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端粒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WJ  Ding J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20-224
人端粒酶由RNA亚基、hTERT催化亚基和hTEP1调节蛋白等组成。端粒酶对端粒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端粒结构和端粒结合蛋白也影响着端粒酶活性。某些化疗药物通过破坏端粒结构下调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的激活需要hTERT基因的从头转录和各个蛋白亚基正确装配为端粒酶全酶。端粒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包括:(1)TERT基因的表达和转录是决定端粒酶活性的重要环节,受多种因素调控;(2)蛋白激酶Cα和蛋白激酶B磷酸化端粒酶蛋白而激活端粒酶,蛋白磷酸酯酶2A(PP2A)可逆转这一过程,下调端粒酶活性;(3)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也直接或间接与端粒蛋白、端粒酶蛋白反应,参与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末端,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重要元件。端粒酶(TER)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糖核蛋白(RNP)反转录酶(RT),其核心酶包括蛋白亚基和RNA元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端粒丢失可以被有活性的端粒酶修复回来。哺乳动物端粒酶在发育中受调控,端粒的重编程可能是由于早期胚胎不同时期的端粒酶活性而造成的。因此,研究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在早期胚胎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端粒和端粒酶在克隆动物胚胎发育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是干扰素抗肿瘤的新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具有逆转录活性的核糖核蛋白酶.端粒酶的异常活化是细胞永生化和肿瘤形成的关键步骤. 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酶由端粒酶逆转录酶、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质组成,端粒酶逆转录酶是端粒酶活性的决定性组分.干扰素(interferon)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的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干扰素通过相关信号转导途径而调节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为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干扰素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尚不充分. 本文综述干扰素通过调节端粒酶逆转录酶转录因子的表达和相互作用而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等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5.
丁琳  曹亚 《生命的化学》2004,24(4):290-292
端粒酶的重新活化是细胞永生化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致瘤病毒通过调控端粒酶催化亚单位TERT的转录、磷酸化和核移位,模拟端粒酶RNA组分(TR),以及失活端粒酶抑制子等多种途径,从而重新活化端粒酶,促使细胞获得无限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酶被激活被认为是发生恶性肿瘤的主要因素,其激活及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端粒酶是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研究和开发端粒酶抑制剂将为肿瘤治疗揭开新的篇章。端粒酶全酶复合物有很多可以做抑制剂的靶点,包括hTR(端粒酶RNA成分)、hTERT(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引物锚定位点、全酶的组装和那些招募端粒酶到端粒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环形RN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内源性RNA,由前体RNA反向剪接而成,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A)尾巴,呈封闭环状结构。环形RNA通过miRNA海绵结合等方式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环形RNA可以通过可变剪接产生不同的环形RNA转录本,因此获取环形RNA转录本内部全长序列信息以及对环形RNA内部可变剪接产物进行精确定量是揭示环形RNA调控功能的前提。生物信息学工具能够高效便捷的处理高通量测序数据,被普遍用来鉴别和分析环形RNA。本文介绍了环形RNA的产生机制以及功能特性,对环形RNA检测、全长序列组装以及定量相关计算工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特殊结构被称为端粒,而端粒维持对于生命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维持机制也十分复杂.端粒酶可以通过其具有的特殊逆转录酶特性,利用自身的RNA模板(TERC)以及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亚基(TERT)延长端粒,维持其长度.本文着重综述端粒TERRA (telomeric repeat-contain...  相似文献   

9.
重点讨论了端粒酶在肿瘤细胞和永生化细胞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它与细胞衰老和永生化的关系.多数真核细胞的端粒酶能将单一重复序列加到端粒DNA的3′末端.端粒酶主要由模板RNA和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组成,后者以前者为模板起逆转录酶的作用.端粒酶活性存在于肿瘤细胞中,而在良性肿瘤、体细胞中未发现端粒酶.  相似文献   

10.
端粒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保护染色体末端,避免核酸酶对染色体末端的降解,防止染色体之间发生融合和重排。大多数人类肿瘤细胞通常通过端粒酶活性的重新激活来延长端粒,从而稳定染色体端粒DNA的长度。端粒酶是由端粒酶逆转录酶和端粒酶RNA模板组成的具有特殊逆转录活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抑制端粒酶阳性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会导致细胞凋亡或衰老。目前有多种以端粒和端粒酶为靶点来进行肿瘤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he pleiotropy of telomerase against cell death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