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融合技术是一项迅速发展的细胞工程技术,是细胞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细胞融合技术开始应用于藻类原生质体融合,至今已在多种藻类中开展了细胞融合及杂种培育试验。综述了在藻类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化学融合法、电融合法、激光融合法,以及在藻类细胞融合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在藻类细胞融合研究中的困难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一)微生物细胞融合技术一、细菌细胞融合1)枯草芽胞杆菌①制备原生质体;②原生质体的复原再生;③细胞融合;④细胞融合后融合体的遗传分析和选育;  相似文献   

3.
美味牛肝菌原生质体再生菌丝的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并培养成再生菌丝是研究食用菌细胞融合和基因转移的一项技术。有的文章已综述了有多种食用菌的原生质体已被分离,只有一些种的原生质体被培养成再生菌丝体,美味牛肝菌的原生质体虽已被分离但未培养成再生菌丝。食用菌原生质体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再生菌丝体。Peberdy曾论述过有的真菌是由原生质体膨大生长成形态不正常的类似出芽链的细胞而再生菌丝的较为特殊的方式。本文报道美味牛肝菌原生质体通过一种新的生长方式而发育成菌丝体。  相似文献   

4.
细胞融合是新崛起的一项细胞工程技术。这项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已经在不断地向着实际应用方面迈进。植物细胞融合是指人工的方法用纤维酶、果胶酶等酶作用于植物组织,并将获得的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等诱导融合剂使相邻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然后,经过原生质体培养、细胞壁再生、愈伤组织形成,最后培育成再生植物。1972年获得了  相似文献   

5.
芸苔属作物的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70年代以来芸苔属作物的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特别对通过细胞融合产生胞质杂种及其在芸苔属作物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学无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所取得的突飞猛进发展正给植物科学以巨大的推动。由于植物细胞培养、突变体选择、原生质体和细胞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迅速进展,以及DNA分子体外重组和基因无性繁殖等技术的引入,已使利用培养的原生质体或细胞作为实验系统,来进行植物细胞的遗传操作成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痢疾杆菌D15和EiTor弧菌88-2作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兼有两亲株遗传性状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业技术》 ,2 0 0 0年 55卷 6期第 4~ 5页报道 :日本北海道绿色生物研究所研究部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培育百合新品种 ,首先 ,确立原生质体培养系 ,对刚玉杂种、辛特黄百合各 12个品种原生质体培养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都能确立原生质体的分离、分裂、再分化培养系。其次 ,用电融合法对辛特黄百合 1个品种与刚玉杂种 2个品种进行细胞融合 ,得到的再分化个体均在温室育成。对于融合个体、非融合个体的判定 ,待这些再分化个体开花 ,先进行形态的确认 ,再通过PCR和限制酶多型鉴定确认 ,结果表明 ,2个组合都获得融合个体。在具有粉红花…  相似文献   

9.
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原生质体培养成植株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我们研究了红花大金元品种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成植株的条件,并考虑到由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诱导的烟草冠瘿及其畸胎瘤与正常细胞有显著差别,它们在不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细胞能继续分裂,增殖。如果冠瘿及畸胎瘤组织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在分化芽和根方面也有差别,那末,利用它与正常细胞融合后,有可能提供更多的筛选杂种的条件,我们对这两种细胞在同样条件下分化芽和根的情况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要作物原生质体再生”为国家七五攻关专题“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技术”的部分工作。我院遗传所、上海植生所与植物所的四个实验室分别承担了其中的工作,经过四年研究已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现将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前景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1.
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最佳形成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及诱变受到广泛重视,实验方法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在微生物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过程中,各种微生物所需的最佳条件差别很大。我们研究厂地衣芽孢杆菌53-A,菌株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各种因素及最佳条件,并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原生质体的聚集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细胞一般都包被一层坚硬的细胞壁,除某些例外,细胞壁能阻止细胞质膜间的相互接触,因而细胞间不能融合。随着适用于溶解细胞壁的酶类的开发和无壁细胞(原生质体)的产生,现已能克服这一限制植物细胞融合的困难。将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融为一体以创造新的体细胞杂种,这不仅为体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机会,还为植物的遗传操纵提供了新方法,这在目前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现在已可以从一系列典型植物种和农作物种分离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可培养在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是研究细胞融合的前提条件,但关于其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适条件迄今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再生率不高,且不稳定。本文研究了有关诸因素对供试菌株原生质体化及其活性的影响,尤其是提高再生率的措施。试验所用材料,菌株B.Subtilis Ki-2-132(Thr~-,Val~-,Ile~-,Str~+)由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赠送;溶菌酶由汉口蛋厂1981  相似文献   

14.
一本文对主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属进行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种间:属间融合的基础研究。对融合产物进行了生物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念珠菌属可形成原生质体,其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互栩融合,其融合产物的生物特性可与亲株不同。白色念珠菌与其它种间,酵母菌属间的融合产物,对小白鼠无致病性。细胞融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生物育种新技术,它是通过两亲株原生质体融合而达到杂交目的的(王俊英,1982)。在细胞工程中,原生质体分离、培养、融合和发育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为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防病治病,我们试对主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属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再生及融合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宣布,计划1985年与一些商业公司合作,共同研究生物技术。目前已有14个公司同意参与本国农林水产省发展关于改良微生物和植物的细胞融合技术的计划。东京Nihon Kinoku中心、Meiji Seika Kaisha有限公司和大阪久保田有限公司将集中注意通过鉴别降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发展乳酸菌的原生质体融合系统,并发展一种能选择的标记系统和繁殖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担孢子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更利于细胞融合的原生质体,研究了几个影响金针菇担孢子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重要因子,当用0.6mol/L MgSO4.7H2O作渗透压稳定剂,在35℃、2%溶壁酶中酶解2.5h后,可获得纯净且量多的原生质体,其产量最高达6*10^7个mL,原生质体大小比较均一,直径约8.2μm。  相似文献   

17.
提高枯草杆菌原生质体再生率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提高细菌原生质体再生率是研究细菌细胞融合的前提,目前国内报导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均不高,且不稳定。为了更有效地获得高产融合株,必须探求再生的最适条件,前报已较系统地研究了有关诸因素对供试菌株原生质体化及其活性的影响,以及提高再生率的措施,使再生率达44.47%;但仍有大幅度提高的必要。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原生质体再生率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问:什么是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答:所谓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即利用某种外界因素(常为Y射线,即了融合gamma-fusion)辐照某一细胞原生质体,选择性地破坏其细胞核;并用碘乙酸胺碱性蕊香红6G处理在细胞核中含有优良基因的第二种原生质体,选择性地使其...  相似文献   

19.
Takebe等(1971)关于烟草原生质体全能性的证明,Rao和Michayluk(1974)及Wallin等(1974)聚乙二醇PEG细胞融合方法的建立,为作物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新途径。任何两种原生质体,不管其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20.
引言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是在高等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838年Muller曾见到肿瘤多核细胞的融合现象,直到1962年才由Okada首次用仙台病毒诱导建立了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植物的体细胞杂交也得以开展,去除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再生成植株。1970年英国的Power等首次报道了高浓度NaNO_3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1972年Carlson等用Na_2CO_3诱导融合。目前在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中主要用的方法有两大类:keller等建立的高Ca~(2+)、高pH方法以及高国楠等发展起来的聚乙二醇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