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冷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嗜冷菌的概念、分布与分类进行了介绍 ,同时从嗜冷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物大分子的特点出发 ,阐述了嗜冷菌的耐低温机制 ,并对嗜冷菌的应用及理论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卞永霞  剧柠  郭蓉  苟萌  王媛媛 《微生物学报》2022,62(7):2782-2795
原料乳在投入生产前通常需4°C冷藏,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将造成冷藏原料乳的变质。【目的】本文旨在分子水平上探究原料乳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表达的差异蛋白质的动态变化,为原料乳的冷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Label-free技术研究原料乳4°C冷藏6 d期间微生物菌体蛋白质的物种来源、功能及参与通路,筛选差异蛋白质并对主要差异蛋白质参与的通路进行富集,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冷藏过程中共鉴定出341个微生物菌体蛋白质,其中冷藏3 d后产生的蛋白质占所有检出蛋白质的60.12%。COG及KEGG分析表明,蛋白质所体现的功能及参与的通路随时间而变化。冷藏4 d,参与糖酵解/糖异生、ABC转运蛋白、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通路的蛋白数量显著增加。随冷藏时间延长,相邻时间点差异蛋白质数目逐渐增多,且富集在不同的通路中。【结论】冷藏过程中原料乳中的微生物所产生的蛋白质参与的通路及其所体现的功能复杂,4 d时的变化最为明显,或可作为原料乳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原料乳中常见的2种掺杂物——大豆分离蛋白与植脂末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先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评价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平滑处理结合多元散射校正(MSC)进行光谱预处理效果最佳,大豆分离蛋白PLS定量模型相关系数(R2)与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980 9、0.127 5,植脂末PLS模型分别为0.972 2、0.130 8。随后比较了不同建模方法的效果,结果发现: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建模效果最佳,R2为0.999 4,测试集均方根误差为0.003 1;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方法对植脂末建模效果最佳,R2为0.998 9,测试集均方根误差为0.004 5。因此,合理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快速、准确检测原料乳中大豆分离蛋白和植脂末这2种掺杂物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产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含氮原料与发酵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通过对不同生产厂家三种原料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并通过正交试验,比较不同原料发酵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液活菌数。结果最佳条件为酪蛋白胨氨基氮含量高,酵母浸粉的炽灼残渣低,牛肉粉总氮含量高。结论经过相同原料不同生产厂家的配方发酵后的发酵液活菌数存在差异,其理化指标对发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营养因子对干酪乳杆菌LC2W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影响干酪乳杆菌LC2W产胞外多糖的主要营养因子:葡萄糖、酪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进行了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胞外多糖的最适组成为葡萄糖60 g/L,酪蛋白胨16 g/L ,酵母提取物10 g/L,其中酪蛋白胨影响差异极显著.验证试验表明,以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试验,37 ℃培养24 h,所得胞外多糖量为120.37 mg/L,较原来提高67.97 %.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体外利用7名志愿者的新鲜粪便作为来源,选择菊粉作为对照,研究干酪乳杆菌LC2W与鼠李糖乳杆菌Y37胞外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样品中菌群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分析短链脂肪酸组成。结果与菊粉相比,粪便菌群在添加乳杆菌胞外多糖培养后,可以促进短链脂肪酸的生成,保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论干酪乳杆菌LC2W与鼠李糖乳杆菌Y37的胞外多糖在体外有调节粪便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马奶酒样乳杆菌ZW3含有一段长度为14.4 kb的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包含17个与胞外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WANG_1283?WANG_1299),主要分析17个基因在马奶酒样乳杆菌ZW3生长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表达量,探究其中一个表达量发生变化的基因对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实验,对基因簇上各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含有表达量变化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比较重组菌与野生菌的产胞外多糖差异。【结果】经分析,WANG_1284、WANG_1286、WANG_1287、WANG_1288、WANG_1290、WANG_1291、WANG_1292、WANG_1294、WANG_1296、WANG_1297、WANG_1298、WANG_1299这12个基因在菌体生长的50 h和60 h (产糖量上升阶段)表达量最高,推测这些基因在多糖聚合过程中起作用。从这12个基因中选出一个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基因WANG_1291做进一步研究。将WANG_1291插入乳酸菌表达载体pMG36e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MG36e-1291。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乳酸乳球菌WH-C1中,得到重组菌株。测定重组菌与野生菌生长特性,发现重组菌与野生菌之间的生长速度存在一定差异。然后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得重组乳酸乳球菌的胞外多糖产量是野生菌的2.1倍,胞外多糖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确定WANG_1291基因是调控马奶酒样乳杆菌ZW3产胞外多糖的关键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植物乳杆菌C8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胞外多糖能显著改善发酵乳制品及食品的流变学和质构特性.为进一步了解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本研究对参与植物乳杆菌C8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和鉴定.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植物乳杆菌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植物乳杆菌C88生物合成蛋白基因(cps4A)序列,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植物乳杆菌C88 参与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的部分序列(4.9 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基因簇中6个阅读框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乳酸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6%);对各阅读框功能预测分析发现,这6个基因主要编码参与胞外多糖合成中的多糖合成蛋白、糖链长度检测蛋白、UDP-葡萄糖-4-异构酶和糖基转移酶.本研究将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调控多糖的合成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番木瓜乳管蛋白酶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木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其乳管中含量丰富的蛋白酶类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该文主要介绍番木瓜乳汁中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蛋白酶Ω和甘氨酰内切酶等4种重要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及其他蛋白酶类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它们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地域来源的乳产品中乳铁蛋白的含量,为指导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合理选择乳制品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制定乳制品中乳铁蛋白最低限量国家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质谱绝对定量方法对103批次国内外乳原料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合成特异性标准多肽,进行内标法定量。结果:国内外乳原料、乳粉和液态乳中乳铁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3.0、54.6、6.4mg/100g。中国国产乳原料、乳粉和液态乳中乳铁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7.8、58.6、8.1mg/100g,均高于本次分析国内外样本量的平均值。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了不同地域来源的同类型乳产品中乳铁蛋白含量相差悬殊,同品牌的相似产品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地域来源乳粉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含量差异较大,生产企业及消费者应合理选择乳制品摄入,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乳粉产品中乳铁蛋白最低限量的国家新标准。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稳态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肠道天然微生物群“守卫兵”,益生菌参与改善体内微生态平衡。乳杆菌(Lactobacillus)是一种肠道益生菌的代表,其合成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既可通过增益肠道内其他益生菌的生长来优化肠道微生态,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降血压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益生功能。本文对近年来乳杆菌胞外多糖的遗传、生物学活性、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乳及乳制品作为动物源食品(牛奶,肉类等)中的重要来源,其安全问题更是涉及广泛,而其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主要介绍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类别,其中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并阐述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高灵敏、高特异性和快速检测的新型传感...  相似文献   

14.
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HPLC和气相色谱对葡萄糖和乳糖两种碳源获得的胞外多糖(EPS)单一组分G1、G2和L1、L2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碳源对EPS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和单糖组成都有影响。紫外光谱分析都不含蛋白和核酸;红外光谱分析G1、G2和L1、L2均呈现多糖的特征峰,但波形、特征吸收波段、波峰强度有些差异;HPLC测定G1、G2、L1和L2的平均分子量分别为6.65×105Da、1.01×104Da、2.25×106Da和1.36×104Da;气相色谱分析G1、G2和L1、L2的主要单糖组成摩尔比分别为: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3.07∶3.29∶1;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2.84∶6.4∶1;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7.24∶6.03∶1;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28.71∶5.98∶1。  相似文献   

15.
假单胞菌污染事件在临床就医和日常饮食中频发,屡次产生致病、致死等恶劣后果,有效抑制致病假单胞菌并降低其耐药性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手段,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等天然活性成分对假单胞菌产生多方面影响,以应用范围最广的益生菌——乳杆菌为例,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乳杆菌对假单胞菌的生物膜结构、生长活性、生物毒性、黏附细胞表面能力及被假单胞菌感染后的小鼠等产生的影响。深入挖掘乳杆菌等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成分的作用机制,是防治假单胞菌等微生物污染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辑  房晓彬  吴彤 《微生物学报》2018,58(9):1614-1624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JLK0142胞外多糖(EPS)对RAW264.7巨噬细胞和免疫抑制小鼠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从植物乳杆菌JLK0142培养液中分离纯化EPS,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测定EPS对巨噬细胞增殖、吞噬活性和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采用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EPS,分别测定小鼠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活力及血清中IL-2和TNF-α水平。【结果】植物乳杆菌JLK0142胞外多糖在50–800μg/m L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正常状态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NO的分泌量;与模型组相比,EPS中、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和T淋巴细胞增殖活力显著提高;EPS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含量显著提高。【结论】植物乳杆菌JLK0142胞外多糖能有效提高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活力,并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溶藻弧菌HY9901株致病性相关蛋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溶藻弧菌HY9901株置于15℃、20℃、28℃、37℃四个温度下培养,18h时分别测定细菌含量,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ar protease, ECPase)表达量以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 ECP)对动物的致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 菌液浓度、ECPase的活性以及ECP对小鼠和红笛鲷的致死率先升高后下降。28℃培养的细菌浓度、ECPase的活性以及ECP对小鼠和红笛鲷的致死率均为最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不同温度培养下细菌的ECP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培养的溶藻弧菌ECP和OMP电泳图谱不同。溶藻弧菌主要ECP的分子量为70kD和62kD。ECP 70kD在20℃时的表达量最大,而28℃时ECP 62 kD的蛋白浓度最高。45kD OMP随着温度升高,其合成量增大,28℃时达最大值;而40kD和34kD OMP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通过研究电泳纯化的ECP 62kD和ECP 70kD的酶活性和致死试验,证明ECP 62kD具有很强的酶活性和毒性, 而ECP 70kD仅具有弱的酶活性和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副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gasseri)作为格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的近源物种,是肠道、生殖道重要菌种之一。本研究团队前期发现L. paragasseri IMAU FB017具有良好的胃酸和胆盐耐受性,拟从基因组水平解析IMAU FB017的遗传背景和功能基因特征,并挖掘潜在益生特性基因,为其开发利用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Nanopore和Illumina两种测序技术完成了IMAUFB017全基因组测序及完成图组装,并结合NCBI已公开的18株L.paragasseri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利用Roary软件识别核心基因集与泛基因集;采用Rapid Annotation using Subsystem Technology (RAST)网站对基因组进行功能注释,以探究IMAU FB017基因组特征。【结果】结果显示IMAU FB017基因组包含1条环状染色体和1个质粒,其中环状染色体大小为1 880 023 bp,GC含量为34.90%,包含1 851个蛋白质编码区(protein-coding seq...  相似文献   

19.
273株假丝酵母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秀辉  李明霞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3):134-137
为了结合酵母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分离自各种基物的273株假丝酵母属的菌株进行了研究。根据它们对四种碳源的同化情况,菌落特征,挑选了较有代表性的55株菌作了胞外蛋白酶的测试,并进行了菌种的初步鉴定。按Kreger-van Rij的分类分群标准,共获8个群。又从中选出13株菌鉴定到种,共有10个种,其中7个种为我国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唐敏  李丽  肖蓉 《微生物学报》2016,56(5):731-739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作为一种新型、与高死亡率相关的条件致病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能够导致人类或其他生物感染多种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于细菌的胞外蛋白酶是导致宿主发病的关键蛋白质。因此,探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将不仅有助于阐明其致病机制,更为今后以其为靶点进行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本文试图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性质、功能及其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