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我国野生鹌鹑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境内分布的两种野生鹌鹁(野生日本鸣鹁、野生普通鹌鹑)和家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反映群体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固定指数、平均杂合度、基因分化系数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野生普通鹌鹑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每个座位平均检测出4.67个等位基因,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亦为最高,分别为0.5732和0.6621;家鹁最低,分别为0.5467和0.5933;野生日本鸣鹑介于两者之间;在3个鹌鹑群体中,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鹑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程度较小。以标准遗传距离为基础的模糊聚类分析发现: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模糊等价矩阵系数为0.937,而与野生普通鹌鹑的系数为0.738,这也表明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鹁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家鹑起源于野生日本鸣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2种半同胞交配法测定鹌鹑性连锁2个羽色基因座B/b和Y/y交换值的方法:1)黄羽公鹑与白羽母鹑杂交,F1代栗羽公鹑与其半同胞黄羽母鹑交配;2)白羽公鹑与黄羽母鹑杂交,F1代栗羽公鹑与其半同胞白羽母鹑交配。2种方法测得的交换值分别为20±2.05%和20.4±1.92%。2种方法均可用于鹌鹑性染色体(Z)上2基因座交换值的测定,对连锁遗传学的实验和理论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野生鹌鹑群体遗传共适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机抽取迁飞滞留季节捕获的野生日本鸣鹑40只、野生普通鹌鹑62只和家鹑40只,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检验群体遗传不平衡, 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对两种野生鹌鹑和家鹑群体的遗传共适应特性进行分析, 在3个鹌鹑群体中证实存在遗传共适应特性; 同时构建中性位点遗传共适应的统计模型, 分析遗传共适应特性在分子水平上的效应, 结果表明: 遗传共适应主导了野生日本鸣鹑、野生普通鹌鹑和家鹑群体的遗传不平衡状态, 分别有16.67%, 9.66%和10.05%的非等位基因组合因遗传共适应的影响处于遗传不平衡或极不平衡状态, 几乎所有检测的位点都存在遗传共适应特性, 其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更加显著, 维持着群体中大量的稳定多态现象. 这一结果丰富了群体遗传不平衡的概念和内涵, 为了解除连锁之外, 另一重要因素——遗传共适应对群体遗传不平衡的作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为阐明我国野生鹌鹑的系统地位以及为评价、保护和利用我国野生鹌鹑这一宝贵遗传资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对鹌鹑停食断水的耐力作了试验。试验材料为我们自繁自养的健康家鹑。其中雄性幼年(35日龄)和成年(180—200日龄)鹑各36只,产蛋鹑24只。试验分8次进行,每次所用鹌鹑均为同日龄、同性别。每次的试验均为停食停水、停食供水、供食停  相似文献   

5.
我校初中课外兴趣小组的养鹑活动已开展了近两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有一些心得,现介绍于下。鹑是鹌鹑的简称,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鹑属,足一种家禽。鹑头小,尾秃,象小鸡。全身羽上有淡黄色的羽干纹,成熟的公鹑好斗,必须隔开饲养。家养鹑产蛋早且多,出壳后35—45日龄的母鹑开始产蛋,年产蛋可达280—300个。每产一蛋,消耗饲料约35克。鹑体小,每平方米可放养成鹑50—60只。鹑的经济价值甚高,鹑蛋含有多种维生素,对高血压、贫血、结核、心脏病、神经衰弱者都有良好的疗  相似文献   

6.
鹑与猎     
鹌鹑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下称鹑),江苏常见,为有经济意义的猎禽,每年冬春,猎供食用。多年来作者在江苏省的江阴、沙洲、太仓、高邮、南通及上海等地调查访问和观察研究,对鹑的养、护、猎提供一些资料。狩猎掌握和了解鹑的生态习性,进行狩猎,则易见易获。  相似文献   

7.
鹌鹑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鸡形目雉科,日本从1100年开始,作为欣赏用鸣鸟饲养,自1900年代初改良为肉用、卵用,成为现在的实用鹌鹑。 鹌鹑与鸡的杂交种,已有很多成功的报道。鹌鹑作为实验动物具有体形小,体质强状,与鸡比较饲料费低,饲养面积小等优点。雄鹁,随着性成熟在泄滞腔背部有一发达的生殖腺,压迫时,排出泡沫状分泌物。成鹑的全血液  相似文献   

8.
在鸟类迁徙季节,夜间鸟击事故频发是机场鸟击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了解鸟类的夜间迁徙规律对于改进夜间鸟击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采用网捕法和声音记录法对沈阳桃仙机场夜间鸟类迁徙物种组成和迁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56种鸟类(占比88.9%)具有夜间迁徙习性,且以后半夜迁徙为主;鸟类夜间迁徙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和迁徙次序,春季鸟类迁徙较为集中,迁徙高峰在5月中旬,主要鸟类由鹌鹑、红尾伯劳、栗耳鹀、黑喉石鵖、普通夜鹰、黄眉柳莺等组成,秋季迁徙较为分散,迁徙高峰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主要由鹌鹑、灰背鸫、红喉鹨、丘鹬、矛斑蝗莺和灰头鵐等组成.对夜间迁徙鸟类的危险等级评估发现,春季严重危险物种是鹌鹑和红尾伯劳,秋季严重危险物种是鹌鹑、纵纹腹小鸮、灰背鸫和丘鹬.分别从夜间迁徙鸟类组成、迁徙动态、时间节律和物种危险等级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鸟击防范对策,为桃仙机场鸟击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84年3—6月和1985年3—6月,作者在四川省北川县对雪鹑、淡腹雪鸡、雉鹑、血雉、红腹角雉、绿尾虹雉、勺鸡和红腹锦鸡等八种雉类的繁殖习性进行了一些观察,结果如下。雪鹑(Lerwa lerwa callipygia)当地名石窖鸡,栖息于海拔3,800米以上,常见单只停息于陡岩边缘,受惊后立即向下滑翔。叫声响亮。繁殖在五、六月间。雏鸟孵出后呈家族活动。曾见一对成鸟和二只雏鸟在草甸上行走。发现险情后,成鸟即疾走逃离,雏鸟迅速向土洞中隐蔽。雏鸟羽色以灰色为主。淡腹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henrici)生活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裸岩地带,五月底至六月…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古腭型鸟类处在现生鸟类系统进化树的基部,最近的分子水平研究则认为今腭型鸟类中雀形目种类构成了现生鸟类中一个最古老的支系.本研究通过对现生鸟类中21目39种核c-mos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从分子角度对现生鸟类的早期进化及三趾鹑鸟类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鸡雁类是现生鸟类最古老的一个支系,现生鸟类的祖先并不是经白垩纪到第三纪大灭绝后残留下来的一些过渡性水鸟(transitional shorebirds).在现生鸟类中,今腭型鸟类为并系发生,古腭型鸟类为单系发生.三趾鹑类在系统发生中晚于鸡雁类和古腭型鸟类,早于今腭型鸟类中非鸡雁类鸟类与鹤形目鸟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建议将现生鸟类分为初鸟下纲和新鸟下纲2个下纲,三趾鹑类属新鸟下纲的三趾鹑目(Turniciformes).  相似文献   

11.
圆鸟虱属Goniodes Nitzsch,1818为鸡形目体外寄生性昆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卢汰春先生于1983-Ⅶ-18,在四川省宝兴县(海拔3800米),从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J.verreaus)体上采到鸟虱1雌,1雄和5只若虫。经鉴定为圆鸟虱属一新种。现描述如下:雉鹑圆鸟虱Goniodes tetraophasis Chou et Liu,新种 雄虫:体长3.51毫米,体宽1.74毫米。前头呈圆弧形,唇基带较狭,前缘不平坦。锥体突不发达。两颊稍向两侧扩展。头宽略大于长,头宽:长=1.14。触角第一节粗大,其内侧具一小而圆的突起,第3节端侧延长呈靴状,与第4、5节垂直。头部毛序  相似文献   

12.
胖鹌鹑不喜欢别人这么称呼它,它更喜欢科学家正儿八经地0叫它黑腹翎鹑,这样听起来多斯文,多有气质!然而,事实上它的确很胖,也的确和斯文毫不沾边,它的一举一动只会让人们联想到一个词——谐星。  相似文献   

13.
州名州花州鸟亚拉巴马山茶花朴动鴷阿拉斯加勿忘我雷鸟亚利桑那野生仙人球棕油嘴鹪鹩阿肯色野苹果花小嘲鸫加利福尼亚加州罂粟花珠颈领鹑  相似文献   

14.
当春天日照时间变长时,许多鸟的生殖腺即开始发达起来。以日本原种鹌鹑为材料研究这种光周期性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没有眼睛及松果体之类光感受器的鹌鹑在日照时间延长时生殖腺也逐渐发达。因此,认为鸟脑内的丘脑下部或其附近区域具有光感受器。英国的福斯特博士等使用光纤维制作一种装置,研究通过鹌鹑头骨及脑组织达到丘脑下部光的量,表明每1平方厘米每秒通过的光为10~6光子。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动物照射各种波长的光,测定血液中和繁殖有密切关系的孕酮生成量,发现500毫微米波长的光能使激素的量很快增加。由于这和作为视网  相似文献   

15.
蜡嘴,锡嘴雀和法国鹌鹑耳蜗—中脑听觉中枢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标记方法表明蜡嘴(Eophona migratoria)、锡嘴(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和鹌鹑(France Coturnix coturnix)脑干内听觉中枢的初级神经元位于耳蜗核(nCO,Cochlear unclei)内。较高级神经元位于中脑背外侧核(MLD,Nucleus mesen-cephalicus lateralis,pars dorsalis)。脑干内听觉传入通路始于nCO,经外侧丘系(LL,Lemni-scus lateralis)可直接投射于MLD。鸣禽鸟蜡嘴、锡嘴是对侧投射,同侧仅有个别纤维被标记,非鸣禽鹌鹑仅是对侧性投射。  相似文献   

16.
血雉分类地位和遗传分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血雉Ithaginis应划归雉类还是鹑类和是多型属还是单型属一直存在着争议.在此对3个亚种,西藏亚种Ithaginis cruentus tibetanus,甘肃亚种I.c.berezawskii和四川亚种I.c.geoffroyii的6个个体的血雉与典型的雉类雉属Phasiamus、锦鸡属Chrysolophus、长尾雉属Syrmaticus及典型的鹑类石鸡属Alectoris、鹌鹑属Coturnix和雪鸡属Tetraogallus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的部分基因序列比较,系统进化树中血雉与雉类聚在一起.根据血雉地理分布,多亚种中心理论,区域地理历史,环境演变和分子钟指示的时间,血雉可能于早上新世起源于横断山脉.3个亚种之间序列差异为4.1%-7.2%,与雉科其它属的种问差异度比较,其遗传分化已达到种的水平,与形态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苗山“打鸟坳”趋光性鸟类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0年9月、2001年5月和10月2、002年5月和10月、2003年10月、2005年9月,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群众的方法,对广西大苗山“打鸟坳”的趋光性鸟类进行了调查,在大苗山发现了规模较大的“打鸟坳”共5个,并记录趋光性鸟类58种,隶属于10目14科。其中留鸟16种,夏候鸟15种,冬候鸟17种,旅鸟10种。趋光性鸟类主要以鹭科(Ardeidae)、三趾鹑科(Turnicidae)、秧鸡科(Rallidae)等涉禽为主。鹭科鸟类数量较多的有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池鹭(Ardeola bacchus);三趾鹑科数量最多的为黄脚三趾鹑(Turnix tanki);秧鸡科以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最多。文中还对“打鸟坳”的形成以及部分留鸟被捕获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并对大苗山“打鸟坳”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姬鸟虱属Goniocotes Burmeister,1838为鸡形目鸟类体外寄生昆虫。本文记述二新种,均采自中国产的雉鸡类,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1.雉鹑姬鸟虱Goniocotes tetraophasis Liu,新种(图1) 雄虫 体长0.93~0.95mm,体宽0.53~0.54mm。体壁上有网状刻纹,前头缘呈圆弧状,唇基带在中央最宽。锥体突不明显。两颊前侧缘稍向外斜伸,两颊角钝圆,两颊后侧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必要说明,使学生了解:(1)鸟类的多样性;(2)鸟类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包括食性)各异,这都是同其适应性相联系的;(3)关于鸟类中的留鸟、候鸟和迁徙的知识。 (二)过程 1.准备尽可能多准备一些形态不同的活鸟和鸟类剥制标本。 (1)鸟类标本室:备有家鸽、鹦鹉、鹌鹑、黑尾蜡嘴雀、锡嘴雀、燕雀、麻雀、蒙古百灵,太平鸟、黄胸鹀、三道眉草鹀、大山雀、朱顶雀、黄  相似文献   

20.
以线粒体DNA Cytb确立红喉雉鹑和黄喉雉鹑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获得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等物种的828 bp Cytb基因片段,雉鹑属Tetraophasis可变位点为26个,并用MEGA3和K-Estimator 6.1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红喉雉鹑和黄喉雉鹑之间序列差异为3.0%~3.1%,与其它属种间序列差异相比较,两种雉鹑之间的序列差异达到了种的水平;它们地理分布互相替代;形态差异稳定.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均验证了它们应为两个独立的种.依据分子进化速率推测,两种雉鹑分歧时间距今2.0Myr左右,与早更新世冰期发生的时间一致.雉鹑起源于青藏高原,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早更新世冰期气候变冷,寒温性针叶林的林线下移,大面积高原草甸出现,雉鹑的祖先种群被隔离进化,而形成了两种雉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