免疫小鼠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虎红平板实验和试管凝集实验结果显示为阴性;pgm缺失株和PGM蛋白感染HPT-8细胞均能诱发贴壁细胞脱落;而且pgm基因缺失株侵袭HPT-8细胞的能力较M5-90明显降低.pgm基因缺失株侵袭HPT-8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M5-90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变化不明显,PGM蛋白感染HPT-8细胞时,其细胞因子LDH表达水平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PGM蛋白和pgm缺失株可致胚胎滋养层细胞损伤,且引发滋养层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通过胰胆管结扎的方法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分离小鼠胰腺腺泡细胞。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胰腺组织或腺泡细胞裂解物中的细胞因子;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组织或细胞中IL-6或ERK表达。结果:IL-6浓度在胰腺组织和腺泡细胞中显著增加(P0.05)。在离体原代小鼠腺泡细胞,TNF-α刺激增加IL-6释放(P0.05);与此同时,IL-6刺激可增加其它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两者都涉及ERK MAP激酶通路。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抑制IL-6刺激引起白细胞介素-6(IL-6)和人巨嗜细胞激活蛋白-1(CCL2/MCP-1)释放。最后进一步证实,IL-6激活人胰腺组织中的ERK。结论:IL-6在急性胰腺炎中增加,激活炎症通路并加重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川续断皂苷Ⅵ(asperosaponin Ⅵ,ASA Ⅵ)对睡眠剥夺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对C57BL/6J小鼠进行睡眠剥夺,期间腹腔注射ASA Ⅵ进行干预,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认知功能,运用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小鼠海马区的炎症水平、神经发生及信号通路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中的小胶质细胞呈激活状态,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新生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并导致认知功能下降。ASA Ⅵ干预显著改善了睡眠剥夺小鼠的认知功能,抑制海马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P<0.05),同时显著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和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P<0.05)。ASA Ⅵ干预还显著提高了睡眠剥夺小鼠海马中的p-PI3K、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及新生神经元数量(P<0.05)。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降低ASA Ⅵ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ASA Ⅵ可改善睡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相关。因此,作为抗炎、神经保护药物,ASA Ⅵ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通过激活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小体诱导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炎症反应及凋亡的效应。方法取健康前磨牙样本并分离培养hPDLCs,分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感染组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检测细胞中NLRP3小体[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凋亡基因[自杀相关因子(Fas)、Fas配体(FasL)、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量及培养基中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感染组hPDLCs中NLRP3、ASC、Caspase-1、Fas、FasL、Bax、Caspase-3的表达量及培养基中IL-1β、IL-18、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中Bcl-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能够诱导hPDLCs的炎症反应及凋亡且该作用与NLRP3小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革兰氏阴性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感染小鼠致肺病变的分子细胞机制,以改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方法】滴鼻法感染小鼠,观察肺部眼观病变,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RT-PCR和qPCR方法检测小鼠肺部的Caspase-1、Caspase-3、TNF-α、IL-1β、IL-6、IL-18、TLR-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小鼠在感染后48h内死亡,解剖后观察小鼠肺部有严重出血和炎症。实验组小鼠肺组织IL-1β、IL-6、IL-18 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TLR-4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肺部组织Caspase-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Caspase-3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TLR-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P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的发生,APP感染后激活TLR-4信号通路使有关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起的肺部炎症。炎症可能涉及Caspase-1参与的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15.
Rig-I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旨在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Rig-I)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因子分泌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不同剂量的LPS刺激Rig-I基因沉默和过表达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q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0、IL-1和IL-6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诱导的TLR4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ig-I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并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q PCR结果表明,Rig-I促进巨噬细胞中TNF-α、IL-10、IL-1和IL-6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的实验证实,Rig-I通过激活AKT及其下游蛋白p-38、NF-κB和Bcl-x L等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因子的表达。该研究首次证实了Rig-I可通过AKT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沙眼、性传播性疾病、不孕症等疾病,主要病理表现是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瘢痕.因此,沙眼衣原体诱导产生的炎症因子是导致疾病的关键,沙眼衣原体可直接感染内皮细胞产生各种前炎因子,但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通过ELISA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到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可产生IL-8,IL-1α,IL-1β,IL-6等前炎因子,并且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主要激活宿主细胞MAPK/ERK和MAPK/P38信号通路.抑制MAPK/ERK和MAPK/P38信号通路显示,两条通路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参与调节不同的炎症因子产生.MAPK/P38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调控IL-1α,IL-6的产生,而IL-8则同时受MAPK/ERK和MAPK/P38两条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Tong YN  He YN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4):317-320
在机体非感染性炎症疾病过程中,caspase-1的活化引起IL-1β、IL-18、IL-33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一个被称为NALP3炎性体的多蛋白复合物在caspase-1的活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各种外源或内源的刺激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激活NALP3炎性体来活化caspase-1.本文就NALP3炎性体的结构和分布、活化和信号通路及对2型糖尿病、痛风、阿尔兹海默病和肾脏疾病等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近期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引起人胃上皮细胞microRNA-146a(miR-146a)上调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H.pylori重组蛋白、全菌蛋白、培养上清、感染相关炎性因子(IL-8、TNF-α、IL-1β)以及TLR配体刺激人胃上皮细胞,检测细胞miR-146a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荧光素酶实验鉴定miR-146a启动子,分析诱导表达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除H.pylori感染相关炎性因子IL-8、TNF-α、IL-1β能够明显诱导miR-146a表达上调(P<0.01)外,其他刺激因素均不能诱导miR-146a的显著表达;当采用RNAi技术将IL-8、TNF-α、IL-1β分别沉默,检测H.pylori诱导miR-146a表达时,各沉默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软件预测显示miR-146a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个NF-κB结合位点;H.pylori能够显著增加miR-146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相对荧光素酶值;当启动子序列中的NF-κB结合位点发生突变,其相对荧光素酶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H.pylori感染相关炎性因子IL-8、TNF-α、IL-1β能够诱导miR-146a表达明显上调;NF-κB信号通路在H.pylori感染诱导miR-146a的表达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戴静雯  周萍萍  李素  仇华吉 《微生物学报》2022,62(10):3709-3721
天然免疫是机体通过识别自身或外部危险信号后,为维持体内稳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反应,当宿主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胞内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激活干扰素(interferon, IFN)、核因子-kappa 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和炎性小体等信号通路。IFNs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诱导的抗病毒基因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抵御病毒的感染,炎症反应则是机体自动的防御反应,能够在病毒感染机体时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以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IFN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分子如NF-κB/RelA、PKR等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此外,IFN信号通路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又影响其他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维持自身稳态,它们之间的交互调控失衡将会引起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的免疫病理损伤,例如SARS-CoV-2感染机体时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本文综述了机体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干扰素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之间的交互调控,为研发抗病毒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