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铃蟾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铃蟾肽赖仞冉永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关键词铃蟾肽两栖类动物皮肤中富含多种与哺乳类动物调节有关的活性肽,是获取多肽的巨大储存库。铃蟾肽(Bombesin,BN)是1971年由Erspamer和Anastasi等从欧洲铃蟾B.b...  相似文献   

2.
王妍  周江  王义鹏  肖宁 《动物学杂志》2021,56(2):303-319
两栖类动物皮肤裸露和湿润的特性易于微生物的生长,它们为了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抗菌肽(AMPs)为主要防御机制的免疫系统。抗菌肽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是生物用于抵御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病原体侵袭的重要武器之一,在进化上是一类非常古老而有效的天然防御物质。Cathelicidins是脊椎动物特有的重要抗菌肽家族之一,除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活性,还具有如抗炎、抗氧化、伤口修复、抑制组织损伤和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重要活性,因此Cathelicidins家族抗菌肽已成为抗感染多肽类新药的研发热点。本文将从两栖类动物Cathelicidins家族抗菌肽的一般特点、来源分布、生物合成与结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两栖类动物复杂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其抗菌肽种类的多样性,抗菌肽种类及其结果的多样性则又决定了其作用的多样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抗菌肽从两栖类动物中发现,并得到研究。其中很多抗菌肽具有很好的生产使用价值。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两栖类动物抗菌肽的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从细菌、真菌等低等生物和爬行类、哺乳类等高等动物的体内,都发现存在着结构和功能相关、相似的促胰岛素释放肽或GLP-1类似物.目前国内外研究都在密切关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 LP-1)和G LP-1类似物等胰高血糖素家族肽,对其进行基因工程高效表达或通过组合化学方法修饰、改造,从而设计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多肽类药物.但是,从天然生物体内,尤其是最近从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液中和响尾蛇毒素中发现了大量能稳定促进胰岛素释放的生物活性肽,却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它们将很可能为筛选和开发出安全、高效、半衰期长的治疗Ⅱ型糖尿病新药物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甘肃无尾两栖动物的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大洁  杨莉 《四川动物》2006,25(2):329-331
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共有6科、16属、32种和亚种,在两栖动物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威胁着无尾两栖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其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本文在对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无尾两栖类动物生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从而合理利用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杜玉芬 《生物学通报》2000,35(11):21-22
在北京市试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第二册 (下 )》课本中 ,“两栖类动物”的教学单元概述了两栖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大多数教师误认为该单元课题内容简单 ,学生的感性知识较多 ,容易理解有关概念 ,因而重视程度差 ,教学过程草草而过。本人觉得 ,两栖类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在进化历程中处于较重要的位置。两栖类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 ,而多数学生从未直接观察过蝌蚪的鳃器官 ,若选择探究教学模式组织单元教学活动 ,必将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本人在 1 5中组织了“两栖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拥有丰富的两栖类动物资源,它是中国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中国对两栖类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尤其是关于两栖类皮肤活性生物分子的研究开发工作,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着眼于疾病治疗因子的筛选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发现,对中国部分两栖类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筛选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的生物活性分子和可能具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因子,并结合中国及世界两栖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主要从药物开发和资源保护的角度对中国两栖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巨两栖犀属内的一个新种——马关巨两栖犀(Gigantamynodon maguanensis).它可能是两栖犀类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种.其时代当为中、晚渐新世.  相似文献   

9.
大鲵呼吸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鲵是我国珍贵的两栖类动物。呼吸系统的解剖学观察,为研究脊椎动物的进化提供依据。大鲵呼吸系统的解剖,幼体以外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为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器官变化。另外,大鲵的皮肤是呼吸的辅助器官。  相似文献   

10.
严峰  龚大洁  俞诗源 《四川动物》2006,25(2):336-338
调查表明甘肃有两栖类动物24种,其中有尾目3科3属3种,无尾目6科21种.属于古北界的有5种和亚种,属东洋界的有14种,其余5种为两界兼有种.对引起甘肃省两栖类动物种群衰退、变异和灭绝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若干针对甘肃两栖类动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蛙皮素(bombesin)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Erspamer等从欧洲铃蟾(bombina bombina)皮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14肽。目前,已从两栖类动物皮肤中提纯了十余种肽类,它们都具有与蛙皮素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可使血糖升高、抗利尿、降低体温,刺激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的释放和胃酸分泌,并促进肠道和子宫平滑肌收缩。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免疫组织化学(IC)等方法证实,在哺乳动物的脑和胃肠道具有蛙皮素样免疫反应性(BLI)。近来,Schultzberg发现,在大鼠和豚鼠的椎前神经节内具有蛙皮素样免疫反应性,并就其分布和含量与早已发现的P物质进行了比较。这项工作已在英国剑桥第三届胃肠激素讨论会上报告。作者选用的实验动物为150~250g大鼠和200~400g豚鼠,断头后在立体显微镜下迅速取出腹腔肠系膜神经节,制备该组织的提取物,然后分别进行RIA、凝胶层析和IC观察。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两栖类动物多样性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整合近年来江西省两栖类动物物种分布新纪录,对江西省两栖类动物多样性进行编目整理。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新增23种两栖类物种分布新纪录,两栖类动物累计达2目8科58种,包括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和40种中国特有种。江西省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无古北界种类。东洋界种类54种,占总种数的93.1%,广布种4种,占总种数的6.9%。生态类型以流水型最多,陆栖-静水型次之。对13个保护地两栖类动物物种组成的聚类分析将其分为4个聚类群:赣北、赣东北、赣南、赣西。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早期江西省两栖动物地理区划,我们建议将罗霄山脉划为单独的赣西(罗霄)山地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抗癌肽(Anticancer peptides,ACPs)即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活性肽,其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包括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昆虫、植物和微生物等。抗癌肽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众多优势,如分子量低、结构简单、高抗癌活性、高选择性、较少的副作用、多种给药方式、不易引起多重耐药性等。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相关工作,归纳了目前所发现的抗癌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新型肽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六种常见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6种常见两栖类动物皮肤水溶性分泌物的生物学尖性与酶学活性进行了研究,其中,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华西蟾蜍(Bufo andrewsi)皮肤分泌物对小白鼠具有致死毒性,对小白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剂量分别为11.5,18.8和264mg/kg。而沼蛙(Rana nigromaculata),泽蛙(Rana guentheri),黑斑蛙(Rana limnocharis)的皮肤分泌物在小白鼠腹腔注射剂量达到500mg/kg时,仍不显示致死毒性。红瘰疣螈,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的毒性成分为3-60kDa的多态与蛋白质。6种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都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与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红瘰疣螈,大蹼铃蟾和华西蟾蜍皮肤分泌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大蹼铃蟾,华西蟾蜍皮肤分泌的具有肿瘤细胞细胞毒活性。6种皮肤分泌物对哺乳类血液凝固系统无显著影响。仅发现红瘰疣螈皮肤分泌物具有磷脂酶A2活性。6种皮肤分泌的均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大鲵(Megalobatvrachus davidianus)是世界上一种稀有珍贵的两栖类动物;是我国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在湖南野生,多分布在湘西。  相似文献   

16.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仅具有极为有限的再生能力,然而以蝾螈、非洲爪蟾等为代表的两栖类动物则能在特定时期完全修复缺损的组织器官。该文对近年来两栖类动物组织器官再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作一综述,并以诱导成体爪蟾断肢再生为例,探讨诱导器官再生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7.
1997.4~1998.6在德阳市九顶山区对两栖爬行类运行进行了调查,基本查清了该区两栖爬行类动物的种类,分布及栖息环境,并对加强该区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该区有两栖类动物18种,隶2日6科10属,爬行类动物18种,隶1日7科15属。  相似文献   

18.
经调查鉴定和整理历史资料编制祁连山东端两栖、爬行类动物名录,共记录两栖类动物2种、爬行类动物9种。描述了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生态、经济价值及生境。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世界》2008,(12):79-79
近日,美国警方逮捕了一名沾染毒瘾的青年,该青年使用的毒品十分特别。这位名叫大卫·泰斯21岁年轻人饲养了一只宠物科罗拉多蟾蜍。但与其他的两栖类动物宠物迷不同的是,泰斯饲养科罗拉多蟾蜍并不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吸毒。每次毒瘾发作时,泰斯就会用舌头舔蟾蜍的皮肤来获得迷幻快感。  相似文献   

20.
前言文献中,关于在两栖类动物,用对于哺乳类有引瘤作用的物质进行的实验不多,而成功的就更少了。在有尾两栖类,Hellmich(1928)的记载是比较早的。皮下注射苏丹三(Sudan Ⅲ)油溶液的结果,只在一只实验动物 Triturus eristatus 中,得到了所谓"瘤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