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萍  王攀  王筱冰 《生命科学》2011,(4):329-334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方式,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目前,经典细胞凋亡被称为Ⅰ型PCD,而自噬性细胞死亡称为Ⅱ型PCD,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则被称为Ⅲ型PCD,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针对不同细胞死亡模式及其相互作用、关键作用蛋白,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细胞自噬、凋亡与肿瘤治疗作一简要综述,并展望发展前景,提出在肿瘤治疗中如何利用不同死亡模式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胸腺细胞的选择与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海东  陈静 《生命科学》1997,9(1):11-14
胸腺通过阳性和阴性选择作用,保留有功能的并对自身耐受的T细胞,同时通过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机制消除无功能的或对自身有反应性的T细胞。参与胸腺细胞PCD调节的因素中包括胸腺基质细胞和膜分子的作用。胸腺内细胞发生PCD的机理十分复杂。本文从两种选择中PCD出现的特点,PCD与选择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T细胞耐受形成中PCD的作用等方面,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描述当前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若干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何光明  邓兴旺 《植物学报》2018,53(4):441-444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生物体受遗传调控的自主细胞死亡现象,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环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PCD的发生可受线粒体中活性氧(ROS)诱导。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早期的研究发现了1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细胞死亡突变体mod1, 并暗示植物细胞中存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之间的信号交流调控PCD, 但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最近, 他们通过大规模筛选mod1突变体的抑制突变体, 克隆了3个新的抑制基因plNAD- MDHDiT1mMDH1。此3个基因分别编码质体定位的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叶绿体被膜定位的二羧酸转运蛋白1和线粒体定位的苹果酸脱氢酶1, 突变后都可抑制mod1中ROS的积累及PCD的发生。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 他们论证了苹果酸从叶绿体到线粒体的转运对线粒体中ROS的产生及随后PCD的诱导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拓展了我们对植物细胞中细胞器间交流的认识, 为我们深入理解植物PCD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是该领域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侵入宿主后,细菌生长、繁殖并与宿主相互作用,引发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为抑制细菌致病过程,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抗感染免疫应答,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细菌对机体的致病性与机体抗细菌免疫的相互抗争。在细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菌与宿主细胞的拮抗往往涉及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这一过程。新近发现Gasdermin家族成员Gasdermin D和Gasdermin E参与PCD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跟踪其研究进展将有助于应对细菌感染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几年研究发现,线粒体依赖性PCD通路的激活在PD发病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不同形态学表现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可以共同存在,而所有的这些细胞死亡都归因于PCD共同的上游通路的激活。PCD通路不仅仅是指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依赖性凋亡,还包括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非凋亡性死亡,比如细胞坏死。这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延伸,更为我们在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性治疗上提供了更多的靶点,有助于寻求神经保护的新方法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抗凋亡治疗已经成为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新热点,已经证实,caspase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caspase的激活,阻止细胞退行性病变。那么将位于caspase执行者上游的Bax作为靶点,抑制Bax的激活与转位,能够产生更为持久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福凯 《生命科学》1995,7(5):15-17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昆明650031)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现象不可逆的终止,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和细胞的病理性死亡──坏死。PCD是多细胞生物的一种生理性细胞死亡,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由细胞特定基因...  相似文献   

7.
与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细胞的主动死亡,存在主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研究发现许多与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的基因,可分为对程序性细胞死亡有促进作用的基因,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和协助程序性细胞死亡完成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遵循固定的程序,自己结束生命的过程。从细胞功能上看,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在正常条件下,某些细胞的死亡是细胞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最后阶段)。这种死亡是一种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个体发育过程,称之为程序性死亡(PCD)。从形态上看,上述细胞死亡有其特定的形态学变化,例如细胞产生膜泡、染色质浓缩和DNA降解等等;具有上述形态学特点的细胞死亡称之为凋亡。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NO在植物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以蚕豆表皮条和NO体外供体硝普钠(SNP)及NO信号途径抑制剂为材料,采用表皮条生物法,探讨SNP对蚕豆叶面保卫细胞的毒性机理.结果表明:(1)0.5~9 mmol· L-1的SNP可使蚕豆气孔保卫细胞活性降低,部分细胞死亡,且随着SNP浓度的增高细胞死亡率增高.(2)凋亡抑制剂Z-Asp-CH2-DCB或TLCK可显著降低SNP诱发的保卫细胞死亡率.(3)抗坏血酸(AsA)、过氧化氢酶(CAT)、Ca2+螯合剂EGTA或Ca2+通道抑制剂LaCl3与SNP共同作用时,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4)NO清除剂c-PTIO、MAPK激酶抑制剂PD98059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荆ODQ亦能有效阻止SNP诱发的细胞死亡.研究发现,较高浓度的SNP可诱导蚕豆保卫细胞程序性死亡,SNP诱发植物细胞死亡与胁迫组保卫细胞内NO、ROS和Ca2+水平升高有关,cGMP和MAPK参与了SNP诱发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0.
果蝇蜕皮激素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因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年来关于果蝇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果蝇的变态发育过程中,蜕皮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诱导转录因子的表达。这些转录因子作为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网络中的初、次级应答信号,激活凋亡诱导因子Reaper、Hid和Grim的表达。Reaper、Hid和Grim进而阻止凋亡蛋白抑制因子的活性,从而启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途径,引起细胞凋亡(apoptosis)。该文综述了蜕皮激素诱导的果蝇程序性细胞死亡中各遗传调控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性细胞死亡石法武,李德玲,周廷冲(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细胞生物学有三大问题:细胞分裂(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细胞死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病理性死亡,它主要是由有害信号的极度刺激造成细胞损伤引起的,另一类是生理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2.
编程性细胞死亡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生物组织中,单个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 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而自杀死亡的 现象,称编程性细胞死亡(PCD,Programmed Ccll Death,Apoptosis)。PCD细胞单个散 在分布。早期的形态学改变为染色质固缩,常 聚集于核膜呈境界分明的颗粒块状或新月形小 体,细胞质浓缩。继后胞核和细胞外形皱折, 核裂解成质膜包统的碎片,细胞膜突出形成质 膜小泡(即细胞“出泡 blebbing”现象),脱落后 形成PCD小体,其内可保留完整的细胞器和  相似文献   

13.
GeneRegulationofProgrammedCellDeathYangJianminLiuLianrui(InstituteofGenetics,AcademiaSinica,Beijing100101)细胞死亡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一样是维持生物体平衡的重要环节。它是生命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在近年来才引起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的重视.细胞死亡现象称为Apoptosis,或称Programmedcelldeath(细胞程序化死亡),也有称为Suicide(细胞自杀现象)。细胞死亡(apoptosis)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因子的严格控制下~种有步骤有活性的生理性自行消亡过程,正在死亡的细胞形态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如胞浆浓缩,原生质膜形…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保守的细胞防御机制,又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存在细胞自噬活性改变.自噬活性降低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从基因组不稳定性、炎-癌链转化和演进、致瘤微生 物感染和宿主免疫应答、细胞凋亡途径与自噬的交叉调节等角度探讨自噬抑制肿瘤的机理,以及细胞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5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分子之一。超过50%的人类肿瘤含有p53基因突变。因此,p53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分子靶点。p53依赖的细胞凋亡是其抑制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然而,最近研究发现,p53不仅参与细胞凋亡,还与程序性细胞坏死、细胞自噬以及铁诱导的细胞死亡等细胞死亡途径相关。促使肿瘤细胞死亡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目标。因此,进一步了解p53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探索以p53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和p53相关肿瘤细胞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6.
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自噬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虫变态期,幼虫组织发生退化或消亡,原因在于蜕皮甾醇激素(ecdysteroid),即通常所说的蜕皮激素,诱导这些组织的细胞发生了自噬(autophagy)和凋亡(apoptosis)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一般情况下,自噬途径构成一种饥饿应激适应性以避免细胞的死亡,表现为低水平Cvt泡(Cvt vesicle)和自噬体(autophagosome)对部分胞质溶胶、蛋白聚集体和细胞器的吞噬和降解。昆虫进入变态发育时,由于蜕皮激素的激活,由遗传级联系统调控的PCD机制被启动,低水平的常态自噬转入高水平的自噬并同时诱发凋亡,细胞进入不可逆的死亡,导致幼虫组织在变态期退化或消亡。对果蝇Drosophila变态期PCD机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在自噬发生的PI3KⅠ- Tor 和 PI3KⅢ的分子通路中,由自噬相关蛋白Atg1引发的高水平自噬能够诱导凋亡;(2)蜕皮激素诱导表达的βFTZ-F1,E93,BR-C,E74A等转录因子不但激活凋亡的Caspases通路,还能诱导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辐射所致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概述了辐射所致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生物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并重点就辐射诱发PCD机制中的信号转导元件,特征性28S rRNA的丢失,以及细胞膜和重要的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在PCD生成中的作用等最新进展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程序性细胞死亡及其激光FCM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学耕 《激光生物学报》1994,3(2):441-443,436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生理性死亡最常见的形式,是细胞对其周围环境信号的主动反应。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一些基因表达参与或调控此过程。FCM是检测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重要手段。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是肿瘤治疗的新途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检测对肿瘤治疗研究及其临床疗效判断都有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1[poly(ADP-ribose)pdymerase-1,PARP-1]是-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蛋白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外界损伤刺激下,PARP-1易被受损的DNA激活,进而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引起细胞炎性反应,甚至导致细胞死亡,触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抑制PARP-1在治疗慢性和急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atahione S-rtansferaseπ,GSTπ)通过消除细胞内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来保护细胞免于死亡。为了阐明细胞内GSTπ保护细胞的机制,建立了血清撤离(serum depletion)诱导细胞凋亡的模型。用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poptosis siganl-regulating kinase1,ASK1)和GSTπ cDNAl转染293细胞,来研究GSTπ对ASK1激酶活性及其对下游激酶MKK7和JNK活性的影响及对细胞死亡的保护作用;使用负显性(dominant negative)JNK突变体转染293细胞,来探讨阻断JNK通路对细胞死亡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GSTπ的细胞内表达可明显抑制的ASK1激活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对MKK7和JNK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STπ的细胞内表达可明显抑制血清撤离带来的细胞死亡;用JNK无活性突变体转染断JNK通路,对血清撤离引起的细胞死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15%。表明GSTπ对血清撤离引起的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是通过抑制ASK1-MKK7-JNK通路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