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由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 cell)调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h1/Th2的失衡一直被认为是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IL-5以及IL-13在变应性哮喘特异性症状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展过程,IL-23在Th17细胞维持生存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抗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反应。该文对目前IL-23/Th17轴在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及其主要细胞因子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以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为特征的辅助性T细胞Th17(T help cell 17,Th17)细胞被认为是有区别于Th1(T help cell 1,Th1)、Th2(T help cell 2,Th2)新型的细胞亚群,它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只将Th细胞分为Th1、Th2的传统分类认识。Th17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的发生及机体各种炎症的发病机制,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活化需要各种转化生长因子、IL-6(interleukin 6,IL-6)、IL-23(interleukin 23,IL-23)等细胞因子的参与,活化的Th17细胞同时再进一步的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以通过分泌IL-17、IL-21(interleukin 21,IL-21)、IL-22(interleukin22,IL-22)、IL-26(interleukin 26,IL-2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细胞因子导致机体炎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研究》2014,(5):418-422
采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A组)、非免疫相关性恶性血液病患者(B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B组、确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C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5+B淋巴细胞比率;A组中16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88.88%;B组1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9.09%。C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率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组(P均<0.05);IR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自身抗体表达显著增高,B淋巴细胞总数及CD5+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高可能是IR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B淋巴细胞数可以为IRP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优于骨髓Coomb’s实验。  相似文献   

4.
辅助性T细胞通常分为Th1型和Th2型.20余年来,该分类方法形成了理解CD4 T细胞免疫生物学、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理论的框架.近来研究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型的不同于1型和2型的CD4 效应T细胞——辅助性17细胞(Thelp 17,Th 17),该细胞是由天然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特异性地产生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效应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这将对深入研究机体免疫调节、免疫病理和机体防御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就这种新型的辅助性T细胞的产生、发育分化机制和免疫调节效应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CD4+Th17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通过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应用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进行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中CD4+T细胞、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高、中剂量明显降低小鼠脾脏CD4+T细胞数的比例(P0.05),同时黄芪多糖上调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的比例(P0.05),降低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17的水平,尤其1.0 g/(kg·d)剂量组的IL-17水平下降较为明显(P0.01)。提示黄芪多糖具有提高免疫抑制小鼠CD4+CD25+Treg细胞数的比例、降低CD4+T细胞的数量及抑制IL-17分泌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指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免疫、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其中免疫在IBD的发生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认为与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s)Th1或Th2细胞反应的增强或减弱有关。然而最近研究发现一类新细胞亚群,称为Th17细胞,与之相关的细胞因子可导致包括肠道在内的多脏器病变。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又需要IL-23的参与,因此IL-23/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内过度表达可以解释肠组织损伤的新途径,并为制定新的治疗策略提出依据。本文就IL-23/Th17轴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23/IL-17轴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0例,以28天预后为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21)和病死组(n=19),分析各组病人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同时在入ICU第1天采取外周静脉血做IL-23和IL-17检测,并对病死率和IL-23、IL-17、APACHEⅡ、SOFA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患者拥有较高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P<0.01),且外周血的IL-23和IL-17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APACHEⅡ和SOFA评分、IL-17和IL-23含量与28天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Th17细胞分泌的IL-23/IL-17增加,加重患者病情,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γc家族的一个新成员,主要由活化的CD4+ T细胞产生,对多种表达IL-21受体(IL-21R)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DC细胞等均有作用。近年发现IL-21与Th细胞系中新发现的分支Th17细胞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调节CD4+ T细胞究竟是分化为Th17细胞还是CD4+CD25+Foxp3+ Treg细胞中有"开关"作用,从而对免疫系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抗肿瘤免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简要综述了IL-21与Th17细胞、CD4+CD25+Foxp3+ Treg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对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的变化。方法:选择3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及19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比较其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7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1.58±0.71和1.76±0.83,Th17/Treg的比率为0.89±0.42。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0.75±0.46和1.83±0.75,Th17/Treg的比率为0.41±0.32。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和Th17/Treg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体内Th17细胞比率升高,Th17/Treg比率失衡,可能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RA患者51例,根据RF测定分为RF+、RF-组,健康查体者(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h17细胞的百分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血浆中IL-17,IL-6的水平。结果:RA患者CD4+IL-17+T细胞,IL-17、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CD4+IL-17+T细胞,IL-17、IL-6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中不同RF型免疫反应和炎症表达的不同,可能与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