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龋齿,氟化物和口腔保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龋齿是危险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低氟地区增氟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采用防龋的有效措施。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少时,适量增氟确可防龋,有利健康,而过量摄入时其又可在体内蓄积,造成慢性氟中毒症,严重时引起氟斑牙及氟骨病。为此本文提出了研究每日摄入氟总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龋齿及预防     
龋齿及预防夏茂林(四川省平昌中学635400)义务教材《生物》(第二册)的“消化和吸收”一章,在讲消化时提到了龋齿产生的原因、预防等基础知识。下面对龋齿的有关问题作些补充。龋齿俗叫“虫牙”或“虫蚀牙”,是危害人类健康三大疾病(心血管症、癌症、龋齿)之...  相似文献   

3.
拥有健康的牙齿是拥有健康生活的重要前提。在全国爱牙日即将来临之时,奉献给读者“龋齿的产生与预防”这篇科普文章,愿人人都重视牙齿保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与口腔微生态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失衡密切相关.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主要通过分泌抗菌物质、与致病菌竞争性定殖、调节毒力相关基因表达、调节宿主免疫反应、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参与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代谢循环通路、调整生物膜pH值等过程发挥其益生效能.研究发现,益生菌疗法能够降低龋齿的风险、改善牙...  相似文献   

5.
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焦点。口腔微生物群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涵盖了细菌、真菌、古细菌和病毒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比例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会影响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病的发生。同时口腔微生物也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肺炎、肿瘤和糖尿病等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认为,口腔微生物群组成的改变、口腔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疾病的发生有协同促进作用。本文聚焦于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相关研究、口腔微生物组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口腔微生物组是人体五大菌库之一,其微生态失衡不仅在牙周炎和龋齿等口腔疾病中发挥主要作用,还与全身诸多疾病紧密相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防治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表明,AD与某些口腔致病菌及其微生态失衡显著相关。本文就口腔微生物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总结了口腔微生物影响AD的可能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推测不同的微生物与AD间的潜在关系。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AD,人们除了关注AD患者大脑的病理改变外,还应关注患者的口腔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早期龋齿导致牙齿内部脱矿,使得该区域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后向散射系数增加。利用一种新型的光学相干层析(OCT)系统可以进行口腔龋齿疾病的诊断。该全光纤系统快速准确地获得了人体正常离体牙和具有龋变的离体牙的OCT图像。对比它们的后向散射系数,首次发现具有龋变的离体牙齿的后向散射系数是正常离体牙齿组织的数倍。采用此方法可以对龋齿及早期龋齿进行诊断,对于龋齿早期诊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口腔微生物群变化的研究不断深入,正畸治疗与口腔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逐渐显现。正畸治疗会对口腔微生物群甚至全身微生物群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的正畸治疗主要是让患者佩戴牙齿矫正器,这会导致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群被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如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甚至会威胁到人体的其他器官,有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群比例失衡会导致人体的肝脏等器官感染,从而诱发一系列人体疾病。所以,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要特别重视口腔健康,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防止口腔疾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是维持口腔健康的关键因素。益生元是一类具有选择性、能够促进体内有益菌代谢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主要通过调节口腔微生物生长代谢、抑制口腔菌斑生物膜形成、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参与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代谢循环通路、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等途径调控口腔微生态,从而对口腔常见疾病,如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益生元在口腔健康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一具契丹族女尸的口腔情况,着重介绍了该尸的龋齿、牙周病和牙齿磨耗。对其偏侧咀嚼所引起的下颌骨不对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林融 《蛇志》2005,17(3):180-184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之一,牙周炎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炎症。全国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年龄段的牙周炎患病率为97.2%,患病率居龋齿病之上,因此,预防和治疗牙周疾病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人们公认牙周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但单有微生物并不意味着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的必然发生。牙周炎是一类多因素疾病,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口腔卫生状况,吸烟与否,某些全身疾病如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宿主的易感性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发性牙周炎和(或)重度牙周炎患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一些学者对外部环境相同的人群进行多年的纵向观察,发现不同个体罹患牙周炎的几率不同,这种差别可能缘于基因背景不同。目前,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牙周炎的易感因素已成为21世纪牙周病学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2.
富集微量元素钼的研究及在微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钼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固氮酶、硝酸还原酶、黄嘌呤氧化酶和亚硫酸氧化酶等多种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和影响机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如细胞内的电子传递、机体内铁代谢、醛氧化等。钼对癌症、肝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克山病、龋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区域性脱发等地方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乳牙到恒牙再到种植牙婴儿6个月大开始长牙,到了两岁就拥有一口漂亮整齐的牙齿,即人类的第一副牙齿——乳牙,乳牙是儿童咀嚼食物的重要器官,对美观和颌骨正常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龋齿和意外创伤会损坏乳牙甚至使乳牙过  相似文献   

14.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保存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及大量的古人类骨骼遗存。本文主要从龋齿研究入手,对顶蛳山二、三期文化(8-7 ka BP)中大于15岁的169个体的2737枚恒齿进行了观察。分别统计了龋齿等级和个体和牙齿患龋率以评估人群患龋情况,进而分析顶蛳山遗址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并探讨了食物构成、饮食行为与社会经济等。统计结果表明,顶蛳山遗址人群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都较高。患龋率在两性、葬式、年龄段间都存在差异,女性患龋程度要高于男性;不同葬式之间差异也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的比例和程度也随之加深。通过与其他8组新石器时代国内遗址人群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的对比,我们看到包含顶蛳山在内的三组华南渔猎采集遗址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都要高于其他遗址,农业遗址的人群要低于华南遗址的患龋率,而混合经济遗址的患龋率最低。龋齿的出现与人类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关系密切。据此,我们推测顶蛳山及其他两组华南遗址的高患龋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关系密切,但这与一般所认为的农业的出现没有联系。三组遗址都是以渔猎采集主导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这时期农业并未传播至华南地区。因此我们的分析表明高患龋率与农业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华南地区当时人群所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源于当地的块茎类和含蔗糖类植物。  相似文献   

15.
杨娟  堵国成  陈坚  方芳 《微生物学报》2013,53(4):403-408
[目的]从口腔环境中筛选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杆菌,用于防治口腔疾病的益生菌疗法.[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健康志愿者的唾液和牙菌斑样品中筛选得到乳酸杆菌,然后验证他们对龋齿致病菌变异链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考察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是否具有可以定植或在口腔环境中生存的特性.[结果]本研究从牙菌斑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发酵乳杆菌Y29.该菌能够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并有自聚集和与其他口腔微生物共聚集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此外,发酵乳杆菌Y29可耐受1.0 mg/mL溶菌酶和140μg/g过氧化氢,有利于其在可能含有多种抑菌物质的口腔动态环境中生存.[结论]发酵乳杆菌Y29在防治龋齿和保证口腔健康方面具有潜在的益生特性.  相似文献   

16.
牙菌斑是由多种微生物在牙面上沉积,有机基质互相集聚、交联而形成的生物膜结构,生物膜中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构成了复杂的微生态关系。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龋齿重要过程。本文综述了细菌生物膜与龋齿发生的关系,以期为龋齿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郑州青台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晚期91例个体、1913枚牙齿罹患龋齿的统计与分析可知,青台人群患龋率为71.43%,龋齿率为13.38%。其中,龋齿率女性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孕期生理变化、食物选择及性别分工等有关。上颌龋齿率高于下颌,臼齿及咬合面为龋齿易患齿类及部位。通过对比可知青台人群显示出较高的龋齿罹患率,暗示该人群饮食中应包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这可能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中游发达的旱作农业有关。此外,龋齿率在黄河及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农业人群中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龋病病因的复杂性和各地区不同的文化面貌、人群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9,(4)
目的探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治疗的200例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健,分析两组刷牙2次比例、正确刷牙比例、知识优良率、龋齿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对牙齿保健知识的掌握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龋齿患儿刷牙2次比例、正确刷牙比例、知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龋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牙齿保健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龋齿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孙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孙庄村,是分布在黄河中游的一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该遗址出土的54例仰韶时期的人骨保存状况良好,为我们了解仰韶文化人群的龋患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文以肉眼观察为主并结合超景深显微镜对遗址出土的846枚牙齿进行鉴定、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孙庄遗址古代人群的龋病患病率70.37%,龋齿率22.93%,龋均3.59;壮年组患龋率最高,为88.89%,不同年龄组之间的龋齿率差异性显著;龋齿率女性为30.55%,男性为16.16%,女性龋齿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0)<0.05,两性之间的龋齿率有显著差异;浅龋率为6.70%,中龋率为21.65%,深龋率为27.32%,深龋已穿髓率为19.07%,残冠残根率为25.26%,随着年龄的增长,龋病的病变程度呈加重趋势;龋损范围小于1/2牙冠累龋最常见,占总患龋齿数的42.27%;上颌龋齿率为26.91%,下颌龋齿率为19.70%,上下颌龋齿率差异显著(P<0.05)。龋病在不同牙位上的发生率依次为M3>M2>P2>M1>P1>C>I1>I2;邻面和■面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牛河梁遗址出土的31例红山文化时期人类牙齿龋病的统计与分析, 获知: 1)牛河梁遗址男女两性的患龋率、龋齿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2)他们的患龋率和龋齿率有随年龄增长逐步增高的趋势; 3)上颌的龋齿罹患率高于下颌; 4)龋齿的发生主要集中在臼齿,且以咬合面部位为主; 5)他们的患龋率和龋齿率均较低。牛河梁红山文化人群相对偏低的龋齿率可能暗示出他们的经济生活方式还处在以采集狩猎为主体的模式中, 农耕经济可能处于较低层次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