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的进展,粘虫性信息素一直为人重视。Takahashi等(1979)及Sato等(1980)报道粘虫Leucania separata性信息素为: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Z11-16:Ac),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比例为8:1;McDonnough等(1980)和Hill等(1980)报道粘虫Pseudaletta unipuncta性信息素组分也为Z11-16:Ac和Z11-16:OH,但比例不同(比例为500:1)。我所等单位根据文献报道,先后曾合成过这种粘虫的信息化合物,1980—1982年连续进行过多次田间诱蛾活性试验,都没有诱到粘虫。为进一步探索粘虫的性引诱剂,1983年进行了更广泛的田司筛选试验,发现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对粘虫雄蛾具有较佳的引诱活性,并在华东、东北、  相似文献   

2.
<正>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是我国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地危害粮食作物的生长。分析研究粘虫幼虫肠道蛋白水解酶,对于选择有效的杀虫剂,进行综合防治,深入了解致病机理是有益的。本文简要地报道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粘虫肠道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红兵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4,47(3):287-292
本文首次研究报道了黑化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形态特征及其遗传模式。所获的结果表明,黑化型与正常型粘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成虫期。与正常型粘虫相比,黑化粘虫的成虫体色几乎全部变黑,正常型成虫所具有的黑色特征在黑化粘虫中已完全看不见,其他的颜色特征也由于黑化而产生了变异。卵、幼虫和蛹的颜色与正常型的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黑化型的蛹在将羽化时的体色比正常型的深。黑化粘虫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隐性遗传规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这些结果表明,黑化型与正常型粘虫虽然仍属于同一个种,但黑化粘虫已经演变成了不同的基因型。最后,对黑化粘虫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进化上的适应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拟除虫菊酯PY116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富春  王文丽 《昆虫学报》1992,35(3):378-381
为寻求杀灭室内害虫的新杀虫剂作者合成了一系列拟除虫菊酯化合物,经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等昆虫的活性测定,筛选出对蚊虫具有突出杀虫活性的化合物——PY116。该化台物对库蚊、粘虫等的杀虫活性尚未见到正式报道。  相似文献   

5.
粘虫危害小麦的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祥瑶  林昌善 《生态学报》1987,7(4):322-330
本文报道了冬小麦生态系统中小麦、粘虫和粘虫的一种主要天敌——中华星步(虫甲)(Colosomachinense)三个亚系统的模型。同时把三个模型耦联起来进行逐日动态模拟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期和中华星步(虫甲)不同密度下的经济阈值。模拟结果表明:粘虫发生越早,经济阈值越小;在小麦同一个生育期,经济阈值随中华星步(虫甲)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显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温度和粘虫密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模拟结果,得到河南驻马店地区亩产500斤以上的小麦在没有中华星步(虫甲)时,用粘粘虫散防治的经济阈值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变动在22—34头/米~2之间,用灭幼脲防治时为每平方米14—23头。如果中华星步(虫甲)每100米~2增加2头,则经济阈值可相应地提高1—3头/米~2。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寄主为粘虫LeucaniaSeparata Walker,偶有寄生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我们在研究我省重要蔬菜害虫——甘蓝夜蛾的过程中,发现粘虫白星姬蜂也寄生于甘蓝夜蛾的蛹期,其寄生率为16.7%。虽寄生率较低。但对于控制甘蓝夜蛾的大量发生提供一个可以考虑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敏  徐志彦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4):247-249
本文阐述了酵母菌酒精耐性的生理基础,报道了应用酒精对酵母菌生长的抑制效应测定酵母菌酒精耐性的一项研究结果,并介绍了最近几年发展的几项新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用于我国粘虫Mythimna separata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微卫星位点,从分子水平揭示粘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已报道的微卫星标记及本实验室粘虫转录组测序的SSR序列,采用PCR产物荧光标记与自动扫描分型方法,分析各位点在我国河南、陕西、山西3个省份的7个粘虫地理种群200头试虫中的扩增稳定性和多态性。【结果】7个粘虫地理种群有7个位点能稳定扩增且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这7个位点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4.167~12.402,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640,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75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47~0.884;各位点均存在无效等位基因且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所有成对位点不存在显著连锁不平衡情况。【结论】从来自河南、陕西、山西的7个不同粘虫地理种群中成功筛选了7个能稳定扩增的SSR位点,且在这7个不同的粘虫地理种群中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用于我国粘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粘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交流阻止了由遗传漂变引起的群体间分化,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很低甚至不存在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几种粘虫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系我国主要农业害虫,其近缘属种类很多。据有关主要文献记载加以初步整理,已知分布于我国的粘虫属Leucania Ochs.、寡粘虫属Sideridis Hubn.及光腹粘虫属Eriopyga Guen.中的种类物63种。有关粘虫类的分类研究尚待分类学家进行长期和细致的工作。为了便于鉴别比较常见的一些粘虫种类,本文仅就手边标本加以初步整理与鉴定。它们是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劳氏粘虫L.loreyi(Dup.)、白脉粘虫L.venalba Moore、柔色粘虫L.placida Butler、皮氏粘虫L.pryeri Leech、雀斑粘虫Leucania flavostigma singularis Butler、白纹粘虫L.salebrosa Butler、白缘粘虫Sideridis albicosta(Moore)、寡粘虫S.velutina(Ev.)、锥线粘虫S.conigera Schiff.、光腹粘虫Eriopyga grandis(Butler)、土光腹粘虫E.turca L.文中对上述种类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成虫及6种常见的蛹),并备有成虫和蛹的种检索表以及必需的图例,以供各地粘虫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害虫,也是我国及其它亚洲和澳洲国家粮食作物上重大害虫。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是二代粘虫的常年发生地,但有关粘虫在贵州的越冬问题未有详细报道。为探明粘虫是否可以在贵州越冬,本文对2日龄蛹过冷却点,耐低温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在田间进行了越冬笼罩实验和越冬调查试验。结果表明,粘虫的过冷却点为-14.95℃,结冰点为-9.52℃。低温和暴露时间对粘虫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在10℃下处理30 d后,其存活率高达96.5%,处理90 d后仅有5%个体存活。但在-5℃下处理0.5 h后的存活率为80.00%,而处理8 h就全部死亡。田间笼罩试验结果发现2日龄蛹的存活率随埋蛹时间延长而降低,但至100 d仍有46.67%个体存活;同时,越冬调查发现少量的蛹和老熟幼虫,包括1头老熟幼虫和29头蛹。这些结果表明,粘虫可以以老熟幼虫和蛹等虫态在贵州低海拔地区成功越冬。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栽培技术的提高等多种原因,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发生频率增高。粘虫在桂西生活史和天敌,过去没有研究,科研资料也未见过报道。1979—1981年,本所饲养观察各世代幼虫、蛹期寄生性天敌,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一、粘虫生活史的观察 (一)观察方法 1979年11月野外采集大量蛹,置于大养虫笼(笼宽8米,高2米)内的虫盅中,以土保湿,让其羽化。羽化时把枯黄禾叶扎成束状,倒挂笼壁四周,让其产卵,逐天检查枯叶上的卵块,并剪除编号,以观察其孵化期。  相似文献   

12.
一种快速简便的酵母菌制备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找出一种制备酵母菌的快速而简便的方法——利用干酵母制备酵母菌悬液。酵母菌未经染色时在显微镜下是无色透明的,不利于观察,但用美蓝染色后观察效果较好,并且可借此鉴定酵母菌的死活。  相似文献   

13.
PH对苏去金杆菌晶体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槎云  张书芳 《昆虫知识》1994,31(2):103-107
报道了以苏去金杆菌5个菌株的晶体,经粘虫和黄粉虫幼虫的肠液在PH为6.4、7.4、8.4和9.4的缓冲液中(28℃)消化6小时后,其上清液(消化部分)和沉淀(未消化部分)对三龄未粘虫和黄粉虫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457株、HD-1株和1-4-13株的上清液和沉淀对粘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效,T84-1株和T2株的上清液和沉淀对粘虫均无毒效;而对黄粉虫幼虫,以PH9.4时的上清液和沉淀均无毒效,在PH6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59年在哈尔滨粘虫越冬座谈会上, 提出粘虫迁飞的假说, 同时, 根据气流流场的分析, 黄、渤海海面将是粘虫在早春由南方往东北迁飞过境的一个地区。于1960年, 我们在黄、渤海地区进行了粘虫迁飞的观察。研究人员亲自乘客输在各航线上进行实地观察和捕蛾工作。在全年113航次中就有71航次发现了迁飞的粘虫。有几次出现了大蛾群, 徒手即可大量捕捉。与此同时, 研究人员还访问了沿海居民和委託水产公司的渔输在出海捕鱼中搜捕粘虫。这些工作亦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为粘虫迁飞的假说, 提供了有力的新的证据。 粘虫在海面迁飞动态的观察结果中初步可以看出粘虫在海面迁飞的时期, 数量, 迁飞的昼夜节律以及粘虫迁飞活动与气象状况的多方面关系。迁飞粘虫的外形和生理状况也作了简述。 本文讨论了有关的几个问题:1.海面迁飞粘虫与东北地区发蛾之间的关系:2.粘虫迁飞的途径与方式:3.粘虫迁飞时期和回迁问题:4.其它迁飞昆虫的问题;5.海面粘虫迁飞与渔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粘虫性外激素的室内生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关昆虫性外激素的测定,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如玉米螟、白菜粉纹夜蛾、松毛虫等。近年来我们曾对粘虫进行了室内生测,现将生测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与方法 测试样品 分别使用发育4、5、7天未交配雌蛾的提取物,即用粘虫整体在乙醚中浸泡20分钟的提取物,分别在2时、8时、14时、20时进行提取。 供试雄蛾是发育6、10、11、12天未交配的雄蛾。生测时间为午夜0时30分——4时30分。 生测条件 ①25瓦灯泡蒙上绿纸。亮度约5Lux,灯的位置稍高于测定盒;②透明的有机玻璃测定盒(27  相似文献   

18.
粘虫是我国大害虫之一,长期以来,为害小麦、小米、玉米等,使粮食减产,造成重大损失。如能消灭此虫在未为害之前——郎未孵化之前,则起到直接的预防作用。粘虫黑卵蜂寄生在粘虫卵内,并具特殊的、有利的寻卵能力,因此,如何利用黑卵峰来消灭粘虫的生物防除工作,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曾在卵峰的生活习性及田间利用方面做了一些观察,现因工作调整,此项研究暂告段落,兹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两种性诱剂混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桃小食心虫Co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和枣粘虫Ancylis(Anchylopera)sativa Liu均是枣树主要害虫,而且两者的发生期又有相当长时间是一致的,如能使用一组性诱剂诱捕器同时进行两种害虫的发生期预测,在生产上则很有实用价值。但是,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和枣粘虫性诱剂能否混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一、试验方法 试验于84年6月中下旬在河北省唐县军城枣产区进行,正是枣粘虫当年一代成虫高峰期和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始现期。试验设置三组处理,10个枣粘虫性诱剂水盆诱捕器;10个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水盆诱捕器;10个以上含有两种性诱剂的水盆诱捕器,  相似文献   

20.
谢国    李元明 《昆虫知识》1997,34(4):203-207
首先设定常年有一代粘虫发生的印度北部、云南省和我国江淮地区为云南省粘虫主害代(二代)的可能虫源地。然后,讨论各个可能虫源地一代粘虫发生量及迁出时期空中走廊气流方向和强度对云南省二代粘虫发生量的影响;分析云南二代粘虫迁入期与各个一代区成虫迁出期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云南二代粘虫虫源主要来自于江淮地区一代粘虫发生区;小部分来自于云南一代粘虫发生区,但其基数甚小,仅此成分不致造成对作物的危害;没有包含印度一代粘虫的成分。此结论在1994~1995年的异地测报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