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甘蔗是江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特别是赣南区,地处江西南陲,甘蔗栽培面积及数量更居全省各专区之冠。 以往江西有关甘蔗病虫害的资料极端贫乏,1956—1958年,作者曾协同有关各专区的植保值检部门,前往省内各甘蔗产区进行病虫害的调查。三年来,共发现甘蔗害虫49种,其中介壳虫方面,已发现粉介壳虫科(Pseudococcidae)与盾介壳虫科(Diaspididae)各一种。兹将其分布、形态与为害情况等介绍于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蔗节粉介壳虫Dysmicoccas boninsis(Kuwana),  相似文献   

2.
张宗炳 《昆虫学报》1954,(1):99-102
Boyce氏首先试用了E605在防治介壳虫之试验中,而获得良好之结果,渠所试验之对象为不同种类之介壳虫十余种,其中包括有吹绵介壳虫,其所用之药为25%之可湿性粉,加水稀释至.03至.05%之浓度(本试验中所用浓度即以此为根据)。对於各种不同之介壳虫,在各种不同之地区、气候及季节所用量大有出入。根据某些学者  相似文献   

3.
苏联用生物中的代理人(指食虫昆虫——译注)防止害虫,在十月革命之後得到经济上极重要的初步实效。这事情在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1931年的工作中奠定了基础,输入抑制吹绵介壳虫有效的肉食性甲虫Rodolia cardinalis Muls.和抑制血色蚜虫中的苹果绵虫的寄生蜂Aphelinus mali Hald.并且使它们  相似文献   

4.
陈守坚 《昆虫学报》1962,(4):401-408
本文对我国利用已有悠久历史的黄柑蚁在广东省广四县柑桔区作了调查,并对黄柑蚁消除害虫的实际情况作了观察。 在黄柑蚁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对柑桔大绿蝽象(Rhynchocoris humeralis Thunberg)有显著防治效果,对潜叶(虫斧)(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粉绿象甲(Hypomeaes squamosus F.)、铜绿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 Hope) 等,也有一定效果,凡有柑蚁分布均匀的树,健叶数比无蚁树多18.3%。 对介壳虫类,青翅羽衣(Lowana sp.),天牛幼虫等,完全无防治作用;与介壳虫类如吹绵介壳虫、棘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culus)及软腊介壳虫(Coccus sp.)有共生关系。 对吹绵介壳虫的天敌大红瓢虫(Rodolia rufopilosa Mulsant)、小红瓢虫(Rodolia pumilaWeise)的活动没有影响。有黄柑蚁的果园,黑蚁均被驱逐。 作者认为黄柑蚁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天敌,目前在农药械供应不足及劳动力缺乏的地区,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建议开展黄柑蚁过冬保护及人工饲养与放蚁的研究,以期提高和扩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为害柑桔的粉介壳虫,经作者自1956年以来在福州、闽侯、长乐等地调查,共发现四种,经上海昆虫研究所鉴定为: 1.柑桔小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culus Green.) 2.柑桔粉介壳虫(Planococcus citriculus Green.) 3.堆蜡粉介壳虫(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 4. 藤氏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kraunniae Kuw.) 柑桔小粉介壳虫是为害柑桔的主要一种,无论在鲜果或果树上都有发生。 堆蜡粉介壳虫多为害柑桔幼苗,有些地区龙眼及  相似文献   

6.
介壳虫的虫体细小,种类繁多,为了要很好地来鑒定它们就必须善于采集和保存标本。一般采集是比较容易,而保存起来就十分麻烦,尤以绵介壳虫属(Pulvinaria)的标本更难保存。因为它们都有質地松软的卵囊,有的卵囊是在小枝上,但是,大部分是紧贴于叶上,压了,怕将卵囊压扁失却原来形状,而且绵介壳虫属的卵囊也是鑒定上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不压,叶子干后扭曲异常,以致卵囊亦失却本来的形状。我过去在柑拮区工作时,对此属介壳虫标本的保存亦感束手,后来逐渐摸索出一种简便的保存法,兹介绍  相似文献   

7.
泸州地区自1954年从湖北宜都县引进大红瓢虫以来,已有6年饲养历史。目前已推广到7县一市的重要果园。对消灭吹绵介壳虫为害,减少大量药剂开支,保证柑桔连年增产,起到了显著作用。 吹绵介壳虫是泸州地区柑桔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据市郊1953年的调查,在被害的3万株柑桔中,有12,125株柑桔树每尺长的枝条上平均有棉虫73.8个。其中张沟果园有2,000株卽死去1,700株。当时果农曾向国家贷款3万余元,购买松脂合剂防治,但  相似文献   

8.
本文节译自苏联鲁布卓夫奢L柑橘害虫及其天敌一书。该书1954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为了使本文完整起见,原文略有改动,题目也是由译者附加的。应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是生物方法防治害虫获得成效的卓越典范,自1888年以後澳洲瓢虫远涉重洋,输送遍及全世界柑橘栽培区。然而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何以获得这样大的成效?二者的消长关系如何?本文意旨正是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同样情形,我国在1933年自台湾输入黑腹红瓢虫及繁殖自温州采得的大红瓢虫防治黄岩柑橘区吹绵介壳虫,20年来成效虽著,但其间亦有涨落起伏的情况,本文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与介壳虫形成的菌腔虫瘿是该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先后在云南、四川和广西3省区暗褐网柄牛肝菌产区的16个地点,对菌腔虫瘿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发现根部着生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有31种,涉及16个科的28个属。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菌腔虫瘿的介壳虫种类有12种,其中10种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蚧科Monophlebidae、蚧科Coccidae各1种。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菌腔虫瘿的寄生位置和形状会有所不同,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形成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和介壳虫之间不存在专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江西广昌地区支柱性农业产业,莲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eae(Linnaeus)是危害江西广昌白莲的重要害虫.课题组在广昌县开展广昌白莲害虫种类调查时,连续两年在莲田中监测到一种外形类似介壳虫生物在捕食莲缢管蚜,经形态鉴定及分子复核确认其为黑襟...  相似文献   

11.
入侵性害虫——苹果绵蚜田间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6月中旬到10底在山东省莱阳市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田间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间定点调查5株苹果树上苹果绵蚜虫落数量和虫落面积,并在其它苹果树上随机选择20个虫落,计数每个虫落中苹果绵蚜的活体数,从而计算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平均数量。分析指出,以计算法求得的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实际数量为指标,既考虑了苹果绵蚜虫落的数量和大小,也考虑了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活体数,并且把被苹果绵蚜蚜小蜂寄生的僵蚜排除在外,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田间实际情况,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表示苹果绵蚜田间数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油茶宽盾蝽Poecilocoris latus Dallas又称油茶蝽,属半翅目,蝽科,盾蝽亚科。近几年来此虫在我县为害油茶逐年严重。笔者于1981—1982年进行院内笼罩饲养和林间观查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 此虫除分布在广西的贺县、阳朔、桂林、临桂、永福、龙胜、上思、昭平、苍梧等县的山区外,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省也有分布。 油茶宽盾蝽主要为害茶果,无果期也为害幼嫩枝叶。成虫和若虫吸食果实中的油汁,影响其发育,造成落果或种子秕瘪。被害果皮呈现  相似文献   

13.
油茶蝽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木本油料植物,经济价值很大。油茶蝽为害油茶果实相当严重,1961年我们开始对此虫进行观察。今将观察结果整理于下,以供参考。 一、分布、被害植物和为害程度 油茶蝽的学名是Poecilocoris latus Dallas.,又叫茶籽蝽蟓或蓝斑质蝽。属于半翅目、盾蝽科。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和福建;国外记载有印度、越南和缅甸。主要为害油茶和茶。 此虫数量虽不甚多,但它的为害除严重时会引起落果外,还因其成虫和若虫长期刺吸茶果种仁内的汁液,影响茶果发育,以致减低产量和出油率。此外,因  相似文献   

14.
瓢虫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它属于鞘翅目的一类昆虫,其绝大部分是益虫。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捕食性瓢虫的幼虫和成虫均可防治蚜虫、介壳虫、螨类以及许多其它害虫的卵和幼虫。早在1888年,由于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柑桔上的毁灭性大害虫吹绵介壳虫获得完全成功,引起各国的重视,从此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法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我国也曾利用澳洲瓢虫与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介壳虫获得成功。近年来北方棉区利用瓢虫防治棉蚜取得良好成绩。北方农田常见的捕食性瓢虫有: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二星瓢虫等等,其中以七星瓢虫的利用最为广泛。据河北省植保土肥所统计,该省在1976年曾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的面积达150万亩,效果很好,持续控蚜期长,有许多效果更好的棉田甚至可以不用化学农药来治蚜。  相似文献   

15.
大红瓢虫(Rodolia rufopilosa Muls.)利用为除治吹绵介壳虫(Icerya purchasi Mask.)是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在生物防治方面成功的著例之一。我国利用大红瓢虫的历史,根据陈方洁的报告,最早是1932年在浙江黄岩。至1953年,中南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湖北也开始利用这种瓢虫,并且在更大的范围内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翌年,四川农业科学研究所也从湖北引  相似文献   

16.
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广州市的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树上多点发生。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分析预测该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17省区的大部分区域,新疆、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11省区的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0.886,在中国的危害风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7.
介壳虫作为大田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是近年生产上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珠绵蚧”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曾严重危害棉花、豆类、玉米等作物,造成大片植株枯萎、死苗,轻则大量减产,重则全部毁种。由于这种害虫是幼虫期为  相似文献   

18.
调查西双版纳地区黄猄蚁OecophyllasmaragdinaFabricius对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nigra(Nietner)种群数量和寄生蜂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猄蚁对橡胶盔蚧种群消长及寄生蜂均有影响。"有蚂蚁"枝条上介壳虫种群数量显著高于"无蚂蚁"枝条。"有蚂蚁"枝条介壳虫死亡率和寄生蜂都显著低于"无蚂蚁"枝条。说明黄猄蚁的存在影响了橡胶树介壳虫的种群繁殖率和死亡率。建议在今后综合防治中,充分利用蚂蚁与橡胶树介壳虫关系。通过驱逐橡胶树上的蚂蚁来有效遏制介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柿绵介壳虫(学名为:Acanthococcus kaki Kuw.)又叫棉虱子。是以成虫和幼虫为害主干、嫩枝、叶片、果实的一种害虫。嫩枝被害后轻则形成黑斑,重则死亡。叶片被害后形成不规则形凹陷黑斑,叶脉肥大,畸形,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造成早期脱落。果实被害后形成黑斑,影响品质,直接阵低产量。  相似文献   

20.
柑桔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 Risso系福建省闽侯专区普遍严重为害柑桔类的一种介壳虫,历年来在外销柑桔检疫工作中经常见到,也是柑桔包装选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於此虫在采收时已孵化出大量若虫匿藏於萼片下越冬,虫体微小,检查困难,选果易於忽略,极易随鲜果传播蔓延。例如1955年12月,由各产地运厂加工之柑桔经调查福桔比雪柑严重,闽侯县吴山乡出产福桔因粉介壳虫严重超过规定不合出口者达68.4%,长乐县浪峰乡达18%,其他地区均达10%左右,虫口密度每果竟有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