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4,23(4):343-344
张森水先生是著名考古学家,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第2代的杰出代表。他从1956年开始从事旧石器考古研究,近半个世纪来脚步未停,笔耕不辍;主持过一系列重大考古项目,在野外考察和材料发现方面成就斐然;发文著书成果丰硕,提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区域渐进说”和中国旧石器时代存在“南北主工业二元结构,区域内若干文化变体”等理论,在阐释中国旧石器文化传统和人类技术与行为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方面他最早将“区系类型”等概念引入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倡导并力行实验考古学,推动石器使用痕迹分析,将统计分析方法较系统地应用到旧石器考古研究,促进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和方法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农历春节前夕,收到高星先生的倡议,言及他想借《化石》杂志,组织专辑,追思故去十年的张森水先生,缅怀这位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做出卓越贡献的第二代旧石器考古学前辈。高星兄是张先生耳提面命的嫡传弟子,他希望先生的几位弟子和我们这些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过先生诸多教诲、帮助和提携的旧石器考古晚辈们能写点什么。在众多旧石器考古人的眼中,张先生是一位浑身上下散发着人格魅力、极具亲和力的良师与  相似文献   

3.
<正>张森水教授是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他足迹踏遍祖国南北山川,为中国旧石器考古事业辛勤耕耘,成绩卓著,硕果累累。早在大学时代,张教授就开始踏入广西这块红土地,开始关注这里的旧石器考古;到了晚年仍牵挂着广西旧石器考古工作,并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两次来到广西考察和指导工作。在张教授最后两次来桂考察期间,本文作者有幸参加陪同并聆听他的指教。张教授第一次来广西进行考古工作是1956年。当时他作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学生,在毕业  相似文献   

4.
张森水先生是我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来山西的机会却不多. 张森水先生的第一次山西之行是1958年赴偏关县万家寨水库调查.此次调查后撰写的《内蒙中南部和山西西北部新发现的旧石器》是张森水先生的处女作.文中的石叶石核、清水河尖状器、半月型刮削器,揭示了吕梁山西侧黄河沿岸至河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一个侧面.此后晋、陕、蒙三省并未在这一带做工作.而1980年前后在两个细石器遗址——位于蒲县的薛关遗址和位于吉县的柿子滩遗址中,乃至桑干河流域其他一些遗址先后发现了类似的石器,说明清水河一带应是链接晋陕大峡谷与泥河湾盆地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5.
<正>爪村记忆张森水先生是我最为崇敬的学界楷模。自从迈进旧石器考古门槛,我始终感受着张先生所给予的温暖,时至今日,仍然热在心扉。在与张先生近30年的交往中,一直受到他品格和学识的熏陶,从先生身上所学最多,所得也最多。他是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当之无愧的学界泰斗、慈爱长者。我曾经说过:"在科学报告的编写  相似文献   

6.
<正>从2007年到2017年,张森水先生去世已经十年。十年的时间不算短了,但张先生和蔼的面庞、略带浙江口音的话语声音还是常常出现在面前,回响在耳际。张先生对旧石器考古事业的执着投入,对学生的热心帮助,更是感人至深,令人难忘。鸡公山与万寿岩遗址的保护1992年秋季,因湖北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风范,平易近人,治学严谨,扶持基层,无私奉献——这是我们对敬爱的张森水先生最美好的记忆。从1994年11月,作为"闽台史前人类及其环境的综合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的张森水先生,首次来到福建漳州莲花池山考察,2000年后的万寿岩遗址发掘和论证,永安市,将乐县、大田县的旧石器调查、发掘、指导、论证的10余年里,先生前后20多次对福建各地旧石器遗址进行考察、指导和研究:漳州的莲花池  相似文献   

8.
贾兰坡与华北两大旧石器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人 《人类学学报》2002,21(3):171-177
20 0 1年 7月 8日 11时 4 4分 ,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界巨擘贾兰坡院士 ,带着对科学、对祖国、对事业的无限眷恋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遥想当年贾老从周口店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的考古实践 ,为我国旧石器考古作出的巨大贡献 ,不由得思绪万千。在贾老的学术成就中 ,最令人瞩目的贡献之一是关于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传统”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过去单个遗址简单的器物分类描述的传统研究模式 ,提高到区域文化类型与技术传统发展等综合研究的高度 ,使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这一学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想以此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探索与变革作一个简略的概括性的回顾。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开拓者贾兰坡先生逝世一周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的地层学基础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黄慰文 《人类学学报》2000,19(4):269-283
本文首先讨论旧石器考古年代学的一般原则、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的地层学基础和文化分布区。其次 ,着重讨论中国一些主要旧石器遗址的年代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一个供讨论的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张森水先生逝世十周年,对先生的无尽感怀在这些年里从未间断。收到《化石》约稿,让我撰短文写些先生生前于旧石器考古学学科、于吉林大学旧石器考古学发展,乃至于我个人成长的鞭策与提携所做出的贡献,千言万语,千头万绪,一时间涌上心头,但临到落笔,又觉得责任太过重大,词汇匮乏之至,唯恐辜负。近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地区旧石器文化遗物丰富,自1990年开始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县开展旧石器调查和试掘以来,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地点38处。这些新的为研究北京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有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最近,山东临沂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日照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黄海西岸的日照市沿海进行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批旧石器地点,采集了700余件旧石器文化遗物,全部为石制品,主要有石核、石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2月中、下旬,笔者之一曾五岳在福建省漳州市郊考古调查,在莲花池山发现几件疑是石制品的标本,即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请求鉴定,经尤玉柱和张森水鉴定,确认系人工打击的石制品。依所介绍的石制品埋藏的地貌位置和出土层位,初步确定是旧石器时代人工制品。事关重大,曾五岳再次前往该地区调查,在九龙江北溪和西溪之间的台地上发现了17处旧石器地点,采到了数以百计的石制品。为进一步确定新发现物的性质和时代,当地文物部门约请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员协同工作,本文另一作者尤玉柱前往作短期考察,现将调查的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日本旧石器早、中期考古的新发现,以及在年代学、文化分期、技术与类型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新进展。作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日本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过渡,以及日本列岛旧石器早、中期文化与东北亚大陆同期文化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类型学是考古材料描述与分析的基础。近年来,学者们对类型学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石器类型学的反思较多,涉及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分类原则、类型学的考古解释能力等各个方面,然而少有中国学者系统介绍西方常用的旧石器考古类型学体系。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D. de Sonneville-Bordes与J. Perrot建立且在欧洲、西亚及北非应用较为普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学,并思考旧石器考古学中类型学应用的相关问题。由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描述中国的旧石器考古学材料时显然不能照搬欧洲的类型学体系,但可参考它并建立适宜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描述的体系。若此,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中国的旧石器晚期考古材料与其他地区的相关材料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可以揭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的区域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石史 《人类学学报》2009,28(2):171-171
2008年5—9月,应日本东北大学总校长井上明久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赴日本东北大学综合学术博物馆和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考古研究室做客座教授。与博物馆的柳田俊雄和考古研究室的阿香子岛教授进行日本旧石器前期文化与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对比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日本大分县早水台旧石器遗址的石制品;该遗址与中国北方的许家窑遗址在技术和类型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仙竹 《人类学学报》1998,17(2):121-136
本文记述犀牛洞旧石器遗址的发掘收获及初步研究成果。该遗址在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是比较重要的。其文化性质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的文化类型增添了新材料。遗址海拔2102m,向人们显示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考古的良好前景。遗址动物群丰富,可使人们对动物群的演变与生态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森水 《化石》2006,(4):22-24
在浙江旧石器考古散记(上)中提到邱宏亮同志发现浙江第一块旧石器时原地放回,以自然石处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事出有因。中国现代考古学,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研究手段的差异,从事考古学研究的人很少参与旧石器考古研究,他们从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始,原同属中国科学院的考古研  相似文献   

19.
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牛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地层及古生物已有报导,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是研究该地点下部地层出土的旧石器材料,并兼述上部地层出土的两件磨制的骨器。解放前,辽宁几无可靠的旧石器材料的发现。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辽宁考古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研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957年夏,辽宁省博物馆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在建平县南地乡找到过一件在形态上与河套人、山顶洞人较近似的人上臂骨化石,1972年发现了凌源八间房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地点;1973和1975年两次发掘喀左县鸽子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1974和1975年对金牛山洞穴遗址进行了发掘,使我们在辽宁首次获得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材料。目前,在辽宁省境内已有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代表地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手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不缺少手斧,东亚、南亚其他地区也不缺少手斧;手斧在这里某些旧石器初期工业中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这类工业的工具组合和欧非手斧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上述发现逐步填平东西方文化上的“鸿沟”,表明两大地区的文化交流早在旧石器初期可能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