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龙大雾山北坡的植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龙大雾山北坡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灌丛,以及南亚热带山坡草地等几个群落类型,它们均属于次生性植被,是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的主要代表类群。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伶仃岛位于不拘珠江口伶仃洋的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红树林、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灌草丛、滨海砂生灌草丛等,包括8个植业型、18个群系。人工植被主要有台湾相思林等4个群系,以及果园林4类、作物园4类。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党绿阔叶林;优势植被类型为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两者的建群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伶仃洋的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红树林、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灌草丛、滨海砂生灌草丛等,包括8个植被亚型、18个群系。人工植被主要有台湾相思林等4个群系,以及果园林4类、作物园4类。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植被类型为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两者的建群种均为衰退种群,已形成多个发育阶段。论文对各主要植被类型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魅力车八岭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545公顷,这片位于南亚热带北界、中亚热带南缘的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是南岭南缘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南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龙门、从化、增城三地交界处,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受季风影响,呈现夏凉冬暖、光能充裕、雨量丰沛等特征。该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南昆山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大片较为完整的南亚热带山地常绿  相似文献   

6.
论季雨林的水平地带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雨林是受制于湿度因子的经度地带性植被类型,它是随着湿度条件的下降由热带雨林向热带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受制于温度因子的纬度地带性植被类型,不是随着温度条件的下降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居间类型。我国南亚热带的榕树群系、黄桐群系,以及热带北缘的青皮群系均不应是季雨林,前二者是典型的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或南亚热带雨林,后者则是热带雨林的一分类群。  相似文献   

7.
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东生 《生态科学》2000,19(4):11-15
讨论植被类型、降雨、湿度、土壤条件对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种预测第一性生产量的气候模型,为更好地预测和提高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魅力车八岭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545公顷,这片位于南亚热带北界、中亚热带南缘的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是南岭南缘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种类繁多。保护和研究这片森林的结构、功能、演替及其生态系统的平衡作用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福建南亚热带雨林封禁30年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南靖县和溪南亚热带雨林,是我国南亚热带东段境内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是福建南亚热带的代表植被[1,2],于1962年起由国家对其作永久性封禁,今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现将该群落特征作定量分析,并与1965年的群落特征[3]进行全面比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云南丰富的稻作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分析了稻瘟病(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综合抗病性及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各类稻区和气温中的差异表现,其主要结果有:稻抗病性多样性富聚程度与气候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其中温度对抗病性多样性影响较大;抗病性多样性指数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气候带可分为多样性富聚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和南温带)和多样性低富聚区(中温带和北温带),其中南亚热带是抗病性多样性最为富集的气候带;温度是影响稻抗病性多样性主要因子,18±1℃是稻抗病性多样性富集程度变化的分度点,13.1~21.0℃之间为抗病性多样性的富聚区。此外,挖掘了24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稻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云南丰富的稻作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分析了稻瘟病(苗瘟、叶瘟、稳颈痘)和白叶枯病综合抗病性及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各类稻区和气温中的差异表现,其主要结果有:稻抗病性多样性富聚程度与气候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其中温度对抗病性多样性影响较大;抗病性多样性指数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运渐减小,反之增大;气候带可分为多样性富聚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和南温带)和多样性低富聚区(中温带和北温带),其中南亚热带是抗病性多样性最为富集的气候带;温度是影响稻抗病性多样性主要因子,18±1℃是稻抗病性多样性富集程度变化的分度点,13.1~21.0℃之间为抗病性多样性的富聚区.此外,挖掘了24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稻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进行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并将其与周边相邻2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662属1 498种,种类丰富。(2)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科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型所属科共有85科,占总科数的69.67%;在属级水平上热带性质分布型的属有371属,占总属数的60.82%。但相当数量温带成分的存在,体现了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3)对梁野山保护区与周边相邻的武夷山和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的植物区系比较发现,梁野山种子植物区系属数的热带属数/温带属数(R/T值,1.66)高于武夷山的R/T值(1.10)而低于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的R/T值(2.68),梁野山种子植物区系与该相邻2个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非常接近,但在区系成分上,梁野山既有与武夷山共有而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没有分布的温带成分,也有与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共有而武夷山没有的热带成分,说明梁野山植物区系与其地处武夷山脉南端的地理位置相一致,具有明显的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不同自然地带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不同自然地带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带(相当于中亚热带)生产力最高,其后依次为南带(相当于南亚热带)和北带(相当于北亚热带)。  相似文献   

14.
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末次冰期以来,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湖边草地)→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气候最寒冷的时期温度比目前至少降低了4—6℃以上。全新世早期相对于旱。  相似文献   

15.
魏识广  叶万辉  练琚愉  李林  周景钢 《生态学报》2022,42(11):4515-4523
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鼎湖山植被资源丰富,对其典型植物群落及其卫星样地物种多样性状况进行探索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以鼎湖山20 hm~2样地及其周边5个1 hm~2卫星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种面积关系、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 hm~2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鼎湖山(DHS)大型固定样地经过10年的更新演替,总个体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DHS样地周边5个卫星样地之间总个体数差异较大,按个体数进行排序:1号(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3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号(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4号(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2号(南亚热带沟谷雨林)卫星样地。(2)DHS大样地的物种并未达到饱和,卫星样地群落可以有效补充该区域的物种。(3)DHS大样地的α多样性较高;卫星样地之中,2号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3号样地,继而是1号和4号样地,最后是5号样地。除了2号样地由于大量大树和巨树的存在使得物种均匀度提升,从而导致多样性指数值偏大以外,其它样地的结果呈现出海拔高度与多样性正相关。(4)DHS大样地与其3号卫星样地处于相近...  相似文献   

16.
泉州的常绿阔叶林包括南亚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通过对这两种植被类型的区分成分、生活型、叶的性质以及群落的结构与分布的分析,说明海拔450m以下具有较明显的以厚壳桂、红楠等为优势种的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和景观;海拔450~900m主要以米槠等拷类为优势种的群落,但仍有南亚热带雨林的某些特征;海拔900~1400m以甜槠为主要建群种的群落,属于中亚热带照叶林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古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优势科主要由华夏植物区系的表征科组成;属的分布以泛热带成分占首位,其次是热带亚洲成分,说明本区系受热带植物区系的深刻影响,但属内种系贫乏的热带成分改变不了其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本质特性.与周围地区植物区系比较,显示本区与香港和鼎湖山的关系最密切,在区系分区上应同归属于华夏植物区系的华南亚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可划分为5个类型,8个亚型,15个群系,21个群丛,其中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并有暖性针叶林、暖性竹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灌丛、草丛等类型。此外,文中还较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各个植被类型的代表群丛。  相似文献   

19.
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丰富的气候类型、特异的民族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条件,分析与观察了608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结果表明:①不同气候环境对稻种资源的资源量和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稻种多样性从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结合各气候带的海拔和温度变化规律看,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而减小,反之亦然。籼粳亚种的多样性与稻种多样性呈现同样趋势。早、中、晚稻多样性在南温带、北热带和中亚热带相对较大;水、陆稻多样性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相对较大;而与饮食文化相关的粘糯、特种稻多样性富聚区主要集中在北热带地区。③根据稻种多样性在各气候带中的分布可分为:低富聚气候带(指中温带和北温带)和富聚气候带(指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④稻种多样性在各类稻区中呈现:水、陆稻区〉单、双季籼稻区〉一季粳、籼稻区〉一季粳稻区。  相似文献   

20.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的种植,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本文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土壤贮水库容和有效库容小,下层非饱和导水率及土壤水力扩散度低等水分特性及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生物或工程措施截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流率从而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有效贮水量,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供水能力,采取防止或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