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湿巾中的苯氧乙醇、1,2-辛二醇、1,2-己二醇、1,2-戊二醇、1,3-丁二醇和1,10-癸二醇等6种防腐剂进行检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6 mg/L,定量检出限为2 mg/L,加标回收率在90.5%~103.5%(SRSD<5%)。  相似文献   

2.
采用氧化铝柱色谱法以95%乙醇-氯仿为洗脱剂分离纯化了肝源性磷脂酰乙醇胺(PE),并采用GF254硅胶板薄层色谱法以氯仿-甲醇-水(65:25:4,体积比)为展开剂检测PE.结果表明,以95%乙醇-氯仿顺序洗脱氧化铝色谱柱中的磷脂时,PE与磷脂酰胆碱(PC)可实现完全分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了在不同时间点25 μmol/L PE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与子宫颈癌细胞Hela、正常人肝细胞HL7702做比较,发现肝源性PE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同时测定17种磺胺类药物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了色谱柱、流动相配比对磺胺类药物分离的影响.通过研究,确定了最佳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分离条件为:YMC ODS-C18柱;以2%乙酸溶液、乙腈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该方法的检测限为:磺胺胍和磺胺为2.0 ng/ml,磺胺二甲氧哒嗪、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多辛、磺胺胍、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甲氧哒嗪、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噁唑、磺胺、磺胺吡啶、磺胺喹噁啉、磺胺噻唑和磺胺异噁唑均为5.0 ng/ml.各组分的回收率在81.3%~97.9%,相对标准偏差在0.1%~4.3%.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酿酒酵母工程菌S7香紫苏醇产量,采用摇瓶培养,研究了其生长和代谢特点,发现产物合成与菌体生长密切关联。在3 L发酵罐中通过补料-溶氧联动控制的方式,以葡萄糖、乙醇和葡萄糖/乙醇混合物为碳源进行高密度培养,香紫苏醇产量分别达到253 mg/L、386 mg/L和408 mg/L,最高产量是摇瓶培养的27倍。说明添加乙醇作为碳源有助于香紫苏醇合成。研究结果对优化酿酒酵母细胞工厂,高效生产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17AA氨基酸注射液中N 乙酰 L 半胱氨酸和N 乙酰 L 酪氨酸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稀释后 ,直接上机测定 ,其色谱条件为 :WatersSymmetryC18色谱柱 ,流动相为 8.5mmol/LNaAc - 5 %CH3 OH (pH =4.0 ) ,柱温36℃ ,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 195nm ,N 乙酰 L 半胱氨酸在 5 .4mg/L到 5 40mg/L、N 乙酰 L 酪氨酸在 4.9mg/L到 490mg/L之间 ,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2 >0 .999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3% ,日间相对平均误差小于 7% ,样品回收率在 90 %~ 110 %之间。该方法与测定氨基酸注射液的其它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 ,能够对 17AA氨基酸注射液中所有氨基酸成分进行全面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苯氧胺联合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及顺铂对MCF-7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IC30及IC10两种不同剂量紫杉醇及顺铂与2×10-8MOL/L三苯氧胺联用对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MTT法测定不同方法处理后MCF-7细胞的倍增时间.Annexin Ⅴ/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未经处理的MCF-7细胞株G2/M期比例分别为14.2±11.4%,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24±4小时,凋亡率2±1.2%,死亡细胞比例1±0.5%;2×10-8MOL/L三苯氧胺与IC10剂量强度的紫杉醇+顺铂联用(L3-10)与IC10剂量的紫杉醇+顺铂(L2-10)组比较,处理后MCF-7细胞G2/M期比例分别为48.2±6.4%、47.3±8.6%,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42±5小时及41±5小时,凋亡率5±1.7%及6.8±2.6%.死亡细胞比例4±2.3%、2±1.8%.2×10-8MOL/L三苯氧胺与IC30剂量强度的紫杉醇+顺铂联用(L3-30)与IC30剂量强度的紫杉醇+顺铂(L2-30)比较,处理后MCF-7细胞G2/M期比例分别为50.9±8.1%、56.4±8.9%,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65±12小时及66±9小时,凋亡率13±3.6%及13±4.3%,死亡细胞比例4±3.0%、5±2.9%.细胞倍增时间及G2/M期比例与未处理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剂量强度的紫杉醇+顺铂组与相应联用2×10-8MOL/L三苯氧胺组比较细胞倍增时间及G2/M期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顺铂、紫杉醇联合及二者与2×10-8MOL/>三苯氧胺联合均导致MCF-7细胞G2/M期阻滞及明显延长细胞倍增时间,但2×10-8MOL/L三苯氧胺与不同剂量紫杉醇+顺铂联用对抑制MCF-7的增殖抑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氧气在环境胁迫强的高浓度乙醇发酵中具有重要作用.考察了自絮凝酿酒酵母在多种通气策略下的乙醇发酵及絮凝状况.使用氧化还原电位(ORP)检测发酵液中氧浓度并划分了厌氧、微氧和好氧状态.厌氧条件下的终点乙醇浓度最低(119±1.5 g/L);微氧条件下使用ORP精密控制氧气供给取得较高的乙醇浓度(131±1.8和125±1.7 g/L);在通气量0.2 vvm的好氧条件下,生物量、甘油量和乙醇损失皆最大,与最优收率相比较乙醇收率降低了12.2%.高通气量增强了细胞的絮凝能力,增大了絮凝体粒径.绘制雷达图进行综合评价,恒定通气0.05 vvm的过程在乙醇生产和絮凝各方面表现均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astoris GS115中外源表达来源于霍霍巴[Simmondsia chinensis(Jojoba)]的脂肪酰-Co A还原酶Jojoba FAR,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醇。【方法】以质粒p RL105为模板PCR扩增获得霍霍巴脂肪酰-Co A还原酶的编码基因,以p GAPZα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AP-far,并通过电转化法转入K.pastoris GS115,筛选转化子并发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发酵产物。【结果】构建了毕赤酵母重组菌株p GAPZ-far-GS115,通过摇瓶发酵检测到脂肪醇的合成。随后在7 L规模的发酵罐上发酵验证,得到脂肪醇产量为134.74 mg/L,产率为1.22 mg/(L·h)。【结论】实现了脂肪醇在毕赤酵母中的生物合成,为工业上利用毕赤酵母生产脂肪醇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UPLC法测定川芎生长过程中主要酚酸类和苯酞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BEH C18(50×2.1 mm i.d.,1.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检测波长280、320 nm,柱温35℃。绿原酸0.78~113.64μg/m L、阿魏酸0.19~5.99μg/m L、洋川芎内酯I 0.59~25.78μg/m L、阿魏酸松柏酯5.49~175.77μg/m L、洋川芎内酯A 5.93~189.82μg/m L、Z-藁本内酯15.88~508.1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72%~109.63%,RSD3%。川芎根茎的平均干重在倒苗期达到一个小高峰,但此时总苯酞和总酚酸含量均较低;在二次茎叶发生生长期根茎干重下降,总苯酞含量逐渐增高,而总酚酸含量逐渐降低;在根茎膨大期,根茎干重快速增加,单株根茎的平均干重在6月初达到最大值26.51±2.94 g,此时总酚酸和总苯酞的含量分别达到11.61 mg/g和31.08 mg/g,之后便迅速降低。综合考虑根茎干重和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四川彭州产区的川芎药材的采挖时间以5月底至6月初为宜。  相似文献   

10.
对昆虫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研究。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SBHA)或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结果发现通过添加0.5mmol/L的SBHA,该真菌的发酵产物的结构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并从中新发现了1个吡啶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该类型的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获得,推测可能在SBHA的胁迫下,激活了该菌株的沉默基因,从而产生了新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建立凤丹(Paeonia ostii var.lishizhenii)愈伤组织培养及制取丹皮酚的技术体系,为细胞工程制药提供技术基础。凤丹去皮种子以70%乙醇(V/V)浸泡2.0 min和有效氯1.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浸泡20 min,去污染率高达97.78%;剥取种胚接种在含6-苄氨基嘌呤1.5 mg/L、2,4-二氯苯氧乙酸2.0 mg/L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00%;愈伤组织在含6-苄氨基嘌呤1.8 mg/L、萘乙酸0.6 mg/L、蔗糖30 g/L、水解酪蛋白0.4 g/L、琼脂5 g/L、pH 7.3的改良WPM培养基上暗培养25天,增殖倍数达3.53,褐化率为11.78%;基于天然产物丹皮酚含量和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培养25天时丹皮酚含量达到最高,为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5-氯水杨醛缩2,4-二羟基苯酰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平板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杀菌曲线,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其作用机制,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该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5 mg/m L,MBC为5 mg/m L。杀菌曲线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菌体细胞壁、改变其通透性有关。同时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论 5-氯水杨醛缩2,4-二羟基苯酰肼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定量测定癌细胞内原卟啉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采用BDS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腈、乙醇,pH=7.0;激发波长:410nm;发射波长:630nm,细胞密度1×106/mL的癌细胞悬液1mL冻融,离心,取0.3mL加流动相处理,20μL进样,样品在5min检测完毕.原卟啉IX在0.1~2.7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浓度为0.027μg/L.该法测定癌细胞内原卟啉Ⅸ含量方法简单、取样少、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菌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和亲和层析凝胶蛋白吸附量测定,最终从众多杀菌剂中筛选出一种既能有效杀死亲和层析介质中感染的细菌,又不影响其蛋白吸附量的理想杀菌剂苯扎氯铵;建立了利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层析柱中苯扎氯铵残留量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 mol/L庚烷磺酸钠,于210 nm紫外波长下检测,检出限为0.000 25 mg/mL,实际样品中苯扎氯铵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3%,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5.
牛乳过敏是由牛乳中的致敏蛋白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应,而乳清蛋白是从牛奶中分离的高营养价值的蛋白。本研究中,笔者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乳清蛋白中主要致敏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方法;与现行标准(T/TDSTIA 007—2019)相比,本方法采用应用更广泛的Sepax-C8(4. 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0. 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A)和0. 1%的三氟乙酸乙腈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在温度28℃、波长280 nm检测条件下对目标蛋白进行分离检测。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致敏蛋白在0. 125~2. 000 mg/m L范围内与蛋白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 0. 99),蛋白平均回收率为92%~96%,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检出限分别为0. 078和0. 090 mg/m L。该检测方法重复性好,可用于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定量分析测定。此外,考察了胰蛋白酶对2种致敏蛋白改性的影响,采用智能可视化优化方法预测出酶解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45℃下加入2000 U/g的胰蛋白酶水解30 min后,水解率高达78. 9%,2种致敏蛋白含量占牛乳总蛋白的22. 7%,大大降低了乳制品中的致敏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6.
以深黄被孢霉AS 3.3410(Mortierella isabellina AS 3.3410)的变异株M_6为出发菌株,γ—亚麻酸含量210mg/L,经紫外线和微波处理得到变异株M_(6-22),摇瓶发酵γ-亚麻酸含量1181mg/L,200升发酵罐发酵γ-亚麻酸含量达到1350mg/L。对200升罐发酵的后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乙醇和正己烷分步抽提效果最好。脲素包合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在70~75℃、3h的条件下可以使γ-亚麻酸由7.2%浓缩到72%。  相似文献   

17.
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基过量累积会影响生物体正常机能,筛选具有自由基清除功能的昆虫代谢产物对于开发虫茶至关重要。为了解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在室内测定了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ABTS+·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0.05mg/m L时的清除率分别为37.78%、25.31%、21.41%和35.82%;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增加,当浓度上升到0.65 mg/m L时的清除率分别为95.52%、69.07%、63.27%和72.46%,分别增加了57.74%、43.76%、41.86%和36.64%,差异达显著水平;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0.05 mg/m L时的抑制率为26.78%,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也逐渐增加,当浓度上升到0.65 mg/m L时的抑制率为50.63%,增加了23.85%,差异达显著水平。在0.05~0.65 mg/m L的浓度范围内,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与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综上,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提取物具有开发为虫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了齐墩果酸的含量。以苯甲酸为内标物,C18反相柱(250mm×4.6mmi.d.,5μm)为分析柱,甲醇-水-冰醋酸(95:5: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5℃。齐墩果酸浓度10.0~500mg/L范围内,对照品与苯甲酸的色谱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丙酮丁醇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ATCC824丁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构建产丁醇的工程大肠杆菌。【方法】以C.acetobutylicum ATCC824基因组为模板,分别扩增丁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thil,adhE2和BCS operon(crt-bcd-etfB-etfA-hbd)基因序列,构建BCS operon-adhE2-thil/pTrc99a/MG1655(pBAT)。重组菌E.coli pBAT采用0.1 mmol异丙基-β-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5 h,测定乙酰基转移酶(THL)、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HBD)、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水酶(CRT)、丁酰辅酶A脱氢酶(BCD)、醛醇脱氢酶(BYDH/BDH)的酶活。并以该基因工程菌作为发酵菌种,采用好氧、厌氧和微好氧三种培养方式,检测丁醇产量。【结果】酶活测定结果显示:THL酶活达到0.160 U/mg protein,酶活力提高了近30倍;HBD酶活力提高了近5倍;CRT酶活达到1.53 U/mg protein,野生菌株无此酶活;BCD酶活力提高了32倍;BYDH/BDH酶活力无显著提高。3种发酵培养结果显示在微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均有丁醇产生,且丁醇的最大产量约为84 mg/L。【结论】本实验通过构建产丁醇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实现了丁醇关键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活性表达以及发酵产丁醇,为发酵法生产丁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植物激素对大岩桐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ca)的幼嫩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和比例的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岩桐愈伤组织的形成最佳激素组合为2,4二-氯苯氧乙酸2.0 mg/L 6苄-基嘌呤0.1 mg/L 萘乙酸0.3 mg/L;芽分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苄-基嘌呤0.5mg/L 萘乙酸0.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