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浮舰蛋白(flotillin)是细胞膜上一类高度保守的脂筏标记蛋白,且广泛存在于体内不同的组织和细胞.浮舰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黏附、细胞骨架重构、胞吞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浮舰蛋白-1( flotillin-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本文就浮舰蛋白-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浮舰蛋白-1与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作为治疗的靶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flotillin-2(Flot-2)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基本功能。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6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lot-2的免疫反应阳性水平,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以小分子si RNA降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KYSE150细胞中Flot-2表达后,利用CKK-8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Flot-2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免疫反应性明显升高,其在转移组织中的免疫反应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织。敲低Flot-2表达后,KYSE150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Flot-2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参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3.
肥胖和多种代谢类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导致肥胖的脂肪多以中性脂的形式储存于细胞的一种细胞器——脂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滴能够和其它细胞器发生相互作用,而它和线粒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形成密切相关:非正常的脂滴和线粒体的相互作用有可能是导致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对脂滴表面蛋白质组学、脂滴与线粒体的空间位置,以及相关蛋白等研究的总结,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对脂滴与线粒体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可能方式、受骨骼肌有氧运动的影响,及其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SARS-CoVN蛋白可与病毒RNA形成复合物,也可与病毒或宿丰细胞中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细胞的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干扰宿主细胞的细胞周期,从而改变宿主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了15个宿丰细胞内与SARS-CoVN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其中包括信号传导组分7种,蛋白激酶3种,细胞因子2种,未知功能蛋白3种.并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趋化因子CXCL16是宿主细胞与SARS-CoV核衣壳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  相似文献   

5.
致瘤病毒感染宿主后,相关的病毒蛋白通过“劫持”宿主细胞的生命机器,经历多阶段和涉及多因子的一系列复杂的转化和演变,最终导致细胞的癌变.在这一过程中,病毒因素始终与感染细胞微环境发生互作(包括细胞成分如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以及非细胞成分如细胞因子等),从而促进感染细胞的免疫逃逸和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本文以HPV、EBV、HBV为例,综述病毒蛋白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具体机制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光激活荧光蛋白是指用特定光照射时,其荧光特性发生显著改变的一类荧光蛋白。借助光激活荧光蛋白的这种特性,可以实现对活细胞、细胞器或胞内分子的时空标记和追踪。该文介绍了目前光激活荧光蛋白的性质,并从多个方面对其应用进行了概括,包括分子标记与动态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器及细胞组分动态研究、细胞追踪以及在光激活定位显微镜中的应用等,且对目前光激活荧光蛋白在植物分子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光激活荧光蛋白是指用特定光照射时, 其荧光特性发生显著改变的一类荧光蛋白。借助光激活荧光蛋白的这种特性,可以实现对活细胞、细胞器或胞内分子的时空标记和追踪。该文介绍了目前光激活荧光蛋白的性质, 并从多个方面对其应用进行了概括, 包括分子标记与动态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器及细胞组分动态研究、细胞追踪以及在光激活定位显微镜中的应用等, 且对目前光激活荧光蛋白在植物分子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半椎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在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以及细胞与基底膜的稳定接触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线虫、小鼠等多种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该蛋白质参与稳定细胞有丝分裂时出现的分裂沟、促进胞浆的正常分裂,并且是一种细胞黏附体系B-LINK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控新生小鼠心室心肌成纤维细胞对TGF-β信号的反应。多项研究表明,该蛋白质参与到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之中,包括舍格伦综合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心血管疾病、肾疾病和胰岛瘤。本文主要就该胞外基质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以及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又称维生素D3上调蛋白1,因其能够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和表达而得名。本文概述了TXNIP的发现与结构,及其自身通过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进而影响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TXNIP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2条主要途径:TXNIP通过拮抗Trx的抗凋亡作用来激发细胞凋亡信号导致胰岛细胞凋亡;TXNIP过表达促使胰岛细胞磷酸化,进而使抑癌相关蛋白质表达增加,最终引起胰岛细胞衰老。进一步重点阐述了TXNIP在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TXNIP能通过各种间接途径干预信号通路,进一步参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激活炎症、细胞自噬及糖脂代谢等生理生化过程。TXNIP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深入了解TXNIP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影响机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TXNIP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未来可进一步着手研究TXNIP基因是如何与其他基因或危险因素协同作用,进而共同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且TXNIP单个基因甲基化尚不能全面揭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这些后续的深入研究,将为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作为靶标分子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细菌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是一项新的蛋白质应用技术,其体系由运载蛋白、靶蛋白和宿主菌三者构成,一般可将其分为革兰阴性菌展示体系和革兰阳性菌展示体系两大类。目前已证实多种具有锚定活性的运载蛋白,并用于不同靶蛋白的细胞表面展示体系。该技术现已被应用于活体重组疫苗的开发、蛋白质文库构建与筛选、生物传感器、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全细胞生物吸附与降解等多个研发领域。  相似文献   

11.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与脂质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ng T  Li Y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1):29-34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s)是脊椎动物细胞脂质稳态的转录调节物,可直接激活多个参与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合成和摄取,以及辅助因子NADPH等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胆固醇及脂肪酸等脂类的代谢过程。本文综述了SREBPs转运和活化的过程,以及调节细胞脂质稳态功能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其在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4.1 R和Merlin是4.1蛋白超家族中两个功能比较清楚的成员,前者通过结合肌动蛋白和血影蛋白维持红细胞骨架结构的完整性:后者为抑癌蛋白,其缺失与脑膜瘤发生有关.4.1B蛋白是4.1R和Merlin的同源蛋白,与二者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性.4.1B蛋白由三个保守的结构域构成,即FERM、SABD和CTD,通过这三个结构域,能与一系列蛋白质相互作用.4.1 B蛋白表达缺失与脑膜瘤、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相关,而过量表达则可激活JNK信号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此外,4.1 B蛋白还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功能.因此,目前多认为4.1B基因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3.
HBXIP基因对乙肝病毒X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epatitisBXinteractingprotein ,HBXIP)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构建HBXI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bxip ,进行瞬时基因转染,将克隆有HBx基因的pCMV X (分别为1μg、2 μg和3μg)和pcDNA3 hbxip质粒分别和共转染至人H74 0 2肝癌细胞中(总体积分别为5 0 μl) .发现瞬时转染3μgpCMV X质粒后,肝癌细胞凋亡发生率为34 4 % ,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 7表达水平发生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瞬时转染1μg、2 μg和3μg时,细胞周期蛋白D和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水平均发生明显上调,但随着HBX水平的增加细胞周期蛋白D和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下降;在稳定转染pCMV X质粒的H74 0 2 X肝癌细胞中无明显的细胞凋亡发生,研究发现p2 7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下调,而细胞周期蛋白D和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上调;当pcDNA3 hbxip质粒与pCMV X质粒进行共瞬时转染时,细胞凋亡发生率由pcDNA3质粒与pCMV X质粒共转染时的2 9 2 %下降为13 3% ,p2 7的表达水平发生了下调,但细胞周期蛋白D和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瞬时转染一定剂量的x基因可导致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 7、细胞周期蛋白D和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小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皮肤上皮细胞和黏膜,持续感染HPV会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HPV早期蛋白E6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致癌蛋白,其参与调节宿主细胞内多个关键的生理生化过程,如促使抑癌蛋白p53的降解、激活端粒酶和降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等,进而干扰宿主细胞的生长因子依赖性、细胞凋亡、细胞转录、DNA损伤反应、细胞周期和宿主细胞分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分析阐述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阐明HPV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机理,为今后设计治疗性HPV疫苗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热休克蛋白对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目前已迅速成为揭示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前沿课题. 由于热休克蛋白(HSPs)在细胞生长调控和凋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们进行了大量关于热休克蛋白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机制的研究. 研究发现, 热休克蛋白家族的多个成员, 如HSP90, HSP70, HSP60, HSP27等能够在Fas死亡受体途径、JNK/SAPK途径、caspase途径等多个水平发挥调节作用, 并且部分依赖于热休克蛋白的“分子伴侣”作用, 控制着细胞生命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与基因相关的细胞死亡途径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焦亡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依赖炎性半胱天冬氨酸酶,并且伴随炎症反应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焦亡的生物学特征、发生与调控机制都区别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简要概述了细胞焦亡的研究历史,并从非编码RNA、细胞应激、受体蛋白和化学物质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细胞焦亡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以期明确细胞焦亡在先天免疫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抑制性免疫检查点PD-1或CTLA-4靶向治疗药物已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但单一靶点药物会有耐药发生,联合使用同时封闭多个靶点可提高疗效,因此拟构建一个可封闭多个靶点的新型重组蛋白。首先设计并合成了一个由人类PD-1和CTLA-4两个受体的胞外功能域组成并且C端带6×His标签的分泌型重组融合蛋白rPC编码序列,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LVX-IRES-ZsGreen1,稳定转染HEK293细胞,收集细胞培养上清,以亲和方法纯化重组蛋白rPC,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个人类肿瘤细胞系中PD-1配体PD-L1、PD-L2和CTLA-4配体CD80、CD86的表达,以选择相对高表达的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验rPC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并用CCK-8法检测rPC是否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rPC可由稳定转染表达载体的HEK293细胞表达并分泌,纯化后的rPC可以与PD-1和CTLA-4配体表达相对较高的肺癌细胞NCI-H226结合,并且rPC处理对其生长并无直接影响,与预期一致。成功获得的重组融合蛋白rPC可用于进一步的体内外功能研究,也为今后研发新型多靶点肿瘤免疫治疗蛋白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5 L发酵罐中进行毕赤酵母发酵表达猪?干扰素的实验,发现甘油培养末期乙醇的积累会抑制外源蛋白的表达。从转录组学角度系统分析不同浓度乙醇胁迫条件下,毕赤酵母甘油培养期和甲醇诱导期细胞的生理状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甘油培养期,乙醇胁迫使得毕赤酵母细胞中的545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265个基因表达上调,280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细胞周期和过氧化物酶代谢。乙醇胁迫增加了蛋白质错误折叠的情况,降低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完整性,使得甘油培养末期无法得到大量具有健全功能的酵母细胞。在甲醇诱导期,与甲醇代谢、蛋白质加工合成、氨基酸代谢等途径相关的294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171个基因表达上调,123个基因表达下调),导致内质网胁迫不能被及时解除,破坏了细胞内的氨基酸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19.
潜在腺病毒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腺病毒潜伏感染对正常气道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构建了含腺病毒最主要效应蛋白E1A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转染正常大鼠肺泡上皮细胞(CCL149),经过长期抗性筛选获得多个抗性细胞克隆,应用PCR、RT-PCR、Western印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抗性克隆进行鉴定,最终获得不同E1A蛋白表达强度的阳性细胞克隆。通过细胞增殖曲线和周期分析,观察E1A基因对细胞基本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E1A基因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周期,引起细胞S期比例下降,G1期延长,同时E1A能明显增强TNFα诱导下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人的SLP-2基因是一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它在多个癌组织里高表达,如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肺癌组织。其中在乳腺癌组织的高表达和病人的存活率负相关,这说明该基因很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SLP-2基因在肿瘤里的功能,将人类SLP-2基因全长编码区定向连入pEGFP—C3质粒,使SLP-2蛋白可以与绿色荧光蛋白在乳腺癌细胞MCF-7内融合表达。而且细胞荧光实验发现SLP-2蛋白主要定位在MCF-7细胞的胞质内,这为进一步研究SLP-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