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植物群落演替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综述.演替早期和演替后期各种植物所处环境常有很大差别.演替早期的生境具有开放性和光照充足等特点,各环境因子富于变化;演替后期的生境由于植被的缓冲作用,一般较为封闭和稳定,各环境因子在空间尺度上的异质性较强.演替早期和演替后期群落不仅物种组成不同,而且在演替不同阶段中出现的物种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别,这些物种的生理生态差异使得物种更替现象经常发生, 也使得演替能够顺利进行.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将会出现更多的次生演替和长时间停留于演替早期阶段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92~1993年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讨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富营养化和渔业养殖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是从微齿眼子菜阶段→微齿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狐尾藻阶段→微齿眼子菜消失阶段→大茨藻阶段→大茨藻+狐尾藻+苦草阶段。同时,还从物种生理生态、补偿和再生能力、生活史及生殖对策、种间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其演替模式,为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泥河林区鼠类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春文  陈荣海 《兽类学报》1993,13(3):205-210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黄泥河林区5个次生植被类型的鼠类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变化。原始针阔混交林采伐后,大林姬鼠数量减少,棕背(鼠平)数量增加,黑线姬鼠侵入。形成次生阔叶林和人工落叶松林后,鼠类群落仍为原始针阔混交林中的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群落类型。人工红松林的形成使棕背(鼠平)数最明显减少,成为大林姬鼠群落。森林开垦成农田,相应形成黑线姬鼠+大林姬鼠群落。草甸发展成草甸森林,鼠类群落由东方田鼠+棕背(鼠平)演变成棕背(鼠平)群落。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鼠类演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及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堰铭 《动物学研究》1999,20(6):435-440
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双子叶植物在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数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地次生植被面积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土丘覆盖植物的恢复速率则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地降低,植物群落组成的种数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子叶植物重要值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双子叶直根类植物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双子  相似文献   

6.
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次生演替中昆虫群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滔  扈克明 《生态学报》1995,15(4):373-377
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砍伐后4块处于次生性演替恢复阶段,不同年代林中,所设固定样地中昆虫群落的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群落中昆虫的数量、种类、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年度变化看:昆虫个体数和植食性昆虫数在雨季是最大的。优势度在演替阶段后期是雨季大于旱季,而在前期则是旱季大于雨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在演替后期是旱季大于雨季,而演替前期则是雨季大于旱季。从演替年代变化看:随着演替年代的递增,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有增加的趋势,而昆虫数量和植食性昆虫数量减少的趋势。对昆虫群落稳定性的讨论,试引入“变异系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的演变与生态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且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对它的注意。海南岛地处我国热带,其热带植物种类丰富、珍稀奇特,素为世人所仰注,惟长期以来,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未能完全改变那种“刀耕火种”、“畲田火米”的古老耕种方式和一些不合理的开垦、采伐措施。因而引起物种和资源及生态环境等受到一定的干扰影响,使它们随着森林植被的范围缩小而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有些濒临绝灭,或局部地区出现生态系统失调现象。因此笔者提出希望国家应考虑在岛上增设不同生态群落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或植物园,作为科学研究,物种保护,教学研究及科普的基地。  相似文献   

9.
王献溥  李俊清 《植物研究》2000,20(3):332-350
拟赤杨林是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类型,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一个演替阶段,主要见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1300m以下的红壤和黄壤山地山坡中下部环境比较湿润的地方,本文研究划分出3个群丛纲和13个群丛。它向常绿阔叶林恢复的演替趋向,从13个群丛之间的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拟赤杨林是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类型 ,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一个演替阶段 ,主要见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 1 30 0m以下的红壤和黄壤山地山坡中下部环境比较湿润的地方 ,本文研究划分出 3个群丛纲和 1 3个群丛。它向常绿阔叶林恢复的演替趋向 ,从 1 3个群丛之间的群落外貌 ,结构和种类组成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and its underlying explanatory mechanism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primary successional sere on a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granite outcrop. There, plant communities occupy soil-filled depressions separated from one another by areas of bare rock. They have been termed “island communities.” Soil depth and area increase as succession proceeds from Sedum smallii, to lichen-annual, to annual-perennial, and to herb-shrub-tree stages. Although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sland area in the system studied (all successional stages consid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island maximum soil depth is stronger. However, island maximum soil depth and area a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describes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better than the transformed power function. Within successional stage, species richness show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area or depth, except for late-successional island communities. Processes related to community successional development may explain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when islands of all stages are considered. However, mechanisms related to equilibrium between extinction and immigratio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for late-successional islan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2.
水成土壤演化中有机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元华  徐琪 《生态学报》1990,10(4):323-327
  相似文献   

13.
疏叶骆驼刺种群性质与植物群落演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疏叶骆驼刺广泛分布于新疆平原荒漠地带的低地盐化草甸中。在群落中占优势,或者为伴生种。其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种群特性,随着土壤水、盐状况的改变而有较明显的差异。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水、盐环境变化日益加剧,因而疏叶骆驼刺群落的成分也有相应的变化。以疏叶骆驼刺种群性质和草甸植物种类组成特征作为群落演替状态的指示物是本文分析探讨的主要问题。这种指示作用在实践上对当地的水源及土地利用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甘肃南部山地草甸植被烧荒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诚  赵松岭 《生态学报》1981,1(3):215-220
甘肃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边缘,全区海拔高度约在3,000至4,000余米之间;年降雨量约600至800毫米,雨季集中在5—7月份,年平均气温1—3℃,几乎不存在绝对无霜期。因此,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高寒与湿润。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本区大面积发育着以垂穗披碱草(Clinelymus nutans)、垂穗鹅观草(Roegneria nutans)、几种嵩草(Kobresia spp)、几种苔草(Carex spp)为优势种的草原化草甸、真草甸和沼泽草甸植被。  相似文献   

15.
草原群落退化与恢复演替中的植物个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义植物个体小型化是在草原过度放牧条件下 ,草原植物植株变矮 ,叶片变短、变窄 ,节间缩短 ,以及根系分布浅层化等性状的集合。小型化个体的生态学属性介于环境饰变与生态型之间 ,特称之为扰动响应型。个体小型化逆转过程表现出集体行为 ;小型化个体具有维持其形状的保守性 ,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 ;小型化的逆过程即正常化过程 ,与演替时间有关。个体小型化是过度放牧下群落生产力衰退的重要表现 ,是对过度放牧的负反馈机制。在草原群落退化演替机理研究中 ,对个体小型化的深入认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THE WHITE MOSS LOCH: A STUDY IN BIOTIC SUCCESS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氨气敏电极-动力学法测定了33种我国常见豆类及果、蔬种籽中脲酶的分布,发现其中脲酶活性较高的有刀豆、徐州毛豆、豌豆、青豆、黄豆及新澄一号和苏密一号西瓜籽等7种。它们的脲酶相对活性次序为刀豆>徐州毛豆、新澄一号西瓜籽>豌豆、青豆、苏密一号西瓜籽及黄豆。  相似文献   

18.
针茅草原放牧衰退演替阶段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的系统聚类法和ISODATA分类法,对短花针茅草原因过度放牧而形成的衰退演替系列的各阶段进行了分类;比较成功地在群落分类上联合使用了PCA排序与ISODATA分类。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将衰退演替系列分成4个阶段,它们是短花针茅群落、扁穗冰草群落、冷蓠群落和亚氏旋花群落。这与前人用其他方法分类的结果相似。本文为群落分类提供了两种合理、可行的数学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干旱沙漠区流沙治理的成功模式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人工植被防护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区域人工植被与环境演变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该区人工植被经过40余年的演变其植物种的组成趋于动态平衡;植物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表现为随群落演替的进行而增大,42年前(1956年)建立的人工植被多样性指数达到D=0.706~0.822或H′=1.393~1.893,10年前(1987年)建立的人工植被其多样性仅为D=0.501~0.702或H′=0.819~1.074;β多样性的测度表明,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在其演变的历程中经历了2次物种周转速率相对较快的阶段,这一特点与植被演替密切相关,对干旱沙漠地区的生态恢复和人工绿洲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土壤基质条件等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西湿地维管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山西省湿地有维管植物686种,隶属于308属, 83科。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 18种;双子叶植物56科, 223属, 504种;单子叶植物19科, 75属, 164种。在山西省湿地维管束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性质的属有108属,占主导地位,除去世界分布属,所占比例达76.9%,反映出山西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分布与本地所处的气候带相适应。世界分布有74属,占总属数的24%,也是湿地植被的主要组成成分或关键属。特有属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