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热回流提取线叶龙胆中龙胆苦苷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龙胆苦苷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RSM)评估其对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在乙醇浓度71%,液料比34:1,提取时间83min时,提取率达4.52%。  相似文献   

2.
条对龙胆愈伤组织中龙胆苦苷含量较低,根的分化可以提高龙胆苦苷的含量。培养的离休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则更高。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中龙胆苦苷含量下降快,而分化根的愈伤组织和离体培养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下降较慢。在愈伤组织的液体培养中,1/2MS培养基附加低浓度的植物激素,龙胆苦苷含量有所提高。植物激素配比促进愈伤组织中分化根的形成,也促进龙胆苦苷的产生;但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时,不利于龙胆苦苷产生。在离体根培养中,添加 1mg/L的金雀花碱,促进龙胆苦苷的产生,含量可达1.48%,明显高于愈伤组织(0.52%)和分化根的愈伤组织(0.65%),也高于试管苗根的龙胆苦苷含量(1.01%)。  相似文献   

3.
利用含有α-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和激动素(KT)等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对野生坚龙胆进行组培苗诱导培养。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野生坚龙胆和其组培苗的根、茎和叶中的龙胆苦苷进行含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野生坚龙胆中的龙胆苦苷主要储存于根部,而组培坚龙胆中龙胆苦苷在根中的含量甚微,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且在出根初期组培坚龙胆叶中的龙胆苦苷含量近似于或略大于野生坚龙胆根中的含量。研究结果提示,坚龙胆中的绿色组织是龙胆苦苷合成的部位,这些部位同时具有龙胆苦苷的储藏功能。  相似文献   

4.
滇龙胆不同部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临沧云县滇龙胆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在滇龙胆根、茎、叶、花中均有分布;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在根部含量较高,分别为(35.88±5.89)mg/g和(1.35±0.33)mg/g;当药苷在花部含量最高,为(0.97±0.24)mg/g.(2)不同部位有效成分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3)相同海拔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下滇龙胆根部龙胆苦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茎部、叶部獐牙菜苦苷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滇龙胆中萜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为传统中药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生长季节滇龙胆的根部及茎叶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及当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季节,滇龙胆的根部与茎叶部位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明显差异。龙胆苦苷主要积累于根部;獐牙菜苦苷、当药苷主要积累于茎叶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龙胆苦苷含量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月平均温度与茎叶部位龙胆苦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P〈0.01),月降水量与根部、茎叶部位龙胆苦苷含量呈显著(R=-0.48,P〈0.05)或极显著(R=-0.74,P〈0.01)负相关;根中当药苷含量与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P〈0.01),茎叶部位獐牙菜苦苷含量与当药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5)。研究结果表明,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受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及当药苷的含量变动具相关性;9-11月较适宜滇龙胆药材的采收。  相似文献   

6.
栽培条叶龙胆根中龙胆苦苷含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关旸  王臣  李业欣  徐娜  刘鸣远 《植物研究》2004,24(2):184-18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栽培条叶龙胆根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花末期(9月3日)龙胆苦苷含量高于果期(9月18日)和枯萎期(10月10日);同一根系中二龄根的含量显著高于一龄根;有性后代个体之间龙胆苦苷含量差异显著,对条叶龙胆进行高含量育种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藏药提宗龙胆和线叶龙胆两种植物花中落干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4种苦苷类成分的含量.采用Econosphere C18色谱柱(250×4.6 mm,5 μm),以甲醇-0.5%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结果表明,除提宗龙胆中未检出獐牙菜苦苷外,其它成分均在两种植物中存在,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杜波  蔡传涛  张霁 《广西植物》2021,41(6):1004-1013
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是中药龙胆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属于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二磷酸还原酶[1-hydroxy-2-methyl-2-(E)-butenyl-4-diphosphate reductase,HDR]是萜类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探讨不同光照条件下滇龙胆HDR(GrHDR)基因的表达与龙胆苦苷含量之间的关系,该文以滇龙胆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PCR和TA克隆技术获得GrHDR基因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含量,对该基因表达与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GrHDR基因(GenBank登录号: KJ917165.1)全长1 398 bp,编码465个氨基酸,推定GrHDR蛋白是亲水且稳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2 281.25 Da,理论等电点是5.32;(2)该蛋白属于LYTB蛋白家族,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上,无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45.16%)、β-转角(6.24%)、无规卷曲(33.98%)、延伸链(14.62%)构成;(3)GrHDR蛋白序列与同属植物秦艽的HDR蛋白相似性最高(95.71%);(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rHDR基因在滇龙胆中的表达量为根 > 叶 > 茎,而在10%、30%、100%全光光照条件下各组织的表达量有很大差异;(5)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不同光照条件下龙胆苦苷含量一致,均为根 > 叶 > 茎,其中100%全光光照下,药用部位根中龙胆苦苷含量达到7.141%,约是30%、10%全光光照条件的两倍,但该结果与同一光照条件下GrHDR基因表达规律不完全一致。该研究为阐述HDR基因功能及其与龙胆苦苷含量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龙胆科龙胆属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与獐牙菜属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为我国特有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含量,结合多变量分析研究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及其构成比例在龙胆科植物种内和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计量特征呈现种间差异,依据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及其构成比例,所有滇龙胆样品可分为4类。马钱苷酸含量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48,P0.05),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7,P0.01);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592,P0.01),高海拔有利于植株中当药苷构成比例的增加(R=0.245,P0.05);地理因子对植株中龙胆苦苷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栽培措施对龙胆产量及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龙胆药材生产提供栽培技术,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密度、分不同种苗等级以及在不同的前茬作物地块上移栽粗糙龙胆,秋季采用五点取样法测定产量,采用HPLC测定龙胆苦苷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秋栽、一级种苗移栽、前茬作物为玉米,密度为125株/m2龙胆产量高,且龙胆苦苷含量都超过10.8%,但密度低龙胆有效成分含量高。秋栽、采用一级种苗移栽、轮作、移栽密度为125株/m2可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云雾龙胆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雾龙胆(Gentiana nubigena)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LD5,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LD5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LD5能合成黄酮类化合物、龙胆苦苷,以及一种与云雾龙胆醇提取物相似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2.
龙胆科龙胆属滇龙胆( Gentiana rigescens)与獐牙菜属青叶胆( Swertia mileensis)为我国特有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含量,结合多变量分析研究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及其构成比例在龙胆科植物种内和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计量特征呈现种间差异,依据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及其构成比例,所有滇龙胆样品可分为4类。马钱苷酸含量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R=-0?348, P<0?05),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 R=0?307, P<0?01);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R=-0?592, P<0?01),高海拔有利于植株中当药苷构成比例的增加( R=0?245, P<0?05);地理因子对植株中龙胆苦苷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 P>0?05)。  相似文献   

13.
粗糙龙胆地下器官龙胆苦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旸  王臣  王晔 《植物研究》2004,24(3):366-368
对两个栽培地点北安和呼兰产粗糙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胆苦苷含量随发育节律而波动,6月份虽然有一个积累高峰,但含水率高,不宜定为采收期,适宜采收期均应是花期和休眠期。可溶性糖含量相应在6月份出现先低后高的趋势,在生长后期则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14.
以农林复合系统种植的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叶的色谱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含量,研究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叶化学计量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VIP)等方法进行化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滇龙胆主要活性成分马钱苷酸含量为(1.85±0.92)mg/g~(7.43±7.64)mg/g,獐牙菜苦苷含量为(1.03±0.17)mg/g~(1.58±0.50)mg/g,龙胆苦苷含量为(15.28±11.34)mg/g~(24.59±7.84)mg/g,当药苷含量为(4.10±1.64)mg/g~(31.67±22.70)mg/g,且叶片中4种活性成分的总含量高于茎;不同栽培系统中,与尼泊尔桤木间作的滇龙胆茎、叶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而与核桃间作的滇龙胆茎、叶活性成分总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植株相同部位和不同部位间的环烯醚萜和裂环烯醚萜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表明,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指纹图谱相似度介于0.989~0.992之间、叶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88~0.996,相同部位样品化学成分种类相似。PLS-DA分析结果表明,茎和叶片整体化学计量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单作及林药间作的样品被区分为不同类群,不同间作模式下滇龙胆茎、叶化学成分具显著差异,叶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样品。本研究结果可为农林复合系统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及滇龙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苦龙胆酯苷是一种裂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又称为苦龙苷或龙胆苦酯苷。其分子式为:C27H28O14,分子量为576.52,是已知最苦的裂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目前已证明可从川东獐牙菜、印度獐牙菜、龙胆草以及辐花肋柱花中提取。辐花肋柱花是最新证明的可提取苦龙胆酯苷的植物。苦龙胆酯苷具有助消化,保肝,抗皮肤肿瘤,抗黑热病等药理活性。在古代印度传统医药以及中药藏药中,苦龙胆酯苷的来源植物是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一味常见的草药,如保肝、抗糖尿病等。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兔静脉注射苦龙胆酯苷,在血中有较快的清除率(2.62±0.41 L/h/kg)和广泛的体内组织分布(1.08±0.44 L/kg);采用游离、脂质体和囊泡体形式给仓鼠用药具有明显保护肝肾功能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龙胆苦苷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的镇痛药理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及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考察龙胆苦苷的抗炎药理作用.龙胆苦苷经皮下注射给药,在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法实验中,减少了扭体次数,提高了小鼠痛域阈值,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明显减轻了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抑制了大鼠肉芽肿.结果表明龙胆苦苷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栽培藏药材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成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栽培藏药材麻花艽根中龙胆苦苷、落干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四种苦苷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在不同生长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四种苦苷类成分随植物的发育节律而波动。龙胆苦苷的含量是评价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龙胆苦苷的含量虽然在7月有个积累的高峰期,但7月为花期,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不宜定为采收期,到9月含量又有所增加,故而确定栽培藏药麻花艽根的适宜采收期应在9~10月之间。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藏药岷县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和异荭草苷含量。结果测定岷县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和异荭草苷的含量分别为0.108%、1.46%、2.21%、1.61%。色谱条件为:色谱柱:XDB-C18(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速:1.0 mL/min;流动相:甲醇/0.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本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岷县龙胆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为藏药岷县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HPLC法测定了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根、茎、叶和花中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包括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并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秦艽和小秦艽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种秦艽属植物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来源于3个产地(陕西太白、甘肃西河乡和马狭)的秦艽和2个产地(青海互助和陕西麟游)的小秦艽不同器官中4种环烯醚萜苷含量也均具有明显差异。4种秦艽属植物根、茎、叶和花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分别为质量分数5.996%~10.869%、0.310%~4.065%、0.235%~4.138%和0.545%~5.591%;根中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6%~0.953%和0.042%~0.210%,茎中分别为0.173%~0.383%和0.031%~1.700%,叶中分别为0.068%~0.684%和0.020%~3.208%,花中分别为0.460%~0.832%和0.138%~3.827%。粗茎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高,小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低,总体上,秦艽和粗茎秦艽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高于小秦艽和麻花秦艽;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而秦艽茎和叶及粗茎秦艽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低。4种秦艽属植物根部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茎、叶和花,獐牙菜苦苷在根和花中的积累较多,獐牙菜苷在花中的含量均相对最高。产自青海互助的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2.884%、5.215%和7.321%。研究结果表明: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不但与植物种类和器官有关,而且与产地和采样时间也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筛选最佳处方制备龙胆苦苷纳米乳,并对其质量安全性进行评价;基于单因素考察及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得到龙胆苦苷纳米乳制剂的处方为:龙胆苦苷,乙酸乙酯,聚氧乙烯醚(35)蓖麻油,无水乙醇,水,其质量比为1.77∶7.66∶5.94∶11.91∶72.71,龙胆苦苷纳米乳平均粒径为23.08 nm;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纳米乳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方法的专属性良好,线性范围0.00428~0.214 mg/m L;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属于实际无毒范围;本研究研制的龙胆苦苷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为提升龙胆苦苷口服生物利用度及扩大临床应用前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