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承办,珠海市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协办的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3月23-25日在珠海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从河南省桐柏县吴城盆地五里堆组采到的植物印痕化石,其中以旱生性形态的帕里宾属(Palibinia)和小叶的多种豆科植物占优势。描述并讨论了一个新种。根据该植物群的组合特征,确定五里堆组的地质时代为晚始新世。该植物群的生物学特性,指示桐柏吴城盆地一带当时为一干旱而炎热的气候区。这些植物化石的发现,在地质学、植物学和古气候的探讨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1973年,我们对河南吴城盆地钻孔中的岩芯和露头中的植物化石进行了采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植物学会于1962年11月20—28日在北京举行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术会议。这是解放后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方面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3人,包括全国22个省(区)市的知名学者和青年科学工作者。大会共收到論文86篇,其中包括有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內蒙、华北地区以及新疆荒漠和西藏高原地区的植被分类(包括草场和林型分类)、地区植被类型特征、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制图以及工作方法研究和支援农业问题等各个方面。 (1)关于植被分类,就分类系統各级单位的概念、以及次生植被的分类问题等。有些同志认为植被型一级相当于演替上的頂极羣落,而它的不同演替阶段所出現的一些不同生活型的羣落則作为不同的羣系纲,并且併为一个演替系列;另一些同志則承  相似文献   

4.
中国泥盆纪古地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王钰、俞昌民于1959年全国第一届地层会议期间,分析了中国泥盆纪古地理概况。指出东北北部接受北极太平洋的海侵,由鄂霍茨克海侵入;南天山则“受到来自西欧的海侵影响”;中国南部于中泥盆世末期发生了大明山运动;晚泥盆世初期海侵规模最大。1974年,他们  相似文献   

5.
王钰、俞昌民于1959年全国第一届地层会议期间,分析了中国泥盆纪古地理概况。指出东北北部接受北极太平洋的海侵,由鄂霍茨克海侵入;南天山则“受到来自西欧的海侵影响”;中国南部于中泥盆世末期发生了大明山运动;晚泥盆世初期海侵规模最大。1974年,他们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二叠纪古植物学研究简述刘照华李承森耿宝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DVANCESOFPALAEOBOTANICALRESEARCHESOFPERMIANINCHINALiuZhao-huaLiCheng-senGengB...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早期陆生维管植物演化、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总结了我国研究人员及国外合作者近五年来(2009—2013)在华南和西准噶尔的志留纪晚期—早石炭世(主要是泥盆纪)陆生植物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涉及维管植物多个类群的演化分异、分支系统、多样性、分散孢子、古地理和古环境等方面,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植物学通报》2007,24(3):274-274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11届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圳仙湖植物园、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嘉应学院、地质出版社、科学时报、植物学报、植物学通报、珠海市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五十多位古植物学和植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化石》2000,(3):11-11
中国古植物馆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的一个分馆 ,于1996年落成 ,1998年经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成立 ,由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 ,现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题写了馆名。该馆位于北京香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 ,是该所古植物学研究室的化石标本保存之处。它集植物化石采集、保藏、陈列、国际交换和科学研究为一体 ,已收藏中国各地质时期珍贵植物化石标本7万余号 ,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波兰及俄罗斯等国家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该馆是我国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为我国古植物学家提供了研究生命起源、陆地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植物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年会暨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983年10月1—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共四百余人。大会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开幕式和大会报告;二、分组讨论交流;三、选举新理事会和会议的总结闭幕。大会报告有:“对我国植物学会今后发展的几点看法”(汤佩松教授),“关于中国植物学会五十年的历史”(汪振儒教授),“纪念我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之一钱崇澍教授诞辰一  相似文献   

13.
..世界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教授(1894-1968),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不仅对植物分类学家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古植物学也情有独钟。如他在《植物分类学简编》这本著名教科书中,就特别谈到“演化和分类的关系”,认为“演化是分类的基础”,并十分强调化石植物是探讨植物系统演化的重要证据。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向读者介绍一些古植物学基本知识与经典文献,以引导植物科学工作者培养古今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胡先骕教授曾先后两次赴美国留学,头一次是1913—19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农学院学习森林植物,获学士学位。第二次是192…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泥盆纪以后,陆相沉积颇为发育,植物化石和煤炭、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具有称著于石炭、二叠纪的四大植物区系(即冈瓦纳或舌羊齿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的唯一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的重视,是我国古植物学事业与研究蓬勃发展和具有美好前景的基础。建国后前三十年我国古植物学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延长层的植物化石最近数年来,石油总局的地质工作同志们,收集颇多。本文作者于1951年之冬,曾至陕北旅行,亦颇有所获。经研究结果,共包括下列各种分属于各门类之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延长层的植物化石最近数年来,石油总局的地质工作同志们,收集颇多。本文作者于1951年之冬,曾至陕北旅行,亦颇有所获。经研究结果,共包括下列各种分属于各门类之下:  相似文献   

17.
本区的龙马溪组为含笔石页岩,笔石化石丰富,但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和报道;在地层对比上,过去习惯上与三峡地区的龙马溪组对比,归于下志留统下部.作者(1986)详细研究了本区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附近的地层,在位于五峰组上部砂岩段(即 Hirnantia-Dalmanitina 层)之上的龙马溪组建立了4个笔石带,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8.
古植物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1987年度学术讨论会于11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市举行.来自全国科研、地质、煤炭、石油、博物馆和大专院校等系统从事古植物学工作的8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周志炎副理事长主持了开幕式,理事长李星学教授致开幕词,赵修祜秘书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望始教授应邀参加了大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微体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轮藻学科组,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和江苏省植物学会均派代表参加了大会.孢粉学会,化石藻类专  相似文献   

19.
1前言古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的专门科学。古植物学早期的发展是和地质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用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这就是我国及世界上早期的大多数古植物学的研究机构都设在地质部门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古植物学的研究任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们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研究古植物学。把植物化石当作地史时期的植物来研究。古植物学研究任务的扩展和转变是国际古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